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玄学的设置特点

 思明居士 2023-02-09 发布于河北

明代的玄学,也就是阴阳学的主要特点是世袭,知识在家庭内传播。明代的钦天监是由太史监改来的。天文生也好,阴阳生也好,都是从世袭的子弟中选取,来补正术等官,阴阳生、天文生需要在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中专研一科。

明制,天文生用世业子弟选补,又命府州县举阴阳人补正术等官。明初置太史监,后改钦天监。掌历数、天文、地理之事。凡习业者分四科,自五官正以下,与天文生、阴阳人各专一科。

当天文生有缺的时候,就会在全国访取,当然也是从世袭子弟中选取,然后由礼部考核录用。对于家族内教授子弟的老师,遇到有缺,也可以酌情晋升。

明孝宗的时候,钦天监公务员的录用,有所松动,但主要还是世袭子弟,但也可以返聘退休官员,以及懂玄学的秀才或者百姓等。

孝宗弘治十一年,命访世业原籍子孙,并山林隐逸之士。及致仕退闲官吏、监生、生员军民人等。有能精通天文历数、阴阳地理、五星、子平、遁甲、大定、并六壬占课、灼龟等术者,每府不过一二人试中取用。

对于各府州县推举出的合格阴阳生,再经由吏部送到钦天监选用。

可以看出明代玄学的传播主要局限于家庭内,有句话叫,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虽然明中末期玄学的选拔录用有所松动,但还是不符合知识传播的客观规律。

以元朝为例,在《江宁府志》里提到一位叫陈梅湖的人,精于皇极数,受知于元世祖忽必烈。他官至江西宣慰副使。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学问传给自己的儿子呢,他说儿子不是学易的那块料。因为终究,占卜是一门涉及灵性的学问。

或问何不为诸子计。曰:吾数非其所当传,且命贫贱,令其粗知农事足矣。

知识的传播方式应该更加自由。明朝是一种僵化倒退。从玄学角度,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 《续文献通考》
  • 《江宁府志》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