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2023-02-10 | 阅:  转:  |  分享 
  






xxxxxxxx公司大楼



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目 录

第1章 前言 1

1.1 概述 1

1.2 工程概况 2

1.3 方案内容 2

1.4 设计依据 2

1.5 系统设计思路摘要 3

1.5.1 综合布线系统 3

1.5.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4

1.5.3 安全防范系统 6

1.5.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6

1.5.5 公共广播系统 7

1.5.6 一卡通系统 7

1.5.7 电话通信系统 8

1.5.8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8

1.5.9 多功能会议系统 8

1.5.10 整体机房工程 9

1.5.11 计算机网络系统 9

1.5.12 中央集成系统 11

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 12

2.1 系统概述 12

2.2 方案特点摘要 13

2.3 系统点位设计 14

2.4 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16

2.5 系统解决方案 17

2.5.1 产品选择 17

2.5.2 系统拓朴结构 18

2.5.3 各子系统介绍 18

2.5.4 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24

2.5.5 系统验收 26

2.6 附录、网络测试仪器简介 27

第3章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30

3.1 工程简介 30

3.2 设计依据和标准 31

3.3 需求分析与产品选型 32

3.3.1 需求分析 32

3.3.2 产品选型 32

3.4 系统性能介绍 34

3.4.1 中央站功能 34

3.4.2 DDC功能 36

3.4.3 节能及能源控制软件 42

3.5 系统设计说明 43

3.6 监控功能说明 45

3.6.1 中央站监控功能 45

3.6.2 与相关系统接口 45

3.6.3 冷热源系统 46

3.6.4 空调及通风系统 54

3.6.5 给排水系统 56

3.6.6 变配电系统 56

3.6.7 照明系统 56

3.6.8 电梯系统 57

3.7 系统设计特殊说明 57

3.7.1 分布式模块控制器 58

3.7.2 最先进的软件EBI系统 58

第4章 安全防范系统 60

4.1 概述 60

4.2 整体规划 60

4.3 设计标准和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电视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 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 系统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3 监控点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防盗报警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报警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系统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 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4 报警点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系统的各种联动功能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1 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灯光的联动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2 门禁管理与电视监控集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3 消防报警与电视监控、门禁的联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集成后的操作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 与网络的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 主要产品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1 Q uest Al视频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2 视频矩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3 彩色一体化球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4 数字硬盘录像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5 VISTA 120报警控制/通讯主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6 6139编程控制键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7 壁挂式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8 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9 总线编址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控制中心机房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本设计方案指导思想及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报警系统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系统设备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 火灾报警控制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报警与气体灭火控制联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系统配置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系统容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 主要技术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 公共广播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配置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点位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3 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系统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SM-30扩音管理系统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章 一卡通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 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2 工程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Hundure eNitor(伊尼特)系统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 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 系统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 工程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1 设计依据及相关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2 eNitor子系统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3 系统点数表及主设备配置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4 系统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 附件I:eNitor系统 - 硬件规格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1 NCU网络控制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2 MCU多功能控制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3 ACU II门禁控制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4 RCU身份辨识控制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5 PXR-3X,PXR-5X非接触读卡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 电话通信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程控交换机系统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PBX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数字交换机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 松下KX-TD510CN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1 配置容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2 专用话机系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3 松下PBX系统特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4 松下PBX基本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5 松下PBX特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9章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 方案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1 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2 点位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3 节目源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 系统频率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 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 系统的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1 前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2 传输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3 后端分配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9.7 系统器材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9.7.1 前端器材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9.7.2 系统传输及后端分配系统器材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9.7.3 设备安装及机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0章 多功能智能会议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 现状和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 系统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 会议室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1 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2 会议讨论系统(含同声翻译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3 摄像联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4 集中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5 大屏幕投影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6 扩音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7 视频会议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8 无线上网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 系统施工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1 配接系统的电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2 扩声系统的配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3 系统的接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4 工程设备安装、连接和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7 对其它方面的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7.1 对供电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7.2 对接地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7.3 对控制室和设备间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8 附录1:会议室的布局、照度、音响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9 附录2:扩音对装潢的建声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1章 整体机房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设计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机房环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 机房系统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 装修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1 装修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2 装修材料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 供配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1 总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2 供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3 配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4 照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5 接地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6 防静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7 等电位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8 机房防雷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8.1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8.2 雷电破坏电子设备途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8.3 雷电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8.4 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9 门禁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9.1 系统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9.2 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9.3 系统优越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0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1 新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2 漏水报警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3 消防报警与灭火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4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4.1 BEST UPS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4.2 BEST S4000系列UPS电源主要性能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2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方案要点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1 系统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2 系统建设需求及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1 网络技术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2 内网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3 外网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4 内网及外网的IP地址分配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5 服务质量(QoS)的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6 网络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7 组网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系统安全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1 系统安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2 安全体系建立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3 各种网络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4 设备自身的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5 内网的安全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6 外网的安全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7 接入网的安全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3章 中央集成系统(IBMS)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设计依据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1 IBM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2 BMS与IBMS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 智能化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2 基于Internet的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3 全局化的事件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4 分布智能,分散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5 跨系统联动提供广泛的策略应用开发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6 即时报警通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7 功能强大的组态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8 多用户操作管理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9 分级用户权限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0 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1 系统运行日志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2 设备维护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3 直观明了的趋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4 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5 开放性系统集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6 灵活的集成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17 通用协议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1 系统设计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2 系统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3 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4 系统集成效果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5 系统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6 个性化开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XXXXXXXXXXXX智能化系统设备配置点表

XXXXXXXXXXXX智能化系统设备配置清单



前言

概述

目前国际上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可供选择的弱电系统的设计方案、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种类繁多,业主往往很难对弱电系统的系统配置、体系结构、集成方式和对产品的选型作出决断和得出优化的实施方案。因此,如何运用系统工程的环境与制约条件来一体化综合集成弱电各子系统,集国内外各厂家产品之长,将各种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合理地配置,有机地运用,使整个大楼弱电系统在总体上发挥最大的优势,得到最佳的效益,对于业主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总之,系统集成商与产品的生产厂家相比,系统集成商对弱电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市场有更多的了解和比较。同时也具备多项类似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支持力量,因此系统集成商可以更有效的起到业主与产品之间的纽带作用,能够更好地在系统中集成各厂家优秀的软、硬件设备,完成相互兼容的功能;能够更有经验解决各子系统之间的设备硬件接口界面,软件通信协议界面和安装施工界面。

作为系统集成商,就是要提供业主和用户弱电系统管理系统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论证,产品厂家选择,系统集成,工程安装、调试、开通以及今后整个系统的维修、功能升级等综合一体化的服务。采用这种工程承包方式将有利于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减少相互推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费用比,提高责任心,并可为业主和用户免除很多麻烦。

我们为用户服务的宗旨是:最先进合理的集成系统设计;全面规划完善系统功能,并可进行模块化分步实施;系统投资合理,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

为将XXXXXXXXXXXXXXXX大楼建设成数字化、智能化的5A级大厦,力求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次设计分步投资,一次布线逐步扩展.为确保系统的完备性和实现的可行性,特拟定建议方案,并涉及到可能扩充的系统和功能.对各项弱电系统的功能作了推荐介绍,便于业主在确定系统时参考。

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综合楼地处XXXX市XXXX路,地下X层,主楼X层,服务楼X层,XXXXXXX楼4层,总建筑面积XXXXX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办公与生产XXXX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建筑。配套建设一套完整、经济、实用而又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对方便大厦管理、节约能源、提高大厦安全性、树立大厦整体形象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方案内容

根据我们对XXXXXXXXXXXXXXXX大楼弱电工程的理解以及用户的需求,本次设计为方案设计阶段,具体包括文字说明、示意图和投资估算。我们在本方案中详细介绍了以下几个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公共广播系统

一卡通系统(门禁、考勤、停车场、巡更)

电话通信系统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智能会议系统

整体机房工程

计算机网络系统

中央集成系统(IBMS)

设计依据

(一)国家和地方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181-199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公安部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ISO/IEC11801)

《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美国标准》 (EIA/TIA 568A)

《通信布线管道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 (EIA/TIA 56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IEEE 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电气指标标准》EIA-422 EIA-4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5-94

。。。。。。

(二)业主提供的图纸

(三)业主初步设想

以上相关标准和规范中如有内容不一致之处,则按如下优先级顺序使用:

国家标准、规范

国际标准、规范

部颁标准、规范

行业标准、规范

地方标准、规范

制造商使用的标准、规范

系统设计思路摘要

综合布线系统

本建议方案推荐选用世界著名的美国SIEMON品牌的6类布线系统。

根据甲方提供的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设计时分内、外网2套系统单独布线。

根据XXXXXXXXXXXXXXXX大楼提供的图纸,计算机主设备间即网络信息中心考虑设计在供电公司信息XXXX大楼1层,信息XXXX大楼2、3、4层每层设一个分设备间,主楼1层设一个二级中心,2~12层每层设一个分设备间,归二级中心管理,服务楼单独设一个设备间,管理服务楼所有的信息点,设备间均采用19”标准机柜。

数据、语音插座均采用非屏蔽RJ45标准接口,分单、双口墙面信息插座和地插。

数据管理子系统及水平区、工作区子系统均采用SIEMON 6类布线系统。考虑内外网,自配线架开始物理隔离。

水平区配线架采用6类标准模块化配线架,数据、语音插座均打在模块式配线架上,内外网单独打配线架。

楼内主干采用6芯多模光缆和25对大对数电缆,分别走数据和语音信号,同时加布4根非屏蔽双绞线,作为数据干线的备份。网络中心到主楼二级中心采用16芯多模光缆,到服务楼采用6芯多模光缆。

建成后的网络数据和语音插座具有互换性,任一个信息插座均既可用于数据,也可用于语音,只需在配线架端简单地变动一下跳线。

我们是SIEMON公司产品的高级授权代理,经过对布线系统的综合规划设计,科学安排施工,本项目布线系统将通过100%的测试,并得到原厂商提供的20年的产品和应用保证。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对下列设备的监控:

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监控,包括冷冻机组,换热机组,VRV空调机组,空调水系统,空调机及送排风机的监控。

高低压配电系统电力参数的监测,照明回路的监控和垂直电梯系统监测。

给排水系统的监控,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及对生活热水系统设备的监控。

提供与消防报警系统、保安系统及其他智能子系统实现联动的接口。

提供和智能建筑设备综合集成管理系统(IBMS)的接口。

XXXXXXXXXXXXXXXX大楼作为现代化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精益求精,楼宇自控系统作为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我们设计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需选用具有集成功能及开放性的BAS系统,便于实现与安保系统、消防系统上位IBMS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

系统网络应采用标准网络协议,符合远程通信管理以及符合计算机发展技术趋势的要求。

系统软件应能提供多种标准通讯协议便于实现系统集成,并按模块化的方法设计,便于系统规模及应用功能的扩展。

能实现与消防系统的联动,这样将大大提高整个大厦对火灾的自动防范能力,对于XXXXXXXXXXXXXXXX大楼这样的高层建筑来说极其重要,可大大提高大厦的自动防灾能力,火灾时可自动切断有关空调机组的电源,监测重要消防设备是否启动的辅助工具。

能实现与安保系统的集成,这同样可提高大厦对火灾的自动防范能力,因EBI系统是将三个系统集成在一个服务器来监控的,因而可在火灾时自动打开消防通道,疏散人员。与BA可实现通过读卡来自动联动空调、照明设备的启动,节约能源。

能实现与弱电集成系统联网,BAS可将设备维修信息自动传送至集成系统,方便物业管理部门及时组织维修,对于XXXXXXXXXXXXXXXX大楼这样的建筑来说将有大量的设备维护工作,通过系统间的联网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需采用先进的、集散型网络结构实现BAS的实时集中监控管理功能。既能符合国际标准,又符合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建筑特点,其设备较分散,作为集散性控制分站的控制器通信网络,应能实现各分站间,分站与中央站之间的数据通信。

监控的界面应为全中文Windows界面,便于操作员的学习和掌握,监控界面直观形象。

需采用灵活的模块化具有LonWork技术现场控制器,对于不同楼层的现场设备分布配置相应的输入/输出模块,保证系统良好的集散性和今后的扩展性。

需尽量采用同一厂家的设备,高可靠性的设备,以保证各设备间良好的协调性且长期运行良好。

需采用优化的控制方案,实现节能控制。空调系统将成为大厦的能源消耗的大户,采用优化的控制方案不但可为XXXXXXXXXXXXXXXX大楼创造一个舒适及安全的工作环境,且能大大节约能源。

安全防范系统

该系统包括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

电视监控系统:采用视频集中管理控制,数字记录与模拟控制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服务楼与信息XXXX楼两栋辅楼采用纯硬盘录像机控制,并通过网络将多路视频监控图像送至主楼安保中心,安保中心配置2台高清晰数字电视机分别显示两栋辅楼的监控图像;

报警系统:采用安保中心集中控制,各子系统单独撤布防的解决方案。报警中心设置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安保中心可对全公司任何点实施监控和撤布防;服务楼与信息XXXX楼各设一台16防区的小报警主机对本楼的探测器进行管理,且能与硬盘录像机作联动;

安保中心设在主楼1层,考虑视频矩阵主机,并设屏幕墙,服务楼及信息XXXX楼各设1个分中心,考虑硬盘录像机(DVR),通过网络将并通过专业软件可以实现报警主机与硬盘录像机的联动。在安保中心不但可以对所有的视频信号进行监视、调看,也可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有选择地对部分画面进行录像;

报警中心可与监控、门禁等系统联动,报警时可自动弹出报警点的监控图像,并录像,同时可直拨110报警中心或指定电话;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系统是由网络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网络型区域报警控制器、就地控制盘、声光报警器(或警铃)、手动报警按钮、消防电话分机、电话插孔、智能特征光电感烟探测器、智能特征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控制及信号模块、输入模块、消防广播主机、消防电话主机、电缆和中央控制设备等所构成的一整套运行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和本工程需要的分布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系统采用多重优先无主永生网络报警控制形式,火灾报警控制器及CRT设置在单元控室内。

系统配置微电脑、彩色显示器以及专用消防报警系统软件组成图形显示中心。

网络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设置中央手动控制功能,可手动控制有关消防设备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网络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和网络型区域报警控制器内部均设置后备电源,包括24VDC充电器及后备电池(24V,38AH)一套。

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内置消防广播主机及消防电话主机。在重要场所设置有8台消防电话分机。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在综合楼内配置了相应的智能特征感烟及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在每层和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有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或警铃)、喇叭及电话插孔;在系统中设置有现场状态信号输入和控制信号输出的各类电子模块。

公共广播系统

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向整个办公楼提供背景音乐和公共传呼服务,并具有火灾紧急广播功能。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和消防共用一套前端扬声器,广播系统在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立即自动对相应防火分区进行消防广播,消防广播符合有关消防规范,具有最高优先权;

整个供电公司XXXX大楼包括服务楼、信息XXXX楼共设计划分为20个区域,每个楼层一个分区,加上内部庭院的防雨音柱单独设一个分区,共计21个分区;

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可对每一个分区进行输出。可通过呼叫站键盘和程序设置来选择播放区,呼叫站可对选定的分区进行播音,呼叫之前先发一个听得见的提醒信号,提醒信号和报警信号音调有多种选择;

系统采用中文菜单界面,用户可修改设置而改变其功能和控制方式;

本系统管理中心设在一楼消防控制室(即安保中心);

系统为模块化结构,可按客户的愿望及要求分配和控制音频信号。

一卡通系统

本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停车场系统、巡更系统、消费系统(预留)等子系统;

该系统是一套基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理念,采用了TCP/IP构架和模块化设计模式,开发生产的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该系统及其子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而且在系统集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

系统具有图形化电子地图,可实时反应门的开关状态,门开超时报警;非法使用卡或强行开门锁等非正常情况下系统会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系统将自动记录;

可以根据持卡人的身份设置权限,分时段控制人员出入,对于重要的门禁区域可与CCTV系统、消防系统进行联动监管。

电话通信系统

该系统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实现;

考虑24门外线和250门左右的内线;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分配给用户终端,系统频带达到860MHz;

卫星电视机房设在XXXXXXXXXXXXXXXX大楼主楼的顶楼;

系统采用分配分支形式;

在会议室、值班室、大厅、休息室、接待室以及领导办公室、普通办公室等设计电视终端;

接收节目包括:卫星(暂定鑫诺一号)、XXXX市有线电视、自办节目;

产品选用美国PBI、美国JESMAY等品牌。

多功能会议系统

本系统包括:会议讨论发言、表决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大屏幕投影系统,音响(扩声)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上网系统,摄像联动系统,实物展台,信号切换系统等;

集中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对会议室摄象机的自动摄象、视频会议的控制、投影机的开关、信号源的切换、电动屏幕的升降、音响系统的开关、扩音系统的音量、所有音视频源开关,录像机,DVD的快进快退等、照明灯光的开关或亮暗调整、电动窗帘的开关等;

对会议系统的控制采用自行开发的软件:我方根据长期从事会议系统集成的经验以及多次按用户要求开发个性化软件的经历,计划在本项目中同样按用户要求进行个性化软件开发。个性化软件不但可以在操作及显示界面上按用户习惯进行设计,还可大大丰富系统的使用功能;并且在将来完工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还能根据用户要求将软件修改或升级在系统的选型上,我们为业主选择了当今世界上普遍使用,但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性的产品,保证系统在保持先进智能化管理基于Internet的管理全局化的事件管理跨系统联动功能强大的组态工具多用户操作管理界面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系统运行日志管理直观明了的趋势图开放性系统集成灵活的集成模式



综合布线系统

系统概述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GCS)又称开放式布线系统(Open Cabling Systems)。综合布线系统是随着话音和数据通信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布线系统,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话音、数据、数据图像等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结构化,在智能建筑中很方便地组成一套标准、灵活、开放的布线系统,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它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自199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部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以来,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智能化大楼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志。

其显著特点如下:

实用性:布线系统实施后,能满足现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即在系统中能实现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图象通信以及多媒体信息的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即在任何一个信息插座上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可视电话、双音频电话、可视图文终端、G3或G4类传真机。

模块化:除线缆外,系统内所有的接插件均为积木式的标准件,以确保管理和扩展的简易性。

扩充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而布线系统是可以扩充的,以便将来技术更新和有更大发展时,很容易将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布线系统的应用,可以降低用户重新布局或设备搬迁的费用,并节省了时间,还可降低日后系统维护的费用。

方案特点摘要

在长期的工程建设中,我公司与国际著名的建筑智能化产品生产厂家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在国内信息产业颇具影响和实力的公司,我公司愿意将我们多年的弱电工程建设经验融合到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信息化建设中去,充分利用原厂商的产品优势,结合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具体需求,确立先进的解决方案。

系统方案特点摘要如下:

本建议方案推荐选用世界著名的美国SIEMON品牌的6类布线系统。

根据甲方提供的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设计时分内、外网2套系统单独布线。

根据XXXXXXXXXXXXXXXX大楼提供的图纸,计算机主设备间即网络信息中心考虑设计在供电公司信息XXXX大楼1层,信息XXXX大楼2、3、4层每层设一个分设备间,主楼1层设一个二级中心,2~12层每层设一个分设备间,归二级中心管理,服务楼单独设一个设备间,管理服务楼所有的信息点,设备间均采用19”标准机柜。

数据、语音插座均采用非屏蔽RJ45标准接口,分单、双口墙面信息插座和地插。

数据管理子系统及水平区、工作区子系统均采用SIEMON 6类布线系统。考虑内外网,自配线架开始物理隔离。

水平区配线架采用6类标准模块化配线架,数据、语音插座均打在模块式配线架上,内外网单独打配线架。

楼内主干采用6芯多模光缆和25对大对数电缆,分别走数据和语音信号,同时加布4根非屏蔽双绞线,作为数据干线的备份。网络中心到主楼二级中心采用16芯多模光缆,到服务楼采用6芯多模光缆。

建成后的网络数据和语音插座具有互换性,任一个信息插座均既可用于数据,也可用于语音,只需在配线架端简单地变动一下跳线。

我们是SIEMON公司产品的高级授权代理,经过对布线系统的综合规划设计,科学安排施工,本项目布线系统将通过100%的测试,并得到原厂商提供的20年的产品和应用保证。

系统点位设计

本次设计方案中,信息点设置如下:

楼层 房间功能 内网数据点 外网数据点 语音点 备注 一、主楼 1F 物业管理×4 24 24 24 每间6组 收发室 6 6 6   保健室 2 2 2   保卫室 4 4 2   2F 财务档案室 6 6 6   档案办公 6 6 6   未命名 6 6 6   荣誉室 2 2     人事档案室 2 2     科技档案室 4 4     3F 储藏室×2 4 4 4 每间2组 办公室×8 40 40 40 每间5组 小办公室 3 3 3   接待室×2 4 4   每间2组 小会议室 4 4 1   4F 会议室 4 4 1   大财务部 12 12 12   小财务部 6 6 6   接待室×2 4 4 2   办公室×6 36 36 36 每间6组 小办公室×2 6 6 6 每间3组 5F 小会议室 4 4 1   办公室×9 54 54 54 每间6组 接待室×2 4 4 2   资料室 6 6     6F 小会议室 4 4 1   办公室×9 54 54 54 每间6组 接待室×2 4 4 2   资料室 2 2     7F 小会议室 4 4 1   办公室×9 54 54 54 每间6组 接待室×2 4 4 2   资料室 2 2     8F 小会议室 4 4 1   办公室×9 54 54 54 每间6组 接待室×2 4 4 2   资料室 2 2     9F 小会议室 4 4 1   办公室×9 54 54 54 每间6组 接待室×2 4 4 2   资料室 2 2     10F 书记休息室 1 1 1   接待室×2 6 6 3   书记办公室 3 3 3   公司领导办公室×4 8 8 8 每间2组 休息室×4 4 4 4 每间1组 办公室 6 6 6   会议室 4 4 1   资料室 2 2     11F 总经理休息室 1 1 1   接待室×2 6 6 3   总经理办公室 3 3 3   公司领导办公室×4 8 8 8 每间2组 休息室×4 4 4 4 每间1组 办公室 6 6 6   会议室 4 4 1   资料室 2 2     12F 办公室×6 36 36 36 每间6组 资料室 2 2     13F 电梯机房×2     2   小计 615 615 538   二、服务楼 地下室 控制室 2 2 2   库房 1 1 1   厨房     2   1F 小餐厅×3 3 3 3 每间1组 3F 大活动室 4 4 1   中活动室×3 6 6 3   小活动室 2 2 1   4F 中会议室 6 6 2   音控室×2 4 4 4 每间2组 贵宾室 2 2 2   大会议室 8 8 4   小会议室×2 8 8 4   小计 46 46 29   三、信息XXXX楼 1F 办公室 6 6 6   物业管理中心 8 8 8   值班室 2 2 2   2F 中型办公室×4 32 32 32 每间8组 大型办公室×2 32 32 32 每间16组 机房×3 6 6 6 每间2组 值班室 2 2 2   备餐间 1 1 1   3F 办公室×5 40 40 40 每间8组 小办公室×2 8 8 8 每间4组 会议室 4 4 1   接待室 2 2 1   演示会议室 4 4 1   资料室 2 2     信息中心办公室×2 24 24 24 每间12组 4F 办公室×4 32 32 32 每间4组 客户服务中心 16 16 16   值班室 2 2 2   备餐间 1 1 1   配调XXXX室 12 12 12   电网运行分析室 8 8 8   市调XXXX室 16 16 16   小计 260 260 251               总计 921 921 818  

