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愚昧无知的人,遇到事情了,总是慌乱不已,不是求人,就是求神。 有大智慧的人,总能洞察到事情的发展趋势,能够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活成“安静的自己”。 人生路上,如果你能对以下几件事保持无动于衷,说明你活明白了。 02 第一,对内心的杂念,无动于衷,才能专一成事。 春秋时,孔子和弟子在去楚国的路上,遇到一位驼背的老人,正在捕蝉。 老人捕蝉就像从平地拿东西一样轻松。令人惊讶。 老人说:“捕蝉这件事,我练习了很久。在竹竿顶端放两颗弹丸,并且让其不掉下来;训练一段时间之后,不断增加弹丸。稳住弹丸之后,我发现眼里全部是弹丸;我捕蝉的时候,眼里全部是蝉的翅膀,没有别的东西了。” 孔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很多时候,我们在埋怨事情难做,金钱难赚,却不知道自己就像钓鱼的小猫——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看野花,哪能有收获呢? 杂乱无章的事情,看起来在外部,其根源在你的内心。你做到心外无物,自然就能稳住心性了。你再去做点什么,就能迅速集中精气神,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03 第二,对儿女情长,无动于衷,才能追寻远方。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洞房花烛。”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家庭成功。” 道理没有错,但是要明白一点,再好的家庭、婚姻,最后要落实到“吃饭、穿衣、房子车子”的问题上来。
有道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在古代,很多有大智慧的人喜欢云游,他们把外出,叫做“游学”。做生意的人,需要外出进货。 比方说,唐代宰相马周,离开家乡,去京城游学,遇到了常何中郎将,然后结识了唐太宗;宋代的苏东坡,被贬之后,才真正成熟。 在今天,背井离乡的人很多。他们靠打工来成就人生,靠外出创业来改变命运。 等自己有了实力之后,才把家人接过来,享受团聚的福气;或者一家人外出创业,等有了金钱之后,才衣锦还乡。 要明白,离开家庭、家乡,实现自己的理想,恰是无情最有情。 04 第三,对外界的惊扰,无动于衷,才能稳中求进。 春秋时的某一天,颜渊向孔子求教。 颜渊说,一个撑船的人告诉他,如果学会了游泳,就算不学撑船,也会撑船。这是什么道理呢? 孔子说:“会游泳的人,丝毫不害怕翻船,他们把水面当成了陆地。因此没有了'怕水’的感觉,撑船的事情,就易如反掌了。” 很多人,在一件事还没有开始之前,就战战兢兢了。事情一开始,他就赶紧逃跑。因此,做了很多事情,都没有成功。
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排除外界的惊恐、危险,关键是提前准备,在危害来临的时候,稳住自己。 比方说,你要成为一个画家,就要去了解绘画的颜料的属性、著名画家的情况、本地绘画行业的情况等。而不是每天都是拿起笔就开始作画。 目标都没有搞清楚,细节都没有琢磨,就随便开始,很容易陷入慌乱,从而半途而废。 还比方说,你喜欢一个人,就要去了解他身边的人,要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发现他的过去,不能仅仅是和他谈情说爱。 夯实每一步,那么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效的,就算走得慢,也能走得远。 05 第四,对人生的荣耀,无动于衷,才能自由洒脱。 战国时期,有一个雄辩家公孙龙,他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把死的说成活的,因此他获得了很多的掌声。 有一天,公孙龙发现自己十分迷惑。因为他看到庄子的学说之后,认为自己的才学,远远落后了。 魏国的公子魏牟告诉他:“人生如大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公孙龙低下来,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 不管你说什么,一旦违背了规律,就是废话,令人耻笑。
做人,要像大海一样,收集了大河里的水,但是自己却没有多大的变化。经历了长期的干旱,也没有什么变化。 大海里,有万物在繁衍生息,但是大海却没有排斥的想法;有人赞美大海,也不见大海有多浮夸。 无动于衷的人,万物是心有一片海的人。进退、上下、成败,都不会引起轩然大波了。 06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稀缺的,别人的人生和你不一样,可以学习,但是不能雷同。 如果你搞懂了“自己”,那么你就能活得率真,就算穿着粗布衣,内心也会有一块美玉。 因此,一个拥有“无动于衷”的智慧的人,早已抛开了情绪、荣誉、痛苦、伤害、仇恨、偏爱、炫耀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人生无常,怕啥?身在风雨里,还能怀着彩虹。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