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太空实验室前景无限

 自然科学探索 2023-02-09 发布于山东
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于次日同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11月3日,梦天舱完成转位工作,空间站主体T字构型大功告成。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送去补给。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飞船成功发射,6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留下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最美丽的画面。
图片
由于我国对国际载人航天科研合作持开放态度,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展顺利,对于全世界相关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巨大的福音。有媒体报道称,来自俄罗斯、欧空局等多方的科学家和航天员已经热切地表达了有机会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科研活动的意愿。截至 10 月底,100 多名专业性很强的香港业界精英申请参选航天载荷专家,以便未来登上“天宫”工作。可见,我国空间站给全球科研工作者们带来了美好愿望与良机。
梦想飞天者的热切期盼对空间站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梦天舱原则上不住人,但充裕的科学实验空间有望缓解另外两舱的住宿“压力”,使空间站能够长期维持3名航天员在轨,并短期容纳6名航天员在轨工作。未来,两组航天员“换班”时,6名航天员“同框”的画面将一再呈现。
不仅如此,据中新社等媒体报道,我国空间站具有继续增加主体舱段的潜力。通过在天和核心舱前方对接口上增加舱段,空间站主体将来有可能从“T”字构型变成“干”字构型,提供更大的科研实验空间,支持更多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生活。
目前还不能确定我国空间站是否会这样扩展,但“天宫”是我国独立自主的重大项目,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以我为主,不会受困于纷繁复杂的国际协调工作,也不必向其他技术体系标准妥协,节省了大量资源,运行效率更高。这样看来,只要能保证必要的需求和足够的投入,我国空间站升级扩容应无太大困难。
在运输工具方面,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和载人火箭相关研制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中,有望支持空间站扩大在轨活动。
人类在轨运营空间站已经有数十年了,伴随着宇航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电子设备小型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航天器结构设计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多的信息传输工作可以借助高速无线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设计布线等困难也得到了缓解。此外,空间站更简洁的内部视觉体验同样有助于提升航天员的工作效率,保障身心健康。
图片
我国空间站充分吸取了国外空间站建设、运行中的经验和教训,必将在全球各国在轨运行的空间科研设施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面临复杂变化,一些跨国合作的太空科学实验很可能难以为继,对于人类科学发展恐怕会造成重大损失。而随着相关技术的复杂性和综合成本“水涨船高”,某些国家规划单独建设空间站前景不明。虽然一些商业航天力量正在筹备商业化空间站,但这些项目更看重经济效益,对于持续时间长、投资大、短期产出受限的基础科学研究未必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天宫”能够长期在轨运行,未来“广开门路”,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必要时进行扩容升级,就很有可能“挽救”很多重要科学实验的命运。可以说,这不仅涉及到国际航天合作,更有助于保障人类科技进步、文明发展能够薪火相传。我国空间站的运行效果及科学产出将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载人航天事业的前景,具有历史性意义。(文 常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