如上表所示,XXXXXXXXXXXXXXXX大楼办公楼共设计信息点约2660个,其中内网数据点921个,外网数据点921个,语音点818个。

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一般采用星形结构。

(1)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包括信息插座、连接软线、适配器等,信息插座为8芯[RJ45]的标准插口,大容量的数据也可选用62.5μm多模光纤及ST或SC光纤标准接口。

(2)水平干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到楼层配线架之间的布线等组成,主要包括:信息插座、转接点、水平电缆等设备。水平线缆长度不大于90米,一般均采用4对100欧姆非屏蔽双绞线( UTP )。

(3)管理区子系统:由交接间的配线架及跳线等组成,为简化起见,有时将它归入水平布线子系统。以配线架为主要设备,配线设备可直接安装于墙面防火板上,或安装于19寸机架或19寸机柜上。一般每层设一个设备间也可多层合用一个设备间,也有一层设两个设备间,必须根据信息点的分布情况综合考虑。电信间在楼层的中间部位更能体现布线的合理性。

(4)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子系统与管理区子系统的引入口之间的布线组成,它是建筑物主干布线系统。通常布线系统采用的主干线缆为 100欧姆的非屏蔽双绞线 (UTP).5/125um多模光纤或8.7-10/125um单模光纤。对于带宽大于5MHZ的应用,主干电缆UTP的长度应限制在90米以内,而多模光纤为2000米,单模光纤则长达为3000米以上。

(5)设备间子系统:由建筑物的进线设备、各种主机配线设备及配线保护设备组成,有时将它归入建筑物主干布线系统。包括主配线架、跳线等。

(6)建筑群子系统:由建筑群配线架到各建筑物配线架之间的主干布线系统。建筑群主干布线宜采用光缆。

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选择

本设计方案中,我们将遵循ISO/IECIS11801,EIA/TIA568A,EN/50173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GB/T50311-2000及需求分析,考虑到XXXXXXXXXXXXXXXX大楼数据、语音乃至数据图像信号传输量大,一个可靠、高速、实用、灵活的综合布线系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鉴于西蒙公司产品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西蒙6类系统基于对下一代布线系统标准指导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科学预测,不仅仅是系统,而且信道中的全体部件都经过严格的性能测试,其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并超越6类标准要求。

西蒙公司可提供所有6类产品(连接硬件、线缆)及系统(基本链路和信道)的测试报告及第三方认证实验室(如DELTA)的测试认证。测试认证详见美国西蒙公司的资质证明及测试报告汇编。

整个布线系统安装合格后,将获得产品原厂商颁发的20年的产品保证,链路/信道保证及应用保证。

在6类产品中,西蒙公司首先利用了专利的三重平衡技术:

触点优化技术可以保证最大的线对间隔离。

线路板的非平行“线对”平衡设计提高产品的串扰性能。

采用新型绝缘设计,既提高了性能,也使端接更为方便。

因此我们选用美国SIEMON-6类布线产品,整个布线系统安装合格后,将获得产品原厂商颁发的20年产品保证、链路/信道保证及应用保证。

系统拓朴结构

XXXXXXXXXXXXXXXX大楼(含信息XXXX楼和服务楼)综合布线拓朴结构详见附录:综合布线系统图。

各子系统介绍

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之间的拓扑示意图如下: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最终用户的办公区域,即信息端口以外的空间。在这里,为便于描述及统一认识,我们将信息端口从水平子系统中分离出来,列入工作区子系统,这里主要指信息插座及连接设备的端接跳线器件。

6类信息面板/模块如下图:



MX6(6类)信息面板/模块

西蒙6类MX型信息模块,是用于千兆数据传输连接、斜角模块化8芯标准插座,具有极高的性能,专利的重力反馈设计,可使接线免受碰撞,并能防尘、防潮,体积小,组合方便,含有防尘门,以防止插口暴露在灰尘中,每个口都可用嵌入式彩色图标进行标记,有多种颜色可选择,防止将电脑跳线接头误插入电话插座而造成网卡烧坏,防火性能和触点工艺均符合国家标准。模块化设计令其特别适合安装在通信标准机柜或信息插座接线盒内。

水平布线子系统

本项目中,数据信息点和普通语音信息点水平线均采用美国SIEMON公司6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9C6X4),该线缆由24线规的实心铜质导体组成,并扭绞成线对,外层采用灰色阻燃聚乙烯作为外套。提供超过200MHz的带宽。性能稳定可靠;既可服务于数据传输,又可服务于话音传输,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



9C6X4 6类双绞线

水平管线完成由分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的连接功能,有两种走线方式:

1)水平线路远的采用沿吊顶内电缆桥架转接预埋在墙内的PVC管将线路引下至墙上(或地上)的暗装信息点接线盒。

2)水平线路近的采用PVC管直接从分配线间引至墙上(或地上)的暗装信息点接线盒。

水平系统示意图如下:



垂直主干子系统

垂直主干包括数据主干和语音主干,分别采用光纤和大对数电缆。

楼内数据主干采用6芯多模光纤,内外网各布一根,并同时在每个分设备间和主配线间之间敷设4根6类UTP线缆作为备份。由于6芯多模光缆提供了3个全双工传输通道,具有极大的传输带宽和无与伦比的传输质量,既提供了充分的容错冗余,又保证了主干网上的数据传输的质量和速率,而且为将来其他独立于计算机网络的其他高速传输应用提供了实用的传输连接,这对于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办公一定会带来极大的方便。信息XXXX楼至主楼二级中心和服务楼均采用16芯多模光缆。

多模光缆如下图:



楼内语音主干采用3类25对大对数电缆。楼宇之间采用大对数电话电缆。





大楼每层预留1个弱电管井,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敷设光纤和大对数电缆的垂直电缆桥架安装的长方形地面孔,弱电井开孔的位置设在靠近支持桥架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跳线架的地方。

设置桥架的垂直线缆通道如下:



电缆桥架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系服务于水平布线和垂直主干的跳接及配线管理的某一空间,除终接垂直与水平线缆的配线设备外,还包括跳线等。

1)光纤配线架 :

连接光纤主干的配线架有2种,16口和24口光纤配线架,这两种均可直接安装在机架或机柜上;带有光纤管理器,可以存储冗余光纤并满足其对弯曲半径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它的传输性能;可以连接管理24或16个光纤耦合器。

2)水平配线架 :

连接所有水平线缆的配线架均采用24口模块式配线架,如下图:



HD6-24 模块式配线架

连接6类4对水平线缆的西蒙HD6配线架,与普通RJ45头跳线插接(标准8芯插口),使用与管理极为方便;传输性能完全满足6类要求;能够直接安装在19英寸的标准机柜里;由于是模块化的配线架,故极便于扩容;具有明显的线号标识区域,便于管理和维护,能安全,快接地安装与调试;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足量的电缆管理槽,使管理更加清晰、简明。

特点如下:

具有高性能和高密度;

低成本;

电路板可以按照TIA 和ISO的指标进行双向测试;

整个产品设计美观整洁,没有螺钉,模块化插口平整,提供了极高的美感。

3)垂直语音主干配线架 :

垂直语音主干采用110型配线架连接,如下图:



带安装背板的110型配线架

特点如下:

久经考验,性能卓著,符合6类性能标准

此接线和终接连接块系统较模块化配线架密集

可增加配线密度,并可灵活地接入各个线对和有效的对铜线主干电缆进行跳线。

有极好的电气特性。

支持多变的跳线环境的高比特率应用,且安全可告。

简单,精巧,高密度的模块化设计。

4)跳线 :

数据设备跳线的跳线头为标准的8芯连接头,以配合信息端口与终端接口之间的连接,电信间数据跳线为RJ45连接头,以配合水平端配线架和网络设备接口之间的连接使用;电话跳线一头压接在110配线架上,另一头为RJ45连接头与24口模块式配线架相连;









美国ADEMCO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硬盘录像相结合的方式,该综合安保系统中电视监控采用美国安定宝QUEST ALL视频矩阵切换系统,以实现对摄像、传输、显示及记录等各部分的控制与操作,既有视频矩阵控制方便、稳定、可以使用大屏幕墙,又可以结合硬盘录像机数字录像,便于保存和网络传输。数字硬盘录像通过电脑插卡方式接入视频及报警信号,使用软件控制,可实现摄像机到监视器的视频显示及摄像机的云台/镜头控制,音频的控制,最主要的是可实现图像/声音的数字化同步存储。其它摄像机通过多画面分割器或视频矩阵可实现模拟监控的视频显示、云台/镜头控制及图像存储。

根据对该大楼建筑平面及各功能区的分析,确定防盗报警系统采用安定宝VISTA-120报警主机,建立以有线报警为主,结合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吸顶,壁挂)、紧急按钮在内的多种探测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防盗报警系统。

各种探测器、紧急按钮负责探测人员的非法入侵,同时向报警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控制中心由报警主机及报警软件组成。发生异常情况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联动监控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现场的灯光控制及视频保存记录。

监控系统提供ADEMCO报警主机接口(RS232),通过报警联动软件-JO8AI5以实现与ADEMCO报警主机的联动;系统提供DDE(动态数据交换)及ASCII报警主机端口(通用的RS232报警联动方式)等联动集成方式,可通过内部局域网(LAN)及RS232方式与大厦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消防系统(FA)实现现场的视频联动集成。

整体工程实现全方位防护,重要出入口应处于报警系统的监控范围内,安装电视监控,并能不间断录像。在接收报警信号的同时,可以识别报警信号的性质并在屏幕上显示;记录功能可以显示报警时间及处置方案,并可打印记录;中心控制室可与公安机关的110联网。

安保中心设在主楼1层,考虑视频矩阵主机,并设屏幕墙,服务楼及信息XXXX楼各设1个分中心,考虑硬盘录像机(DVR),通过网络将多路视频监控图像送至主楼安保中心,通过2台数字电视机分别显示两栋辅楼的监控图像,并通过专业软件可以实现报警主机与硬盘录像机的联动。

设计标准和依据

◆ 国家标准:GBJ115—87《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国家标准:GB/T6510《30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 公安部标准: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 国家标准:GB/T16677—1996《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1997年7月1日实施

◆ 国家标准:GB12663—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1997年7月1日实施

◆ 行业标准:CBTCB/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公安部标准:GA/T74—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 公安部标准:GA/T70—9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方法》

◆ 公安部第12号令: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

◆ GB/T16572-1996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

◆ 业主提供招标文件书及平面图

设计原则

安防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要为整个办公楼提供安全可靠的办公环境,为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整个系统设计以电视监控与防盗报警相结合;以技防为主,人防为辅,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公安部门及办公楼对安全防范工作的要求,着眼工程的整体效果,整个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布局合理原则

系统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经济实用、操作维修简便。考虑到建设和技术的发展,系统设计应有扩充能力,有发展余地,通过科学化、综合化的集中管理方式,人防和技术防范相结合,实现安防现代化。

2、技术先进稳定原则

系统设计应具有相当程度的科技含量,做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使用先进的技术、系统的设计理论,使系统不但能反映当前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避免短期内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和过早淘汰。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软件的相对成熟,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做到优选设备材料,科学组合网络。系统的操作简便、灵活。

3、系统可扩展性原则

为便于以后系统扩展,也为节约财力,在线路的设计、线材的先型、接口处理上,均应考虑了扩容因素。保证以后的扩容工程可顺利扩充成一个区域网,并接受中央监控室的总控制。

4、经济实用原则

在确保产品的性能、系统的效能前提下,系统设计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站在业主的角度,以负责的态度通过精心设计、优选材料、科学组合,严密组织施工、安装,达成以最小的投入实现系统最大的效益。

5、标准、开放的原则

系统所选用的技术设备应具有协同运行的能力。无论是系统设备,还是系统软件,都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并提供标准接口,便于系统将来的拓展或升级。

6、可靠及可维护的原则

系统设计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管理软件、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待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系统设计模块化,方便维护,缩短维护时间。

7、安全保密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讯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的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控制权限等。

8、全程服务原则

从授领任务书开始,到设计、选材、安装、调试到培训首批操作员,移交资料,到日后维保服务的整个过程,密切与业主联系,尊重业主的意见,服从业主的协调,尽心尽力做好工程全程的服务工作。

电视监控系统

设计思想

在供电公司XXXX大楼设置一个安保中心,位于主楼1层安保中心,把主楼所有监控点的视频信号,全部接入监控中心内的视频矩阵,结合报警系统来实施联动,附近有报警探测器的监控点都可以实现报警联动。即当有报警发生系统将自动把该处的图象切换到画面监视器上,安保中心同时启动硬盘录像机实时录像。信息XXXX楼及服务楼各设一台16路硬盘录像机管理本楼的所有摄像机,并通过网络将多路复合的监控图像送至主楼安保中心,且可以通过专业软件实现与报警系统的联动。(关于联动在下面详细介绍)

采用数字硬盘录像机与模拟矩阵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可以传输视频图像。在网络的任一终端通过专用软件均可观看控制监控图像,采用实时录像,存储的资源可以在网络传输,实现资源共享。本方案采用美国安定宝模拟矩阵与数字式硬盘录像机结合,既保留了模拟矩阵系统稳定、控制方便的优点,又实现了大容量硬盘可循环存储、检索方便的优势。

系统原理

监控系统是由前端设备和监控中心两大部分组成,可细分为摄像、传输、控制、显示与记录设备4部分。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安保中心的视频矩阵。系统组成图如下:











图:电视监控系统组成图

在安保中心的通过监控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该摄象机必须带云台),并可通过网络数字监控系统软件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

同时利用硬盘录像机将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可对图像进行录像、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

监控点设置

对于XXXXXXXXXXXXXXXX大楼监控点的设置,我们考虑主要在以下一些部位设置不同类型的摄像机:

入口大厅:室内一体化全方位球机;

地下一层停车库:固定黑白枪机;

各层楼梯口、电梯厅:固定彩色半球机;

电梯轿箱:电梯专用微型摄像机;

具体分布如下表:

楼层 位置 摄像机 数量 一、主楼 1F 内部庭院 室外一体化球机 2 北侧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南侧门厅 室内一体化球机 1 办公门厅 室内一体化球机 1 东侧入口×2 固定彩色摄像机 2 2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北侧通XXXX信息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3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北侧通XXXX信息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中间通服务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4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北侧通XXXX信息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南侧通服务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5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6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7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8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9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10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11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12F 北电梯厅 半球摄像机 1 南电梯厅出口 半球摄像机 1 电梯轿箱 微型摄像机 4 小计 室内一体化球机 2 室外一体化球机 2 固定彩色摄像机 2 半球摄像机 28 微型摄像机 4 二、服务楼 地下室 车库 固定黑白摄像机 8 1F 北侧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南侧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3F 东侧通主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北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南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4F 东侧通主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北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南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小计 固定黑白摄像机 8 半球摄像机 8 三、信息XXXX楼 1F 西侧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东侧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2F 西侧通主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西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东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3F 西侧通主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西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东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4F 西侧通主楼入口 半球摄像机 1 西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东侧楼梯口 半球摄像机 1 小计 半球摄像机 11         总计 室内一体化球机 2 室外一体化球机 2 固定彩色摄像机 2 固定黑白摄像机 8 半球摄像机 47 微型摄像机 4 防盗报警系统

报警设计思想

保证设备的。1)布防与撤防

在正常工作时,工作及各类人员频繁出入探测器区域,整个系统处于撤防状态,报警控制器即使接到探测器发来的报警信号也不会发出报警。下班后,处于布防状态,如果有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进来,就立即报警。系统可由保安人员手动布撤防,也可以通过定义时间窗,定时对系统进行自动布、撤防。

(2)布防后的延时

如果布防时,操作人员尚未退出探测区域,报警控制器能够自动延时一段时间,等操作人员离开后布防才生效,这是报警控制器的外出布防延时功能。

(3)防破坏

如果有人对线路和设备进行破坏,线路发生短路或断路、非法撬开情况时,报警控制器会发出报警,并能显示线路故障信息;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引起控制器报警。

(4)微机联网功能

系统具有通信联网功能,区域的报警信息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来进行资料分析处理,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异地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大大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报警点设置

总体原则:布点要合理,做到无防护死角,又不浪费。具体布点设置如下:

入口大厅: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各层楼梯口、电梯厅:壁挂或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财务室:吸顶式双鉴探测器、紧急按钮;

档案室、资料室: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重要设备机房: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有贵重设备的会议室等房间: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具体分布如下表:

楼层 位置 探测器 数量 一、主楼 1F 北侧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南侧门厅 吸顶探测器 1 办公门厅 吸顶探测器 1 东侧入口×2 壁挂探测器 2 2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财务档案室 吸顶探测器 1 档案办公 吸顶探测器 1 人事档案室 吸顶探测器 1 科技档案室 吸顶探测器 2 3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北侧通XXXX信息楼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中间通服务楼入口 吸顶探测器 1 4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大财务部 吸顶探测器 2 小财务部 吸顶探测器 1 北侧通XXXX信息楼入口 吸顶探测器 1 南侧通服务楼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5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6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7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8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9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10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11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壁挂探测器 1 12F 北电梯厅 吸顶探测器 1 南电梯厅出口 吸顶探测器 1 小计 壁挂探测器 15 吸顶探测器 24 二、服务楼 1F 北侧入口 吸顶探测器 1 南侧入口 吸顶探测器 1 3F 东侧通主楼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北侧楼梯口 吸顶探测器 1 南侧楼梯口 吸顶探测器 1 4F 东侧通主楼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北侧楼梯口 吸顶探测器 1 南侧楼梯口 吸顶探测器 1 小计 壁挂探测器 2 吸顶探测器 6 三、信息XXXX楼 1F 西侧入口 吸顶探测器 1 东侧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信息中心机房 吸顶探测器   2F 西侧通主楼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西侧楼梯口 壁挂探测器 1 东侧楼梯口 壁挂探测器 1 3F 西侧通主楼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西侧楼梯口 壁挂探测器 1 东侧楼梯口 壁挂探测器 1 4F 西侧通主楼入口 壁挂探测器 1 西侧楼梯口 壁挂探测器 1 东侧楼梯口 壁挂探测器 1 小计 壁挂探测器 10 吸顶探测器 1         总计 壁挂探测器 27 吸顶探测器 31

注:由于图纸上未标明领导办公室、财务室、档案室等的具体位置,因此某些紧急按钮等无法设置,需在深化设计时进一步考虑。

系统的各种联动功能介绍

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灯光的联动功能

在大楼内重要的场所,均设置红外报警探测器或其它报警产品。当报警系统在设防后,整个系统的探测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探测器探测到有异常情况时,将一报警信号传送到报警主机,为了防止误报,由接受到信号到报警中间的延时可以编程设定,在超过规定的时间后若还继续有报警信号,则认为不是误报。确认报警后,报警主机一方面通过声光一体警号报警,通知值班室值班人员,一方面通过继电器模块打开现场灯光,将报警信号输出到监控系统的串口模块,监控矩阵接收到报警信号时(通过预先编程设置,一路报警信号对应一路摄像机),监视器画面立即调出预先绘制的电子地图,从正常的多画面浏览跳到相对应的一个摄像机的图像,如果是球机,可以立即切换到预设位;同时,通过控制矩阵的报警输出,给硬盘录像机一个信号,硬盘录像机开始对相对应的视频信号开始录像,作为以后的证据。以上动作都是以电流速度传播,可以从确定报警开始,到所有的响应动作完成基本没有间隔,做到及时响应。消除报警后,报警主机自动切断继电器输出,现场灯光关闭,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当报警探测器房间内没有摄像机时,可以通过设置,将连动的摄像机设置为距离探测器最近的摄像机,从而达到整个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的连动。

联动示意图如下:













门禁管理与电视监控集成

当门禁系统出现某些报警时,门禁系统自动连接CCTV系统,使发出报警信号装置附近的摄像机自动调整到预置点摄取图像。

安保视频联动管理软件是实现安保(简称SA)系统(包括门禁、报警等子系统)与闭路电视监控(简称CCTV)系统联动的核心,能够通过安保系统发出的各种警报信息,如红外探测器报警、非法刷卡、门强制打开等,自动触发CCTV系统进行视频切换,将报警现场相应的摄象机的画面切换到CCTV系统监视器墙的主监视器上,以提高紧急事件情况下安保管理员的处理速度,提高整个安保系统的反应效率,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门禁系统主机通过报警输出接口,触发一个开关量与CCTV系统联动。

出入口管理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功能示意图

消防报警与电视监控、门禁的联动

当办公楼的某一消防区域的消防探头触发报警时,CCTV系统、门禁系统将会接收到消防主机传来的相应区域的报警信号,CCTV系统将会自动启动相应区域摄像机对灾情进行摄像,门禁系统将会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同时打开所有门禁。这就需要消防报警主机将各地址单元的状态信号传送给CCTV和门禁系统主机。

当火灾发生时,门禁系统能够显示该区的分区图及报警位置,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理位置,将紧急疏散门打开或将防火隔离门关闭。









集成后的操作平台

由于安定宝报警系统与JAVELIN的CCTV系统已通过串口集成,故可在同一套电子地图上同时显示报警点和视频监控点,以不同颜色显示不同的系统状态,如布防、撤防、报警,摄象机开/关,在电子地图上设定预置位快捷图标等。

通过二次软件开发,可将门禁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集成到CCTV系统中。

与网络的连接

联动后的保安系统可通过CCTV系统将数据和图像(附加编/解码板)输送到办公楼内部网上,与其他系统共享;同时与BA通过串口或DDE集成(BMS,见图);如有必要,防盗报警系统也可将各自的数据库发送到网上共享(报警系统需另加电脑及相应软件)。



