分享

我的个人书单分享(心脑类和经济类)

 简单又罕见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回想起曾经的岁月,最美的日子大多数都与读书有关系。班得瑞的《童年》或者《yesterday once more》响起来时,我就仿佛回到曾经年少青涩的岁月,那年夏天的书店,那时懵懂的我和丰富的心灵。

在那座北方的小城里,有两家书店——一家叫做考试书店,另一家叫做竟人书社。考试书店早已经改名为书城了,但是像我一样还知道它曾经叫做考试书店的人可能不多了。考试有最多的参考书和最新的书籍,经常放的音乐就是班得瑞的轻音乐和一张经典的英文专辑,记得住的就是班得瑞的《童年》和《yesterday once more》。如果考试书店像一个成熟的青年,那么竟人书社就是一个优雅的美人。竟人书社最多的是文艺类和哲学类的书籍,所有的人都爱这家如婉约女孩般的书店,总有人来了就会舍不得离开,一待可能就是一天,真的偷的浮生半日闲。

第三个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市图书馆,后变成了区图书馆,从初中开始在那里办了一个借书卡,每个星期六都会骑着自行车去换书,每次可以借四本书拿回家读。记得读的第一本书是矛盾的《子夜》,喜欢矛盾的《林家铺子》。大量的读书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图书馆里,我几乎翻篇了每一本书,计划着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

那段岁月我从书中汲取了大量而丰富的营养,每一个夏天好像都有一个主题,例如那个为诗歌和小说吸引的夏天,读着《子夜》《家春秋》和顾城等朦胧诗派的诗歌;那个为武侠世界着迷的夏天,疯狂读着金庸的武侠小说;那个百家讲坛火遍全国的夏天,阅读着易中天、于丹的书;那个为科学和理性心事重重的夏天,读霍金读爱因斯坦读康德哲学。

上大学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去图书馆读书,但是读的几乎都是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大学毕业后中途有一段时间都忘记了要读书,因为有那么多新鲜的事物诱惑着我去做。但是步入社会后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我又重新开始读书。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重要到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读书,每天如果能读一两个小时,会觉得人生才没有浪费。下面是我读过的觉得很好的书,它们值得分享给别人,希望你也有我一样美妙的体验。


心脑类


1.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

查理芒格的这本书绝对是年度好书,我为有幸能读到这样的好书兴奋不已。很多人可能只是为了钱而去读的,但是如果他像我一样的话,他会得到的是一种人类伟大的智慧。你可能笑我太傻,这种智慧可以做什么?你看看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就知道了。这本书知识量太大,一时很难消化,需要反复消化吸收。

查理·芒格的口头禅是:要想得到你要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起那样东西。这是我听过想得到一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东西,并且长久拥有它。查理·芒格在这本书里特别推崇跨学科思维,还非常关注心理学的发展情况。查理芒格关于心理学做了很多思考,例如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你值得看看,反正我受益匪浅。

如何变得出色?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保持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点就够了。我们看很多书。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不看很多书的。但光看书还不够:你必须拥有一种能够掌握思想和做合理事情的性格。大多数人无法掌握正确的思想,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应用它们。要坚持看书学习,但是你也要学会聪明地看书。


2.《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这本书一共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反常识,讲反直觉,强调客观,批判文人思维误国;第二部分是科学的成功学,讲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自控,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要做刻意练习,强调读书记笔记以及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作者关于科学的一些认识,讲掌握科学知识的人有凭借理论推导就能破解世界的力量,各种信息的获取要相信权威,所有科学理论都只不过是主观模型。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鸡汤的感觉,但是这碗科学的鸡汤,还是值得你喝一碗。


3.《谁动了我的奶酪?》

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这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个震撼的提问。面对这个常变的世界,我们往往会因为恐惧而不想改变自己,甚至恐惧让我们无力去做事情,甚至坐以待毙。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像不存在恐惧那样去活着。这本书是我上初中时就很火的一本书,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还是值得被一读再读。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你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型,当你面对人生选择和问题时,你应该首先忽略自身的缺少的现实条件,把自己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后再结合自身条件去行动,这样会尽可能避免你人生的局限性。在现实中,人们去上大学,去北上广深工作闯荡,这都是这种思维模型的应用,它可以尽可能抹去你自身现实条件对你的束缚和影响。


