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时期,蒙阴公氏家族文化,对我们的好处多多

 海曲上人 2023-02-08 发布于山东

在明代,蒙阴公氏族人之公勉仁、公跻奎、公一扬、公家臣和公鼐先后考中进士,还有多人考中举人和获得较低功名,为官后,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仅县级以上的官员就有数十位,而且公家臣和公鼐父子同为翰林,公鼐还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国子监司业、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并获赠公鼐为礼部尚书,在政治上拥有较为显赫的地位。

同时,蒙阴公氏家族子弟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在“一门五进士,父子双翰林”的带领和影响下,创造出了内涵丰富,影响较为深远的家族文化。

文章图片1

一、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的核心内涵

从文化结构上讲,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所构成:物质文化可视为表层文化,表现为明代蒙阴公氏家族的遗物、遗迹、遗址等遗存及后来修建的相关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可视为次层文化,包括明代蒙阴公氏家族的事功表现和文学著述等;精神文化也可称作核心文化层,是明代蒙阴公氏家族的道德伦理、心理层面的文化,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追求等,主要体现在明代蒙阴公氏家族的家风之中。

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相对独特的核心内涵,如重孝、正直、友善、重教等。

文章图片2

(一)重孝

我国传统的孝道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善待父母;二是善立身、处世、事君。如曾子认为,父母在时,子女首先应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应以奉养好双亲作为安身处世基本价值尺度。

在曾子看来,家庭中的孝敬,实际上是从政的演习。孝亲、忠君只是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家事、国事紧紧相联,实质相同,忠臣必然是孝子。曾子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将对父母的孝敬,比拟为对君主的忠诚,使孝亲有了浓厚的忠君意味,使温情脉脉的血缘孝亲变成了民间的“政治原则”。

文章图片3

临沂人重孝行的历史悠久,在《二十四孝》中,临沂人有七孝。东夷文化的仁风仁俗是孝文化的基础。东夷文化时期,在沂蒙以孝闻名的是舜。至孔子创立儒学,其在临沂地区的弟子仲由、曾参、闵损等皆以践行孝悌闻名。仲由有“为亲负米百里”之举,《二十四孝》收入其事迹,广为传颂。

曾子则在孝道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对孝的内涵作了新的阐发与弘扬。曾子认为孝是至高无上的,为了孝事父母,可以做斗筲小吏;而如果不能尽孝,做了再大的官也不值得高兴。曾子的出处进退、休戚忧乐完全是以能否孝事父母为依据的,是一位孝文化的忠实践行者。

文章图片4

西汉时期,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国,孝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至魏晋时,虽天下大乱,“忠君”思想已遭到许多人的唾弃,但孝悌思想仍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这时期,王祥“卧冰求鲤”,王裒“闻雷泣墓”被收入《二十四孝》,颜含的孝行则被收入《晋书·孝友传》。“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孝成为临沂人遵循的最基本生活和政治准则之一”。蒙阴公氏家族在明代是沂蒙山区著名的大家族,在重孝行,即孝亲和忠君两个方面皆可圈可点。

在孝亲方面,明代蒙阴公氏家族堪称楷模。广义上的孝即是忠君爱国,明代蒙阴公氏家族在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为官尽职尽责、忧国忧民等。如公勉仁为官时,忤宦官刘瑾,剿蜀寇,抚治流民,惩罚盗贼,赈济难民,受理讼诉,修理城池,操练部队,使地方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多次受到皇帝擢升嘉奖。他去世后,武宗下旨派山东布政司左参政徐纯谕祭之。

文章图片5

(二)正直

在沂蒙名门望族中,蒙阴公氏家族虽然不像诸葛氏家族那样“特立刚直”,以人格独立,不与邪恶同流合污,刚强、正直、无畏而闻名于世。但也是一门正气,其成员为人正直,崇尚正义,不耻与邪恶同流合污。如前所述,公家珍“赋性正直”。

