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大馒头

 赫建 2023-02-10 发布于吉林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过年,我就想起母亲做的大馒头。那时侯没有什么“活酵母",就是用碱发面。母亲的手艺可高了,在长春这里出了名,在乡下也出了名。过年的时候母亲就帮邻里做馒头,她用手去摸,用手轻轻敲打着发面,就知道面是否发酵好了。而且有3光,面光,手光,面盆光。做出的馒头又大又白,放在手里一捏变小了,放开手指又变大了,吃在嘴里甜甜的。有时侯街坊邻居家都来学手艺,母亲总星有耐心地做着示范,热热闹闹地说笑,给家里和节曰增添了不少快乐的气氛。

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1970年以后,在乡下,生产队里每次来客人都要请母亲去做馒头。有一次春节,县里来人,队长让母亲去做馒头。那时候物资缺少,不到过年是吃不上馒头的。我在家里看着小妹妹,一上午都为母亲担心,害怕给人家做坏了,希望母亲给人家做的又大又好,也盼望着母亲回来的时侯,能带回一个馒头,来分给我和弟弟妹妹。那天,那大馒头的影子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一上午感觉时间很长。小妹妹要找妈妈,我对她说:“等一会儿,一会儿咱妈妈给你拿回大馒头吃"。小妹妹那年才3岁,哭着不听,没办法,我也真的想看看母亲给人家做的怎样了?就抱着妹妹去找妈妈了。

雾气缭绕的大厨房里,母亲费力地掀开木制的大锅盖,一股升腾的蒸气飞快地弥漫,把厨房暖暖地拥在一起。母亲的短发和身上都是湿湿的,仿佛在云里似的,白白的雾气中,大馒头的香气一齐飘来。啊,好大好白的大慢头啊!

母亲这一辈子刚强,再苦再累从不向别人伸手。母亲看着我抱着妹妹进来,当时给我使个眼色,示意让我走开。我知道母亲的脾气,急忙抱着小妹往外走,小妹举着小手要馒头,我们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不过那天我看着母亲慈祥地笑着,知道母亲为县里人做的馒头好,做完没吃上一口就回家了。

下午,母亲坐在火炕上,伴着西边的阳光对我说:"今天慢头做的又大又宣,很成功"。我知道母亲是一位永不偷懒,勒劳的女性,她经常对我们说:“宁可身受苦累,也不能让人家说不好"。母亲那天有笑容,有为人,有成功!我羡慕母亲的手艺,敬佩母亲的廉洁。我们在母亲那里学到很多,但做馒头我不会,母亲教我做了,可母亲去世后我就不做了,失传了。

想起那些年过年有趣,一到过年,母亲就做大馒头,馒头上点上几个红点点,放在厨房里,再点上几根香,屋里屋外弥漫着馒头和烧香的味道,再贴上对联,锅里煮上猪肉,这就是过年了,那时候真幸福!

母亲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再也没尝到像母亲做的那么香甜的大馒头了。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腊月,无意中在市场摊床上,我看到了又大又白的大馒头。买完吃上一口,忽然品出了母亲的手艺。急切地我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又贴在脸上。啊,母亲!我又感受到了您的温暖。因为,这是我心中永远的大馒头啊!

本刊宗旨:传播集邮知识,弘扬集邮文化,结交集邮朋友,共同发展集邮。谢谢阅读,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