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 | 一个90后的太原铁路道口往事

 太原老街图书馆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开宗明义,这里的“道口”,和让你垂涎三尺的烧鸡没半毛钱关系,它是万里铁道线上曾经的风景。
也许再过若干年,“10后”、“20后”甚至“30后”提起铁路,提起火车,别说没见过排队买票了,恐怕连铁路道口为何物都一脸茫然。

文章图片1

恒山路光社(通联)道口,等待火车通过的车流

很有幸,我曾经见识过这座城市铁路道口密布的时代。 在交通迷眼里,太原有一个不一样的铁路枢纽——“糖葫芦枢纽”。何来“糖葫芦枢纽”一说?原来,太原枢纽里面的主要车站都在南北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在太原市区里,若干条铁路线是并在一起的,不同于很多铁路枢纽的十字形、环形或是放射状分布。
“糖葫芦枢纽”,也是为了绕开太原市中心的无奈之举。因此,铁路在太原没有“穿城而过”,而是把市中心和曾经偏僻的东山隔开而已。再加上过去太原城市建设的滞后,有不少铁路道口都活着见到了21世纪。
在21世纪的头十年,我有幸遇上了它们的最后时光。 在我记忆里,有印象的第一个铁路道口,是卧虎山(牛奶场)道口

文章图片2

卧虎山道口原址,图片后可隐约看到太原动物园(原卧虎山公园)南门牌楼

对小朋友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在节假日去逛公园。要是可以逛一个更远更大的公园,开心就会加倍。那年头的卧虎山公园,就算只有山、只有树林,也足以勾起小朋友的好奇心。
那年头,从我家所在的柳巷,到卧虎山公园有2趟公交车:25路和404路小巴,还算方便。但从公交站到卧虎山公园,不得不穿越一个繁忙的铁路道口。对如我一样的小朋友而言,逛公园,顺便在道口上看看“难得一见”的火车,都相当激动人心;但对于大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卧虎山道口,在21世纪初的太原各铁路道口里,自带一张“明星脸”。这话怎讲?原来,在太原几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里,属它出镜最多。原因无他,只因它是无人看守道口,一没道口工,二没道口杆,因为抢越道口,每年做了火车轮下之鬼的不幸者,大有人在。

再有,这里是卧虎山公园附近享堂新村、背圪洞街百姓的交通要道,道口却简陋不堪,还在几个单位之间“踢皮球”,安全隐患焉有不严重之理。还有,市政府决定把黑龙潭边的太原动物园搬到卧虎山,卧虎山道口隐患不去,势必影响新动物园的“印象分”。
隐患归隐患,对一个小男孩儿而言,看着南来北往、轰隆而过的火车,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怎么开心都不过分。深蓝色、淡蓝色、淡绿色的电力机车;果绿色、橘红色、天蓝色的内燃机车;还有各种客车、货车,比起书本上、画册里的火车,真是品种丰富。

至于什么8G、韶山4、韶山1、东风4B、北京这些型号,也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知道了。
又过了一两年,卧虎山道口多了一个木头做的简陋道口房,还有了道口杆和道口工。与此同时,太原动物园开始陆续往卧虎山“大搬家”……2004年“十一黄金周”,小学时代最后一个国庆长假,我们全家到卧虎山上开园不久的太原动物园“尝鲜”游园时,这个铁路道口还在,见证了这个小变化。
后来因为升入初中,课业繁忙,再也没有到卧虎山动物园的机会。直到2011年元宵节,上卧虎山逛动物园庙会,才发现铁路道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护栏、隔音屏障和一个地下通道口。从涧河路上也看不到动物园南门了,要想进动物园南门,只有从地下通道绕进去。

文章图片3

卧虎山道口遗址处的地下通道口,左边可以看到疑似道口房的台基

而这一切,得归功于太原进入“动车时代”的“最后一公里”——石太客运专线接入太原枢纽工程。离开太原市区的“和谐号”动车,从卧虎山铁路道口的遗址缓缓升高,从不远处的涧河桥开始,爬到北同蒲铁路的头顶。

上大学以后,偶尔坐火车经过这里,蓦地发现一块铁牌——“……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工务段……”那个带着一个,不,是一群小男孩童年记忆的道口,在寿终正寝以后,变成了一个线路所(铁路线路)、一个“飞地”一般的铁路局局界。
一个道口在消失,即将消失的,还有第二个、第三个…… 2011年以后,紧张的高考复习,充斥着我的每一天。课外书、电视节目、电影,甚至假期……统统淡出了我的日常生活。转年春天,在仅有的星期天,又加上了外出补课的任务。
外出补课的地方,就在青年路一带,尽管奔波,尽管负担更重,但至少我可以骑着自行车去补课,也可以在补课之后,骑着车子在附近转转,再回家。
正因如此,我才会和双塔南巷铁路道口相识。