主要产品介绍

Q uest Al视频管理系统

Quest All视频管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 硬件结构

基本硬件有控制主机、视频矩阵箱;软件采用功能分层结构化设计,易于系统扩展,或为用户定做部件。

Quest All视频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运行视频管理服务器软件的控制主机。视频矩阵箱及其他外设如分控键盘、一体化球机、解码器、继电器模块等,都通过串行通信口与控制主机相连。其典型结构示意图如左图所示:Quest All视频矩阵采用高密度、模块化设计技术,单机箱可接插16块视频输入/输出卡,输入输出总容量为256路,多机箱扩展容量可达到1000路。视频输入及输出卡有4、8、12、16路四种容量可选。

◆ 软件结构

Quest All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及多层分布式设计技术,包括服务器、图形控制(用于图形工作站)及集成软件模块三类软件包。

集成软件模块是作为服务器软件的选择,实现Quest All视频切换系统与ADEMCO VISTA120报警主机、JAVELIN音频矩陈及北方电脑门禁系统集成功能的软件模块。其包括:JO8A15报警、JO8B15音频及JO8C15门禁等模块。

视频矩阵

选用美国JEVALIN(安定宝)的Quest All系统。该系统的介绍如下:



系统特点:

Quest All系统是基于微机设计的新一代视频管理系统,充分融入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视音频数字化处理及网络传输、安全性等技术,区别于传统单片机型视频切换系统,有如下显著特点:基于微机设计、综合安保系统集成、网络型“卫星”矩阵、视音频网络传输等。

基于微机设计

Quest All系统采用微机作为CCTV系统的控制主机,充分利用微机强大的性能与处理能力,以及高级语言编程的快捷与便利,把原先刻板而性能有限的单片机型视频切换系统升级到多媒体控制主机(微机)时代,系统的编程、控制、事件处理及集成能力大大提高。采用控制主机与视频矩阵箱分离设计,多CPU协处理并行工作及1024节点网络型“卫星”矩阵系统的设计,可灵活构造巨大型系统。

基于微机设计的视频切换系统,所选微机的CPU就是视频切换系统的CPU,即可以“拥有一颗奔腾的芯”;

控制/分控:

每个网络节点支持1024个网络图形控制工作站及16个控制键盘的组合;

技术参数

视频切换:可编程全交叉方式

容量扩充:模块,输入环接,绳路环接

信噪比:>60db

通道串扰:>54db@3.58MHz

带宽:± 3db@8MHz

相位误差:± 1度

增益误差:± 1%

视频注释:日期,时间, 用户自定义注释,2行16个字符

彩色一体化球机

摄像设备是安装在现场的,它包括摄像机、镜头、支架等,它的任务是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摄像机是系统的原始信号源,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视频质量。该楼内的彩色一体化球机选用安定宝-JID5C/FC:

内置SONY CCD,5寸球体,室内/外全天候设计.内置万向云台0.5-240度/秒无级变速,360度连续旋转, 100个预置位,自带标准RS485接口解码板,先进的可编程漫游。内置480线彩色摄像机,黑白/彩色自动转换,18倍光学变焦镜头,4倍电子放大,自动聚焦/光圈,手动优先。

参数:

信号格式:2 :1隔行扫描

分辨率:480线

最低照度:彩色,1Lux/F1.2 ;黑白,0.1Lux/F1.2

同步系统:内同步

光学变焦:18倍,4.1-73.8mm

数码变焦倍数: 4

信噪比:大于50dB

视频输出:复合视频(1.0Vp-p)/75欧

云台水平转速:0.5-140度/秒,预置位速度240度/秒

云台垂直转速: 0.5-90度/秒,预置位速度140度/秒

水平转角:360度连续

垂直转角:90度

控制方式:双绞线

预置位数量: 100

聚焦 & 光圈控制:自动/手动优先

电源电压 : 24V AC

温度: -40°C 到 +60°C

安装方式:墙装/角装/柱装/吸顶可选

数字硬盘录像机

方案中选用的硬盘录像机特点如下:

视频和音频的实时记录与传输

一个系统主机可同时处理多路音视频源,可同时实时显示 / 记录 / 回放,并可同时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传输。

用户界面友好,使用简便

操作界面全部采用图形按钮快捷健,鼠标停留在按键上弹出中文提示。只需用鼠标点击相关按钮,即可进行设置、录像、检索、设防、撤防等各种功能操作,使用非常简便、灵活。

磁盘自动管理

系统若在循环录像方式下,当驱动器写满,自动使用下一个驱动器,当所有驱动器写满后,自动删除最先驱动器进行录像,否则停止录像,并提供提示信号,从而保护了重要的监控信息。

自动提示功能

当视频信号丢失、移动侦测报警、外部报警或磁盘满时会自动提供声响提示信号。

抓拍、打印功能

系统录像资料回放时可在线抓帧存储,并可直接浏览和输出打印成照片,便于提供证据。

强大而灵活的网络功能

系统网络分控提供专用客户端软件和IE浏览器直接调看两种方式,网络传送可选择先进的组播(又称多播,即Multicast)或UDP传输形式,适合不同结构的网络传输。系统具有权限明确的登陆用户分级管理机制,软件界面采用树形结构的摄像机名称列表方式以及电子地图方式,调看图像极其方便灵活。

外部报警录像(需配合VISTA-120使用)

系统可外接美国安定宝大型总线制主机VISTA120构成完整的报警系统。

报警提前预录

报警提前预录是本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报警发生时(图像动态侦测或外部报警)系统不仅能对报警发生后一段时间的现场情况进行录像,还能将报警发生前一段时间的报警现场图像记录下来,预录时间10秒到3分钟可调,确保报警现场录像资料的完整性。









系统看门狗

系统内置监控单元(或外接报警控制器)可作为系统软件工作的看门狗,当系统工作后,两者之间始终处于通讯状态,若因非正常因素(如擅自退出程序、非法操作、死机等)停止工作60秒钟,监控单元强行将主机复位重起,并自动进入复位前运行状态继续运行。

控制解码器、快球、矩阵

系统可以控制多种解码器、快球、矩阵,点击界面上的相应按钮便可控制摄像机的各种动作以及控制矩阵的调用切换。

VISTA 120报警控制/通讯主机

9个接线防区,可扩充多致128个防区,使用有线、总线及无线防区;可分为8个可独立操作及通讯的子系统;150组使用者密码,划分为7个用户级别;可记录224宗事件以供参考,由键盘显示,也可接打印机输出。

来自报警探头的所有报警信号,连入VISTA120报警主机,主控电脑就可监控、显示、处理这些报警信号,并可控制一路或多路继电器作灯光、录像、警号等控制,实现报警联动功能。

报警控制主机Vista-120,通过其串口模块4100SM联入CCTV系统。主机可以通过密码对任何一个防区进行布防和撤防,并联入110报警网。其功能指标如下:

控制性能——

可以划分成8个子系统以及3个公共子系统,相当于有了8台相对独立的主机

可选择使用4146布撤防开关锁或无线按钮进行布撤防控制

4285电话接口模块(VIP):可以通过电话进行系统遥控

224条事件记录,可通过遥控编程下载或直接从键盘上查看

150个7级用户密码

可设置出入及周边防区响铃警示

留守及快速布防时自动旁路内部失效防区

防区特性——

9个可编程基础四线制防区,3个键盘紧急按钮,挟持防区

防区9可设置响应时间10mS或350mS

防区扩展:可扩展到最多128 防区,可以使用无线或总线扩展

通讯性能——

内置拨号器,报警时自动拨号报告

可存储2-4个电话号码,报警时自动向110报警中心及或指定的电话、手机、Call机拨号

具有RS232串口通信能力

输出性能——

报警输出12VDC/2A

支持最多96个继电器输出

6139编程控制键盘

两行32个可变字符显示键盘,可为每一个防区编制描述符

内置用户手册

用于具有下载功能的主机时,可显示下载信息

软按键、具有背光显示及声音提示

内置发声器和状态指示灯

供电:12VDC,90mA

尺寸:143×121×22mm3

壁挂式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

采用选用安定宝 DT-7225壁挂式双鉴探测器。DT225是结合安定宝优良品质传统与高科技性能的防盗探测器。它采用被动红外加微波移动探测,加上内置之微处理器,综合使用多种抗干扰及先进的报警确认分析技术,有效地避免误报的产生,同时降低了普通双技术探测器漏报的可能性。

其性能指标如下:

采用K波段微波技术,比常规探头灵敏度大大提高,且穿透墙壁误报的可能降低数倍。

专利的“视区成型技术”,保证微波和红外视区能够良好的匹配。

采用白片菲尼耳镜片,有效阻止白光干扰,同时对红外信号提供较高的灵敏度。除正面的镜片外,还包括一个下望镜片,消除死角。

微处理控制提供人性化智能报警分析功能。微处理器不仅仅分析从两种探测技术探测来的信号波形,还对两种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进行分析,以消除低频干扰引起的误报。

自适应式探测门限,自动屏蔽室内潜在的干扰因素。

大范围的工作电压,直流7.5V—16V/35mA。

真正全自动温度补偿。采用曲线补偿方式,使红外灵敏度在-25℃到+65℃范围内保持不变。

灵敏度:探测视区内2—4步

探测范围:7.69M,安装高度2.3米

报警继电器:励磁C型,125 mA(最大),30VDC(最大)

抗辐射干扰:10MHz—1000MHz , 30V/M

抗白光干扰:8000 Lux

外型尺寸:119X71X42MM

工作条件:-25℃--65℃,相对湿度5%--95%(无霜)

认证:UL,ULC,IC,FCC,CE

吸顶式双鉴探测器

选用安定宝 DT-6360STC吸顶式双鉴探测器。DT-6360STC是结合安定宝优良品质传统与高科技性能的防盗探测器。它采用被动红外加微波移动探测,加上内置之微处理器,综合使用多种抗干扰及先进的报警确认分析技术,有效地避免误报的产生,同时降低了普通双技术探测器漏报的可能性。其性能指标如下:

采用微波技术,比常规探头灵敏度大大提高,且穿透墙壁误报的可能降低了数倍。

微处理控制提供人性化智能报警分析功能。微处理器不仅仅分析从两种探测技术探测来的信号波形,还对两种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进行分析,以消除低频干扰引起的误报。

采用软件对信号进行分析环境自学习功能,对大多数干扰信号均可做出正确判断避免误报的产生。

工作电压:直流10V—12.9V/40mA。

真正全自动温度补偿。采用曲线补偿方式,使红外灵敏度在0℃到+50℃范围内保持不变。

外壳和天花板防拆开关保护。

微波频率:中心频率为10.525GHz , 根据情况可调

探测范围:直径15米区域,安装高度界于2.4--4.5米

报警继电器:励磁C型,125 mA(最大),30VDC(最大)

抗辐射干扰:10MHz—1000MHz , 30V/M

外型尺寸:127X127X58MM

工作条件:0℃--49℃,相对湿度5%--95%(无霜)

重量: 397克

认证:UL,ULC,IC,FCC,CE

总线编址器:

选用安定宝4193SN总线编址器。

其性能指标如下:

对常规探测器进行自学式编址,以连接到总线回路中

支持1个常闭防区及1常开防区或2个常闭防区

适用主机: VISTA5/VISTA20/VISTA25/VISTA120等

电流消耗:1mA

尺寸:44.5×9.5×6.4 mm

控制中心机房设计

主控室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显示区、操作区、设备区、配电区。UPS考虑主机和报警设备的供电(电视墙未考虑通过UPS供电),配置了一台1KV/1小时UPS。见附件设计图。

主控室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按功能分区安排,整体布局、结构合理,美观大方;

设备选型保证先进、经济适用,具有可扩充性;

各功能子系统有机结合,做到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执行的有机集成;

可操作性强,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执行命令;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设计依据

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DBJ15-23-1999 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232-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NFPA 7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美国消防协会标准)

本设计方案指导思想及意图

本设计方案各项是为XXXXXXXXXXXX生产XXXX综合楼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考虑的。考虑生产XXXX综合楼安全的重要性,我公司推荐采用稳定有效的分布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

我公司本着对业主负责的态度,对本次XXXXXXXXXXXX生产XXXX综合楼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进行了谨慎认真的方案设计。设计参照相关的国际规范及国家规范。对本次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设备的选型,我公司通过对国内外多家设备厂商的考察,对多家的设备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在反复研究之后,为业主推荐分别推荐了一家进口产品和一家国产产品,即美国爱德华EST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中国南消金枪鱼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XXXXXXXXXXXX生产XXXX综合楼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国家规范,我公司在生产XXXX综合楼的各处设计布置了各种类型的传感探测器。这些探测器负责对整个综合楼各个保护区的火灾信息进行监视。当某处有初期火灾发生时,传感探测器通过智能判断将火灾信息送达系统控制盘,控制盘确认后采取相应报警联动程序。

灭火控制盘通过系统总线与主机进行通信。主机时刻监视气体控制盘的工作状态。布置在气体灭火保护区内的探测器探测到火灾发生后,通过气体控制盘进行灭火操作。

灭火采用自动与手动两种控制方式,当保护区附近有人值班时,宜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当保护区附近无人值班时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方式的转换在灭火控制器上实现。当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后,若有异常情况需停止释放灭火剂,可在延时时间内操作手动控制盒中的紧急停止按钮,停止灭火指令的实施。如确实需要灭火,但报警系统还没有来得及报警,则需操作紧急启动按钮来实施灭火。

对气体保护区域,当探测器均动作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经一段时间延时(30秒可调)发出灭火指令,启动电磁阀实施灭火并启动相应的联动设备。

在灭火过程中,布置在保护区门口的气体放气指示灯点亮 ,警告工作人员在系统灭火操作时,不能进入保护区。

报警系统的构成

系统是由网络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网络型区域报警控制器、就地控制盘、声光报警器(或警铃)、手动报警按钮、消防电话分机、电话插孔、智能特征光电感烟探测器、智能特征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控制及信号模块、输入模块、消防广播主机、消防电话主机、电缆和中央控制设备等所构成的一整套运行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和本工程需要的分布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系统采用多重优先无主永生网络报警控制形式,火灾报警控制器及CRT设置在单元控室内。

系统配置微电脑、彩色显示器以及专用消防报警系统软件组成图形显示中心。

网络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设置中央手动控制功能,可手动控制有关消防设备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网络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和网络型区域报警控制器内部均设置后备电源,包括24VDC充电器及后备电池(24V,38AH)一套。

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内置消防广播主机及消防电话主机。在重要场所设置有8台消防电话分机。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在综合楼内配置了相应的智能特征感烟及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在每层和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有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或警铃)、喇叭及电话插孔;在系统中设置有现场状态信号输入和控制信号输出的各类电子模块。

系统设备的选用

火灾报警控制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概况

本工程的分布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内置微处理器、存储系统及系统软件等,数据和编程可通过PC机输入。当主电源及备用电池均断电时,所存储的软件和有关信息都不会丢失。另外,能随时对软件功能进行修改,但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具有高度自我诊断能力,能自动显示系统的故障和所属类型及所处位置,以便实现快速修复。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火灾报警控制器能集中自动监控由各个回路(含区域报警控制器)检测到的信号并进行报警,它具有位置指示、区域显示、巡检、火灾报警音响、计时、故障报警、记录打印等功能,并具有信号控制、程序控制、区域控制、地址控制、计时打印控制、系统显示等功能,自动控制系统启动相关消防设备,达到可靠迅速的灭火目的和手段。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主要配置

1)显示屏(全汉字LCD背照光)

显示所有回路(含区域报警控制器的所有回路)的报警、故障信号。

显示所有报警探测器详细位置(详细地址和信息)。

显示所有动作模块详细位置(详细地址和信息)。

显示探测器的工作状态:正常、报警及故障,当故障时能显示故障的类别。

显示联动设备的工作状态。

2)键盘功能

报警确认

联动控制

系统复位

系统(含灯)测试

信号鸣响终止

输入系统参数

闭锁及恢复部分设备

查阅系统历史资料

3)发光信号显示

系统电源

报警信号

监视信号

系统故障和设备故障

4)报警及故障蜂鸣器

5)存储整个系统之数据

6)中文图形显示及打印输出设置。

7)主机内部设有浮充充电器及环保型密封式蓄电池,供后备使用(电池容量为17Ah二组,能维持24小时的正常操作及1小时报警)。

8)内置消防通信电话主机。

9)内置火灾事故紧急广播主机,进行火灾广播。

火灾报警控制器与相关系统的联动控制

1)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联动控制装置(内置于主机内)

发出联动控制信号至现场模块联动

消防供水系统的控制装置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

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

通风空调、防烟排烟设备及电动防火阀的控制装置。

电梯控制装置

火灾事故广播系统及其设备的控制装置

断电控制装置

2)火灾报警控制器与相关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

① 对消防供水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

控制消火栓、自动喷淋泵的启停

显示启动水泵按钮的动作位置

显示消火栓、自动喷淋泵的状态

② 对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

控制喷淋灭火系统的启动

显示湿式报警阀、信号闸阀及水流指示器工作状态

③对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

显示各防火分区的手/自动状态

显示气体灭火系统的运行、故障状态

④其他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功能包括:

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包括正压送风机),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发出控制信号,强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开通消防电梯,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3)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有独立联动控制面板对有关设备进行直接手动控制(配置了120个开关和240个LED指示灯),可按运行要求定义以下各种功能:

系统手/自动切换

消火栓、自动喷淋泵控制及返回信号

湿式报警阀控制及返回信号

气体灭火系统各防护区的紧急启动、紧急停止控制及返回信号

防火阀控制及返回信号

排烟风机控制及返回信号

电梯迫降控制及返回信号

4)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有72个LED显示灯,可按运行要求定义各重要场所、设备的状态。

5)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有8个硬线控制开关,用于手动直接启动消防泵、电梯迫降等重要设备。



报警与气体灭火控制联动

气体灭火系统是独立系统又经常安装在无人值守地区。设备产生故障,信息应迅速传递到消防控制中心,特别是在灭火执行过程中,火灾预警灭火动作延时,气体喷放状态均直接报告控制中心。见下图:























气体灭火联动执行系统



报警控制器与气体灭火联动系统的工作界面在电磁阀与压力开关的信号连接。因此可以与所有的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CO2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水灭火系统等联动,不用作任何改动。



























系统配置方案

1、环型(CLASS A)配置方案:













2、分支型(CLASS B)配置方案:

















3、混合型配置方案:



















系统容量

每条回路拥有125个智能探测器地址和125个智能模块地址。另加125个继电器底座输出点. 回路用BV2 X1.5铜缆, 传输距离可达3028米.每个回路为250点.

混合型配置中,分支数可达每回路124个.使得设计变的非常方便.

每个控制器可安装10个回路,总计智能地址达2500个.

64个控制器可以形成Peer-to-Peer网络,探测器与模块总计达到160,000个地址.同时网络中任意的设备都具有互相联动关系.

控制器之间利用铜缆通讯距离为1.5 公里, 利用单模光缆距离为15-46公里, 同时可以利用TCP/IP通讯形式,将数据跨地区传输.

主要技术特点

模块化程度高:整个系统从主机配置到模块配置,均采用模块化结构。控制器采用轨道电路和插卡结构。从CPU模板到回路模板均可根据用户的要求随意配置,模板自动辩识和自检,无需人工干预。模块之间自动检测互为自动备用。具有热备用功能.

智能化程度高:EST系列产品属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布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与以往的集中智能型探测监控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无论感烟、感温探测器还是监控模块、手动报警按钮等均自带有微处理器,并结合计算机先进的通信技术,在每一个探测点,都可通过内置CPU对火灾情景进行自动分析和判断,从而达到报价快速,准确的目的。各智能设备具有自动存储历史记录的功能,可将探测器型号,系列号及其地址,制造日期,运行小时数,保养日期, 环境温度值,灵敏度值,报警和故障的记录次数,报警前的模拟信号——时间特性曲线,以及32个故障特征码都记录在内置CPU中,这些数据在智能设备被取下后仍不丢失,可进行离线分析,有利于对火灾现场的调查。

系统将随时自动检测各模块、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当系统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时,将会准确报告故障的位置和故障的设备,并将自动隔离故障设备或相应的回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自动补偿功能,具有根据时间进行白/昼灵敏度自动调节功能,探测器自行采集、转换和分析数据信号,采用数字滤波技术滤掉非火警因素后确定是否报警。使得误报率几乎为零.探测器内置的CPU微处理器不断地进行测试周围环境,采用相对补偿原理调整和更新探测器内的报警基准值,使其报警灵敏度值不变,保证报警的正确性。探测器同时具有脏污程度自动监测功能,自动脏污程度报警,自动隔离高脏污设备.

