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情山水】笔歌墨舞

 皎月清辉霜满地 2023-02-10 发布于北京

“寄情山水”笔歌墨舞。

江友樵(1926----2003)生前为重庆市文史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理事。江友樵先生才华早露,初中时就参加“蓉社书画研究会”、“乙酉金石书画研究会”。高中时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雅安等地举办个人展览,有“雏凤清声”之誉。大学时被选为中“四川大学美术研究会”主席。解放后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所工作。青年时期的作品就得到当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郭沫若、沈尹默、谢无量、赵朴初、叶恭绰、于非闇、吴镜汀、陈半丁、王雪涛、启功、胡佩衡等的好评。白石老人曾为其“山水册页”亲自题书“具蜀中山雄奇之气”,吴镜汀题“雄健荒率为耆旧力学所不逮”,于非闇赞之为“笔歌墨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寄情山水”,一直是文人画家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信笔挥洒之际,先生往往借古人之杯酒,浇心中之块垒,亦歌亦哭,亦狂亦痴,内心的伤怀,则完全展现在了笔下,铸成了自家面貌。
江友樵之画,上追宋元,得黄鹤山樵之苍茫、吴仲圭之雄浑,云林子之荒寒;下探明贤,取文衡山之清丽,沈石田之沉雄。故其山水,以渴笔焦墨为主,画风苍茫孤寂,老笔纵横纷披,迷漓荒寒,有云林、大痴之奇倔,兼渐江、八大之凄清冷逸。雄、寂、疏、简、寒、孤、冷、独等艺术语言构筑了深沉凝厚的苍古意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江友樵承传了中国文人绘画不绝千古的精神,承载了一个特殊时代遭际在他们身上的无奈命运,是“笔墨即人生,人生亦笔墨”的映证。吴丈蜀诗曰:“荆璞何须俗眼知,劫波历尽半生迟,斯图堪入丹青史,记下渔樵瞎画师。”溥雪斋云:“纵横笔墨任天真,写出倪黄倍精神。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江友樵的习作山水册页作于1953年,时年二十一岁。册页中的题跋几乎囊括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画家,其中包括齐白石、吴湖帆、叶恭绰、陈少梅、谢无量、马一浮、蒋兆和、于非厂、汪慎生、胡佩衡、沈尹默、王雪涛、商衍鎏、陈半丁、启功、赵朴初等大批群贤,为艺界罕见。其书画市场潜力巨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