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苏轼有诗《送杨孟容》,与平素风格差异颇大,他特别说明“效黄鲁直体”。请看:
黄庭坚的回应是“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以韵道之”,认为东坡“效黄鲁直体”不过是说笑,就像韩愈也曾仿效孟郊、樊宗师的风格,因为这样的风格更能适切地表达当时的心意。然而,黄庭坚担心有人对苏轼“效黄鲁直体”一事产生误解,便作《次韵》诗来说明原委。其诗如下:
前四句自谦诗作浅陋,推崇苏轼的作品汪洋恣肆,吞吐五湖三江;接着用各种譬喻来形容苏轼诗才华横溢、笔力万钧、风格灵动、意境高远,非自己所能及,并用事例表达东坡胸怀广大,乐于提携后进。结语四句,来了个大转弯,用诙谐的语气,笑称自己儿子的性情还算敦厚,应该足以成为苏轼的孙女阿巽的夫婿,他将去买红绸来缠绕酒缸,作为婚礼之用。 黄庭坚此诗不是在向文学泰斗苏轼致敬吗?结语四句何以谋划起儿子的婚事来?难道前面的铺陈,只为双方结秦晋之好?试着从辈分上去推敲,就能听出弦外之音:“我的儿子与您的孙女同辈,我整整小了您一个辈分。”黄庭坚自谦在文坛上是苏轼的后生晚辈。 苏东坡《送杨孟容》押平声韵部中字数最少的“江”韵,纪昀评此诗:“以窄韵见长。”诗中还出现“洪钟噎微撞”“弱步欹丰扛”等拗句,东坡想借窄韵、长诗、拗句来表现蜀地道阻且长的样貌,传达与杨孟容之间无畏考验的长远情谊。正如黄庭坚所述:“乃收敛光芒,入此窘步以见效。” 黄庭坚的《次韵》,每个韵脚都追随东坡,创作上极为困难;然而在写景、譬喻、用典上较《送杨孟容》更为圆转自如,还能提出求亲之语,完全表现出“黄鲁直体”的特色。而东坡身为文坛领袖,却有“效黄鲁直体”之作,也看出他在文学创作中不拘一格的洒脱态度。 苏轼曾赞许黄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对黄庭坚的人品与作品都十分欣赏。那么两家结亲了吗?很遗憾,并没有。因政局动荡,苏、黄两人深陷党争,遭遇贬谪,各分天涯,朝不保夕,只能遥相祝福,未能结为亲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