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花帖

 弘净 2023-02-09 发布于河北

  马卫巍

  一

  我记得小时候院子里有一棵杏树,花开时节蜜蜂涌动,微风徐来,摇落一阵花雨,把院子装点得很有气氛。杏花好看,艳丽,在果树中开得比较早。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开了,春天也就真正地来了。

  不过,那棵杏树在结了两年果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便死掉了,花儿不再来,春意不再留意枝头,甚是可惜。我后来见杏花,总会想到那棵院子里的树,纤弱却朴实,妩媚却稳重,是春天里的一抹红颜。丰子恺有幅漫画很有意思,题款识为“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把杏花闹春的景象画出来了。

  吴昌硕画过很多杏花题材的作品。杏花春雨江南,老爷子也喜欢杏花的喜气。他的笔力老辣,力透纸背,花朵纵横恣肆,气势雄强,穿插揖让从容大方、汪洋恣肆,苍茫古厚之气盎然。他有一幅《杏花图》布局新颖,构图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取“女”字的格局,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画面色泽强烈鲜艳。气势之贯通使画面的用笔、布局、题款等浑然一体。潘天寿曾论吴昌硕的绘画,“以气势为主,故在布局用笔等各方面,与前海派的胡公寿、任伯年等完全不同。与青藤、八大也完全异样。”“它的枝叶也作斜势,左右相互穿插交互,繁密而得对角倾斜之势。”观之此画正可以得到印证。

  杏花貌似古今画家非常喜欢的题材,唐寅就有《杏花仕女图》,雍容华贵,独享纯姿。齐白石也有多幅杏花图传世,他画杏花,初看与他的梅花、海棠相似,实则在细微关键处有差别,这是画家生活中仔细观察的结果。杏花点点,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极尽变化,别具风采。白石画杏花,多半寄托一种乡愁。他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杏子坞又名杏花村,远近大片杏林,绵延数里,初春花开,灿若朝霞。白石老人于1919年进京定居,始终念念不忘祖辈居住过的老屋和附近遍开的杏花,“星塘一带杏花风”成为老人对少年时代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人至桑榆,思乡之情愈加强烈,亦时常流露在他的篆刻书画中。

  我们这里多植梨树,但梨园边缘也栽植杏花。梨花开时白茫茫一片,虽然壮观却略显单调。杏花开后,一片飞红落雪中,白得耀眼,红得心动,春天便涌到眼前、扑进心里来了。

  二

  近来春意热闹,便动了到户外写生的念头。在画室创作总是会胡编乱造,这里抹一笔那儿涂一笔,画面缺少自然灵动之美。现场写生能将大好春光尽揽眼帘,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多了些随意。然而,越是随意的作品有时候越是清新灵动,可遇不可求。

  小区外路旁栽植了很多花,开的最为茂密和火热的便是木本海棠。这种花儿浓烈奔放,一朵朵垂下来,粉嘟嘟红油油的,团团脂粉气。不过,这种脂粉却艳而不俗,在春风的荡漾里散发出迷人的情调。海棠花是春天中最为风情万种的女子,娇艳、温润、热情、羞涩、迷离……让人眼花缭乱,沉寂在花丛里不可自拔。李隆基形容杨贵妃就像一朵还没睡醒的海棠花。据《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想想也是非常风情和浪漫的事情。

  在古代文人眼中,海棠花貌似晚上看才有意思,才有遐思。苏东坡有首名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他对海棠花的痴爱可见一斑。独守书斋、青灯黄卷,一株海棠吐露芳华。海棠也懂诗人心,而诗人也不忍打搅,慢慢挑拨灯芯,照其更加娇艳美丽。《红楼梦》中贾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湘云抽到了一支签,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另一面便写着“只恐深夜花睡去”。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道,“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这段话读起来至今尤为心酸,不过,他还是自杀了,令人惋惜。

  海棠花花开迷人,但少香味,这也算是一种遗憾。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中,其二便是“海棠无香”,可见其对海棠爱到无可奈何的程度了。

  张大千先生有一幅《海棠春睡图》。画面上一枝海棠竞相开放,宛如睡梦中的曼妙女子。先生题诗曰:“锦绣果城忆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卅年家国关忧乐,画里应嗟我白头。”后来,身在台北的他托女儿将此画送给身在成都的老友张采芹。笔墨之情,漫漫贯达一生。这幅画少了卿卿我我的才子雅趣,多了家国忧患人生沉浮之叹,素雅中带有淡淡忧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也是海棠花的粉丝,沉醉在春风春雨里,梦里海棠梦醒海棠,她也沉迷其中感叹年华了。

