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90年代的装修

 石头盐 2023-02-09 发布于广东

      最近家里的房子在装修,说起装修这个活儿,那真叫一个苦,吐槽三天三夜都不够说。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住新房,是1993年水泥厂职工集资新房,爸爸妈妈那时带着我兴致勃勃地穿戴好围裙和旧报纸叠成的帽子,两个人拿着大刷子站在高高的木架子上一遍一遍的刷,帽子上和围裙上滴了很多白色的圆点点,站久了也不觉得累,几个小时下来看着整面墙变地白花花的,爸爸妈妈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记忆中那个时候早就有了泥瓦匠和木工师傅,这活本来不需要他们动手,在他们的世界里能自己做的绝对自己做,这才叫勤俭持家。但是对于请来的师傅,妈妈从来没有吝啬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工地上师傅们在我家的房子忙活,还没到饭点,我妈就从原来的小房子里盛了一大锅香喷喷的肉片鸡蛋汤,还从小卖部买了五指面包和牛角面包给师傅当做点心,小心翼翼地往工地端来。看着师傅们端起大碗勺了几碗汤,咕咚咕咚地喝下肚,舌头舔了舔嘴巴,面包一口接着一口嚼着,那真叫一个心满意足,吃完点心干活儿也格外利索。90年代的装修讲究的是啥呢?先卖个关子,我家是五菱型的房子,使用面积55个平米。过去房本上的面积就是实打实套内面积,不像现在建筑面积乘以0.75 还算是好的。我不知道除了水泥厂职工房,90年代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是一样,想来只觉得从前四个字“货真价实 ”。

       当时我家的装修算是很新潮了,刷完白色的腻子,还流行一种喷花纹图案的漆,有三到四种粉色系的颜料组成的小朵小朵的形状,这种喷漆现在我很难看到了,用了好几年也不见脱落,当时主卧和次卧里的墙壁上都喷满了,比现在的墙纸好用太多。爸爸妈妈睡主卧,我一人睡次卧,主卧和次卧是用什么隔开的呢,你能猜的到不完全是墙,我家用的一半是窗户,那种可以拴住的奶白色的木头小窗户,长得像这样的。有时候我趁爸爸妈妈没下班,偷偷从窗户里翻墙而入爸妈的房间偷偷看电视,听到有脚步声,立马关掉电视机,爬回桌前装作在写字,绝大多数我眼疾手快,妈妈是抓不到我的,也有那么几次失手了,被逮个现行。不要以为小时候成绩好的人就不会做坏事,在没有父母管教的情况下,学习实现完全自律那是太有难度的一件事。

     90年代条件好了,准确的说是水泥厂比较富裕的时代,那个时候就有瓷砖铺了。只是瓷砖的图案选择比较少,瓷砖也不是很大,同学家里有的铺的是冷蓝色调的,县城里姑姑家铺的是棕黄色暖色调的,我家铺的是什么瓷砖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水泥厂家家户户都会铺墙裙砖,还出奇的统一,一种特别小面积的小方块砖,然后再安上细细的木条做装饰。那个时候不知道是出于审美考虑还是为了耐脏,总之现在是早已淘汰的一种装修手法。

      要说起90年代职工房装修的豪,除了厂里统一标配的木地板、门和后期按照的铝合金窗,我觉得木工师傅的技艺和选材决定了每家装修风格的差异。拱形门加特殊油漆工艺就是最广为流传的装修特色,哪家有拱形门就是拥有别致家居的代名词。是否拥有衣柜则是区别城里家庭和农村家庭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农村90年代拥有漂亮的木工师傅定制做的衣柜那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水泥厂不是的。过去木匠师傅做柜子刷油漆,做出来的柜子真的能用十年以上,我很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除了柜子,沙发的更新换代也见证了小康家庭的经济实力,最早的单人海绵品质沙发,到连排的布艺沙发,再到人造皮和真皮沙发,坐上去都舒服。

    看着这些离我们生活远去的老房子图片,总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莫名想重新走进那个熟悉的家,莫名想在傍晚吃完饭去散步绕厂喷泉走几圈,莫名的想看厂门口元宵节焰火,莫名的想和小伙伴玩一次红灯绿灯停的游戏,莫名的想叫所有的邻居叔叔阿姨都回家.....

     还能留下些什么呢?也许就只有这些照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