4.《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这是一本非常深刻的人类学著作,我对人类学的正式认识是从这本书开始的。作者由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某种别的方式呢?作者通过考察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最终得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命运的答案,言简意赅地总结为这几个字:枪炮、病菌和钢铁。当然,枪炮、病菌和钢铁只是象征词,它们分别代表的其实是人类武器、人类疾病和人类的农业和工业。

首先,某些地区的人类最早驯化了植物和动物,开始了定居生活,同时人口也增加,形成城市,从而建立大的政权;其次,人类因为驯化动物从而感染了上了动物的一些病菌,这些病菌对于那些从未饲养动物的人类来说有致命的杀伤力;最后,文字和技术创新一起同武器、病菌和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并驾齐驱,成为一种现代征服手段。这一切造成了如今世界的样子。


5.《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和开展》

如果你正打算阅读《枪炮、病菌和钢铁》,那么我同时建议你阅读《万古江河》这本书。前者是关于人类社会命运的,后者是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转折和开展的。一外一内,那么你对整个人类史就有了一个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未间断,自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原因,这和《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的思想是相同的。

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在南方,出现的却是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充满了问题。中国一北一南,一硬一软,一方一圆,一绝对一相对,这两条路线交织,使得中国思想既能谨守原则,又能应付时代的变化。孔子关注的是个人,所以他讲仁爱;而墨子关心的是群体,所以他提倡“兼爱”;道家尊重个人、肯定人性、崇尚自然;后来儒家、道家和佛家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经济类


6.《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本书的作者获得了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原因是“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类学家项飙做的事情,和本书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可能偏学术,有时间要看看他的书。对于作者和项飙这样的人,我表示一种敬意,他们是在做比较冷门特别难又非常重要的人类事业,这是有关人类命运的大事。在书的最后一篇总结了关于“脱贫”的五个方面:

(1).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
(2).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
(3).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
(4).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
(5).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7.《经济学通识》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入门书就是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这本书。读的时候,感觉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对经济金融认识的大门,原本世界是这样的。这次是重新读,发现新版的书增加了一些文章,但是大体上还是原本的东西,不过更加体系化了,当然也免不了有些啰嗦。这本书适合做你人生的第一本经济学入门书。

按薛兆丰的逻辑,人类面临着东西不够和生命有限的现实,所以人类互相依赖和需要协调。人类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东西不够所以有需求定律,生命有限所以有利息理论,这两个理论构成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定律。

所谓“东西不够”,就是稀缺。稀缺不仅指资源不足,同时也指欲望无限。与稀缺相连的就是竞争。稀缺和竞争,是同义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所谓“生命有限”,就是指由于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所以人们不乐意延迟消费的事实。事实上,形成利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延迟消费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使得以期货换取现货的人,必须向出让现货以获取期货的人给予充分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延迟消费。

所谓“互相依赖”,就是指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可靠的、但我们又不得不与无数人相互协作才能改善生活的事实。所谓“需要协调”,是指只有依靠合理而可靠的参照系,才能将个人自发的行为导向社会和谐,而不是导向社会混乱的事实。增加合作,并不意味着减少竞争;要鼓励竞争,也未必要靠遏制合作来实现。合作本来就是一种竞争方式。


8.《给年轻人的极简金融课》

这本书简单易懂,普通人应该读读。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知道了美国为啥没有全民医疗保险,因为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这个现象被称为逆向选择。同时,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还会产生另一个风险,那就是道德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常用方法:对信息进行重新分配。

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和规律一定要反复消化吸收。例如,沉默成本不是成本;机会成本是选择时如果不做当下的事,而是做其他的事,能够得到的最高收益就是本次选择的机会成本;收益和风险成正比等等。


9.《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

这本书特别好,简单易懂,不枯燥,很有兴趣的阅读完全书。第一次看会计类的书,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为啥我们不可以在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这类知识呢?我们的教育需要补充这部分知识。这本书在教基本的会计知识,同时也是教你怎么做生意。做买卖是人类社会的必要环节,我们每个人都有在提供自己的服务或者劳动,所谓的经济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服务或劳动产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