网络组成生命力强:主机直接构成网络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网络。该网络采用TOKEN LING令牌环网通信规约,网络可在硬件的支持下,构成符合TCP/IP通讯协议的网络。符合IEE802国际标准。

在通讯层上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点对全局的逻辑传输,可依据用户的实际要求进行现场定义。

通信链路自动搜寻的路由自适应网络。可在网络故障时,自动搜寻网络路径,建立新的网络拓扑结构或自动重构子网。

扩展方便:控制器单机最小容量为一个回路250个地址点,最大为10回路2,500个地址点。控制网络最大由64台控制主机、即640回路160,000个地址点组成。

安装调试方便,回路可任意分支,增加设备只需在现场就近接入即可,从而方便地完成工程的调试、维护和改造,不需对整个系统进行大量的调整工作。因此,很容易使后续工程纳入现有的系统之中,为工程的分段施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改造替换工程中,可直接利用既有线路。并对线路进行开路、短路自动检测。

便于调试、维护和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特点,使系统的调试、维护和管理极为方便。调试维护人员只需通过现场的计算机或爱德华的现场探测器标定仪,就可对线路、探测器、监控模块和被控对象等进行调试和检查并自动整理文挡,使管理现代化。

布线简便: 系统可采取任意分支的接线方式,并可采用一般的电线BV线(不需要双绞线和屏蔽线)进行设备连接,使布线方案可根据现场的任何情况和设计者的思路进行。







公共广播系统

系统概述

确保系统的更先进、更可靠、更安全,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具有更高的标准化和更强的可扩展性,提供可靠的、高质量广播音响服务,并在发生火灾时,与消防联动系统联动,构成紧急广播系统,实现火灾和紧急事故的广播,根据目前工程状况,考虑供电公司XXXX大楼主楼、信息XXXX楼和服务楼每楼层(包括地下层)独立为一个分区,加上室外庭院共计21个分区。

该系统能满足作为以下3个系统的使用要求:

背景音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扬声器分散均匀布置,无明显声源方向性,且音量适宜,不影响人群正常交谈,是优化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共广播系统可以起到宣传、播放通知、找人等作用。该功能要求扩声系统的声场强度略高于背景音乐,以不影响两人对面讲话为原则。

紧急广播系统能作为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在紧急状态下用于疏散广播的设施,以保证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其提供足以让建筑物内可能涉及的人群能清晰地听到警报、疏导的语音。

配置方案

方案概述

本广播系统方案是为XXXXXXXXXXXXXXXX大楼办公楼的分区广播、背景音乐及紧急消防广播所设计。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其分区广播管理是配合管理方式的首选,能够很好的配合办公楼的各类管理工作;背景音乐将为大厦的办公室和公共场所提供舒适幽雅的氛围,而紧急消防广播更是大厦所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可及时处理大厦内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等事故。

点位设计

楼层 壁挂音箱 吸顶音箱 数量 一、主楼 1F   12   2F   7   3F   9   4F   8   5F   8   6F   8   7F   8   8F   8   9F   8   10F   8   11F   8   12F   6   小计 0 98   二、服务楼 地下室 11     1F 7 6   3F   7   4F   7   小计 18 20   三、信息XXXX楼 1F   5   2F   8   3F   8   4F   7   小计 0 28           总计 18 146  

另考虑1层内部庭院设10个防雨音柱,单独作为一个分区。

设计说明

本着产品科技领先,品质稳定可靠的原则,XXXXXXXXXXXX的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建议采用荷兰PHILIPS的SM-30广播扩音管理系统,其功能集分区广播、背景音乐与紧急消防广播于一体。前端的扬声器考虑与原设计院设计的消防系统的扬声器公用,这样两套系统共用一套前端扬声器,避免了重复投资,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运用。

(1)分区广播功能

SM-30广播系统最多可对36个区进行广播,按照消防设计规范,大楼的每一层都必须作为单独的分区,因此在本方案中将XXXXXXXXXXXXXXXX大楼主楼、信息XXXX楼、服务楼的每层楼(包括地下室)、内部庭院单独作为一个分区,共21个区来进行分区广播。

该系统功能集分区广播、背景音乐与紧急消防广播于一体。

(2)背景音乐功能

SM-30广播系统可选择三个音源:卡座式、数字调频调谐器、CD唱机,它们可对XXXXXXXXXXXX播放丰富的节目音源。

(3)消防紧急广播功能

作为大厦的一个必须的功能项目,SM-30系统可提供完全符合消防紧急广播的功能,当大厦的某一区发生火灾报警时,可自动触发语音系统对发生火灾的这一区及上下邻近区进行语音提示,并可人工广播来进行事故处理。

消防紧急广播必须满足以下安装要求:

1、大厦的房间和公共场所内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2、发生火灾时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广播音响强制转入火灾事故广播状态;

3、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火灾事故广播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适用话筒播音。

系统介绍

1、SM-30系统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的扩音管理系统,管理中心采用模块化结构,插入/互连功能不仅可以精确地满足用户当前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用户今后修改和扩展的需要。

2、采用高性能的音源,放大器对语言和音乐都有高品质的还原。

3、定压式输出保证每个扬声器音量一致。

4、呼叫可通过呼叫站键盘和程序设置来选择播放区,呼叫站可对选定的分区进行播音,呼叫之前先发一个听得见的提醒信号,提醒信号和报警信号音调有



系统介绍

1、SM-30系统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的扩音管理系统,管理中心采用模块化结构,插入/互连功能不仅可以精确地满足用户当前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用户今后修改和扩展的需要。

2、采用高性能的音源,放大器对语言和音乐都有高品质的还原。

3、定压式输出保证每个扬声器音量一致。

4、呼叫可通过呼叫站键盘和程序设置来选择播放区,呼叫站可对选定的分区进行播音,呼叫之前先发一个听得见的提醒信号,提醒信号和报警信号音调有多种选择。

5、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向大厦的房间和公共场所提供背景音乐和公共传呼服务,具有火灾紧急广播功能。

6、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可为每一个分区输出。

7、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控制系统应共用扬声器,所有广播区域平时播放背景音乐,一旦被某区内的火警信号触发(或按其它信号试验性触发),广播主机应自动控制相关区内的所有扬声器播发紧急消息。作为现代化大厦的一个必须的功能项目,SM-30系统可提供完全符合消防紧急广播的功能,当某一区发生火灾报警时,可自动触发语音系统对发生火灾的这一区或邻近区或所有区进行语音提示,并可人工广播来进行事故处理。

8、SM-30广播系统可选择三个音源:卡式放音座、数字调频调谐器、CD唱机,它们可对大厦的房间和公共场所播放丰富的节目音源。

系统示意图如下:

1.SM-30呼叫站LBB9568/30 6.音乐输入模块LBB1286/00

2.话筒 7.控制输入模块LBB1284/00

3.数字调频调谐器组件 8.录音口信模块LBB1285/00

4.CD唱机 9.分区继电器模块LBB1287/10

5.呼叫站输入模块LBB1283/00 10.控制继电器模块LBB1288/00









SM-30扩音管理系统介绍

1. 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按客户的愿望及要求分配和控制音频信号。插入式线路卡有许多功能,也可按客户要求按排特殊功能,包括:

(1)SM-30主机LBB1280/40(19”机架型)

◆SM-30扩音管理系统的中央处理器;

◆可接纳10个应用模块;

◆发生50种不同的报时、报警讯号;

◆外部尺寸132x483x310mm,台式或机架安装式;

◆市电电源220V-230VAC,备用电源48V;

◆颜色:浅灰色(PH10709);

◆重量:8.8KG;

(2)话筒输入模块LBB1282/00

◆是2只平衡式话筒与SM-30主机的接口;

◆用户选择话筒/线路输入和切除低音;

◆为相连的话筒提供幻象电源,带LED状态指示器;

(3)站输入模块LBB1283/00

◆为2呼叫站提供输入端口;

◆各输入有独立的音量控制;

(4)控制输入模块LBB1284/00

◆可将八个遥控开关接入SM-30系统;

◆光学隔离开关。

(5)录音口信模块LBB1285/00

◆数字化记录4段讲话资料,每段都可单独提取;

◆关断电源后,录音可保存30天;

◆总录音时间65秒;

(6)音乐输入模块LBB1286/10

◆用它可将3个独立的音源接入SM-30;

◆所有输入独立调节音量;

(7)分区继电器模块LBB1287/10

◆将放大器讯号送到各播音区;

◆2只12芯“Mate-N-Lok”阳头插座;

◆接纳2路独立模块讯号;

◆每个模块最多可控制6个分区

(8)控制继电器模块LBB1288/00

◆12套继电器开关触点;

◆终端接可取下的16芯阳插座插座;

2.SM-30呼叫站LBB9568/36



◆可选择扬声器区多达36个;

◆四个功能键,可进行预编程序;

◆设有一个回忆键,可调出上一次状态;

◆每个SM-30系统可装入6个此种呼叫站。



一卡通系统

方案概述

系统集成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关键所在,它应具有总体信息的汇集和对各类信息的综合管理功能。基于系统集成理念,一卡通系统是智能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考勤系统、消费系统(预留)、停车场系统、巡更系统等子系统。

本一卡通方案拟采用美国汉军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Hundure eNitor(伊尼特)网络整合安防管理系统及系统设备。eNitor(伊尼特)系统是一套基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理念,采用了TCP/IP构架和模块化设计模式,开发生产的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该系统及其子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而且在系统集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另外,该系统性能价格比较高。

eNitor(伊尼特)系统能够完全满足《弱电系统要求说明》中涉及的有关一卡通系统的系统功能要求。

需求分析

项目概述

为落实有关治安防范有关规定,预防、消除治安隐患,维护大楼运作秩序;同时本着布局合理、低费实用、安全有效、高清晰度的原则;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需建立一套智能化的一卡通管理系统。

本项目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停车场系统、巡更系统等子系统。

工程范围

系统范围

根据《弱电系统要求说明》的相关系统要求,本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停车场系统、巡更系统等子系统

另外,停车场为一进一出,共1个出入口; 门禁系统要求与消防系统、CCTV系统联动。

门禁系统

系统布点

本项目,共计66个门禁点;其中52个单门,14个双门.(参见系统点表)

系统功能要求

中心计算机统一管理,控制软件信息查询方便,多重密码设置,有远程监控功能。

利用(安装在可视对讲室外主机中)的感应式读卡器,对感应卡进行身份验证;合法后电子锁自动打开,同时记录开门的时间、卡号、姓名等,记录信息1000条以上,在断电情况下,信息可保存30天;

系统具有图形化电子地图,可实时反应门的开关状态,门开超时报警;非法使用卡或强行开门锁等非正常情况下系统会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系统将自动记录;

可以根据持卡人的身份设置权限,分时段控制人员出入,对于重要的门禁区域可与CCTV系统、消防系统进行联动监管。

系统联动要求

系统可设置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开启功能,以便特殊情况下人员及时疏散,确保人身安全。

消费系统

在会所设置收费机直达财务中心的收费管理系统,可脱机运行及联机同步数据;

在指定消费场所直接进行感应卡上扣款消费;

可对感应卡进行充值、删除、挂失,有黑卡使用时进行报警;

中心管理计算机可设置消费地点(前端消费终端)、消费项目、消费时间;

双重保密,操作员对系统进行操作必须刷个人感应卡并在计算机上键入个人密码;参见P15“第二章2.5.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

消费终端可实时显示消费名称、单价及交易金额;

可输出及打印消费点、个人、部门的明细报表及汇总报表。



备注:停车场消费系统自成系统,参见 2.4. 停车场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含停车场消费)

系统布点

本项目停车场有1个出入口,共计2个闸机控制点;1个停车场消费管理点。

系统功能要求

感应式读卡感应距离约小于等于10cm,使用指定感应卡,车辆可以出入小区;

停车场消费管理系统自动完成扣款;

停车场消费管理系统软件具备的财务监控和统计报表,控制电脑具备联网功能,主控中心可通过网络实时查询财务报表,可获取任一停车场的车场资料及收费资料;

支持员工停车卡、租用式停车、储值卡停车和临时停车自动控制,计费情况在显示屏显示;

栏杆闸机具有防砸车功能,反应灵敏;可以手动、自动、两种方式控制道闸;语音及屏幕显示满位选择;

信息存储,车辆出入、收费、操作员登录信息自动记录;

可对用户、操作员、感应卡进行管理。



考勤管理系统

系统布点

本项目在大楼主要出入点可设置4个考勤点.(参见系统点表)

系统功能要求

在管理中心设置考勤管理系统,记录所有员工、临工的出勤情况;

由管理中心主系统授权;

考勤管理系统设置权限;

可进行部门、员工资料、节假日的添加、修改和管理;

具有请假登记、调班和加班、调休和补休、班次设定和人员排班功能;

自动考勤数据处理,考勤查询;

可以通过SQL数据库,导入人事管理等其他软件的员工资料;

留有数据库接口,方便与企事业单位的其它管理软件的连接;

报表打印,考勤系统和工资系统SQL数据库连接。

巡更子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在门禁系统中设置的读卡器的基础上,在XXXXXXXXXXXXXXXX大楼停车场、楼梯通道以及其它重要场所,增加一定的非接触式感应读卡器,形成合理的巡更回路,并在门禁管理系统的主机上完成巡更运动状态的监督和记录,并能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报警。

巡更系统共设计有37个巡更点,其中利用门禁读卡器有30个,单独设置巡更读卡器为7个。



系统兼容要求

一卡通系统必须与一期停车场、一卡通各子系统兼容,由同一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Hundure eNitor(伊尼特)系统介绍

系统概述

汉军智能推出的Hundure eNitor(伊尼特)系统是一套基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理念,开发的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eNitor(伊尼特)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案不论大型独立的楼宇系统、大型企业建筑群,还是小型用户都能提供一套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eNitor(伊尼特)系统包含有功能强大的组件,主要有:门禁控制管理系统、监控CCTV管理系统、电力设备监控管理系统,以及基于智能卡的考勤、消费、保安巡更、停车场、图书管理等子系统模块。其中的任何一个组件都能独立管理智能建筑中的相应部分,而它作为强大的集成系统则提供了企业楼宇自控管理的总体解决方案。

eNitor(伊尼特)系统应用的广泛性在于极高的系统性能、模块化的组织结构,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Internet/Intranet的灵活设计。

eNitor(伊尼特)系统遵循现有工业标准,系统开放能力处于业界领先地位。eNitor系统服务器运行在基于微软的Windows 2000/NT的平台上,客户机运行在Windows 2000/NT 或 Windows95/98的平台上,整个系统网络运行在以太网上,协议为标准的TCP/IP。提供IBMS系统的数据接口方式有 ODBC、标准的SQL接口等。系统总容量2552×2552点。

eNitor(伊尼特)系统硬件平台

eNitor(伊尼特)系统平台,以多功能结构为设计方向,基于以太网的综合管理平台。

系统硬件网络主控器 (NCU) 是以稳定高效的RSIC 32Bit CPU为核心,此为当今工业等级最为推崇的设计结构,使eNitor(伊尼特)系统平台拥有前瞻性硬件设备和面对多任务接入的即时管理平台。eNitor(伊尼特)系统平台通信接口为国际工业级通用标准协议TIP/IP,这使得系统多任务运行更有了技术上的保障,使eNitor(伊尼特)系统具备了高效率、高稳定性和多重扩展性等特点。

系统架构支持以INTRANET/ INTERNET 、RS-485、RS232、GPRS/GSM及DDN,并配合多任务环境操作系统,使多个子系统皆能于同一标准化之平台架构下,高效率且稳定地整合运作。

系统是基于现今与未来的通信技术和硬件结构为基础,使其应用范围更具扩展性/灵活性,eNitor(伊尼特)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系统使用环境,采用灵活的模块搭接方式进行系统结构设计。

eNitor(伊尼特)系统硬件单元组成采模块化设计,使系统成员更简单,更易于规划各种方案和更容易学习掌握。

eNitor(伊尼特)系统是完全基于TCP/IP的应用平台,其远端接入/操控/整合更为简单。

eNitor(伊尼特)系统特点

eNitor(伊尼特)系统的扩展性强,系统扩充只需搭接网络,无需再重新规划整体系统架构。

eNitor(伊尼特)系统为控制中心管理平台的系统,上层控制、通信基于TCP/IP网络协议,可与以太网络紧密整合,通过Internet/Intranet达到网络化、远端监控,以及异地统一管理系统运作等功能,系统也可多台电脑同时协同即时作业。

系统结构简洁和管理方便,充分体现了以太网的高速和高效,既保留RS-485控制网络的优点,又解决RS-485的缺点,使系统更易于在多工和复杂环境下运行。

系统集成性强、效率高,eNitor(伊尼特)是以模块化平台方式为中心,是一个开放系统,使得系统的中央规划配置上更容易;系统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硬件模块各自分工明确,互相协调,共享资源,使系统达到最高效的利用率,充分体现以太网络的优点;系统上层采用TCP/IP,控制层采用RS485,便于与其它系统整合,协同运作。

eNitor(伊尼特)为即时系统(Real-Time),解决了系统非同步通信方式设计问题,例如一般以RS485/RS232通信的门禁系统的要求同步出入口管理的问题;即时系统可真实的反映整个系统的实际现场状况(可即时反映到最底层设备,如可反映一个DI/DO点的状态变化)。

eNitor(伊尼特)系统的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还取决于,系统的模块均可以单独运作模式运作;即使最下层的ACU II(门禁控制器)与NCU(网络主控器)完全离线时,ACU II即转换为单独模式运行,一切功能皆不变,而此时只有紧急卡可进行操作,此防范系统的高安全性设计,使系统的线路故障能即时发现,并引导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eNitor(伊尼特)系统的系统容量巨大,系统可支持255×64个终端。

eNitor(伊尼特)NCU(网络主控器)模块,拥有高容量的存储空间,在单独模式工作下,可储存高达3万笔以上卡片权限和至少1万笔完整记录资料,可处理相当大的资料,联网运行状态下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系统组成

系统结构及设计框架

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基于Windows 2000 Server的服务器

用于中央管理功能的专用工作站或计算机

eNitor平台系统软件和应用子系统(部分)

eNitor平台系统软件:ENITOR-PLS v1.3

eNitor门禁系统软件:ENITOR-ACS v1.3

eNitor考勤系统软件:ENITOR-HCS v1.3

eNitor在线式巡逻系统软件:ENITOR-PCS v1.3

eNitor停车系统软件:ENITOR-PMS v1.3

eNitor网络视频连动系统软件:ENITOR-NVS v1.3

eNitor网络控制单元(NCU)

eNitor多重输出\输入陈列控制单元(MCU)

eNitor门禁控制单元(ACU II)

用于控制门、停车场、电梯、照明、巡逻等的读卡器(PXR系列)

设备装置(控制、信号采集或执行机构)

系统架构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是由文件服务器或网关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等组成,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调制解调器或无线网络与本地或远程的设备联结;

中央机房计算机设备的连接符合IEEE802.3x以太网标准或TCP/IP协议标准;

系统设计采用分布式的处理模式,不会因为用户计算机或通信连接出现失败,或者由于部分设备故障而影响这个系统的正常运作;系统组成模块具备独自运作的能力;

NCU挂接门禁控制单元(ACU II),ACU II挂接终端(如:读卡器);终端则通过ACU II进行相关控制;所有NCU能独立操作和有负载平衡功能,而不受以太网网络中断的影响;当网络恢复正常时,能及时与系统服务器和子系统工作站传输数据;

所有的NCU都是独立的集成子系统,每个NCU子系统能够完成门禁、报警、巡逻、消防连动等系统功能















































eNitor网络基本结构图



控制器网络结构

eNitor 应用子系统工作站连接NCU的以太网网络电缆符合EIA/TIA-568 100-ohm STP (100m)、2-pair UTP Cat3、4、5(100m) 标准;

NCU采用双绞线为通信线路介质,分路连接到控制子网的所有控制单元,网络上的数据传输符合EIA RS-485标准;

载有持卡者信息文件服务器数据库和NCU的控制设定参数均加密;

系统易于扩展,在通信网络中,新增的NCU采用模块式增加即可,无需重新调整整个系统结构。

系统控制器功能说明

项次 名 称 说 明 01 网络控制单元

(NCU) 1.本系统采用RISC之32位CPU,并配合多工环境的操作系统;

2. 网络终端型控制主机,可以脱离PC主机独立运作;

3.可以通过网络更新系统程式与资料设定;

4.提供TELNET来监控与使用者设定;

5.提供一个简易设定模式,串口COM PORT界面监控;

6.支持TCP/IP、FTP与PC主机交换资讯;

7.支持BA、OA、CA、SA、HA的系统联动控制;

8. 门禁管制提供到30000笔合法卡片帐号与10000笔刷卡记录。(可扩充大容量存储记忆体)

9.提供多种通讯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系统;

10.高速Ethernet网络界面,支持10/100 Base T;

11.提供电力不足时,系统自动备份功能;

12.应用标准硬件控制机制可以控制任何符合标准控制的装置,可以控制最多15台装置。 02 门禁控制单元

(ACU II) 1.提供Master Card设定卡,设定主机卡号;

2.网络中断时提供255张紧急卡供临时开门;

3.针对门禁系统能够,具有防门破坏侦测点及外壳防破坏微动开关设计,强化系统设备之安全;

4.具有报警功能,如:未开门时间侦测功能;

5.提供4组Relay输出点,如:供警报及门锁使用;

6.具胁迫按钮设定功能,如:遇紧急状况时开门同时输出秘密警报,联络管理保全中心;

7.可外接4台RS485/ Wiegand-26读卡机。 03 监视控制单元

(MCU) 1.提供16个数字量输入点(可供sensor使用),8个数字量输出点(RELAY输出);

2.提供RS-485与RS-232C串列传输介面供选择,搭配汉军eNitor伊尼特系统使用;

3.所有输入/输出点均有LED作为状态信息显示;

4.输入点均提供光耦合隔离介面隔离杂信。 04 身份辨识单元

(RCU) 1.造型美观,搭配容易,按键及LCD具夜光显示功能;

2.提供RS-485串列传输介面,搭配汉军eNitor系统使用;

3.提供主机防拆除侦测点;

4.图形式大型LCD可显示时间及各种状态;

5.支持由主机端控制1个双色LED灯的显示及声音状态的控制;

6.可显示刷卡者姓名;可自行设定欢迎画面;

7.可搭配专用指纹读头,进行指纹辨认操作;

8.可搭配不同格式非接触卡读头,进行刷卡身份辨识。

eNitor系统软件管理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服务器由基于Windows的PC组成,它控制由终端控制单元组成的网络,并且存储控制程序、网络系统参数等系统的系统数据库和“系统运作”记录文件;

所有计算机按照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文件服务器基于WindowsNT/2000 Server。

客户机上的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软件同样工作于WindowsNT/2000平台;

每台eNitor平台管理系统PC能够监视“系统运作”、传送指令或者向网络控制器NCU下达参数改变命令;

每台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操作者能够通过远程命令,控制前端设备的状态,如门的开关;也可以由系统自动控制前端设备的状态,状态信号能在eNitor平台管理系统上及时反应;

建筑物中的各楼层示意图上,显示计算机控制的每个前端的状态位置,如门的开关位置,同时应用图标及描述性文字标示;

在报警监控监控模块中,每台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操作者能够看到报警探测器的状态,不论它处于常规状态、故障或报警状态;在同样的示意图中,每个探测器的位置也应用图标反映并发出入侵警报时,图标闪烁并且发出“哔”的报警声;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能够显示“正在发生”的和“未确认的”警报,操作者通过简单地点击报警图标就可显示警报响应的信息;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以便观察“系统运作”状况,图形显示监控设备的名称的ID号、位置和状态;

通过鼠标点击 “子系统运作”,能弹出另外的窗口显示信息。

eNitor方便的图控界面





备注:每台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计算机的最低配置如下:

PentiumIII 800以上的IBM-PC或与其兼容的计算机

256M内存/1.44M的软驱/40G硬盘/50速光驱

10/100M网卡

15寸SVGA显示器

2个RS232C串行通讯口

1个打印口(LPT1)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

在每台管理计算机上的eNitor平台管理系统是菜单式的,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在每台管理计算机上的所有功能模块都能应用于WindowsNT/2000。

