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颐傲骨铮铮

 四地闲夫 2023-02-09 发布于山东

宋代杰出的思想家程颐,一生“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致力于孔孟儒学的传承与发展,不仅给后世留下了精致完备、影响至巨的理学思想,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他那傲骨铮铮、不对权贵摧眉折腰的高风亮节。
 一
  程颐是河南洛阳人,北宋明道二年(1033)出生于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十四五岁时跟随做官的父亲来到江西,和哥哥程颢一道受学于宋明理学的开山周敦颐。十八岁时上书朝廷,劝仁宗皇帝“以王道为心,生灵为念,黜世俗之论,期非常之功。”同时恳请仁宗召见他,让他面陈所学。二十四岁到国立最高学府太学游历,应校方要求作了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的论文。这篇论文受到了主管太学的著名思想家胡瑗的高度赞赏,为此胡瑗破例授予他“处士”学职。二十七岁时到京都相国寺给官绅讲《周易》,关学创始人张载自愧不如,主动把自己的讲坛拱手让给初出茅庐的程颐然后扯起虎皮走人。因此宋代理学像数学派开山鼻祖、著名易学大师邵雍在评论当世人物时说,在他看来天下最聪明的两个人第一是程颐,第二就是章惇。此后几十年,程颐不求仕进,凭着那个“处士”身份研易论理讲学传道。
  元丰五年(1082),程颐给以太尉身份担任河南府府尹的文彦博写了封信,想利用龙门圣善庵旧址创办一所书院教书育人。文彦博鉴于程颐“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甚众”,就把自己在龙门山南鸣皋镇(今属河南省伊川县)上的一座庄园和千亩良田无偿赠给他,程颐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伊皋书院”。书院开张不久适逢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哲宗皇帝即位,思想保守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把在洛阳修撰《资治通鉴》的保守派领袖司马光请出来担任治国安邦的宰相。为了“辅养圣德,启道天听”,司马光等大臣推荐“道德纯备,学问渊博”的程颐担任哲宗皇帝的老师。
  由于众大臣推荐,又经过高太后的亲自召对,朝廷下诏任命程颐为崇政殿说书。按照常理一个普通学者能被选拔为帝王之师那应该是莫大荣幸,可风骨清高的程颐却淡然置之。他先是三次上书三辞不就,最后勉强同意就职但又向朝廷提出三点要求,其中朝廷最不容易接受的就是第三条,“请令讲官坐讲,以养人主尊儒重道之心。”而且提出“若言可行,敢不就职?如不可用,愿听其辞。”也就是说如果朝廷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就任赴阙,如果不同意我还是要辞职不干。早在宋仁宗以前,给皇帝讲课的老师都是坐讲,为的就是突出北宋王朝尊师重道的祖制。但是到了宋神宗当皇帝时王安石为崇政殿说书,开始实行站着讲课,久而久之也就成为惯例。程颐斗胆向朝廷提出老师应该坐讲,高太后询问大臣解决办法。宰相王珪说,自己当年给宋神宗讲课也是站讲,于是高太后就驳回了程颐的坐讲请求。

  由于众大臣的一再劝说,程颐总算赴阙就任 。他没有辜负众臣期望,在给哲宗皇帝授课期间以天下自任,满腹经纶,攀今吊古,论议褒贬,无所顾避,他曾自信满满地向哲宗说:“虽使孔子复生,为陛下陈说亦不过如此。”特别是有一次赴讲,恰逢哲宗因为疮疹不愈而有好些天不到迩英殿上朝,只有太后一人独坐朝堂。程颐先问宰相吕公著,说皇帝已经几天没有上殿你知道不?吕公著如实回答说不知。程颐很生气地批评说:“皇上不临朝上殿,太皇太后不应当独自坐朝称制。况且皇上有病,大臣难道可以不知道吗?”吕公著很是尴尬。

程颐傲骨铮铮

  程颐的批评让吕公著及众大臣非常尴尬(插图:张横)