文章图片4

一列“和谐号”动车组通过双塔南巷道口遗址

双塔南巷道口,包括了三个各自独立、相邻相望的铁路道口。靠近建设路的一个,是石太铁路的道口;最东边靠近双塔寺的一个,是南同蒲铁路的道口;中间一个单线道口,则是专为太原机务段的机车出入库“量身定做”的。所以经过的都是火车机车单机或是双机,没有整列,自然简陋一些。

这个道口附近,满是平房、两三层的小砖楼,周围还有少许红砖单元楼。其间夹杂的各种地摊、小店铺,更为道口添上几分烟火气。
每天,无数的私家车、货车、自行车、电动车穿梭其间,在3个大小道口之间,反复被道口杆拦下,反复被放行。特别是每年清明,这里又是到双塔寺烈士陵园扫墓祭奠的必经之路,车流更加拥堵、繁忙。
在这里,我见到了市中心难得一见的景象,目睹了道口工的恪尽职守,也在一列又一列火车之间,生出了对远方和大学生活的憧憬,激励着自己考到省外的地方。
一次,在模拟考的考场上,我把在双塔南巷道口的见闻,写进了作文里,收获了老师的赞许,文章也在老师讲评试卷时被拿出来读。

文章图片5

双塔南巷道口残存的中间部分

不管怎样,总算收到了一份省外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尽管只是邻省。高考后那个暑假,再来双塔南巷道口,这里更热闹了:宵夜摊、烧烤摊、纳凉和划拳行令的人们数不胜数。
也就是在那个暑假,借着自行车,我的活动半径前所未有地拉长了。又一个道口,与我相遇——
这是北营道口
在北营附近,两条路被铁路隔开,好像一副筷子——这就是旧太榆路和农科南路。北营道口,它连通着本来被铁路隔开的两条路。道口另一头,是一面影壁形的村名牌,上面三个大字:北营村。

文章图片6

北营道口遗址,在旧太榆路和黄陵路的交叉口东侧

从太榆路穿过北营道口,又是一个时间静止的小世界。除了城中村,还有不少老去、衰败的工厂、仓库,有的已经杂草丛生;中间穿插着五花八门的低矮楼房、平房,有的已经搬空。只有一趟公交车——817路,还在道口另一边年久失修的路上穿行。正因如此,北营道口更像是通往一个陌生世界的大门,指引你探索一个城市边缘的秘境。 等到走进大学校门以后,我见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变成了一位深度入坑的新手交通迷。
之后的两个暑假,那两个道口也在慢慢消失——

文章图片7

从农科南路遗址看北营道口遗址,残存的路灯和水泥墩可以还原马路和铁路的走向

北营道口最先消失,因为当时太原南站即将开通,铁路必须改线,在完成了线路对接以后,这一段老铁路线终于被废弃,北营道口和刚满80岁的北营火车站夷为平地,它们的残迹遗址,也在第二年暑假,也就是2014年夏天,永远地压在了太榆快速路的路基底下。
还是2014年暑假,南沙河快速路开工,双塔南巷道口也退出历史舞台,快速路的路面从铁路桥下穿过,人和火车抢道的尴尬成为历史;双塔南巷道口附近的各种平房、楼房,统统不见踪影。直到后来,几幢高楼在这里拔地而起。一个铁路道口半个多世纪的烟火气,就此终结。

文章图片8

被封闭的皇后园道口,道口垫板已被拆卸

铁路道口的消失,是城市交通发展和基建速度加快的必然;但铁路道口也是城市记忆不可缺少的一笔。在北京,因为城市建设需要,京包铁路上著名的“五道口”和京九线上的农服所(手帕口)道口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封闭拆除。在这两个铁路道口生命终结之际,除了许多交通迷,还有不少普通市民也在送别它们。
相比之下,太原这三个铁路道口,未免消失得过于无声无息。今年年初,因为疫情防控封闭的皇后园铁路道口,也是如此。
交通设施,它承载的城市记忆和人文,是不容忽视和遗忘的,哪怕它再也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不得不退出曾经热闹的舞台。

编辑 | 范德峰

制作 | 黄 珊

校对 | 胡晓燕

审核 | 黄海波

图片处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