联接每台管理主机的前端设备(读卡器)用来控制程序的启动及运行各种应用模块,否则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软件将无法启动;

eNitor系统主机启动支持刷卡加密码确认的功能,即主机启动在操作者输入系统密码的同时,还需要操作者刷卡,确认操作权限;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系统数据库应兼容于MS-SQL 2000 SERVER,数据的输入、编辑及删除有足够的灵活性,还提供:数据输入、编辑、删除及批处理操作;当输入参数模板中已有的数据时,支持鼠标拖动;数据库模块应提示用户每一次数据库的变化,并提醒用户是否下传新的变化给NCU,以便使这些变化生效;

数据的输入界面是表格式的,便于输入和编辑;

具有直接删除数据功能,同样的操作也可用于数据拷贝;

软件提供批处理的功能。

数据库查询:eNitor平台管理系统支持查询功能,通过查询可避免大量的键盘操作;

交易数据恢复:在整个网络中,上传“系统运作”数据给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软件与把“系统运作”数据存储在文件服务器的存储介质中是很重要的,据此用户可分析以往的历史“系统运作”数据;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具备软件恢复功能,这样,当上传到数据库的数据中断时,允许用户把任何以往的历史“系统运作”数据恢复到数据库。

能够定义软件的功能模块应用在相应的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计算机上。比如,某台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计算机具备所有功能,允许“系统运作”监视、数据库操作和远程控制等;同时,某台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计算机只具备数据交换及报警功能,由中控室人员操作。

系统信息显示:任何一台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计算机的信息显示方式如下:

它能在同一时间打开多个窗口;

当操作者使用一个窗口时,其它的窗口应继续显示并且显示 “系统运作”的变化,包括警报过程;

在同一屏幕可同时显示多张示意图及文本窗口。示意图用图标标示,反映设备的类型及状态(如通常状态,报警状态、线路故障)。

能打开一个操作人员的对话窗口,以便在线操作系统数据库。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数据库)容量参数

LAN及C/S支持的工作站数量:同WindowsNT/Win2000 (视网络频带宽)

每个系统的操作人员数量:255

密码长度:8位数字或字符

名称:8位数字或字符

持卡者数据库容量:视数据库系统版本

控制(门控)级别:255

每个NCU的时间区域:时区组方式

有进出资料记录

输出点的描述信息:使用字符

设备的基本状况资料/数据

报警监控点(I/O)的数量:255×16 个(每个MCU带16个,可再扩充)

每个系统示意图的数量:255(视硬盘大小而定)

优先报警点的数量:最少255×16

报警点描述信息:使用字符

报警设备信息的数量:每个报警点至少1条信息

Network IP/Gateway数据

警报类型:无声音/ 需解除报警、、×8个(每个MCU带8个,可再扩充)

可控制的门的数量(理论值):255×32

读卡器的数量(理论值):255×64(进门+出门)

读卡器的文本描述区:20个字符



工程技术方案

设计依据及相关标准

设计依据

《弱电系统要求说明》一卡通(门禁、停车场、考勤)系统设计要求

项目总平面图

设计标准

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68A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86B.1/B.2/B.3

电信通信和空间的商业建筑物标准EIA/TIA 569

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EIA/TIA 606

商业建筑物电信接地和接线标准EIA/TIA 607

国家信息产业部YD/T926—2001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标准GB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312—200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以太网10Base—T标准IEEE802.3

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802.3u



eNitor子系统功能说明

门禁系统

门禁子系统的目的:通过读卡器辩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进入受控的区域门组,读卡器能读出卡上的数据并传送到具有读卡器控制能力的ACU II处理,如果允许出入,ACU II中的继电器(Relay)将操作电子锁开门。

系统可支持至少255×64个读卡器

联接到ACU II的任何或者全部读卡器应配置

门组、电梯或停车场出入控制用途

考勤系统/巡逻系统等用途

秘密反胁迫报警用途

外力破坏报警用途

读卡器通过ACU II联接到本地的NCU

NCU是一个自带RISC处理器智能单元,它无需与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软件连接便可执行所有门控的功能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上的用户可执行任务

打开多个窗口观察“系统运作”情况,以及图形化显示门的位置和状态;

“系统运作”窗口中显示进出者的名称、卡的ID号、时间、日期、门号等;用鼠标点击“系统运作”区的任何位置将弹出另外一个信息窗口,显示刚才通行者的描述信息,同时也包括照片或背景材料;

通过屏幕可观察到哪些门开着;

通过屏幕可观察到任何试图非法进入的纪录,卡的ID号将反映出来,并伴有声音及图像报警信号;

通过屏幕可观察到系统侦测到的任何类型的报警,包括技术报警,如由于NCU等硬件失败造成的故障报警;

操作者能为职员、客人或预订户注册一张新的卡,或者修改持卡者数据库,比如给定或取消某人进入特定门的权利;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操作者能通过观察楼层图,远程手工地打开一扇或一组门;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上所有的软件菜单能够通过设置,允许不同的操作者拥有不同的权利;

eNitor平台管理系统能设定并限制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有效期。

系统参数

系统支持多读卡器技术,ACU II支持IC卡技术(接触或非接触卡);

读卡器有液晶显示或彩色发光二极管不同的显示方式,以便指示用户是否允许出入,以及显示门的开/关状态;

对于所有的操作,ACU II应有至少256周时间区域组,一周中的每一天至少包括4种开始及停止的时间区域。这些时区用于:

可设定防止潜回操作模式;

自动开关控制的门;

自动对监控模式设防或不设防;

假日进出管制。

具有编程控制的出入等级,每种出入等级定义一个人能进入的一组特殊的门,或者时区组的进出;

每个持卡者能注册到多个出入群组;

当ACU II/NCU在独立操作模式下,以及当与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通讯联接中断时,其缓存能保持历史记录;

能预先编程设置假期,以便所有ACU II/NCU的操作能根据假期的设定做出相应改变;ACU II/NCU可自动调整适应闰年;

通过软硬件捆绑的方式选择ACU II的ID地址设备码;

当对读卡器的键盘进行非法操作时,系统提供一段时间的“拒绝 进入”状态;当一张不合法的卡使用时,系统能拒绝它的操作;如果同样一张卡试图多次使用,读卡器能立即在一段时间内拒绝读任何一张卡;当这样的“拒绝读卡”发生时,读卡器在一段时间内禁止所有卡的进入。

读卡器及ACU II具有两种操作模式:“刷卡”,以及“刷卡+密码(Pin)”;在一天中,能编程设置多套开始及结束时间周期,以便自动响应是否需要密码;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等级,还可以利用设备的时区设置功能;在节假日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工作模式;

在受保护区域的内部,通过出门按钮可使门打开;对于高保安控制区,可以用出门读卡器取代出门按钮;

读卡器及ACU II内建防止潜回功能。防止潜回功能适合一扇门或一组门;防止潜回功能应提供“刷卡”及“不刷卡”两种可选模式;在“不刷卡”模式下,当某人在进门时随他人一起进入忘记刷卡时,他依然能够出门;

能通过软件暂停读卡器的常规应用动作,以便所有持卡者都不能进入,直到解除设置;

可选择刷卡开门,同时启动视频系统的监视器开始拍摄运作,以记录或观察进出人员的现场状况,提供给保安人员监视用。、、a) 任何普通出入卡都可注册为“双卡”;

b) 对于重要的出入口,读卡器允许双卡出入功能;

c) 读卡器能自动地转变操作方式:从“双卡”规则到“单卡”规则,然后再到“双卡”规则,或者在所有时间都保持“双卡”规则。

可以通过编程,设定某张卡的开始/终止使用的时间限制和刷卡次数,比如针对钟点工的卡;

不论上下班时间,都能控制各种卡的应用;

需有对卡ID的取码比对格式设定功能。(选择配备)

开门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钟;

任何读卡器都能设置为:用于普通的门禁控制读卡器、用于时间考勤读卡器或者既用于门控也用于考勤;

当读卡器设置既为双卡门控也用于考勤时,键盘主要用于门控操作,通过选一个功能键或数字功能键,其它的功能将被激活;当选其它功能键时,LCD显示屏将显示信息指示它的功能。

当读卡器只设置为考勤功能时,LCD显示屏将自动显示轮班码和工作码,以及显示“上班”或者“下班”符号,在“上班”时用户只需简单“刷卡”即可,在下班时,用户要选择一个功能键,然后 “刷卡”便完成了“刷卡”下班的功能;(此功能为RCU-E专有,选配)

门读卡器有2个Led指示灯,一个用于状态显示,另一个用于电源指示;

读卡器易于安装/布线;

有保护读卡器的外壳。



考勤系统

系统概述

系统硬件:读卡器、NCU/ACU II控制单元;读卡器能识别卡使用者的身份编码ID,并且NCU主控制器应生成一条有时间/日期标识的记录,并将该记录传给eNitor平台管理系统;

系统软件:考勤管理系统软件自动完成职员考勤状况数据采集/运算/编辑/进程/显示/打印,并且将最终数据导入独立的核算软件;考勤管理系统软件能在一台独立的个人计算机(PC)上运行或在安保系统网络工作站上运行。

考勤管理系统软件功能描述

考勤系统是以生产型企业的工作方式为设计基准,允许每天每名雇员可有多次上下班记录/可3班轮转排班/可隔日上班等;

如有职员忘记“上下班刷卡”,允许财务部人员更改日考勤运算记录;

能根据部门分配雇员考勤时间;

可针对每个雇员确定上下班时间,或确定轮班时间及休息时段;

具有通过ASCII或标准数据库格式导出数据文件及备份功能;

每级菜单应有加密保护功能,能依不同操作权限来调整功能菜单列表;

工作时间及加班时间的记录,软件支持以下功能:

情况A:固定正式上下班时间和休息时间;

职员应在固定正式上下班时间之间内工作。如果职员“上班”时间迟于固定正式上班时间,软件将视他(她)为“迟到”,如果职员 “下班”时间早于固定正式下班时间,软件将视他(她)为“早退”;

职员应在规定休息时间内休息,否则软件将视他(她)为“不合理休息”。

情况B:固定正式上下班时间,多班轮转上班时间:

职员应在固定正式上下班时间之间内工作。如果职员“考勤入”时间迟于固定正式上班时间,软件将视他(她)为“迟到”,如果职员“考勤出”时间早于固定正式下班时间,软件将视他(她)为“早退”。

职员可灵活支配多个有序上班时段,此时软件会以上班时段来辨认人员考勤情况,且可多种排班组合来规定上下班时间,多班轮转的上班制度可更容易按实际情况来编排班组。

情况C:弹性工作考勤时间,但工作时间长度不变(选择功能,非标准功能)

没有固定正式上下班时间,职员上班可早来早走或晚来晚走,但每天要求的最小工作时间长度不变。譬如说一个公司要求职员工作时间长度为8小时,但一名职员工作时间长度少于8小时,则被视为 “工作时间不够”,但工作时间长度超过8小时,则被视为“工作时间超长”,此时加班情况的计算则按“加班准则”计算。

在弹性工作考勤时间情况下,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但公司可规定休息时间的长度,在此情况下,考勤管理系统软件不会记录如 迟到/早退,不合理休息。但是,如果职员休息时间长度超过规定,考勤管理系统软件会视他(她)为工作时间不够。

考勤管理系统软件能支持多种方案模式:

每种方案应可以定义每周7天(包括假日)至1个月的工作时间模式。对一周式1个月的每一天,可分别定义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长度、休息时间段。对每一种“加班”模式也可定义“加班”的其它计算原则;

考勤管理系统软件能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考勤管理系统软件能支持多种不同的加班模式;

考勤管理系统软件可计算总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必须上班时间、不付加班费时间;

可计算“轮班”工人的工作及加班时间;

对需加班或假日工作的职员的参数设置;

可设置假日、假日前夜及公司休息日。如果假日不是一个全天假日,软件可定义公司休息时间长度;

考勤管理软件可根据不同的假日设置不同的加班工资标准;

考勤管理软件可根据职员出差情况设置相应的时间、日期等;

考勤管理软件能根据如病假、孕期假、产假、哺乳假等编排相应的请假类型。除固定的请假类型外,操作者能灵活添加新的请假类型。并能灵活定义各类请假类型的工资情况;

考勤管理软件有监查功能,操作者操作的所有数据记录都应保存成档案以供检查;

考勤管理软件可根据卡号/工作模式/加班模式等提供日或月预览/打印功能,生成相应的报告类型:加班报告、迟到早退报告、审计报告等;

考勤管理软件有数据库预览/打印功能;

考勤管理软件能将计算数据结果导出到第三方的工资单软件上。操作者可预先设置导出的文件名和路径,导出的数据结果的格式和序列可再编程。操作者也可预先设置是附加还是覆盖到相应文档上;

考勤管理软件应能让操作者进行模糊运算,以便计算早迟/加班时间。比如:如最近时间算法规定时间段为15分钟,当职员“上班”时间为08:17,软件会模糊计算时间为08:15,如果职员“上班”时间为08:25,软件会模糊计算时间为08:30;

考勤管理软件能允许操作者编辑中间数据。操作者同时需要键入更改数据的原因。操作者也可编辑备注栏(需权限设定);

考勤管理软件能允许在特定时间更改或增补记录以便工资调整等。此时,操作需要同时键入更改数据的原因,否则记录不被软件接受;

考勤管理软件每天有多种考勤时间;

考勤管理软件能提供一套工作模式日历。每一名卡持有者都有一套工作模式日历供参考。譬如,操作员可以对制造工人设置日历1:在1周按工作日历表1工作,在另一周按工作日历2工作,其余都按此重复。

考勤软件功能参数设定

资料管理

员工资料

卡片资料

申请

加班管理

请假管理

考勤

日出勤刷卡资料

加班出勤统计

出勤异常统计

单笔刷卡资料、

设置

刷卡设定

刷卡类别、刷卡管理日期

班别设定

班别选择、刷卡时间选择

班别轮转

班别设定/查询、班次

休假日期设定

休假模式选择

使用者权限设定

使用权限管理

出勤异常设定

设定迟到/早退范围、刷卡时间范围、重复刷卡时间范围



软件特点

方便的修改各项基本信息,如员工人事档案;

灵活处理各种特殊情况,可自定义部门、职务、班别包括周六、日的上下班时间;

提供丰富的统计报表,如日出勤刷卡资料、加班出勤统计、出勤异常统计等;

网络分布式处理特殊数据,如可通过网络审核迟到、早退、加班、请假等情况;

考勤数据备份;

员工出入权限管理;

考勤软件管理员权限使用;

支持中文简体、繁体、英文三种语言版本;

灵活的班别设定,可自定义班别轮转。



巡更子系统

巡更模块功能主要针对保安、维护等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巡更系统与门禁系统共用一个网络,并在设计点数中充分考虑利用一卡通中门禁系统的若干门禁读卡机作巡更读卡机用,在必要时方增加新的读卡机作为巡更点,可以与门禁系统通用同一张卡片。在巡更系统中,使用与门禁系统中相同的IC卡读卡机和控制器;可根据预先设定的巡更路线,实时记录巡更人员卡号、巡更点号、到达时间;系统界面友好,设有电子地图功能。

在控制中心显示该次巡更所应经历的线路,时间,人员,停留时间,并可以记录发生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有未按时,按点进行巡查的,系统将进行记录,并在控制中心作出报警标志。

(1)可多班次、多线路、多方向的交叉管理,记录清楚、准确无误;

(2)可自动生成分类报表、并打印,可对失盗、失职进行分析;电脑关机状态下,各检测点读写器照常工作,所有记录均自动存储于读写器内,便于管理人员查询阅读;

(3)系统设置必须对时间、线路和次数有所要求,通过发生器对巡更员身份、编码等所读写出和记录;

(4)巡更员按规定的时间、线路巡视一次,通过读写器均有所记录,并视为完成一次工作。

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系统抽检巡更人员巡更情况。



消费系统

人员信息

查询功能:可根据用户给定的关键字方便地查询某人的详细资料;

读卡功能:当不能给定关键字时,可通过读卡自动调出人员信息,且显示当前卡上余额;

修改功能:当录入的资料有误或需要更改时可选择修改功能进行人员资料修改;

增加功能: 人员资料的建立,其中职务、学历、职称、民族、籍贯、工作种类以及人员状态可 从“代码设置”窗口自动调用。

IC卡处理

发卡:用户资料建立后即可用该功能发行用户卡;

充值:卡片发行后通过充值功能给用户卡写入消费金额;

退款:当有些用户需要办理退款时使用该功能处理;

挂失:当用户丢失卡片时,可通过挂失功能避免用户的损失;

解挂:若用户找回丢失的卡时,可通过解挂功能,使该卡又能正常使用;

补卡:若用户已找寻不到丢失的卡片或使用的卡片损坏时,可通过补卡功能将帐上的余额转到新的卡中;

销户:若用户已不再需要使用卡片时,可通过该功能销户处理;

退卡:若已销户用户找回丢失的卡片,可通过退卡功能退还卡押金;

修改:已发行卡片的卡号、卡类修改;

修卡:修复因消费时晃动太快造成不能读写的卡片。

消费数据

设备状态: 测试消费机是否正常连接;

数据采集: 根据选定的机号采集消费机中的消费数据;

下载名单: 当需挂失或解挂用户时,通过该功能将名单下载到消费机,这样挂失、解挂才能生效。

团体充值

团体管理:设置充值金额相同的人员,从而加速充值处理。

设置充值:设置每人充值的金额或输入充值总额软件会自动根据团体中的人数计算出每人充值的金额。

启动充值:自动完成的充值人工充值、发卡

免费午餐查询统计表:统计选定日期内的免费午餐消费状况;

个人对帐单:查询某人任意时期内的充值、消费数据;

IC卡状况表:查询任意时期内用户开户销户状况;

操作日志:对于一些重要的操作(例如:充值、发卡),系统自动记录日志以备查证。

帮助

F1键可以进入帮助信息。



停车场管理系统及停车场消费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运作模式类似于门禁管理系统。工作程序(简而言之),通过用户刷卡,完成身份识别,进而控制停车场道闸启动。

停车场消费管理系统的运作与普通消费管理系统类似。首先刷卡,通过身份识别,确定持卡人(卡/车辆)为住户停车卡、租用式停车卡、储值卡停车或临时停车卡等情况,进而完成卡上扣款停车,或者缴费停车等收费。

停车场入口部分

入口部分主要由感应卡

车辆进入停车场时,设在车道下的车辆检测线圈检测车到,司机刷卡,(持卡在感应读卡器10cm距离内掠过),感应卡

进场示意图



出口部分

出口部分主要由感应卡

车辆驶出停车场时,设在车道下的车辆检测线圈检测车到,司机把卡在出口箱感应器10cm距离内掠过,感应卡感应卡

出场示意图

eNitor停车场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符合国情:中国的车辆类别的分类、收费方式、各种特许车辆的处理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外的同类产品均是由大陆地区的代理商或安装公司负责,他们只能进行设备不同型号的搭配组合,不具备软硬件的底层开发设计,更重要的是国外产品并非是按照中国的国情来开发设计,其系统的管理模式与使用模式无法满足国人的需要;

安全管理:一卡一车,资料存档,保证车场停放车辆的安全。人工发卡、收卡,难免有疏漏的时候,因为没有随时记录可查,丢车或谎报丢车现象时有发生,给停车场带来诸多麻烦和经济损失。采用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后,月租式卡和储值式卡消费者均在电脑中记录了相应的资料,卡丢失后可及时补办。月租卡丢失也可随时检索,及时处理。







进出场流程图

























































停车场管理系统及停车场消费管理系统参数

在同样的工程安装中允许同列多种读卡器技术。ACU II支持非接触式卡和IC卡技术;

对于不同类型的读卡器,都有液晶显示屏或LCD指示灯,这样用户不论是否准入,都可得到指示;

对所有的操作,ACU II至少有以周计的时区。一周的每天中应有多个开始及终止的时间段,这些时区用于:

选择不同的卡出入操作模式

自动打开或关闭栅栏

至少有多种可编程的出入等级。每个出入等级确定一个人是否能在某个时区进入停车场的某个区域;

当ACU II/NCU处于独立工作模式或NCU与eNitor平台管理系统的通讯中断时,NCU的缓存中至少能保存过去的交易记录;

可通过预先编程设置255个节假日,以便所有NCU的操作同步改变 ;另外NCU能自动判断闰年;

能通过软硬件捆绑的方式选择ACU II的ID地址设备码;

当对读卡器的键盘进行非法操作时,系统提供一段时间的“拒绝进入”状态;当一张不合法的卡使用时,系统应能拒绝它;如果同样一张卡试图多次使用,读卡器能立即在一段时间内拒绝读任何一张卡。当这样的“拒绝读卡”发生时,读卡器在一段时间内禁止所有卡的进入;

ACU II中存储交易记录资料存放到NCU内存中;

读卡器、栅栏控制单元与栅栏臂开关的第二层控制相配合,如钥匙开关、按钮或远程控制等;

ACU II内置“防止潜回”的功能;

可编程做到暂拒绝所有的持卡者进入停车场,直到该方式被取消。

停车场管理系统及停车场消费管理系统功能

系统结构

模块化:分四个部分,管理/收费程序、停车引擎、数据服务、视频监控,各个部分互相独立;

分布式:依据停车场的规模的大小,系统四个模块可安装在同一计算机上,也可分布在任意多的计算机上;

系统设置

语言设置:自动监测系统语言,内置简体、繁体、英文、可自定义其他语言

固定收费设置:分计次、计时的固定收费,收费的时间区段、方法完全自定义

临时收费设置:分计次、计时的临时收费,分时段、车型、用户类型进行收费自定义

操作员设置:分三种不同的操作权限,管理者、收费员、操作员

视频监视设置:WEBCAM连接设置,安全设置

闸门机设置:自动从eNitor导入控制读头,自定义进出闸机,可支持的进出闸机数量无限制

停车场设置:临时和固定车位设置,停车场信息定义

操作记录设置

通讯设置:发卡机、打印机、顾客显示屏通讯设置

资料管理

车辆资料管理:固定停车车辆的信息,内置读卡支持

卡片挂失

卡片收费指定

查询报表

以下功能都可依照指定卡号、操作员、时间等条件进行查询:

停车卡报表

挂失卡报表

发卡明细表

收费明细表

现金收益表

汽车出入查询

收费员操作

发卡收费

临时停车收费

下班交帐

计数

停车计数

满位灯



eNitor系统集成应用(系统联动)

eNitor系统是一个基于系统集成理念开发的整合系统,它可以通过接受系统中的任意事件,进而触发相关系统联动。

门禁系统与CCTV系统集成

系统功能要求:“特别重要的门禁场所安装摄像探头,实施传送视频信息至管理计算机,供保安执勤人员校对。”

