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胜利五十周年,作为军人和支边青年的后代,出生、成长在珍宝岛地区的集邮收藏爱好者,我用自己的方式向当年的参战老兵,共和国最可爱的人表达一份敬意。
一首歌,为何与乌苏里江上一座面积仅为0.6168平方公里的小岛结缘?三月的严寒中,小岛为何能“孕育”出桃花?
一首歌,词作者采风十年后写出,是什么样的情感让作者酝酿、寻找创作灵感如此之久?又是在什么地方完成的创作?
一首歌,著名词作家为何对“小战士”记忆深刻?小战士是谁?是确有其人?还是采访解放军战士的代表记忆?几十年后词作者亲自查证,发现竟然是同乡,何等的传奇?提出想见一面的愿望,这其中的情结为何如此刻骨铭心?
一首歌,首唱就获得满堂彩,词作者荣立二等功,先后由蒋大为六次在央视春晚中演唱,成为春晚中除《难忘今宵》外演唱次数最多的歌曲,这个记录至今保持,何人能破?
一首歌,传唱四十年为何经久不衰?蒋大为、阎维文、董振厚、于乃久、熊家源、刘和刚等数十位歌唱家深情演唱,新生代也有霍尊的京剧版和黑鸭子和声版等不同形式的演绎,蒋大为更是将它作为代表作,演唱达到上千次之多,为何如此牵情?
一首歌,民歌的风格却被更多人定位为军旅歌曲,抒情的旋律却展示军人的铮铮誓言,桃花和雪花的诠释为何那样发人深省?风雪的边疆成为热血男儿向往的地方;
一首歌,会拥有以歌名命名的展览馆,词作者是首任馆长,大千世界,国内国外何等的荣耀;
诗言志、歌抒情。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歌曲数以百万计,词曲作者数以万计,在与卷云舒、花开花落之间,什么样的歌曲可以拥有这样的魅力?家喻户晓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在歌声中感受“雪花、桃花,边疆、故乡,祖国、母亲”这个主题思想,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澎湃,激情满腔。要问到底是哪首歌——邬大为、魏宝贵、铁源三位资深军旅词曲作家的代表作之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挖掘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创作和演出背后的故事,探寻珍宝岛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