  第二天他亲自带着官员进宫询问皇上病况。然而程颐这些胸无宿物的言行既得罪了当朝宰相,更得罪了太皇太后。不久谏议大夫孔文仲便向朝廷参奏,说程颐“污下憸巧,素无乡行,经筵陈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历造台谏,腾口闲乱,以偿恩仇。”要求将其“放还田里,以示典刑。”
  元祐二年(1087)八月,程颐被罢去崇政殿说书一职,让他回洛阳担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换作他人,或托人说情,或垂头丧气。程颐则不然,他向朝廷连上三状要求直接归田。他在奏状中说:“臣本无官,只因说书授以朝官,既罢说书,独取朝官而去,极无义理”。朝廷不予批准,于是程颐便改变方式,他又连上两状要求辞官退休。他在《第二状》里自称:“臣身传至学,心存事道,不得行于时,尚当行于己;不见信于今,尚期信于后。安有失礼害义,以自毁于后世乎?”然而朝廷仍不批准。直到程颐的父亲程珦病故,朝廷方才同意他在家丁忧。
  

  程颐傲骨铮铮的性格不仅表现在朝廷,在与文坛领袖苏轼的“洛蜀党争”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二十一岁“名动京师”,24岁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职期满,他回到朝廷?担任判登闻鼓院。熙宁四年(1071)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后迫于王安石的压力主动请求出京担任浙江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心怀不满给宋神宗写了一封充满怨气的《谢表》,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以便发泄心中的牢骚。也就是这封《谢表》给苏轼带来厄运。新党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于是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押入牢中。后在众多元老的营救下,险遭杀身之祸的苏轼才死里逃生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就在苏轼人生走入低谷时,恰逢宋神宗驾崩,哲宗皇帝继位,反对变法的太皇太后临朝听政,于是他又绝处逢生从地方回到中央。进京十月,由于太皇太后的垂青苏轼扶摇直上官职连升七级,成为赫赫有名的翰林 学士兼侍书。
  虽然同是皇帝的老师,但苏轼和程颐官阶相差悬殊。程颐的崇政殿说书只是一个从七品芝麻小官,苏轼的翰林学士则是声名显赫的正三品高官。苏轼行走官场二十余年,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州府县吏他都有接触;程颐只是一介书生终日青灯黄卷,现在摇身一变居然和自己同朝为官,苏轼打心眼里有点瞧不起他。程颐虽然官阶低微但他傲视权贵,常常一副“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的样子,在宫中给皇上讲经时以匡正天下为己任,议论朝政,褒贬大臣,教训皇帝,无所顾忌,一时声名显赫,各地儒生纷纷投其门下。特别是当朝宰相吕公著在很多事情上都征求程颐的意见,这让苏轼嫉妒眼红。所以在为司马光举办丧礼时,二人就发生了正面冲突。
  元祐元年(1086)九月一日,担任宰相八个月的司马光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这一天,哲宗皇帝正率领文武百官在开封南郊祭祀天地神灵,安放宋神宗的灵位。典礼刚一结束,以苏轼为首的一班大臣第一时间带着祭文就去吊唁司马光,可当他们走到相府门口,却被奉诏主持丧礼的程颐拦了下来。程颐一脸严肃地说:

  “列位,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说'是日哭则不歌’,你们既然参加了祭拜天地的吉礼就不该再来吊丧,这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既不成体统也太不严肃,还是请大家回去吧,准备一下明日再来。”

程颐傲骨铮铮

  程颐拦下苏东坡等一班大臣,不许进门吊唁(插图:张横)