系统可以接受重要区域的门禁读头信息(刷卡信息),通过ACU II传至网络控制器NCU进行处理,与NCU内部参数进行比对,进而通过系统的I/O控制模块的继电器动作,触发CCTV系统DVR主机,命令指定区域的单路或者多路摄像头启动,并传送相对应区域的视频信号至管理计算机,同时启动DVR的视频录像功能,完成与CCTV系统联动的整个事件。



门禁系统与消防系统集成

eNitor系统可以与消防系统集成,协同运作。

当紧急状态发生时,eNitor系统NUC通过I/O输入/输出模块MUC,采集消防状态信号,并根据预设的逻辑,强行打开相应区域的(受控)门、甚至所有(受控)门,或者指定MUC相关的DO点动作,从而完成相应的联动功能。

门禁系统与警铃系统集成(预留)

系统功能要求:“警铃与门连接,30秒内如不关闭门,将发出警告铃声;可根据要求通过中控室相关人员关闭任一警铃部位,用于临时特殊出入。”

门禁控制主机ACU II具有报警输出报警继电器节点。

报警时,读卡器的LCD指示灯和蜂鸣器应显示适当的信息:

门被强行打开报警

系统干扰报警(由于未授权的人打开盖子产生)

特殊袭入监控报警

ACU II还可以联接一个外部的警报器,以便以上报警发生时可以听到;

同时系统提供“反胁迫”报警功能,当某个持卡者被威胁或绑架时,他只需通过输入一个特殊的密码便可发生无声的报警信号;

另外管理卡的持卡者可以人工地对相关的感应器设防或撤防,也能通过时区控制的方法完成自动设防/撤防;系统在节假日能够有不同的时区设置功能。

系统点数表及主设备配置方案

系统点位表

楼层 位置 单门门禁 双门门禁 考勤点 巡更点 一、主楼 1F 北侧入口   1     办公门厅     1   南侧门厅     1   保卫室 1       2F 财务档案室 1       档案办公 2       北侧通信息XXXX楼   1     人事档案室 1       科技档案室 2       3F 北侧通XXXX信息楼入口   1     中间通服务楼入口   1     4F 大财务部 2       小财务部 1       北侧通XXXX信息楼入口   1     南侧通服务楼入口   1     5F 资料室 2       6F 资料室 1       7F 资料室 1       8F 资料室 1       9F 资料室 1       10F 书记休息室 1       书记办公室 2       公司领导办公室×4 4       休息室×4 4       资料室 1       11F 总经理休息室 1       总经理办公室 2       公司领导办公室×4 4       休息室×4 4       资料室 1       12F 资料室 2       小计 42 6 2   二、服务楼 地下室 车库       2 1F 北侧入口       1 南侧入口       1 3F 北侧楼梯出口   2     南侧楼梯出口   2     通主楼入口   1     4F 东侧通主楼入口       1 北侧楼梯口       1 南侧楼梯口       1 小计   5   7 三、信息XXXX楼 1F 西侧入口     1   东侧入口     1   信息中心机房 1       2F 西侧通主楼入口   1     3F 西侧通主楼入口   1     信息中心办公室×2 4       4F 配调XXXX室 2       电网运行分析室 2       市调XXXX室 1 1     小计 10 3 2               总计 52 14 4 7

备注1. 停车场一进一出,共个出入口;2. 门禁系统与消防系统、CCTV系统联动。:NCU(Network Control Unit)网络控制单位,与其它相关门禁系统的设备如RCU(Reader Controller Unit),MCU(Multi I/O Control Unit),ACU II(Access Control Unit)等,整合成分布式门禁系统,透过Intranet/Internet实时上载或下载资料,并且在Intranet /Internet断线时也能维持运作,可成为一套独立分布式整合管理系统,并且可应用到BA、OA、CA、SA、MA、MPR/ERP整合控制。



















项次 项 目 规 格 01 工作电压 AC24V 02 工作电流 1 A 03 工作温度 -10℃至65℃/14℉至131℉ 04 工作湿度 20%至95%(在不凝结水珠状态下) 05 输出电压(FOR MCU) 12VDC 06 最大消耗功率 6 W 07 电池生命周期 3年 08 中央处理单元 RISC 32 Bit CPU 09 记忆容量 FLASH MEMORY:2 MB/4MB

SDRAM:16 MB

SRAM:128 K 10 通讯界面 3组:RS-232/2组:RS-485 11 RS-232及RS-485传输速率 19200bps N-8-1 12 网络通讯界面 IEEE802.3x标准以太网络 13 网络传输速率 10M / 100MBase T 14 指示灯 4组:显示RS-232或RS-485工作状态

2组:显示网络传输工作状态

1组:电源指示灯

1组:开机指示灯

1组:测试指示灯 变压器 01 输入电压 AC 110V/220V 02 输出电压 负载3安培, OUTPUT AC24V 03 最大绝缘电压 1200V 电池 01 额定电压 DC 12V 02 额定容量 4.5Ah 03 最大放电电流 60/90A(五秒) 04 最大充电电流 1.35A 05 充电(浮充使用) 2.275+-0.025/CELL 06 温度参数 -3.3Mv/CELL ℃ 07 寿命 3年 08 供电时间 NCU可达7小时,NCU+MCU可达4小时 09 充电时间 24h 功能特色

本系统采用RISC 之32位CPU,并配合多任务环境之操作系统。

专门设计成为终端装置的控制主机,尤其可以在PC主机不存在的环境下,独立运作。

可以透过网络来更新系统程序与资料设定档案。

提供http来监控与使用者设定。

提供一个简易设定与监控的COM PORT界面。

支持透过TCP/IP、、FTP、E-Mail PC主机交换信息。

可以全功能的支持应用在BA、OA、CA、SA、MA 控制。

提供全功能的门禁管制 (包括Anti-Pass back)。

每台NCU提供到16-32门的门禁管制,且包含进与出的双向管制。

门禁管制提供到30,000笔合法卡片与10,000笔刷卡记录。

提供多种通讯界面(RS-232,RS-485,LAN)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系统。

高速Ethernet 网络界面,支持10M/100M Base。

提供电力不足时,系统自动备份功能。

应用标准硬件控制机制可以控制任何符合标准控制的装置,可以控制最多16+2 台装置。



MCU多功能控制单元

MCU为一联机型的监视控制系统,可提供使用者接入16组监视sensor,接收sensor状况,经由RS-232/RS-485网络将资料回传给NCU,NCU再经由RS-232/RS-485网络控制MCU的8组Relay输出,进而控制外部的Relay或灯号。

MCU可藉由ID地址设定开关设定与网络通讯,并可同时并接16台MCU,而MCU的传输速率为19200bps,可有效且快速的与NCU联机。





规格说明

项次 项 目 规 格 01 工作电压 24VAC 02 工作电流 1.5 A 03 工作温度 -10℃至65℃ 0420%至95%(在不凝结水珠状态下) 05 15 W 06 数据传输界面 RS-232或RS-485 07 19200bps - N - 8 – 1 08 输入点 16组 098组 (可供Sensor使用),8组输出点(RELAY输出),可直接推动AC/DC负载;

提供 RS-485 与 RS-232串行传输接口可供选择,搭配 eNitor 系统使用;

所有输入输出点均有LED作为状态讯息显示;

输入点皆提供光耦合隔离接口隔离噪声;

提供外接电池(12V 4.5A/Hr),停电时机器正常运作;

可经由NCU扩充多组MCU使用;

提供Watch dog功能,当设备因不明原因停置时,可自动起始重置动作,回到正常状态。



ACU II门禁控制单元

ACU II为一联机型门禁控制主机,负责接收Reader的资料给NCU。Reader可搭配Wiegand 26 (HID界面)或PXR-3x (RS-485界面)或RCU-E/F(RS-485界面)。ACU II须从NCU下载设定资料,或读取进出历史资料,进行人员管制。ACU II内含SRAM/EEPROM,可储存255笔紧急卡号,可供通信断线时开门使用,及纪录断电前所设定的状态,不需每次复电即重新下载控制资料。





规格说明

项次 项 目 规 格 01 工作电压 24VAC 02 工作电流 1A 03 工作温度 -10℃~65℃ 04 工作湿度 20%~95% 05 最大消耗功率 12W 06 数据传输接口 RS-485 07 传输速率 19200bps-N-8-1 08 继电器 4组 09 输入端 4组 10 可控制门数 2个门 11 LED指示灯 1组 12 读头接口 4组(另有2组专用DC12V电源输出)

功能特色

提供Master Card设定卡,设定主机紧急卡号;

断线时可提供客户自行设定管理者卡片开门或任意卡均可开门两种模式;

具防门破坏侦测点(Door Sensor)设计,强化系统设备之安全;

具未关门时间侦测功能;

提供4组Relay输出点,警报及门锁使用;

具胁迫按钮设定功能(Duress),遇紧急状况时,开门同时输出秘密警报,联络管理保全中心;

可提供连接内外4台身份辨识单元读头;

可外接Battery,停电时机器正常运作,可达6小时;

具胁迫码设定,遇紧急状况时Reader输入胁迫码,开门同时输出秘密警报,联络管理保全中心;

具解除码,可于Reader输出解除码,解除秘密警报状态;

可下载设定开门时间及未关门时间警告。



RCU身份辨识控制单元



RCU-E (感应式) RCU-F (指纹辨识功能 )



RCU 为一卡片阅读机装置,根据存取卡片种类不同则可分为 RCU-E (感应式) 、RCU-F (指纹辨识功能 ) 形式,可满足各种需求。

RCU 具有128×64 图像式 LCD 显示器可用来显示各种中英文及图形讯息,亦可用来显示日期及时间资料,日期及时间的显示格式具有多种格式可供选择 , LCD 显示器具背光功能,在光线不明亮的场合也可清楚显示讯息;另有 12个按键及 4 个功能键供使用者输入数据及卡号,按键并具声响提示及背光功能。

面板上有 2 个 LED 指示灯,用来指示RCU 的通讯及动作状态。

本机器具备 RS-485 接口及 ID 开关设定,在同一 NCU的RS-485 网络上,最多可并接 16 台 RCU,可配合 ACU II进行门禁操作,可直接与NCU连线进行身份辨认操作。

RCU卡片阅读机具备 Watch-Dog Timer 功能,当机器发生当机时,能自动起始并重置,回到正常工作,避免机器发生死当情形。



规格说明

项次 项目 规格 01 工作电压 12 VDC 02 工作电流 400 mA 03 工作温度 0℃ ~ 55℃ 04 工作湿度 20% ~ 95% 05 数据传输界面 RS-485 06 传输速率 19200bps - N - 8 – 1 07 按键 16 键 ( 含 4 个功能键 ) 08 (1)两个双色LED 和128 64 Graphic LCD

(2)1个双色LED为通讯状态指示用

(3)1个双色LED的状态则开放由主机端控制 09 有 10 音频提示 有

功能特色

造型美观,搭配容易,按键及LCD具背光显示功能

提供 RS-485 串行传输接口

提供主机防拆除侦测点

图形式LCD可显示多种格式之日期、时间及RCU各种状态

搭配主机可显示多国文字讯息 (中文、英文或其它文字)

支持由主机端可控制1个双色LED灯的显示及声音状态的控制

搭配主机则可显示刷卡者姓名

可自行设定欢迎画面

可另外搭配指纹辨识模块+语音模块 (选购)

可另外搭配小型摄影机模块 (选购)



PXR-3X,PXR-5X非接触读卡单元

PXR-3X系列

PXR-3X 为一读卡器装置,根据功能种类不同则可分为 PXR-34(LCD 显示器,功能按键)、PXR-32(功能按键)、PXR-30,按功能不同可满足各种需求。

PXR-34具有 16×2 LCD 显示器可用来显示各种信息,亦可显示日期及时间资料,LCD 显示器具背光功能,在光线不明亮的场合也可清楚显示信息;另有 12个按键及 4 个功能键供使用者输入数据及卡号,按键并具声响提示及背光功能。

面板上有2 个LED指示灯,用来指示PXR-3X 的通讯及动作状态。

本机器具备 RS-485 接口及ID开关设定,需配合ACU进行门禁操作。

PXR-3X读卡器具备Watch-Dog Timer功能,当机器发生当机时,能自动起始并重置,回到正常工作,避免机器发生死当情形。



规格说明



项次 项 目 规 格 01 工作电压 12 VDC 02 工作电流 200 mA 03 工作温度 0℃ ~ 55℃ 04 工作湿度 20% ~ 95% 05 数据传输界面 RS-485 06 传输速率 19200bps - N - 8 – 1 07 按键 16 键 ( 含 4 个功能键 ) 08 1)16 2 LCD

(2)1个双色LED为通讯状态指示用

(3)1个双色LED的状态则开放由主机端控制 09 防外壳破坏装置 有 10 音频提示 有

PXR-5X系列

造型美观,搭配容易;

在无干扰情况下,远距离读取资料;

提供多种输出界面,刻搭配多种主机;

具有防水功能;

多种尺寸设计,可依据安装环境选择适当型号。

规格说明



项次 项 目 规 格 01 工作电压 12 VDC 02 工作电流 200 mA 03 工作温度 -10℃ ~ 55℃ 04 工作湿度 20% ~ 95%在不结成水滴的情况下 05 数据传输界面 RS-485/ABA Track2/Wiegand 06 传输速率 19200bps N-8–1 07 显示器 双色LED(Power/通讯状态指示) 08 防外壳破坏装置 有 09 音频提示 有





电话通信系统

概述

XXXXXXXXXXXXXXXX大楼目前共设计有语音点251个,因此对于程控交换机(PBX)时的设计,我们考虑24门外线和248门内线。程控交换机的选型考虑松下(PANASONIC)的KX-TD510CN数字式程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系统介绍





































































PBX的用途

节省费用

内部通讯

外线限制

特色服务功能应用

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

呼叫转接、呼叫广播、呼叫等待、呼叫代接等

创造网络系统

接驳专用网络

系统集成,交换机组网

CTI

数字交换机的特点

集成化成度高、结构紧密、模块化设计

高质量的传输能力

简单化的配线方式

简单的软件升级能力

传输数据的能力

松下KX-TD510CN介绍

配置容量

主机:KX-TD510CN

12自由插槽外线最多192,专用话机最多128,普通话机最多160,分机数量(专用话机+普通话机)最多192,端口数(外线+专用话机+普通话机)最多192.

副机:KX-TD530CN

14自由插槽外线最多192,专用话机最多128,普通话机最多160,分机数量(专用话机+普通话机)最多192,端口数(外线+专用话机+普通话机)最多224,系统最多扩展2个副机.

系统最大容量

外线最大192,普通分机最大448,专用话机最大384, 普通分机+专用话机最大448

扩展板卡及功能板卡

扩展板卡

外线卡

KX-TD50180----8路模拟中继扩展卡

KX-T96183------8路反极模拟中继扩展卡

KX-T96184------4路模拟E&M接口卡(ONLY TYPE 5)

KX-TD50288-----8路ISDN(2B+D)扩展卡

KX-T96188------30路E1接口卡

KX-TD50290----30路ISDN(PRI)接口卡

分机卡

KX-T96172------8路模拟专用分机扩展卡

KX-T96174------8路模拟普通分机扩展卡

KX-TD50170----8路数模混合分机扩展卡

KX-TD50172----16路数字专用分机扩展卡

KX-TD50175----16路模拟普通分机扩展卡(支持留言灯)

KX-T96185------4路远程普通分机接口卡

功能板卡

KX-T96191-------4路DISA卡

KX-TD50105-----DOHCA(DPT OHCA 功能需要此卡)

专用话机系列

本方案中我们选用KX-T7433CN专用编程话机。

该话机按键灵活,带3行显示,可编程,为豪华型可编程数字专用话机。如下图所示:





松下PBX系统特色

模块化设计、工艺精细、配件齐全、日本本土原装产品,升级简单,保护用户的原始投资

国际专利技术超级数模混合系统设计,端口可使用普通话机或松下任一数字、模拟专用话机

采用XDP设备追加国际专利技术,方便实用

功能强大、实用并可远程遥控维护

自带计费、停电转移接口,不需另购配件

ARS自动路由选择功能,配合目前出现的各种通讯公司如:联通、网通、铁通等IP普通线路

E1、E&M、接口可利用各种专线和设备用于组建集团级内部IP网络

PRI接口可用于连接联通、网通、铁通等2M--PRI接口的IP线路,充分节省话费。

利用BRI可组建内部ISDN计算机网络,配合PRI及其他网络设备还可组建远程监控、可视会议系统

CTI功能可配合各种专用呼叫中心软件,组建企业各种呼叫中心提高服务效率

PMS配合各种专用酒店管理软件实现前台管理终端对交换机的各种功能控制(TD510CN)

8个出租组可利用出租或转让部分资源的方式使多用户、多公司实现系统资源共享,降低设备费用。(TD510CN)



松下PBX基本功能



主叫方控制信号检测(CPC信号) 96服务等级 密码计费功能 拨号类型选择 预算管理 收费参考(SMDR) 自动呼叫取消 自动配置信箱 外接背景音乐 外接广播系统 外部调制解调器控制 DIL 1:N群 开门器 E1载波 128分机群 手机/麦克风静音 灵活编号 浮动用户电话 主PBX接入 宾馆应用 自动值机员(AA)服务 限制通话时间 锁定 管理员分机 话务员群 手机/头带受话器选择 持机音乐 夜间服务 远程分机 去话留言 用户电话信息详细记录(SMDR) 虚拟分机 PC控制台 并联电话 去话留言群 系统数据缺省值设定 解除链接操作 电源故障重新启动 保密拨号 中继线群 移动用户分机位置 用户出租服务 中继线置忙 T1载波 均匀呼叫分配 故障恢复/诊断 停电转移 中继线路由控制 振铃群 系统速拨 远程用户电话功能控制 来电显示 占线自动回叫 路由自动选择 分机速拨 直接进入线路(DIL) 混合用户电话 忙线传信(BBS) 免打搅 自动重拨 直接向内拨号(DID) 话务员呼叫 免打搅占优插入 注册注销 截取路由 直接向内系统接入(DISA) 长途限制 用户电话电子锁定 呼叫驻留 单触转移 中继线从任何用户电话上应答(TAFAS) 中继线接入 线路优先---去话 数据线安全 振铃转移 交替呼叫---振铃/语音 移动COS 中继线去话分配 门电话呼叫 多方通话会议 执行占线占优插入 摘机热线 完全单触拨号 外部功能接入 摘机监听 摘机呼叫通知(OHCA) 耳语 暂停自动插入 保密释放 特殊拨号音 PDN(一级号码薄号码呼叫) 早叫醒 自动寻找分机线路 延迟振铃 分机广播 特殊载波接入的长途限制 呼叫转接 屏蔽转接 振铃识别 背景音乐 系统速拨长途限制占优插入 呼叫等待 非屏蔽转接 DSS转接 呼叫前转 应答键和释放键操作 免提应答 呼叫保留 综合 VPS 呼叫记录 双向录入语音邮件 用户分机编程 分机程序清除 缺席留言 ISDN功能













松下PBX特殊功能

功能 外线功能 定时断线功能 反极性计费 密码计费功能 ISDN接入功能 自动路由选择 外线监听 来话留言监听 话务平均分配 IP普通线路接入 紧急号码呼叫 E1接入 E&M接入 来电显示功能 分机功能 摘机热线 分机监听 禁止内线呼叫 呼叫记录上锁 留言提示 分机广播 呼叫前转 分机代接 PC话务台(KX-TD510) 远程功能控制 系统功能 停电转移功能内置 SMDR功能内置 振铃板内置 超级混合分机端口 XDP设备端口追加功能 CTI功能 PMS功能(KX-TD510) 房间状态显示 内置酒店功能 系统工作报告 远程遥控维护功能 经理秘书功能 外接广播系统 外接背景音乐 VPS集成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概述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是将多种视听设备、数字设备、卫星闭路电视部件和器件,用电缆、光缆、微波或这些媒介的组合连接起来,用以传输、分配和处理声音、图象、数据信号。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卫星闭路电视和通信、计算机网络、必将会融为一体。

该系统不仅包括本地有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而且可通过卫星接收到境内外的卫星节目,主要用于丰富用户生活,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办节目以提升办公楼的形象。

设计依据

GB6510-8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Y/T106-92《卫星闭路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广电部(92)7号令《关于卫星闭路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意见》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方案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

卫星闭路电视(CATV)是5-1000MHZ宽频带传输网络,在这种宽带网中,它可传送电视信号、调频广播、数据信号,可接入大型网络实现双向回传功能,在网上进行多功能开发,实现各种信息传送。

点位设计

我们设计该系统时,在会议室、值班室、大厅、休息室、接待室以及领导办公室、普通办公室等都设计有电视终端。系统能够同时对各终端播出多套电视节目,其中其中包括XXXX市有线电视节目,卫星节目和其他自办节目(录象、VCD、DVD等)。

具体分布如下表:

楼层 房间功能 数量 备注 一、主楼 1F 物业管理×4 8 每间2个 保健室 1   保卫室 1   2F 档案办公 1   3F 办公室×8 16 每间2个 小办公室 1   接待室×2 2 每间1个 小会议室 2   4F 会议室 2   接待室×2 2   办公室×6 12 每间2个 小办公室×2 2 每间1个 5F 小会议室 2   办公室×9 18 每间2个 接待室×2 2   6F 小会议室 2   办公室×9 18 每间2个 接待室×2 2   7F 小会议室 2   办公室×9 18 每间2个 接待室×2 2   8F 小会议室 2   办公室×9 18 每间2个 接待室×2 2   9F 小会议室 2   办公室×9 18 每间2个 接待室×2 2   10F 书记休息室 1   接待室×2 2   书记办公室 2   公司领导办公室×4 4 每间1个 休息室×4 4 每间1个 办公室 2   会议室 2   11F 总经理休息室 1   接待室×2 2   总经理办公室 2   公司领导办公室×4 4 每间1个 休息室×4 4 每间1个 办公室 2   会议室 2   12F 办公室×6 1 每间1个 小计 195   二、服务楼 1F 小餐厅×3 6 每间2个 3F 大活动室 4   中活动室×3 6 每间2个 小活动室 1   4F 中会议室 4   音控室×2 2 每间1个 贵宾室 2   大会议室 4   小会议室×2 4 每间2个 小计 33   三、信息XXXX楼 1F 办公室 2   物业管理中心 2   值班室 1   2F 中型办公室×4 4 每间1个 大型办公室×2 4 每间2个 值班室 1   3F 办公室×5 10 每间2个 小办公室×2 2 每间1个 会议室 2   接待室 1   演示会议室 2   信息中心办公室×2 8 每间4个 4F 办公室×4 8 每间2个 客户服务中心 4   值班室 1   小计 52           总计 280  

