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足石刻十八讲》:走进中国的石窟艺术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3-02-09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2-06-08 23:24·我是雯小疯

说起中国的石窟艺术,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敦煌的莫高窟,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重庆市的大足境内,还有另一处欣赏石窟的好去处——大足石刻。

“北敦煌,南大足”,历来被称作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两座丰碑。相比于一直名扬海外的敦煌莫高窟而言,大足石刻的名气小了很多,因为它地处重庆的深山老林之中,直到改革开放通路以后,才慢慢地被人们所熟知。

我猜想,这大概就是它名气略小的主要原因吧。不过,不出名也有不出名的好处,知道的人少,它保存的也就更加完好。

如果说,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重要节点。那么,大足则是唐宋以后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沟通川藏、川滇联结南亚与东南亚。

如果说,敦煌展现了石窟艺术在北朝、隋唐之际鼎盛时期的风貌,是佛教艺术至高的起点。那么,大足则演绎了石窟艺术于宋代步入晚期后的再度辉煌,代表了中古石窟艺术的句点。

我无意间在书店发现了一本宝藏书籍——《大足石刻十八讲》。这本书是专门讲述大足石刻的,它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所以特别地美,书中的图片非常多,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正在参观博物馆一样。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强,他是副研究馆员,也写了好多关于大足石刻的研究报告。有《大足道教石刻论稿》、《崖壁上的世俗文化》、《大足石刻佛教造像论稿》等。说通俗一点,他是一个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投入给了大足石刻的疯狂的人。

《大足石刻十八讲》这本书美轮美奂,作者将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分门别类,细化成十八个小节,娓娓道来。在这本书中,你不仅能够从文字上了解到大足石刻的历史由来,宗教渊源,你还能够从图片中看到真正的石刻雕像、石刻文字。

对于对这方面有相关研究的人而言,我觉得这本书称得上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文献资料。而对于像我这种门外汉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旅游指南,跟着书中的内容通篇走下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心灵都通透了。

作者在书中写道:“石刻题材中,还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俗生活场景。在造像中,不但有清晨起来喂鸡的养鸡女、担负双亲在外行乞的孝子、乡村山野中牧牛的牧人、父母养育子女的种种场景……这些造像中,世俗人物成为雕刻的主要部分,可谓是一幅雕刻在崖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对此,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是多么伟大,他们的双手又是多么灵巧!所谓的“能工巧匠”,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大足石刻十八讲》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倘若未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去大足石刻走一走、看一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