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在武汉|体会魔幻现实

 一休谈 2023-02-08 发布于湖北

《断头台》张晓冬作品
看到QQ空间推送的【那年今日】。3年前的今天,刚刚读完了资中筠先生的《士人风骨》的我,发了一条这样的说说:
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民国的群星璀璨,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的救亡思潮,士人群体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赞君王,不侮苍生,不为俗困,不为物驭,他们既是最低的道德底线,也是最高的价值标杆。汉唐器识,魏晋风骨,如今世间有几人……
那个春节也是一个人在武汉,闭门不出,书卷为伴。
杨绛先生有一段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觉得不仅适合于大部分人日常的种种困难与迷惑,也特别适合最近的语境——17年前我们让板蓝根脱销了,而今我们又让双黄连脱销了。
资讯不等同于知识,知识付费也缓解不了大部分人的焦虑。今天某个问题暴露出来了,往往是因为昨天乃至于前天的某些环节就没做好。
很多人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看不进去大部头的经典著作,于是订阅了一堆线上课,钻进了付费自习室。
以为自己假装很努力就可以了,殊不知现实扇起耳光来从来都是身手敏捷,啪啪作响。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古人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以前给大学生讲课时经常提醒他们,你们如果毕业之后准备考公务员,想清楚你到底是想去干什么?确定是想要为人民服务吗?如果不是,那请别忘了,那些关在里面的,为人唾骂的,都是你们的校友前辈、师兄师姐。
遗憾的是,今天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太缺有担当、崇正义的人了。我们太擅长把灾难视为考验,把人祸归于天灾,让监督变成奢望,将责任推来推去。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们还会接着把丧事办成喜事,写诗唱歌,舞文弄墨,歌功颂德,山呼万岁。最后,再盖上一个“纵做鬼,也幸福”的定论。
我们把返程的人挡在小区门外,我们像防贼一样防着街坊邻居。城封了,店关了,路断了,大家彼此隔绝,互相对立,人情人心也跟着冷漠到了极点。于是乎,孕妇不能正常去医院检查,归乡人在自己最熟悉的故乡遭遇翻车事故,打工仔冒险划着木盆横渡了长江。
我们一边喊着武汉加油,一边让他们流落街头;一边为他们流泪感动,一边喷他们不该乱动。众生平等,民胞物与,那是人,不是数字,他们有感情,有尊严——然而他们即使已经离开,未来也未必能成为数字。
因为一篇不严谨的报道,市民冒风雪、斗严寒跑去药店排队,各大电商平台销售一空,甚至兽用双黄连和双黄莲蓉月饼都没能幸免。我们依旧还是那个抢板蓝根,囤加碘盐,喝着鸿茅药酒,做着权健火疗,穿着足力健,听着女德班的那个我们。
软骨病、冷漠心、智商税、双面人……唏嘘人间,魔幻现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