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逻辑——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

 简单又罕见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高效学习的原理——学习中心论和高强度用脑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们已经走过了3个时代——天赋红利时代资源红利时代努力红利时代。天赋不可复制,资源可以部分复制,努力则很容易复制,而容易复制的努力与可部分复制的资源已经被大规模复制,成了大部分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装备。于是,一群角力的中学生相互张望着,不知道自己还能靠什么力量取得竞争优势。

答案是——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先学会进行自主学习管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在探索自主学习管理的途中会有试错、调整和反复,此时需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上的指导,让学生在试错和经验总结中成长,而非直接收回学习自主权。越早地意识到学习要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就能越早地进入高效学习中。

秘籍型思维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它的本质是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代替复杂的成功规律。如果你想要高效、深度地去学习,请你务必记住这句话:
(几乎)一切高效学习策略的基础,都是高强度用脑。
这一句话,基本上可以概括所有的学习策略。

如果没有高强度用脑,你的学习就很肤浅,所谓的努力只是停留在体力上,而没有入脑,就像机器在空转,并没有做功。绝大部分高效学习策略都需要融入高强度用脑的原理,这一条学习的哲学能够指导我们对各类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判断。

总之,学习中心论高强度用脑是高效学习的核心原理,会体现在学习的方方面面,你能在多种学习策略中看到这两个原理的影子。


结构化思维

根据大脑的特点,零散无序的知识难吸收、易遗忘,而对它们进行结构化整理则会大幅提高大脑吸收知识的效率。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从框架到细节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考者不先入为主,不会过快地陷入细节,而要经常留意事物的整体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去拓展细节。

为了达到快速减轻大脑负担的效果,我们需要把握住结构化思维的两个核心要素——分类层级。所谓分类,就是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组。层级的概念也很简单,就是指一种事物的纵向深度。将分类层级结合在一起,就得到了结构化思维

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结构化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某种刺激右脑、开发潜能的神器。一句话总结是:不以结构化思维为核心的思维导图,都是假的思维导图。


流程化思维

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进行优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作全流程优化

全流程优化在计算成本时适用的是加法,在计算成果时适用的是乘法。即,全流程优化的理念有巨大的复利效应。有复利效应才能创造奇迹

在一个极简版本的学习流程里,中学学习可以划分为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四个环节。如果我们想要学得更优秀,就要在这四个环节里提高效率。

越是简单的学科和章节,预习的必要性就越低;越是复杂的学科和章节,预习的必要性就越高。一般来说,中学的数学学科难度和复杂度超过其他,其次是物理。这两门学科也是在一般情况下最需要预习的学科。其他学科,可以根据你的擅长程度决定是否预习。

听课的时候,一般要做好3件事:专注听课理解和记忆知识做笔记。听课时,专注是第一要务。专注地听课,目的是理解和记忆知识。一般来讲,优先理解,其次记忆。为了提高上课时理解知识的效率,一个重要的技巧是提问。优先思考和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笔记为辅助。

听课是学习的中枢环节,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里,练习才是提分的灵魂。一切学习策略的效果都需要在练习中体现。练习是有策略的,主有策略有:排序策略单一重复策略知识定位策略结构化练习法分层处理。我们做练习时,要对题目进行排序,按照“简单题——中等题——中高等难度题——压轴题”这样的难度顺序去练习,尽量不做阶段跳跃。这样的排序方式,会提高我们的练习效率。

在诸多学习环节中,复习是个相对简单的环节,不过其中依然有可以提升效率的地方。我们要始终记得全流程优化复利威力,微小提升的累加,会带来总体结果的飞越。


信息循环

有知识漏洞而不自知是学习的大忌,所以查找漏洞与弥补漏洞的方法,便是高效学习的精妙法门。信息循环的完整与高密度执行,则是处理一切知识漏洞的根基。

考试或者说测试,是信息循环的核心环节。正是由于测试环节的存在,学习才能够从流程思维的一条链变成信息循环的一个环。考试就是学习的一部分。当你考试的时候,就是在学习,而非学完之后再去考试。现在你应该意识到,考试和听课、做练习是一种性质,都是学习的一个步骤。

