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推陈出新的关键期。 冬季遗留、春季将迎的问题,都会在这个时候冒头,最受影响的就是脾胃。 这个节骨眼,若脾胃一弱,就容易被「春生之力」抛弃。 养好脾胃,一身气血充足,一年精力才能更好。  假期饮食习惯,肥甘厚腻摄入多,对于脾胃来说运化压力较大。节后往往出现一些积食症状,比如食欲变差,胃里反酸,腹部胀满。把积滞的食物消除掉,脾胃就会自然恢复到轻松的状态。消食茶 炒神曲 6g、炒麦芽 6g 炒山楂 6g、太子参 3g 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合成炒三仙,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积食的人,时间长容易耗气,所以还要加点补气的太子参。此方一日量,可服用五日,成人小儿皆可 春季肝气当令,是升发功能较强的时候,也是脾容易受伤的时候。 ①肝火旺,导致胃火旺,出现口苦口臭、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清肝茶 桑叶3g、菊花3g 陈皮2g、冰糖2块 桑叶和菊花,疏散风热,但性味偏寒,所以要加点陈皮,护胃理气。此方为一日量,可服用五日 ②肝气郁,导致脾的运转失常,出现腹胀、嗳气、大便黏腻等。疏肝茶 茉莉花3g、佛手花2g、陈皮3g 茉莉花解郁,佛手花疏肝,陈皮护胃理气,此方为一日量,可服用五日 相比休假时气血消耗少,脾胃工作状态相对低频,工作时气血消耗大,且多供给于脑部,运化食物的气血就少了,对脾胃来说是「收入不及支出」,属于过度消耗。中医亦有「以动助脾」的观念,脾主四肢肌肉,动四肢就是运脾胃。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孩子身上。因为去年冬天外感很多,导致伤脾。②不正当使用抗生素、消炎药。这类药物性寒,尤其伤脾胃,很多孩子感冒好了,胃口差了。③不正当使用中成药。比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葵花肺热咳喘口服液,都偏于寒凉清火。如果孩子内火不重,且本身脾不足或者有寒湿,用这样药就是过度伤本。孩子脾胃受损后,就会经常出现流鼻涕、清嗓子的「外感后遗症」。这种情况,脾胃层面一定要细调理,否则影响生长发育,后遗症层面,可以服用下面这个茶饮。祛风茶 紫苏叶2g、薄荷2g、枇杷叶2g 紫苏叶和薄荷宣肺解表,枇杷叶宣肺化痰。这个解表方偏于祛邪,但用量轻灵,既可以把清浅的风寒表证清掉,又不会伤害脾胃。此方为一日量,可服用五日(小儿服用) 虽然我们一年到头都在讲养脾胃,但就四时角度,春天和夏天尤其要注意脾胃的问题。李汪洋 大夫
中医硕士,主治医师。多年勤习经典,深入临床,喜用脉法,据脉定方。承袭温病学派和孟河医派诊治特点,深谙清代叶天士、王孟英、张聿青等吴越名医疗病理法,处方轻灵。擅用汤、丸、散、膏治疗各类内科及妇儿疾病,及疑难久病。尤擅各种发热性疾病,湿热病,心肺疾患,肝胆胃肠杂病,失眠,虚劳。小儿吐泻伤损,久治不愈之咳嗽,软弱,汗证,积食;妇人之崩中漏下,带下失常,月经不调,胎前产后调理,及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科之湿疹,荨麻疹,风疹痛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