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效民:复旦校长马相伯

 丁东小群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马相伯是中国最早创办私立大学的教育家之一,先后创办震旦、复旦两所大学。

   他1840年出生于江苏丹阳马家村5岁入私塾,12岁进入上海徐家汇圣依纳爵公学(今徐汇中学)读书,继而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1870年获得神学博士,加入耶稣会,成为神职人员。1874年,他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教务,讲授经史子集,兼耶稣会编撰。二年后离开教会,先后前往日本、朝鲜、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在此期间,日本维新的变法和朝鲜的因循守旧对比,使他深受启发。他认为国家要想富强,就必须提倡科学,兴办实业。随后,他多次上书朝廷,却泥牛入海、毫无回应

   1899年辞官回沪,潜心于科学研究和翻译并帮弟马建忠完成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马氏文通》

   马相伯主张,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定毁家兴学。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位于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供中西大学建成后学生助学金使用

   1902年11月,南洋公学发生墨水瓶事件文科教习郭镇瀛因五班教室内的一只空墨水瓶,迁怒于学生。几经波折,校方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学生引起轩然大波,200余名学生和总教习蔡元培愤然离校集体退学蔡元培介绍同学们向马相伯求马相伯便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的房舍1903年创办震旦大学院自任监院院长震旦”是梵文中国”的意思还有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他《拉丁文通》、《致知浅说》等教材,亲自授课。震旦大学院奉行启发民智,教育救国”的理念,在管理上实行学生自治校务由学生推选干事自行管理。学倡导学术民主、思想自由,鼓励学生自由研究。“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学制两年,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发展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梁启超评价“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1904年夏,震旦学院来了个名叫“刘学裕”的新生。他其实就是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而被清廷通缉的于右任。潜逃上海无处安身,马相伯得知后立刻将破格录取,免去他所有的学膳费。

   马相伯收留于右任引起教会担忧,他们害怕清政府会因为这件事迫害天主教会,加害天主教徒,便派法国人南从周任震旦学院教务长。南从周是一位保守的耶稣会士,下车伊始就修改章程,另外制定规则,其中包括不许学生谈论时事,不许结社内容。引发震旦学子们的不满,大批学生退学抗议。这时马相伯在病中决定与学生共进退,挥泪离开这所亲手创办学校

   马相伯离开震旦学院,决定再办一所新校立即得到学生的一致响应于右任的提下,新学校取名复旦。复旦二出自《尚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既有自强不息之意,又有不忘震旦之还有复兴中华之。马相伯诚邀严复、张謇、熊希龄28人担任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两江总督周馥也拨出官银一万两,并出借吴淞提督衙门作为复旦的临时校舍。1905年5月27日,复旦公学正式开学,马相伯任校长,严复为总教习。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请马相伯为南京第一任市长,此时他已经是七十高龄。后来,他还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与英敛之共同创办辅仁社(辅仁大学的前身)和培根女校。

   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抨击,提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1917年以后,他回到南方,隐居徐家汇土山湾

  九一八事变,他已年逾九旬,仍为抗日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1932年11月起,连续四个月发表了12次国难广播演说。1939年他百岁诞辰,给上海复旦同学会信,发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之。临终时,感慨地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1939年10月20日,他得知中国军队湘北战役中打了胜仗,兴奋异常,夜不能寝使加剧,11月4日溘然长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