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汪梅韵的去世想起的一批昔年普余社的名宿

 叶毅言书 2023-02-09 发布于日本

去岁今初,苏州评弹界走了不少前辈名家,特别是昔年普余社名宿汪梅韵和高雪芳等人的去世,给网络评弹爱好者带来了跟多的一轮,尤其是伴随着流出的某些过去的照片,有很久以前的,也有众多姐妹劫后余生的合影,其中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女艺人叫林娟芳,熟悉的人很少,她就是过去号称普余小明星的林筱舫的女公子,也是前一阵有人问起的弹词女演员林娴的母亲。林娴作为非主流团体的演员过去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她也算是世家子弟,家中不乏过去比较有影响的艺人。她的外祖父林筱舫是谢派《三笑》的传人,谢品泉的弟子,辈分应该是很高的。扯起来还是描王夏荷生的师叔。除了自己的母亲林娟芳,她的姨母林慧娟和姨父陈毓麟都是有些名气的老艺人。尤其是陈毓麟还曾把长篇《武松》传授给了林娴。

好像是1982年吧,当时有一场纪念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题词一周年的大型会书,江浙沪的各个评弹团体均悉数参加。上海团拿不出比较得意的作品,好像只有青年队的带队石文磊有几场演出。林娴作为常州市下属的武进团和苏州团的黄(有的写王)小洁合作拼档弹唱,她是翻作上手的。毕竟有关林娴的介绍不多,第一次看到她弹唱的书目是《武松》,之后还曾在上海的书场码头看到她随姨父陈毓麟弹唱这部书。2007年林娴从国外回来又下海说书,请了评弹界的后起之秀崔勇做下手在上海的乡音弹唱长篇《武松》六期,也即是一个半月六回书。乡音的说书是一个礼拜换一回书。崔勇属于比较活跃的评弹艺人,算是票友下海却又比一般专业人士勤奋,做过上手,放过单档,和林娴的合作让人了解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可惜在三年前故去,才五十多岁。林娴出国之前已经调入上海的新长征团,不过据说新长征的注册艺人只有两个,就是施雅君的女儿程艳秋,还有就是潘莉韵之徒张蝶飞,现在是不是还这样,也不得而知。

过去苏州评弹没有女艺人的,光裕社后期有点不合时代潮流,墨守陈规,以至于流失了很多名气响的艺人。如描王夏荷生因为没出大道就收徒,被光裕社除名,后来在上海发展,成为润余社的名角,那些带着自己的夫人或女儿出来说书的,培养女子评弹班的脱离了光裕社,自发组建了普余社,虽然不能回到老祖的苏州地盘去说书,不过十里洋场还是有她们生存的基盘,根本无需返乡。列举一些比较有名的老艺人,有弹唱《珍珠塔》的魏珏卿老夫子的弟子王燕语和妻子的"燕语莺声"档(他妻子叫黄莺声),他们的一双女儿王小莺王小燕也是当年比较亮眼的女双档。还有我最最喜欢的朱雪琴,他们父女包括朱雪琴的叔父等还是普余社的活跃分子。汪家班(汪梅韵的出身班子),徐家班(徐雪月高雪芳等姐妹的出身班子)和钱家班(陈亚仙,徐丽仙,蒋云仙等人的出身班子)等都是构成上海普余社的中坚。老辈的女艺人大多出身于上海的普余社,据说普余社的注册还是钱锦章给弄的。在当时还算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作用的。这和阿英介绍的更早的"书斋"女艺人的性质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2023/02/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