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认为洞螈是龙的幼崽,可它们不过是平平无奇的“宅男”,10年才吃一顿

 六维自然 2023-02-08 发布于广东

 动物的种类万万千千,有些很常见,有些很神秘,也有些很魔幻,其中最崇拜的“龙”便是由多种动物组成的,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项似蛇等,可有些人认为应该有原型,毕竟《山海经》描述的生物看似魔幻,也和大自然中动物有相似地方,而和龙的外形最相似便是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洞螈这种生物

01

洞螈是一种穴居生物,有着“洞穴之龙”之称

洞螈的身体外形呈现粉红色,像一条白皙粉嫩的小蛇,蛇形的身体上长有四个爪子,身体比较细长,长达30厘米左右,身体上覆盖着一些羽毛状的鳞片,可以像鳗鱼一样游泳,无论在水下还是在地面都能够呼吸。

洞螈最早被人类发现是在17世纪,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当初人们一度以为找到了“龙”的幼体,甚至会相信它们会变成巨龙,在国外的一部地理书《The Glory of the Duchy of Carniola》中就一本正经地介绍,将它们称为龙的幼崽,这些“龙宝宝”会在大雨中腾飞,变成巨龙。

在2013年,有新闻网站发布“昆仑山古洞惊现真龙 是真是假?”,还附带有一张“小白龙”图片,这样新闻热点迅速在各大贴吧论坛引起轰动,但后来被发现,所谓的“昆仑山真龙”原型是一只洞螈,加上PS技术所为,最后多方面辟谣,轰动一时的“昆仑山真龙”才慢慢淡下去。这也从侧面说明:洞螈确实有几分像神话中龙的形象。

洞螈最后被列入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洞螈科洞螈属物种,又称为人鱼洞螈、盲眼洞螈等,之所以称为盲眼洞螈是因为它们的眼睛已经退化看不见,属于完全没有视力那种,出生时会有眼睛,但会慢慢退化并藏在皮下;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当地居民也会将它们称为“人鱼”。

作为一种穴居的生物,洞螈生活在欧洲最大的山脉区域,这是因为欧洲大陆因深受大西洋的影响,欧洲自然地理有着水平轮廓破碎等特点,加上地质运动的原因,很多山脉之间隐藏着很多洞穴,其中仅在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地区,就发现了超过12000多处洞穴,也是最容易发现洞螈这种奇妙生物的地方。

02


洞螈“宅”出新境界,约10年才吃一顿

在1958年,科学家开展了一项洞螈研究项目,当时抓了一群年龄约10岁的洞螈进行观察。没想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群洞螈没有发现有任何衰老的迹象。也就是说洞螈的幼体阶段和成体阶段,其实在结构上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就是洞螈终生保持幼态,洞螈身体会一直像一条白皙粉嫩的小蛇。

洞螈的身体看似是柔软苍白,实际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由于生活在洞穴内,很少天敌,加上其机体的低代谢状态,能抵抗极端的饥饿或缺氧状况。洞螈虽然失去了视觉,但它们的听觉和嗅觉异常敏锐,能通过身上的感受器来感受化学与电信号,来猎捕一些无脊椎动物为食

有英国的《生物学》研究团队就捕捉过19只洞螈,通过8年的长时间观察,可这些洞螈的“懒”让他们惊讶,最活跃的个体在230天内移动了38米,大部分洞螈每年只移动 4.8米,表现出极度的静止状态,所以有研究人员这些洞螈可以生存超过100年(尚未证实),就是通过减慢新陈代谢并限制运动,从而有效地节省能量,保持“静态”行为让洞螈可以连续数年不吃不喝不动,甚至是每10年只需吃一顿就可以了。

根据洞螈的“太宅”个性推测,洞螈种群繁殖周期也比较长,洞螈的交配周期约为12.5年一次,洞螈多为卵生,有时卵胎生,它的卵常常会被分散地贴附在溶洞水脉的石下,亲螈也有一定的护卵性,其孵卵期大概在3个月左右。

洞螈看似脆弱,却很长寿,但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洞螈生活在低温的洞穴之中,没有天敌,能在洞穴环境中称王,但食物明显缺乏的环境中,就需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节省能量,也就是生命的本能

你认为洞螈外形像不像龙的幼体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