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云犹绕读书台

 苏迷 2023-02-08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3年02月06日 A11版

□孙雁群

河阳山逶迤秀美,凤凰湖清波凌凌,而一缕白云,有意无意间,常常萦绕在一块巨石之上。明代诗人邹武追踪前贤,感叹物是人非:“旧日风光几消歇,青云犹绕读书台。”其实山水之间是有一些神秘的对应的。正如我们经常说的风云际会、俊采星驰,真正的人才俊杰之间,也是英雄相惜、彼此吸引的。

或许我们应该去看看河阳山上的状元读书台。

据明弘治十二年(1499)桑瑜所修的《常熟县志》(又称《桑志》)载:“陆器,状元,家河阳山,读书台遗址尚存。”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钱陆灿所修的《常熟县志》载:“陆状元读书台,在县西北河阳山下唐状元陆器旧址,块然一石也。”陆器何人?唐开成五年(840)状元,曾任右仆射、太子太师等职。这河阳山下“块然一石”之处,就是他当年的勤学之地,虽然年代久远,陆状元的许多事迹已多无可考,但《河阳山歌》中,一直有他的事迹在低吟浅唱:“月季花开到雨水,唐朝状元叫陆器。河阳山上苦读书,苏州府排名列第一。”

毋庸讳言,“状元”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而唐代状元,则意味着天下读书人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光芒——虽然史学界对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存在争议,但允许学子自己报名参加考试,就是从唐朝开始的。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读书人,可以用最大的努力去参与一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这,既是读书人之幸,也是文化之幸。

所以,作为吴中状元第一人,陆器的意义在于,榜样的力量,引领的光芒!也许吴地读书求仕的风气由此而盛吧:从陆器开始,状元逐渐成了苏州特产,光一个清朝,一共有112个状元,而苏州一个府,就出了24个;浙江一个省,状元20个。

其中,苏州府24个清代状元中,凤凰镇就占了3个,一个是顺治十五年状元孙承恩,一个是康熙三十九年状元汪绎,一个是康熙五十七年状元汪应銓。

自此之后,河阳山下,凤凰湖边,郁郁乎文哉!当读书成为风气,不仅让读书者个人变得充实、变得强大,也会让读书者家庭乃至整个家族获得更多的机会,走上更大的平台。比如恬庄杨家,连续六代共16人登科中举,现在北街保存完好清代典型的官邸建筑——榜眼府,就是咸丰二年进士一甲第二名的杨泗孙(1823-1889)的私宅。

杨泗孙虽然中了榜眼,但名气不及他哥哥杨沂孙(1812-1884)。杨沂孙虽然只是举人,但毛笔字写得好,尤其写得一手篆字,在晚清非常出挑,与邓石如齐名,曾朴曾在《孽海花》这样点评:“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苏府里姚凤生的楷书、杨咏春(沂孙)的篆字、任阜长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

除了杨沂孙的篆书,凤凰镇还出过一个花鸟画派,因蒋廷锡、蒋溥父子得名,故称“蒋派”。

蒋廷锡是康熙进士,雍正朝的文华殿大学士。他的儿子蒋溥,雍正八年进士,乾隆时官至东阁大学士。蒋家父子阁老,已属难得,而蒋家人才济济,更是屡出英才:比如蒋廷锡的哥哥蒋陈锡,官至云贵总督,“父子兄弟叔侄一品”——朝廷重臣,当然是国之栋梁!此外,蒋廷锡祖孙直系五代连续考中进士,并且四代都进入翰林,最低的也做到侍郎,所以清代官场上,称常熟蒋家为“五世七进士”“四世翰林”“五世公卿”亦名副其实——儒学家风,传之后世;君子之泽,可冠江南。

蒋氏父子虽然官至阁老,但其艺术才华丝毫不让于人——作诗绘画,实兼二美。特别是蒋廷锡,博学多才,不仅编史书(为《明史》总裁),辑医书(重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还留下《尚书地理今释》《破山集》《秋风集》《青桐轩诗集》等诗文集若干,其花鸟画作亦被视为珍宝。传世作品有《竹石图》轴,今藏中国美术馆;《花卉图》卷,今藏南京博物院。所以清朝的张庚曾点评蒋廷锡的画作特点:“以逸笔写生,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赋色,或晕墨,一幅中恒间出之,而自然洽和,风神生动,意度堂堂,点缀坡石水口,无不超脱,拟其所至,直夺元人之席矣,士大夫雅尚笔墨者,多奉为模楷焉。”

一块读书石,士子云天路。俊采星驰之地,当是人文渊薮之乡:江南美凤凰,不仅是江南古凤凰,还是江南文凤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