费曼技巧是一种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你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这个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验证你是否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看你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问题和知识讲清楚。费曼技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循环


记忆方法

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有两种时间安排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集中记忆,第二种方法是分散记忆。经实验发现,分散记忆的效果显著好于集中记忆

如果我们要深究分散记忆效果更好的原因,就需要引入两个新的名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你之前所记忆的内容会影响你后来所记忆的内容,让它更容易被忘记。相应的,后摄抑制则是指后面记忆的内容会影响前面记忆的内容。

由于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干扰,你在记忆时就会出现一个典型特征:开头那部分记得比较清楚,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结尾那部分记得也比较清楚,因为没有后摄抑制;中间的一大段记得比较模糊,因为既有前摄抑制又有后摄抑制。因此,分散记忆的效果比集中记忆要好。

关于分散记忆具体要多分散,有一个总体的原则:
分散程度要看你所记忆的内容的特性,越是零散的、无逻辑的内容,就可以越分散地记忆。

记得东西会忘记,它的规律是:越有意义、有逻辑性的内容,我们忘得就越慢,从而更容易记下来。总的来说,能理解的内容一定要先理解再记忆,这样效率更高,而且忘记地越慢。

脉冲策略是一种时间使用方法,它指的是我们不要把每天的学习时间均匀地分给每一个学科,而是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冲击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个学科的某些章节、板块,争取短期内取得突破。

分散记忆的法则主要适用于记忆性的内容,而脉冲策略则主要适用于理解性的内容。越是无逻辑的、强调记忆的内容,越适用于分散记忆,因而不能使用脉冲策略;越是需要理解的、逻辑性强的内容,则越需要使用脉冲策略


信息源管理

在四种信息源选择的整体排序上,一般为学校老师>教辅书>社会师资>同学。如果老师讲课质量高,则优先听课,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如果老师讲课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则优先以教辅书来弥补老师讲课的不足。如果通过教辅书依然不能高效获取信息,则转而寻找社会师资。最后以同学间的学习进行补充。

在大部分情况下,除学校老师之外,教辅书会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源。它应该进行“过量配置”,而不要卡在“刚好够用”的程度。建议至少配备2~3本教辅书,甚至更多。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信念——我是学习的中心,一定是教辅书围着我转,而不是我围着教辅书转。我对教辅书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我没有义务一定要看完它、做完它。


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体来讲,生态比个体更强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抗环境是一个人万不得已时的最终选项。在此之前,我们应当先考虑更加省时、省力的选项——选择与调整环境。

在学习生态的构建和优化上:第一,朋友不仅是靠缘分,也是自己挑选出来的;第二,远离那些拉着你一起堕落的人;第三,在常规朋友之外,你需要尽量结交两种人——那些高水平的人,以及拥有积极向上力量的人。

不过,如果你想与那些优秀的人待在一起,那你本身也需要比较优秀才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社会通用规则。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挑选更好的环境,并努力使自己配得上这样的环境。


精力管理

正如打仗拼的是后勤,学习这种高度消耗脑力和能量的项目,最终也会升级到比拼精力的层面上。没有充沛的精力,你会发现任何学习策略都很难执行,高强度用脑更是无从谈起。你会意识到,精力管理本身,正是一种高效学习策略。

熬夜学习是绝不可取的,它只能带来情绪上的自我感动,而不会产生实际的学习效果。甚至,充足的睡眠本身就是一种高效学习策略,以它为起点,能够依次推进精力、专注力、思考力和学习力。

合理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巨大的。慢跑、跳绳和深蹲这三项运动是特别推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瞄准了中学生的一个特性——久坐。平板支撑是一种强化训练腰背力量的动作,瞄准的则是中学生腰背活动少的特性。以各类拉伸运动和头肩部活动作为课间锻炼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