  大臣中不少人觉得荒唐,有人干脆当面反驳程颐,说孔老夫子说'哭则不歌’,并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是个狂放不羁之人,平日里就不喜欢拘泥古礼,听了程颐的话更是忿忿不平。他面带嘲讽满不在乎地对程颐说:“这是烂泥坑里爬出来的叔孙通所制的怪礼,不必理会。”说罢便不顾程颐反对,带着这班大臣趾高气扬地就要往相府走。苏轼的言行惹恼了自尊心极强的程颐,他觉得这是把自己比作烂泥坑里爬出来的叔孙通。于是恼羞成怒堵住相府大门,死活不准这班大臣进去吊唁。
  时隔不久,正好赶上“国忌行香(帝后忌辰)”日,众大臣都到相国寺里焚香祈祷。这天正好又是程颐当班,他下令寺方供应素斋。在一旁的苏轼却一副居高临下的模样反对说:
  “正叔(程颐字正叔)不是不信佛吗?为什么要食素呢?”
  程颐引经据典不矜不伐地说:“根据礼法,守丧期间不可以喝酒食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自然也应该遵守不喝酒、不食肉的规定。”
  按说这一顿饭不吃肉也死不了人,可在相府吃了闭门羹的苏轼就是要刻意地去和程颐叫板。他一面令人准备荤菜,一面高举右臂大声吆喝道:“为刘氏者左袒!”那意思就是说愿吃肉的跟我来!苏轼这一嗓子不要紧,参加祈祷的大臣们各自选边。朱光庭、贾易、王岩叟等程门弟子均站在吃素行列,而黄庭坚、秦观、张耒这些苏门学士则旗帜鲜明的站到食肉一方。如此一来,洛学派、蜀学派壁垒森严,泾渭分明。
  相国寺“翻脸”之后,以程颐为领袖的洛学派与以苏轼为领袖的蜀学派之间的矛盾白热化,并开始相互攻讦。洛学派代表人物朱光庭上书朝廷,说苏轼在策问中提出效法“仁祖之忠厚”则官吏们偷惰不振﹐效法“神考 之励精”又使官吏们流于苛刻﹐这分明是诬蔑宋仁宗赵祯,不如汉文帝刘恒宋神宗,赵顼不如汉宣帝刘询﹐应予治罪。对于洛党的攻击蜀党也不甘示弱,火力全开,予以反击。蜀党骨干吕陶、孔文仲等亦纷纷上书朝廷,连篇累牍的攻击程颐。洛蜀纷争,口诛笔伐,太皇太后是非难辨,但她明显袒护苏轼拿程颐开刀。哲宗元祐二年(1087)八月,进京仅一年零五个月的程颐被罢崇政殿说书,重回洛阳伊皋书院当他的教书匠。但程门弟子朱光庭、贾易长期在朝中担任谏官,他们看不惯苏轼一帮人的跋扈行为,便主动出头为自己的老师鸣不平,这就有了持续多年影响深远的“洛蜀党争”。
  三
  绍圣元年(1094)春,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章惇、曾布等新党人士纷纷还朝。哲宗决定全面恢复新法新政,对反对变法但已经死去的旧党人物司马光、吕公著等予以贬惩。与此同时,安心于伊皋书院著书讲道的程颐受到牵连,所著文字被毁,放归田里为民。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哲宗指斥程颐在元祐间“妄自尊大,至欲于延和殿讲说令太母同听。在经筵多不逊。虽已放归田里,可与编管。”编管是指被贬官员在指定地区予以管制,诏书上指定将程颐送往涪州(今重庆涪陵)。尽管哲宗的指责虚妄不实,但程颐却百喙莫辩。有人劝他找自己的得意门生现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的邢恕向哲宗说项,但程颐宁折不弯不愿低头求人。
  李清臣是北宋名相韩琦的侄女女婿,也和程家沾亲带友。元丰年间曾官拜尚书右丞,跻身执政行列。元祐年间高太后垂帘听政,他被作为新党骨干贬出朝廷。哲宗亲政后李清臣被召为中书侍郎,亲自主持恢复部分新法,但因反对章惇等人对保守派的过度打压再次被排斥出朝廷,现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出知河南府。接到诏令,李清臣立刻派都监来见程颐宣读诏书,强迫他当天走人。程颐提出要和家人辞行,特别想见一见对自己关爱有加的一位婶子,然而这一请求遭到拒绝。当天晚上程颐住在都监公所,次日即被差人押着前去涪州。家人和朋友过来给程颐送行,凡是亲朋好友给他的赆礼他都全部收下。到了龙门山口,李清臣派人送来一百两银子,并解释说这是李知府的一点心意。程颐对李清臣不近人情的做法耿耿于怀,看都不看断然拒绝了他的赆礼。谢良佐问他:“临行时,诸公给的赆礼您都收下了,李清臣是您的亲戚为什么不收?”程颐高昂着头颅说:“与我相识的,我都可以收下。这个时候李清臣已经与我不相识,我怎么能收他的银子?”

  程颐在涪陵编管数年,元符元年(1100)宋徽宗即位时被短暂地恢复官职回到洛阳。但随着宋徽宗再次对元祐党人的打压,程颐再次被剥夺官位。面对种种压迫,程颐依然不怨天不尤人更无求于任何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愿低下高傲的头颅。程颐死后,他的四传弟子朱熹以程颐的理学思想为蓝本,然后融入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等人思想,形成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学说——程朱理学。宋理宗之后,程朱理学正式登上中国正统哲学宝座,统治中国思想界八百年之久。(作者李耀曾系河南省二程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伊川二程文化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