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信科学‖文/李查拉

 522小窝 2023-02-09 发布于河北

迷信科学

“迷信”和“科学”好似一个对立面、一条平行线,彼此不会有任何交集的可能。
但它们之间又有太多的相似性,甚至一致性。
它们根据情况,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贬义词、褒义词、中性词。
为什么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俩个词语,会有这么复杂的“关系”呢?
因为在我看来,它们其实就是一个“词”。
“迷信科学”、“科学迷信”,只是形容某一特定时段人们对事物看法的定义,也即认知力。
而每个人的认知力,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会是老天所赋予的。
它是通过一个人的观察、模仿、学习、经历、思考、被灌输而产生的合理偏见。
无论它是合理的、盲目的、自以为是的、不可避免地,它始终都是某种偏见而已。
对于那些想要获得真理的人而言,短短数十载的生命,实在是太过短暂,放到历史和宇宙的维度,更是少的可怜。
就像某人曾说过:“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错了。”
虽然他们都奉为人类的巨匠,但他们的错是必然的。
所谓社会文明的发展,不过是后人纠正前人的过程而已。
记得小时候感冒去村卫生所打吊瓶,总有那些拖拉着病怏怏的孩子,找大夫看完病买点药就冲冲离开的家长。
每每看到这种宁愿让孩子受苦,也不愿意花钱给孩子打吊瓶的大人,屋内总会议论纷纷,诋毁指责那些“狠心人”的声音此起彼伏。
也就不过二十年左右时间,现如今如果哪位家长因孩子感冒就让孩子打吊瓶,会被说成“愚昧无知”。
包括“百害而无一利”的香烟,在一百多年前还被认定为对人身体是有益的。
再过数十数百年,当下我们所认知的一切,也将会被更加“智慧”的后人们定义为是谬论。
彼时的他们可能也会像我们一样,看着历史课本摇摇头,对先人们的幼稚和无知感到既可怜又惋惜。
像黑格尔说的:“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历史中得不到任何教训。”一样,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所知所悟坚信不疑,从来不会停下来思考片刻,也不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
即所谓“无知者无畏”,越是那些无知无智者,越有莫名的信心和勇气。
难怪诸多智者们都不得不承认,如今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人类,精神世界还处在“原地踏步”的状态。
怀疑精神,不是疑神疑鬼、否定一切、负面消极的意思,而是要将被限制的思维“敞开”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不敢于怀疑自己所认知的一切,也只能活在他人编织的“谎言”中。
身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被人愚弄欺瞒,难道不觉得气愤、不觉得难过吗?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都自嘲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当你认为自己啥也不懂,啥也不会的时候,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那不是谦虚,那就是事实。”
当你认为自己啥都懂,啥都会的时候,我也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那不是事实,那就是自负。”
科学,究其本质就是发现!
迷信,又何尝不是新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