节目源设计思路

从上述总体设计中可知本系统节目源包括:市有线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自办节目。

前端系统对所接收的各类电视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后,混合成宽带的高频信号进入宽带传输系统。

◆ 卫星电视节目:选用鑫诺一号,可以选择接收凤凰卫视等多套卫星电视节目,其中系统设计采用550~860MHZ的邻频传输方式;

◆ 市有线电视节目:直接从市有线电视台引入有线节目,采用5~550MHZ邻频传输方式;

◆ 自办节目: DVD、录像机等,采用750MHZ以上的邻频传输方式。

系统频率划分

本系统中传输网络为5~860MHz双向网,后端分配网为5~1000MHz网可实现双向传输,前端系统频率划分既要考虑当前系统的实用性,经济性,又要考虑到有线电视系统的标准及未来本系统可升级,可开发应用。

本系统目前47~550MHz用于各电视台节目信号接入,550~750MHz用于卫星信号,750MHz以上用于自办节目的电视信号。

在87~750MHz系统中可传送84个PAL-D信号,本系统中目前设计传输节目频道资源有相当的容余量,开路信号接收不经过解调调制处理直接进入系统传输,这样做既省钱又使得信号质量得到保证。

系统功能

系统基本功能包括:

◆ 接收XXXX市有线电视台闭路电视信号;

◆ 通过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境内外加密或不加密电视信号;

◆ 可通过自办节目宣传本院的新闻、播放娱乐节目等等。

系统的组成

拓朴结构图如下:



前端系统

前端信号源

(1)地面接收卫星信号;

目前通过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极其丰富,现简列通过以下几颗卫星传送的卫星节目以供选择(方案中暂定鑫诺1号):

◆ 鑫诺1号(110.5°E, Ф1.5m Ku波段天线)

凤凰卫视台、阳光卫视、BBC、NHK、国家地理、卫视体育、CCTV1-12

◆ 泛美八号(166.0°E, Ф3.2m C波段天线)

美国CNN,美国CNBC,日本NHK WORLD

◆ 亚太1A(134.0°E, Ф3.2m C波段天线)

宁夏卫视,海南卫视,甘肃卫视,重庆卫视,山东卫视,CCTV-1,

中教2台,贵州卫视,中教1台,云南卫视,浙江卫视,四川卫视,

CCTV-2,CCTV-7

◆ 亚洲二号(100.5°E, Ф4.5m C波段天线)

河南,青海,福建,江西,辽宁,缅甸,法国时装台,广西,陕西,

安徽,江苏卫视,广东,湖南,湖北,吉林,意大利RAI,音乐电

视MCM,法国TV5,西班牙TVE,德国DW,北京卫视,天津卫视,

CCTV-4,CCTV-3,5,6,8

(2)XXXX有线台闭路电视信号;

(3)自办节目:录像机、DVD等。

电视信号接收设备

◆ 卫星接收:高频头、板状天线、接收机、调制器;

◆ 自办节目:录像机、影碟机等。

信号处理设备

◆ 信号解调器

◆ 信号处理器

◆ 调制器

◆ 信号混合器

传输系统

◆ 干线同轴电缆

◆ 干线放大器

◆ 干线分支分配器

后端分配系统

◆ 分配支线同轴电缆

◆ 分支分配器

◆ 终端盒

◆ 用户同轴电缆线

系统器材设备选型

所有放大器、分支分配器、混合器等设备均选用860MHZ以上的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的设备。

前端器材选型

1、 卫星接收设备

卫星板状接收天线:选用江阴利港卫星天线厂产品,它是广电部指定生产厂之一,天线大小品种齐全(Ф1.5m-Ф7.3m),结构牢固耐用,加工精细,调整方便,价格及售后服务好,我公司为该厂指定销售商。

高频头:选用美国嘉顿、PBI四极化高频头,这些高频头长期使用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价格偏低,近年来是我公司大量推销的产品之一。

卫星接收机:选用美国PBI工程接收机,在进口接收机中,无论它的质量、指标均名列前茅,最突出的优点是性价比好,结构按19寸机箱生产,长期运行稳定可靠。

2、 信号处理系统

邻频调制器、解调器、混合器、信号处理器可选用美国PBI调制器选用PBI-4860M(860MHZ捷变频),它的突出优点是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价格低,返修率极低,江苏.上海大多数宾馆、办公楼、学校都有使用。

系统传输及后端分配系统器材选用

信号传输及后端分配系统器材选用美国独资的杰士美系列器材,该厂产品特点是品种齐全,有干线用的双屏蔽、四屏蔽同轴电缆。干线放大器、延长放大器、分配放大器、双向放大器;也有分配网络用的分支分配器。终端盒及用户线,分配网络器件工作频率为5-1000MHZ,所有这些器材的原器件采用进口微带阻容件,其高频分布参数稳定,传输幅频特性好,为这些器材长期稳定工作提供了基础。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分配网络器材采用合金热压铸外壳,大大提高了屏蔽性能,网络可实现双向回传。由于它的产品在国内外销售量大,其价格也有明显的优势。

设备安装及机房要求

卫星天线安装:卫星天线安装在屋顶平台上,既安全又不影响办公楼的总体布局。

干线传输:管线走管井,最好不要直埋以便给以后维修带来不便。建筑群干线采用SYWV-75-12的同轴射频电缆,楼内干线采用SYWV-75-9的同轴射频电缆,到用户端的各支线采用SYWV-75-5的同轴射频电缆。

后端分配网络:应在室内吊顶完成之前完成安装。

机房的使用:电视机房最好设在大楼的顶层,机房内安装本系统的主要设备,同时为节约机房值守人员,考虑将监视信号引入安保机房,由安保人员值守,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机房面积20-30平方米为佳,必须有降温设备,交流电源220V容量10KVA,机房必须用防火材料装修,预留与户外穿线出入口不小于ф150mm或两个ф100mm,做地板前应先考虑线槽位置,预留机房接地。



多功能智能会议系统

现状和需求

XXXXXXXXXXXXXXXX大楼办公楼有很多会议室,有大有小,在本方案中,我们以一个大会议室为样板,按照功能最全的会议室来进行设计,将其设计为具有现代化会议功能的会议中心,能用于召开各类大型会议、报告会、讨论会议及高层领导会议等,既能满足业主自己使用的要求及安排大型会议任务,又可满足视频会议的使用功能。系统设计原则

我公司以用户至上为原则,在符合国家规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以下是我公司为业主利益着想,本着技术先进、高效便利、投资合理的精神在系统设计中所坚持的八条原则。

-本系统选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和功能完善的安防产品,一流的设备,在技术上适度超前,整个系统体现当今安防技术的发展水平,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保持其技术的领先地位。

成熟性与实用性-各子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成熟可靠的产品,同时具有实用性,充分发挥每一种设备的功能和作用。本系统可充分满足会展中心的可视管理的要求,操作方便,维护简单,便于管理。

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满足业主当前要求的基础上,面向21世纪,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可以与未来扩展的设备具有互联性与互操作性。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各会议室会议系统的集成性,确保会议系统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使用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标准化和模块化-严格按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配置,并根据系统总体结构的要求,将各子系统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综合体现当今世界的先进技术。

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深刻理解会展中心内运作的设备和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性,因为在设备选择和系统设计中安全性和可靠性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例如在系统管理程序中采取严格网络等级操作措施,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破坏。

服务性与便利性-为适应会展中心内的各种功能需要,所采用的系统应能充分体现对会展中心内管理者和使用者各个方面的安全、先进、可靠、方便和高效等。

经济合理性-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要确保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丢掉附在其上的“泡沫”,并达到功能与经济相统一的优化设计。



智能会议系统分为::向各与会者传送稳定、纯正的会议音频信号,投票表决同声传译功能。投影显示及音响系统:现场的视频、音频主要实现设备多媒体周边设备:各种视频、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电教设备及现场环境的最终实施设备。控制系统:通过一个无线彩色触摸屏,来集中控00流明以上的设备,分辨率达到1024×768及以上,支持XGA、Video接口;同时会议室采用CRESTRON 12”有线彩色液晶触摸屏或5.7”无线彩色液晶触摸屏和墙面控制面板(12键)来控制大会议室内的灯光、投影机、电动幕布、视频展示台、电动设备、视/音频源设备(如DVD、录像机等)控制、信号切换等;会场的扩音系统采用美国PEAVEY的设备。

同时还会议室内还可考虑无线上网功能、视频展示台、智能电子白板等。

如上所述,会议室内涉及到的系统有会议讨论系统(含同声传译系统),摄像联动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大屏幕投影系统,扩音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上网系统等。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会议讨论系统(含同声翻译系统)

该系统选用世界著名的Philips数字会议系统(DCN)。

Philips公司开发了世界首创的数字会议系列,Philips数字会议网络(DCN)率先把革命性的数字技术引入研讨会、大型国际会议中心,使数字技术的优越性得以发挥。用简单的网络系统处理和传送数字信号不仅大幅地改进了音质,也简化了安装和操作。

DCN对所有类型的会议都能提供灵活的管理,无论是非正式的小型会议还是多语种,数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DCN都得心应手,运作自如。DCN是同类设备中率先采用全数字技术的系统。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据传送保密可靠等特点。它可以对会议的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

DCN采用数字信号方式传输,如上图所示,避免了模拟信号传输的失真。

DCN的数字网络特性可保证整个系统方便地扩大规模及增加功能,包括基本的发言功能,以及同声翻译,投票表决,代表身份认证等。

DCN数字会议系统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及相对较低的价格占据了国际及国内会议系统的主要市场,目前联合国安理会、欧盟、上海APEC等均采用Philips DCN系统。

系统设计描述

本方案的系统配置可供与会者发言。可根据需要设定为会议主席,其他为普通代表。

在配置一台主控设备LBB3500/15,在主席台配置1台会议主席机LBB3534和台会议代表机LBB3531。代表机可以从任何一个插口连接,通过手拉手的方式互连2台、3台,直至台实现灵活的会议布局形式。

系统预留同声传译接口,将来只需增加功能模块就可方便的扩充同声传译功能。

如果会场要设置同声传译系统,则需要配置带声道选择的主席机LBB3547/00和代表机LBB 3544/00LBB3412/00 25W红外辐射板(根据会议室的面积来确定采用2块或4块甚至更多块的辐射板),辐射板信号可覆盖整个会场,红外辐射板将翻译的语言以红外波的方式向大会议室辐射,由于红外辐射功率大,辐射角宽,所以会议室内有很好的收听效果。各位代表直接可以通过耳机收听翻译,其余听众可以使用红外接收机收听会场的同传信号,每位代表或听众均能收听1+3种语言。方案中设计预留红外辐射板的管线。

系统采用LBB 3420/00作为红外发射机,听众配备LBB 3432/00 7路红外接收机,并配有轻型耳机收听同声翻译的语音。飞利浦红外接收机吸取了最新的电子技术-包括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在技术性能、人体工程学设计和电池使用寿命等诸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它具有更高的音质和更大的音量,因而提高了语音的可辨度,当接收机离开红外接收范围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电路使接收机自动关机。

DCN系统设备

一、DCN系统控制主机

LBB3500/15增强型中央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管理和通讯核心,并为代表机进行供电。LBB3500/15可与PC机配套使用,使会议控制功能大大增强。使用DCN的软件模块极大地扩展了会议管理的范围,包括:高级的同声翻译和话筒管理、资料产生和显示、3种表决方式、内部通讯、以及对表决的支持。如果PC机出现故障,中央处理器同样能够回到基本的会议状态,即:“OPEN”、“OVERRIDE”、“VOICE”三种工作状态之一。





设备特点:

机务员操作的高级会议管理;

可使用DCN的软件模块;

控制量多达240台发言机;

PC机故障时有后备系统支持;

2个RS232接口用于讯息交换;

内置电源,为中央控制器本身和外部连接的DCN设备供电,供电量多达180台发言设备。

为代表和主席的扬声器进行自动音频均衡处理。

3种工作状态供使用

“OPEN":话筒按键发言;

“OVERRIDE":对运行的话筒越权运行。

“VOICE”:口声启动话筒。

基本的同声传译功能,最多达11个翻译声道,以及发言的原语种声道。

如果安装了同声传译软件,就具有扩展的同声传译功能,包括:

通道/译员台分配指定话筒的联锁状态打印译员配置的资料译员活动的在线监视DCN系统主席机和代表机

选用经济型、可移动的Philips三角形桌面式主席机和代表机。

LBB353/00主席机有主席优先功能。既主席机的开启不受中央控制器对同时启用的代表机数量的限制,还能通过“优先按键”切断其他正在开启的代表机。

LBB353/00代表机只有发言功能主席机带有优先按钮,按下该按钮发出一声“钟鸣”(由CUU进行选择),同时“超控/关闭”系统中正在使用的所有话筒装置。一旦按下主席优先钮,主席机的话筒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改变CCU中的初始设置)。

安装在可弯曲支杆上的话筒带有“光环”指示器并内装有防“啪哒”声和防风罩。

打开话筒或连通耳机时扬声器自动关闭。

带有话筒“开/关”按钮。

带有表示话筒“开”的红色LED指示器。

带有6芯圆形插座用于同其它数字会议网络装置环接。

带有连接耳机用的2个3.5毫米插座。

带有耳机音量控制旋钮。

带有用于重新设置装置地址的隐藏式微动开关。

带有与其它系统装置环接用的带6芯圆形插头的2米长电缆。

在装置的后/下方带有电缆夹, 当通过台面连接上述2米长电缆时,可将该线夹去掉。

安装:台面(可移动式或固定)

外型尺寸:63x124x172mm,带有话筒并水平放置时的高度为127mm。话筒距安装表面长度为313mm。

重量:约0.9kg

颜色:炭黑色(PH 10736)

系统同声译系统主要由议员机,红外发射机,辐射板和红外接收机组成。









LBB3520/10译员机可将翻译人员的翻译语种输入到DCN系统中,每个译员机须通过事先设置占用中央控制器中的不同通道,此通道对应于红外接收机的通道。译员机上有小型扬声器及耳机接口,可供翻译人员收听原语种,若翻译人员无法听懂原语种,也可通过设置选听其他翻译人员的翻译语种,再进行转译。

LBB3420/00红外发射机箱装入几个功能模块,可将DCN的发言及翻译调制为红外信号,并通过LBB3411/00红外辐射板对外辐射。

LBB3433/05红外接收机有0-6共七个通道,0为原语种,1-6为翻译语种。红外接收机的音量调节旋钮可调节耳机输出音量的大小。本系统可采用PhilipsAllegiant摄像与控制设备

系统简介

PHILIPS Allegiant视频切换系统可以与DCN会议系统配合使用,与自动摄像控制软件共同构成一个摄像切换系统,保证将正在发言代表的图像显示在投影屏幕上,还可切换到视频会议系统的输入端,作为视频会议的一个辅助摄像输入。

系统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摄像系统具有自动跟踪摄像功能,既任何一位发言代表打开代表机后,摄像机会根据预设的位置自动拍摄发言人图像,拍摄角度及范围亦可事先设定。会议室内安装台带有高速云台及变焦镜头的Philips半球型一体化摄像机,以保证都可被摄像机拍摄到。

球型摄像机可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吸顶式或挂壁式。Philips G3有吸顶式、壁挂式以及悬吊式。吸顶式镶嵌安装在天花板下,当会议室标高较低时,可选用G3ACS5T G3室內天花式彩色套装机。若标高较高,可选择Philips G3系列的挂壁式安装的球型摄像机。G3系列G3ACS5T以及G3ACPC5CW球型摄像机为一体化摄像机,带有100倍(16倍光学,6.3倍数字)变焦镜头及360度全方位高速云台,预置位置的精度达0.5度。该摄像机还有一项专利特性:根据预置变焦的不同按比例调整云台到达预置位置的转动速度,既到达任一预置位置基本为相同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秒。其中G3ACS5T为吸顶安装型,G3ACPC5CW为墙面悬挂安装型。LTC8100/50矩阵可为G3ACS5T/ G3ACPC5CW球型摄像机提供多达60个预置位置,并根据LBB3500/15中央控制器发出的代表机开启信号驱动摄像机到达预置位置。

摄像系统既可通过预设位置自动定位,又可由如图所示LTC8555/00手动键盘控制其云台转动、变焦变距等,还可由智能控制系统的触摸屏控制上述功能。本中还可以配备一台硬盘录像机,可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像录制下来并进行编辑。

美国CRESTRON公司是集中控制设备专业生产厂商,CRESTRON控制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视音频会议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将大量的控制按纽和繁琐的操作步骤简化成为触摸屏上的几个图标。集中控制系统可将所有设备的控制功能集中到触摸屏上,触摸屏操作界面直观,可按用户要求编写文字或图标,使系统控制变得简单易行,避免误操作。

本方案选择CRESTRON系统,主要是考虑到CRESTRON系统有以下特点:

CRESTRON系统采用的编程语言为Simpl+语言,属于底层的“指令级”语言,大大提高了编程的灵活性,有利于编程人员进行深层开发,编制更为复杂、更个性化的控制软件。而其他大部分控制系统产品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可视化开发环境,编程人员非常容易掌握。

CRESTRON系统功能丰富,最大控制距离可达到1200米,若须更远程的控制还可通过CRESTRON网络接口器接入Internet,实现E-Control。

CRESTRON系统设备更具有扩展性,方便用户升级,例如:在现有系统上若须扩展E-Control(网络控制),无论现有的是何种型号的CRESTRON中央控制器,只须再另加一个网络接口器即可。而其他大部分控制系统产品则必须更换主机来实现上述功能。CRESTRON系统具有其他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实现其他控制系统产品所无法实现的控制功能,如:Philips话筒管理、表决功能等。









主要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会议室投影机的开关

电动投影幕的升降

会议室音响系统的开关及音量的调整

所有音视频源开关,录像机,DVD的快进快退等操作

会议室照明灯光的开关或亮度调节

会议室电动窗帘的开关

会场环境的初始化一键设定

……

控制方式分析

序号 设备名称 控制方式 1 投影机 IR 、R232 2 视频会议系统 IR 、R232 3 DVD IR 4 录像机 IR 5 音箱 NO 6 摄像机 7 视频展台 R232 8 电子白板 NO 9 电动屏幕 CNPCI-8 10 电动窗帘 CNPCI-8 11 电动升降架 CNPCI-8 12 日光灯开关 CNPCI-8 13 白炽灯调节 CLI-220N-4A 14 矩阵切换器 RS232 15 音量控制 STI-VC RS-232/422/485 串口

8 个IR/Serial Ports

8 个弱电继电器

3 个扩展槽

兼容所有快思聪网络设备

1 个DPA高速通讯口 - 10BaseT, 100BaseT Ethernet

快思聪网络接口

前面板具有LCD显示状态

双向彩色触摸屏TPS-4500支持 BMP, JPEG等图形格式

12英寸触摸屏

独特的模组化系统配置简单,只需添加视频扩展卡, 便能扩展系统

显示NTSC/PAL/S-Video多达256,000种色彩

显示图形的色彩多达64,000种

设有RS-232接口

12MB (可升级至96MB)

可另加双向无线射频模组、接收器和底座

采用 VTPRO-e编程

可显示视频信号

射频通讯RF能力达500英尺以上,可穿过墙体

支持 BMP, JPEG等图形格式

显示弹跳控制页面

采用 VTPRO-e编程

可充电式电池

备有底座

强电电源控制器 CNPCI-8

8组继电器介面,每组20A,220V;

会议室电动幕帘占用2路,其余用于控制灯光和AV设备的电源控制;

为提高可靠性,建议会议室内窗帘、幕板、幕帘、灯光

的布线采用双路电源布线;

调光模块CLI-220N-4:

4路灯光调光器

可编程Cresnet输入

220V每路最大功率为 1600瓦,各路功率总和最大为 3400瓦

连接在主机的红外端口与被控设备之间;

用户的控制指令由触摸屏传到PRO2主机,

根据程序驱动控制单元去控制受控设备。

墙挂式12键控制面板CNX-B12

带温度感测器

带WAV音效档案音频

有音频反馈

系统控制示意图



大屏幕投影系统

投影显示方式

本系统可以逼真地还原DVD、录像机、有线电视和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可以准确地放大显示微机的全系统信号,使网上一些相关信息清晰的显示在大屏幕上,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高效的服务;并可在多种画面之间互相切换,为会议的重大讨论、重要决策提供直观方便的服务,快速直观的为会议提供所需材料。

投影方式分前投(正投)、后投(背投)及组合拼接三种形式。

背投—即投影机与人的视线分别在屏幕的相反两侧。

组合拼接—即将多台投影机按一定规则拼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大屏幕投影墙。

背投的优点:对抗外界环境光线干扰的能力强,非常气派。缺点是要求场所有足够的纵深,投资较高。

组合拼接的优点:亮度高、画面组合方式多、屏幕大。缺点是投资大。

投影机的选择

根据使用功能、装修要求、设计档次和规模方面的要求,投影达到清晰显示,易于操控,美观大方等,投影方式选用正投,用于将会场内视频信号及电脑信号向与会者进行播放,包括录像机,LD/VCD,实物展示台等,还包括电脑上演示的各种资料以及与会者个人资料。

由于投影幕面积较大,且正投影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单位面积光亮度至少要达到000ANSI流明才能在高环境光的情况下使用投影。同时由于本会场可能会需要显示高分辨率的信号,因此投影机必须具备XGA分辨率。为了便于安装和调整,投影机还需要具备梯形校正能力和离轴投影能力。

会议厅面积较大,与会人数比较多,对投影系统的要求是:。

BARCO IQG350投影机介绍

IQ G350BARCO公司新开发的具有特殊画中画、无缝切换功能的智能型投影机



IQ G350投影机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投影技术的发展趋势,堪称是智能化、多能化的完美结合。与其他投影机相比,除了它本身具有BARCO投影机作为专业投影机所特有的高新技术和良好性能以外,还有优美的外观,其流线型的造型符合国际发展的潮流。