公家炳“慷慨任事,直节不阿”。天性正直的公鼐则“磊落有器识”,因不愿与宦官、权臣同流合污、争权夺利,为官6年多,身为翰林和帝师的他竟两次选择“称引疾归”。在皇帝多次招用情况下,为捍卫正直家风和做人原则,不惜辞去高官,这在崇尚官本位的我国封建社会官场上是不多见的。

文章图片6

(三)友善

敦亲睦族,乐善好施是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公甸仕至南京户部郎中,乐善好施,爱护地方。公鼐发粟赈济,仁殚乡旅,体恤民情,则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并尽力帮助受灾民众。

文章图片7

(四)重教

蒙阴公氏家族在明代的兴盛与家族注重教育是分不开的。蒙阴公氏的一世祖公蕃就“笃行力学,劝掖后进”。十二世公忠则“孝友承先,诗书启后,公氏之兴始于此”。到十三世公勉仁时,蒙阴公氏家族开始繁荣,一门连续五世考中进士,这既是蒙阴公氏家族重教的结果,也是其重教的佐证。

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既重视对族人的教育,也重视对他人的教育。如第一世进士公勉仁的父亲公恕“酷嗜诗书,受学于诸生阚姓者。入庠后,力劝一乡之子弟从学,不索束金”。第二世进士公跻奎致仕回到蒙阴老家后,在中山寺设中山书院教子、授徒。

文章图片8

又如,公一跃博学行,曾设立义塾,教生徒。公一楠升祥福县丞后,告老还乡,“自备谷金,延塾师邓姓者,授教众家子弟”。公家珍“诸生时设义学,受业者教之如子,入庠食饩者二十余人”。他在河南襄城县知县和湖广黄州府同知任上,重视民众教育,因“崇学校,清保甲,煮粥活人,解衣推食”,“抚盗安民”,垦荒赎难而得到好评。

文章图片9

二、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的影响

明代蒙阴公氏家族的优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既对其家族的发展繁荣产生了影响,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章图片10

(一)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对其家族和时人的影响

以重孝、正直、友善、重教为主要内涵的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对其家族和时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孝的方面考量,蒙阴公氏家族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特别重孝的家族。公海有四个儿子,除了公守敬以外的其他三个儿子(公守道、公守信、公守权)从孝的角度看做得不好,难以称得上孝。换言之,在明朝初年,在公海的第四个儿子公守敬和公守敬的儿子公兟没有“以孝著闻”之前,蒙阴公氏家族不是一个以孝闻名的家族。

文章图片11

此外,在诗歌创作方面,蒙阴公氏子弟之间也存在着影响。如前所述,自公忠以“诗书启后”,蒙阴公氏开始兴盛到公勉仁“以文学著名”以后,明代蒙阴公氏子弟基本上都有著述。在诗歌主张方面,公鼐在万历前中期标举“齐风”,其弟公鼒在万历后期,继续倡导“齐风”,兄弟唱和,影响较大。

文章图片12

(二)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相对比较稳定、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元素。以重孝、正直、友善、重教见长的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文化,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对丰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文章图片13

首先,“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元素之一。孝在当代社会,对处理家庭关系,倡导爱国情怀,形成尊老风尚、和谐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明代蒙阴公氏家族是重孝的家族,公氏族人丰富并实践了孝的内涵。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当父母(祖父母)身处险地或病老时无比关注。如当父亲身处险地时,公守敬以“永诀”之心,突破千难万险赴辽东戍边代父还。

二是与兄弟分家时,自取敝恶,以膏腴让兄弟。如溆浦县丞公志紏在分产的时候,把祖居地上东门让给弟弟公志维,自己迁到了坦埠,“时称友爱”。公逢盛则“孝亲敬兄”。

文章图片14

三是反对张居正“夺情”,维护重孝传统。

四是忠君爱国,为官尽职尽责,忧国忧民,针砭时弊。如公勉仁为官时,与宦官刘瑾作斗争,剿蜀寇,安抚治流民,惩罚盗贼,赈济难民,使地方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举报/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