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汪洋大夫 | 春季,比养肝更重要的,是恢复脾胃的「精力」

 雨季不再来0v2s 2023-02-10 发布于安徽

春季,是推陈出新的关键期。

冬季遗留、春季将迎的问题,都会在这个时候冒头,最受影响的就是脾胃。

这个节骨眼,若脾胃一弱,就容易被「春生之力」抛弃。

养好脾胃,一身气血充足,一年精力才能更好。

图片

四个方法,恢复脾胃「精力」

1. 假期放纵后,要「消食健脾」

假期饮食习惯,肥甘厚腻摄入多,对于脾胃来说运化压力较大。

节后往往出现一些积食症状,比如欲变差,胃里反酸,腹部胀满。

把积滞的食物消除掉,脾胃就会自然恢复到轻松的状态。

消食茶

炒神曲 6g、炒麦芽 6g

炒山楂 6g、太子参 3g

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合成炒三仙,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积食的人,时间长容易耗气,所以还要加点补气的太子参。此方一日量,可服用五日,成人小儿皆可


2. 节气宿命里,要「调肝和脾」

春季肝气当令,是升发功能较强的时候,也是脾容易受伤的时候。

因为肝和脾的关系,一个强另一个就弱,即木克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肝火旺,导致胃火旺,出现口苦口臭、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

清肝茶

桑叶3g、菊花3g

陈皮2g、冰糖2块 

桑叶和菊花,疏散风热,但性味偏寒,所以要加点陈皮,护胃理气。此方为一日量,可服用五日


②肝气郁导致脾的运转失常,出现腹胀、嗳气、大便黏腻等。

疏肝茶

茉莉花3g、佛手花2g、陈皮3g

茉莉花解郁,佛手花疏肝,陈皮护胃理气,此方为一日量,可服用五日


要保护脾胃,春天清肝火、疏肝气非常重要。

图片

3. 压力激增下,要「以动助脾」

春天开始,一年的工作进入正轨,压力也随之而来。

相比休假时气血消耗少,脾胃工作状态相对低频,工作时气血消耗大,且多供给于脑部,运化食物的气血就少了,对脾胃来说是「收入不及支出」,属于过度消耗。

那应对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广步于庭。

中医亦有「以动助脾」的观念,脾主四肢肌肉,动四肢就是运脾胃。

图片


4. 外感遗留时,要「祛邪护脾」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孩子身上。因为去年冬天外感很多,导致伤脾。

①外感之邪本身是消耗气血的。

②不正当使用抗生素、消炎药。这类药物性寒,尤其伤脾胃,很多孩子感冒好了,胃口差了。

③不正当使用中成药。比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葵花肺热咳喘口服液,都偏于寒凉清火。如果孩子内火不重,且本身脾不足或者有寒湿,用这样药就是过度伤本。

孩子脾胃受损后,就会经常出现流鼻涕、清嗓子的「外感后遗症」。

这种情况,脾胃层面一定要细调理,否则影响生长发育,后遗症层面,可以服用下面这个茶饮。

祛风茶

紫苏叶2g、薄荷2g、枇杷叶2g

紫苏叶和薄荷宣肺解表,枇杷叶宣肺化痰。这个解表方偏于祛邪,但用量轻灵,既可以把清浅的风寒表证清掉,又不会伤害脾胃。此方为一日量,可服用五日(小儿服用)


虽然我们一年到头都在讲养脾胃,但就四时角度,春天和夏天尤其要注意脾胃的问题。

若出现脾胃不适,要及时调整,以防发展到其他疾病。

明医简介

图片

李汪洋 大夫

中医硕士,主治医师。多年勤习经典,深入临床,喜用脉法,据脉定方。承袭温病学派和孟河医派诊治特点,深谙清代叶天士、王孟英、张聿青等吴越名医疗病理法,处方轻灵。擅用汤、丸、散、膏治疗各类内科及妇儿疾病,及疑难久病。尤擅各种发热性疾病,湿热病,心肺疾患,肝胆胃肠杂病,失眠,虚劳。小儿吐泻伤损,久治不愈之咳嗽,软弱,汗证,积食;妇人之崩中漏下,带下失常,月经不调,胎前产后调理,及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科之湿疹,荨麻疹,风疹痛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