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前盛会——中国哲学大会(2004)

 淘沙金 2023-02-08 发布于湖北

李德顺

公元二零零四年八月九日上午九时三十分,位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一层的社科会堂里,气氛庄重而热烈,中国哲学大会(2004)准时开幕了。主席台上,党和国家领导部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负责同志,还有任继愈、汝信、邢贲思、肖前、巫白慧、张世英、汪子嵩、韩树英、黄楠森、陶德麟等十几位在哲学界德高望众的老一辈哲学家,与台下来自全国各地哲学界的一千二百多位正式代表、列席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揭开了这一堪称中国哲学史上空前盛会的序幕。

这是为我国哲学界期待已久的一次学术活动。中国哲学大会的创意发起于1999年的1012。当时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新中国哲学五十年”大型学术研讨会的一百三十多位代表,出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事业的强烈要求和坚定意志,并考虑到学科建设的形势,迫切需要为哲学研究“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包括要改变学科划分过细、分支学科之间隔离、学术资源分散等不利状况,倡导和加强全学科面向现实的综合化发展,等等,为此,迫切需要打造一个开放式的、比较规范化的学术公共平台,以有利于展示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出于这些考虑,那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举办“中国哲学大会”的倡议书》,并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负责筹办第一届大会。这个倡议得到了全国哲学界的热烈响应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首成立了大会组委会,共有49家重要学术机构参加发起,经过四年多的酝酿和筹备,终于使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曾定于2003年夏天召开的大会,由于出现“非典”冲击而推延。2004年,适逢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号文件,将哲学的繁荣和发展纳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蓝图,这更加鼓舞了我们开好这次大会的决心和信心。大家共同的希望是,要把这次大会开成坚决贯彻中央三号文件,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次学术动员会,开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一次理论促进会。

在为期四天的大会日程里,全体与会者通过紧张而有秩序的学术展示、研讨、交流,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也共同尝试和探索了如何开好这样一种新型学术会议的经验,开创了国内学术会议的若干先例。会议的理论成果,通过精选的一百五十余篇论文凝聚在这部文集之中。这次大会为打造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所开创的“先例”,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一、议题选择。会议主题是“新世纪的哲学与中国”,三个分主题分别是“东方与西方”、“科技与人文”、“传统与现代”。这一系列议题的确定与贯彻,体现了哲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要以“问题”为中心,面向现实,跨越分支学科界限的综合化取向,有助于在深层次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深入贯彻“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二、代表产生。会议参加者的确定,变传统的“邀请”式为“申请”式。大会通过公开、自愿的方式征集论文,前后共征集到近900篇论文,经专家初审有500多篇入选,入选者都有机会通过大会或专题分组会发表并听取意见。这种形式体现了对学术自由和平等讨论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学术质量。

三、资源保证。依靠学界和学者自身的资源,以“自助”方式解决经费和会场组织等具体事务方面的问题。筹办会议的全部经费来自发起单位捐助,全体代表均自费参会,每个人仅凭一本“会议手册”了解和掌握会议进行,选择自己的活动,等等。实际效果证明,这些与国际上大型学术会议规则相“接轨”的措施,不仅有助于会议组织工作有序、准确、高效,保持学术会议会风的廉洁俭朴本色,同时也更突出了代表们参加会议的权力和责任,以保持积极性。可以说,这是一种适合于大型学术会议的、可持续的有效形式。

除上述主要之点外,大会还有若干“亮点”也属开创学术活动“先例”之举。如:

大会组委会决定,以后每三年举办一次,并着手建立申办审批程序,意味着哲学大会这一有效形式,将作为我国哲学界的一个公共平台正式建立起来;

经过征集和评选,确定了中国哲学大会的永久性会标,从而产生了我国哲学界一个独具特色的形象标识;

大会专门为在校学生(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开设论坛,并组织专家评奖,以大会的名义颁发优秀学生论文奖,将对培养未来的哲学家产生深远影响;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以一个普通代表身份做大会发言,宣读自己特地为参加这次大会撰写的学术论文,开创了一个现任国家领导人直接参加群众学术讨论的先例;

等等。这些都将作为值得珍惜和保存的记忆,印证这次中国哲学大会将成为中国哲学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的评价。

当然,作为按照新的模式举办一场大型学术活动的第一次尝试,这次大会存在着许多不足,在组织工作方面,甚至也可能是粗疏和失误多于成功,在质量上达不到某些专业学术会议的标准。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打造新的学术公共平台的尝试毕竟已经起步。

我们在不断推进学术内容发展的同时,也要进行学术活动形式的发展和创新,这一点同样是重要的。思想和理论的进步是永恒的,而且是随时可能的;而学术活动的形式、机制和规则,则要相对稳定。但唯有学术活动的机制和规则也能够适应思想理论的发展而日益开放和灵活,才能够保证和维护学术研究的持久繁荣兴旺。

有鉴于此,我们的中国哲学大会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越办越好。我想,这是关心和支持中国哲学事业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原载:《哲学所志1995-2005

录入编辑:小蜜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