  三

  林黛玉在《葬花词》中说:“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起来未免有小女子的春怨与哀愁,由落花引及爱情、生活、人生,也有点片面,但却实在找不出什么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人生潜在的不幸与痛楚了。落花无意,流水无情,整首诗是迷茫的、涣散的,哀伤的基调令人动容。

  古人关于落花的词句,简直不胜枚举。“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随飞鸟一时还。”“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落花,包含了太多的浪漫情绪。春天初始始于花,春天之终终于花,一朵朵花儿代表了春天的丰润与怆然。

  在我们这儿,最先开放的应该是桃花和杏花,桃花还要早两三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河融冰之时,桃花就含苞待放了,待等农家院里的鸭子下水嬉戏时,桃红倒影便搅碎了一池春梦。桃花虽然艳丽,却没有太多的香气,她在春天里展现的只有华美的外衣。

  古人向来喜爱桃花。我没见过唐伯虎关于桃花的画,但他应该画过,要不然怎么会号“桃花庵人”呢?他的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里说:“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浪漫而又温润,但也有些无可奈何的情绪。唐伯虎死后葬于桃花坞,也算了却了一桩春梦。

  吴昌硕和齐白石都喜欢画桃花,且有多幅力作留世。老缶的桃花艳丽多姿,行笔如铁,桃树的枝干有爽朗气。他的桃花色彩清新明快,艳而不俗,自成面目。白石翁作桃花相对少一些,他多画桃子。他画桃花喜欢造势,行云流水,势大力沉,淡赭的桃枝皆一笔呵成,毫不犹豫,花瓣多用胭脂和洋红,妩媚动人。白石老人喜欢在桃花图上加一两只鸟或蝴蝶,画面相对多了一份生活情趣。

  我这里栽植桃花的人家并不多,以前在乡村倒是零散可见。现在城里路边也有桃花,花繁瓣小,春风吹来,纷纷落了一地碎红。只不过这种树只开花不结果,只能让人观赏罢了。

  四

  在北方,五月盛开最火烈的花儿应该是蜀葵。这种花极易生存,无论是家庭院落、院墙边上、河道两旁还是荒野郊区都能茁壮生长。蜀葵在我们这叫手巾花,盛开时花团锦簇,像一团团小手绢儿,惹人喜爱。我记得上小学时,教室外便是一丛蜀葵,颜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的,还有黑色的,有的单瓣有的复瓣,微风吹来,香气茫茫一片。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和着蜀葵的芬芳荡漾在校园里,迷醉了院落外收割耕种的乡亲。校园里有一口井,我们也会把蜀葵掐下来,打着旋儿扔到井水中,花儿飘零,井水映着一朵朵稚嫩的脸庞。这些脸庞也变成了一朵朵花儿。

  更多时候,我们会用蜀葵花抓蜜蜂玩儿。蜀葵花大,蜜蜂采蜜时会做短暂停留,我们迅疾将花瓣合拢,蜜蜂便被堵在里面了。这是一个极其迅速又要极其小心的玩法,一不小心就会被蜜蜂蜇了手,那个感觉可不好受。

  蜀葵原生四川,故名。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又名“一丈红”,我觉得这名字倒欢喜得多。岑参有一首七言歌行的代表作《蜀葵花歌》:“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他在诗中感叹人生易逝,就像蜀葵花一样,花期虽长,然而新花正放旧花已老,很快凋谢,勉劝世人要珍惜光阴。

  齐白石和徐悲鸿合作过两幅蜀葵花,一幅名为《青蛙蜀葵》,一幅名为《墨虾蜀葵》。徐的蜀葵、齐的青蛙和虾子,画面舒朗,极具风格。徐悲鸿画蜀葵,采用写实之法,线条硬朗,花儿艳丽;齐白石的青蛙和虾子,写意奔放,憨态可掬。两幅画见证了两个人真挚的友谊。

  在中国花鸟画中,花色艳丽的蜀葵也成为近现代画家们笔下的主题,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等大家都创作了许多展现蜀葵风姿的绘画作品。我们滨州名宿乍启典先生也曾画过蜀葵,非常有生活气息。他将镰刀、磨石和红白相映的蜀葵组合成趣,并题诗曰:“芒种三日见麦茬,墙角檐下遍地花,无需施肥与浇水,性情泼辣伴农家。”老先生先生对农家生活体味的深入透彻,可见一斑。

  花开五月,蜀葵飘香。此花味道浓烈,有一股泥土气息,芬芳沁入心扉,令人心旷神怡。若铺一张素纸,将其移在画面之中,也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