IQ G350最重要,也是最适合多功能使用的原因是它所特有的智能型画中画功能和无缝切换的新技术。在IQ G350投影机投射的图像上,最多可以同时投射4个画面,2个数据画面,2个视频画面。可以在大画面的基础上再打开新的窗口,开辟新的画面窗口,这个特点和功能特别适合多功能这种会场,因为在电视会议、招待会等会议中,经常需要多个信号的同时显示,比如在电视会议时,可以把本地会场和异地会场的画面同时显示,便于对比和掌握,以方便会议控制,非常适合多功能厅的实际需要。

除了具有多画面显示外,。

除了具有上面两大特点之外,IQ G350投影机还具有智能双灯热备份功能,其双灯热备份技术不同于其他投影机的双灯技术,其具有智能性,是双灯互为备份。在投影机使用中,可以选择双灯或则单灯模式,当双灯模式时,如果有一个灯泡出现故障,另一个灯泡会立即接替工作,不会出现停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这在政府会议等重大会议中特别重要;单灯模式时,可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当一个灯泡出现故障时,另一个灯泡接管,可以避免因为设备的故障而影响会议进行的可能,为会议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尽量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会议的进行。而且IQ G350投影机的灯泡使用寿命相比其他机型,使用寿命更长,单灯模式下可达00小时,双灯模式下可达00小时,避免了以前机型灯泡使用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灯泡的缺点。

IQ G350投影机还具有其他一些技术性能,如下述:

亮度输出可达3,500ANSI流明(4,000全白流明),即使在较高的环境光照明下,也能在不损失对比度的前提下,做到高亮度的清晰投影,符合用户的需求。且具有恒定光输出(Constant Light Output)特性,维持初始亮度(最大亮度)的时间比任何其它投影系统均长。

分辨率为1,024×768,运用巴可专利的像素图像处理技术,最高分辨率达1,360×1,024,对各种输入信号均能做到丝毫必现,保证关键信息不遗漏。可兼容各种制式视频信号和电脑信号及其网络信息。

光学系统采用密封化设计,有效遏制了灰尘、烟雾的侵蚀,大大降低了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巴可公司专利的动态色深调节、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及数字降噪系统使投影画面色彩真实自然、图像稳定无闪烁,图像色彩鲜艳,清晰明亮,层次感强,完全可媲美CRT投影机的视频效果。

投影机能实现71%水平和118%垂直离轴投影且无梯形失真产生。

先进的智能式电子模板模块结构化设计,性能优化,具有高可靠性,安装简便,维护方便,且运行噪音比其他同类投影机产品低,仅为35分贝),并具有主动噪声抑制功能。

标配SDI/SDO模块化数据输入选件可与当今各种最新的数字视频和计算机数据信号相连,与数字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步。

备有多种高性能镜头,可满足任何投影距离的要求;镜头安装及更换极其方便,具有“即装即用”(Click-and-play?)特点。

调试方法灵活方便:BARCO遥控器具有高度的智能化设计,一个遥控器就具有日常调整(如亮度、对比度、色彩浓度、饱和度等)和专业调试(如TCRplus调整、像素编辑、均匀性调整等)2种功能。

有多路信号输入,可输入VGA、RGB、视频、S-VIDEO、分量视频、DVI等信号,具有高兼容性

所有信号的输入口都是隐蔽式的,接口外面有盖板,可以最大限度的隐蔽信号线缆,达到美观的需要。

具有多种通信端口(RS232、RS422、XLR端口)及控制编码,能够通过中央集中控制系统预编程,通过组态软件实现对大屏幕投影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操作。

IQG350智能液晶投影机技术指标和主要参数:

光输出

3,500ANSI流明

亮度均匀性:全屏幕的95%。

LCD板

3块有源矩阵1.3英寸(对角线)XGA多晶硅LCD板,带有微透镜阵列,分辨率1024×768像素,(宽高比4:3)。特选液晶显示板确保像素缺隙最小。

灯泡

2X200瓦UHP灯,预调整以获得最大光输出。通常寿命:1500h/盏,双灯模式下1500h,单灯模式下最长达3000小时。

可选镜头

可提供投射率为0.85:1(超短投射率,专门为在轴背投设计)或7.0:(长投射率)的固定焦距透镜。

多种投射率为1.3-1.8,1.9-2.6,3.0-6.0倍屏幕宽度的变焦透镜。

建议屏幕宽度 1-6米(3至20英尺)

对比度

>400:1(全白/全黑)

扫描频率

水平15KHz-110KHz

垂直25KHz-150KHz 专有特性

1.先进的画中画

2.无缝切换效果

3.标准电缆筐

4.标准遮光闸

5.先进的数码变焦

兼容性

1. 所有目前采用的复合,S-VHS,分量或RGB格式的视频信号源(PAL、SECAM、NTSC)。

2. 所有目前推荐的HDTV、扩展或改进的电视标准(1080i,720p……)

3. 所有的计算机图像格式,从VGA,S-VGA,XGA到S-XGA

4. 大多数Macintosh计算机

5. 分辨率达1280×1024像素/85Hz的电子工作站

6. 像素时钟频率达到140MHz的大多数信号源

7. 高达SXGA的DVI信号

输入

1个可设置的5线BNC接口:应用于复合视频、S-VHS、分量视频、RGBHV信号、RGBS信号和RGSB信号

1个复合视频(BNC)接口,(当使用了最上层输入板上的所有接口是有多达7个复合视频接口)

1个S video:(4管脚,DIN端字)

1个VGA(D15)连接器

1个DVI(数字可视接口) 通信口

1个D9接口,用于RS232输入/输出

1个红外接收器

安全标准

符合UL1950及EN60950。

电磁干扰

符合FCC规定中的15部分B类和

CE EN55022 B类的规定。

功耗

能量消耗<1775BTU/小时

噪音级

<37dB

交流电源

功率因素预调SMPS,95-254VAC/50-60Hz

重量

净重:

机身+镜头 12.9kg/28.5磅

装运重量:

不带镜头最重 17.5KG/38.5磅

带镜头最重 20kg/44磅 (巴可公司是专业的投影机制造商,产品质量及性能指标居世界前列,是专业投影机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各种有高质量图像要求的场合(如:指挥中心、会议中心、控制中心、计算中心等)被广泛采用。上海市委165工程会议系统、上海市公安局110报警中心、上海市邮电管理局指挥中心、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重大工程均选用了巴可投影设备。

巴可公司提供二大系列数十种型号的投影机: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三枪投影机、高亮度的单枪液晶光阀投影机以及超高亮度的三片式DLP投影机。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使用要求,选择相应的投影机用前投、背投、单屏、多屏拼接方式,为指挥室和会议室提供大屏幕、高亮度、多效果的图像输出。

巴可公司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在中国大陆设有四个办事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并在上海和北京设有维修中心,可以提供全面及时的技术支持。PLC-XT3000技术指标投影技术 LCD 标称光亮度(流明) 2600 标准分辨率(dpi) 1024×768 最大分辨率(dpi) 1280×1024 对比度 500:1 投影镜头 F=1.8-2.1,f=48.2-63.5mm 标称光亮度均匀值 90% 投影画面尺寸(米) 0.78--10.1 投影距离(米) 1.4--14.4 屏幕宽高比例 4:3 色彩 16700000 投影方式 正投/背投 调整功能 数码梯形校正:-40至+40度 屏幕的选择

屏幕首要的技术指标是增益系数。增益系数简单的说就是某种质料的屏幕与同样面积的全漫射纯白样板的亮度之比(同一光源照射下)。

屏幕分前投幕和后投幕两类。

前投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布基幕—增益系数在0.9-1.0

玻珠幕—增益系数在1.0-2.8

塑胶幕—增益系数在2.8左右

进口金属幕—增益系数在4.0-13.2

后投幕又分软幕与硬幕两种:

软幕—增益系数在2.3左右

硬幕—增益系数在2.7-5.0

其次主要考虑水平与垂直可视角度。可视角度与增益系数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投影幕尺寸

投影机用屏幕(4:3)规格尺寸对应表【通用的屏幕尺寸一般单位为: 英寸(以对角线长度计量)】

屏幕(英寸) 对应屏幕尺寸(米) 宽 高 50英寸 1.0 0.75 60英寸 1.2 0.9 72英寸 1.5 1.1 84英寸 1.7 1.2 100英寸 2.0 1.5 120英寸 2.4 1.8 150英寸 3.0 2.2 200英寸 4.0 3.0 由于投影幕布的尺寸选择与现场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根据现场条件来定。投影幕选型

美国Da-Lite,是世界上屏幕生产的大型厂家,它所生产的屏幕涵盖所有类型,无论是支架式还是电动式,小幅面还是大幅面,正投式还是背投式,Da-Lite的产品应有尽有,在世界各个地方被广泛采用。"好马配好鞍",Da-Lite屏幕是投影机的好拍档。

除玻珠屏幕外,Da-lite的大部分屏幕都可清洗所有屏幕都具防火、防霉特性。

所有的Da-Lite正投屏幕四周都有黑色边框,它可使听众视野定格在屏幕画面上,免除周围影响,更可增强画面对比,获得良好视觉效果。

基于投影形式的选择,方案中我们选用美国Da-Lite的豪华电动屏幕。

扩声系统用于将与会议有关的音频资料清晰地播放给与会者,扩音系统的设备主要根据会议室面积大小,形状,及功能要求来进行配置,本方案主要采用PEAVEY(百威)专业设备,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特别处理。本系统包含主、副音箱,主、副功放机和均衡器、反馈抑制器。可以将DVD、录像机、有线电视、卡座以及微机的音频逼真地还原出来。声学特性指标

最大声压级:250Hz-4000Hz内平均最大声压级≥90dB

传声增益:250Hz-4000Hz的平均值≥-12dB

声场不均匀度:1000Hz和4000Hz dB≤8dB

设备的频率响应从5Hz-22kHz,动态范围≥120dB



主扩声系统是由左、右两组扬声器组成,担负全场的主要扩声任务。为了保证足够宽的还音频响,主扬声器选用PEAVEY DTH二分频全音域系列,左、右由DTH-4115扬声器各一只组成;为了满足演出功能,我们在选配超低音音箱时着重考虑到演出需要低频雄厚,所以我们选配DTH-215音箱作为这个扩声系统的超低音音箱。DTH系列扬声器主观听感较佳,能有效地达到很高的声压级,而且低音浑厚有力,中音明亮悦耳,高音清晰透彻。因此,能够使各类节目源(音源)不失真地还原出来。

辅助扩声系统

由于整个会场的听众区面积大特点,为了保证多功能厅内所有听音区的语言清晰度和整个听众区域完够满足声学指标,在设计时增加了分散式扩声系统。扩声系统由挂墙式的音箱系统组成,音箱选用PEAVEY的两分频全音域QUADRA-10系

每路4段均衡

每路哑音与预监听开关

1组录音输入/输出插座

48V幻像电源,航空箱

二、主音箱DTH-4115:

单元特点:二分频,Kevlar低音/44XT钛膜高音,外置有源/无源分频转换开关

功 率:全音域连续:400w,音乐:800w,峰值:1600w

两分频高音连续:160w,低音连续:700w

频率响应:55Hz~18KHz

阻 抗:8Ω

灵 敏 度:98dB

尺 寸:82.2cmH×47cmW×76.2cmD

重 量:47kg:

单元特点:双15"Kevlar 黑寡妇低音单元,反轴驱动结,NL 4MP/NL8MP标准输入连接插头

功率:连续:700w,音乐:1400w,峰值:2800w

频率响应:45Hz~250Hz

阻抗:4Ω

灵敏度:100dB

尺寸:100.3cmH×47.6cmW×76.8cmD

重量:56.25kg

QUADRA-10:

单元:二分频,10”低音,14XT高音

连续功率:250W

频率响应 :74Hz—18KHz 灵敏度 : dB

尺寸:cmH×35.6cmW×33.5cmD

后42.4cmH×20.3cmW×33.5cmD

重量:kg

五、辅助中置音箱QUADRA-12:

单元:二分频,10”低音,14XT高音

连续功率:500W

频率响应 :7Hz—18KHz

阻抗:8欧姆

灵敏度 : dB

尺寸:cmH×45.1cmW×35.6cmD

后56.5cmH×25.4cmW×35.6cmD

重量:kg

六、返送监听音箱:Impulse 100:

音箱构造 :两分频全音域音箱,一只"特制黑寡妇低频扬声器和14XT钛膜压缩驱动器频率响应 :74Hz—18KHz 灵敏度 : dB(1w/1m)

音乐功率 :w

最大功率:350w

阻 抗: Ω

外壳颜色: 油漆着色或自然色 支架插座: 无 可选附件: Versamount70型吊/托架或金属吊环

协议的选择-H.323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开始从传统的电信业务向IP业务转化,ITU-T制定并完善了定义在分组网络上的多媒体通信标准 ITU-T H.323标准,新一代基于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开始成为技术及应用的主流。同时,随着国内各大电信服务提供商纷纷建立宽带城域网及省际宽带网,在外部条件上为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网络通信条件。由此,在该会议室视频会议项目的建设中,我们选用基于IP的H.323视频技术。

H.323建议是广泛的,也是灵活的,因为下面几个原因,将进入主流市场:

H.323为现有的企业基础设施(如IP网)建立了多媒体标准,设计时考虑了弥补质量保证(QOS)机制的不足,H.323使用户能使用多媒体应用而无需改变他们网络的基础结构。

IP LAN正变得更加强大,以太网的带宽正从10MBPS扩展至100MBPS,甚至1000MBPS。

H.323为现有的企业基础设施(如IP网)建立了多媒体标准,设计时考虑了弥补质量保证(QOS)机制的不足,H.323使用户能使用多媒体应用而无需改变他们网络的基础结构。

许多机构已转向了低价的交换网络技术,使得实际上数量不受限制的视频会议会话可以在网上同时进行,同时不降低其它网络应用的性能。

当更多的网络服务-ATM QOS、RSVP、防火墙等----成为可能时,H.323能够提供更多的好处。

通过定义设备-设备、应用-应用、厂商-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原则,H.323使得H.323兼容的产品之间能轻易地进行互操作,作为选择,标准也非常灵活地允许厂家自己的功能增强。

网络负载能够通过集中或分布的GATEKEEPER进行管理,根据H.323标准,网络管理员能够限定用于视频会议的网络带宽。对MULTICAST的支持也减少了对带宽的需求。

H.323提供的不同级别的网络安全机制,包括集中呼叫控制、防火墙、加密等。

H.323得到了许多计算机视频会议厂商及组织的支持,包括INTEL、MICROSOFT和NETSCAPE。这些机构的努力将会在市场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H.323协议具有如下优点:

网络独立性

H.323被设计成运行在通用的网络体系结构之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带宽管理技术的进步,基于H.323的解决方案将能获得这些进步所带来的好处。

带宽管理

视频和音频传输对带宽要求很高,若不加以监控,会阻塞企业的网络。H.323通过提供带宽管理来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对网络中并发的H.323联接数以及H.323应用可获得的带宽总量进行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保证了网络上的关键应用不会被中断,另一方面,又为网络上的其它应用保留了足够的资源。每个H.323终端都能针对每一会话提供带宽管理,该机制(称之为自动带宽管理)能根据网络的状况――延迟、抖动和丢包率――提示或降低视频传输率。

网间会议

许多用户希望与远地进行视频会议。在H.323环境中,通过直接的PPP连接或企业INTRANET、EXTRANET甚至INTERNET,这种希望成为可能。H.323也提供一种连接基于包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与基于电路交换(H.320、H.324)或基于ISDN的视频会议系统的手段。H.323使用不同视频会议标准中共同的编解码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协议转换,从而提供优化的性能。

平台及应用的独立性

H.323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操作系统,H.323兼容的平台可以有多种规格和类型,包括支持视频的个人计算机,专用平台以及功能齐全的产品包。

多点支持

H.323能支持三点或更多点的多点会议,可以有也可以没有集中式的MCU(多点控制器)的支持。多点控制功能可以是分布式的,作为H.323终端功能的一部分来实现。

Multicast(多点广播)支持

当网络支持“工作组管理协议”(如IGMP)时,H.323能在多点会议中支持Multicast功能。Multicast 将单一信息包送至网上多个目标,而无需重复传送。Multicast 传输能更有效地使用带宽,因为Multicast 组中所有的工作站(且只有这些工作站)将从单一信息中读取信息。

互操作性

用户希望在通信时无需担心接收端的兼容性。除了保证接收端能解压信息,H.323还提供了在客户端之间调整性能,为会议设置共同的性能的方法。标准也建立了公共的呼叫设置和控制协议。

编解码标准

H.323为音频、视频数据流的压缩和解压建立了标准,保证来自于不同厂家的产品有共同支持的领域。它也为基于厂商特殊硬件和软件的附加特性与增强性能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灵活性

一个H.323会议能够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终端。比如说,只有音频功能的终端也能参加具有音频、视频和/或数据功能的终端所进行的会议。而且,一个H.323多媒体终端能够与一个只具有T.120数据功能的终端分享会议的数据部分,同时与其它的H.323终端分享声音、图象和数据。

系统设计描述

系统结构图如下:



根据XXXXXXXXXXXXXXXX大楼视频会议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产品的自身特点,我们设计并提供的视频会议终端可以实现:

视频功能

可将本地会场的画面,本地不同视频源的视频信号,所接入录像机的录像资料传送至其它会场。

可根据需要录制下本地会场或本地PC机上的图像和文件。

帧频在15-30帧/秒之间可调,以达到画面的最佳效果。

通过Multicast交互式多点广播功能,向IP网实时广播会议现场。

音频功能

可实现自适应全双工回声抑制;

采用自动背景噪声抑制,提高声音质量;

采用自动增益控制,保证发言人在距麦克风不同时音量不变;

利用全向麦克风,实现声音的全方位采集;

可随时调节音量;

数据功能

利用T.120可实现电子白板双向讨论;

利用T.120可实现可实现文件双向传输;

利用T.120可发送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的图片;支持1024X768分辨率以上。

可外接电子白板,传送白板上书写得内容;

可利用外接的图文摄像机图文或实物图像传送给其它接收站;

控制功能

可实现点对点双向会场摄像机远端控制;

可控制主摄像机镜头的上下、左右、拉近与拉远;

可切换3个视频源;

可抓拍本地图像并广播出去;

系统监测窗口可监测系统工作状态,如,网络速率、通讯协议等;

系统诊断功能可对系统状态进行诊断;

可连接设备

辅助摄像机、图文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调音台、特技机、字幕机等

另外视频会议终端还提供:

(1) 提供ISDN做备份接入;

(2) 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可以在会议过程中演示多媒体信息;

(3) 具有电子白板功能;

(4) 视频会议会议系统基本速率为64K-1.5M

我们设计的视频会议系统对于上述目标均可实现,并且提供稳定的、可靠的设备。

我们设计的XXXXXXXXXXXXXXXX大楼视频会议应用系统是现代的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向远端传送,根据应用的不同可配置:

电子白板: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提供的T.120标准将讨论手写板书传向远端。

录像机:录制实时的会议内容

图文摄像机:通过终端提供的多输入接口将实物和图片传向远端。

智能跟踪摄像机:可以通过声音激励的方式跟踪发言人。

注:以上2个摄像机采用Philips的球形摄像机,可与其DCN会议系统进行联动,并可集中由美国CRESTRON集中控制系统统一管理。

具体由CRESTRON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控制的模式如下:在本会议厅控制系统中集成了远程(网络)视频会议子系统,系统支持当前各种流行的远程视频会议产品;安装了本控制系统的会议厅可以作为主会场、分会场,或者作为一个对等会场单元;当进入系统的“视频会议”工作模式时,本地会场的会议实时录像和会议讲话语音通过系统经由相应的视频会议终端设备送往其它会场;由视频会议终端设备接收来的其它会场的图像经过控制系统后在本地会场的投影显示设备上实时显示出来,语音通过控制系统处理后在本会场的音响系统中混音输出;这样相隔很远的各个不同会议场所可以通过系统举行远程网络联席会议,其效果就象在同一个会场中开会一样。

无线上网系统

在会议室中,由于网络应用者使用网络有着随意和不固定的特点,布线系统又无法满足所有的需要,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无线网络来解决这一问题。

无线局域网(WLAN)通俗地讲就是用无线作为传输介质达到网络的互连,使那些不能布线、难于布线、或者对施工速度有要求的地方能快速、高效地接入网络。将以前有线无法联网或联网成本过高的情况改变,为用户提供快速便利访问网络的一种手段。现在的无线局域产品能提供与以太网同等的速率,保密性,而使用的费用、建设的费用都进一步降低。

现有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大部分都是依照国际标准制造的,现在应用的标准主要有IEEE 802.11a、IEEE 802.11b 及IEEE 802.11g等,其中IEEE 802.11b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能使wlan的传输速率达到11Mbps ,能满足大部份企业网、专用网的应用需求,并在网络互联能力、保密性、使用方便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在该会议室内我们选用了美国CISCO公司的无线接入设备:AIR-AP1120B-A-K9,其支持具有11M带宽的IEEE802.11b协议。使用时,该无线接入设备可以从现有有线网络的任意节点接入,且安装方式多样,可以安装在墙壁、天花板或桌面上,而用户端只需增加一块无线网卡,即可在会场内的任意位置实现无线上网。

系统施工规范

我们在安装会议系统控制室电声系统的过程中有这样的体会:不管声频设备多么先进,不管电声系统的设计多么合理,在把它们配接成一个系统时,若不注意系统的电源、系统的连接、系统的接地等几个环节中的一些问题,那么单机优良的技术性能就难以发挥,甚至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配接系统的电源

配接系统的交流电源是电声设备在安装和使用中要解决和首要工程,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声系统的电声性能。对配接系统的交流电源有影响的包括电源的供给、布线、相位、接地等。

交流电源的供电能使各类干扰源进入电声系统,引起噪声的一条重要渠道。由于电机、可控硅、空调设备的使用,将大量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电力系统中谐波含量剧增,电压波形畸变,用这种受到“污染”的电源向电声设备供电时,势必造成危害,严重影响电声系统的录放音音质。

为了有效地消除电源中各谐波干扰,确保以较“干净”的电源向电声系统供电,必须将音频设备供电系统与动力、空调、照明、设备用电分开。

交流电源线周围存在着磁声。根据电磁感应理论,电磁声将对信号线产生干扰,使电声系统产生噪声。由B∞I/a(B-磁声强度,I―导线中电源,a-电源导线与信号线之间距离)可知,交流电源线产生的磁声强度和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与距导线蹁成反比。可见,播控室内的电源线不能和信号线同沟、同管敷设,若交叉、平行敷设时,要保持相当的距离。更不能用线扎将电源线和信号线捆绑在一起布线。严格地说,播控室内交流电源线和信号线应分别用铁管敷设,以避免对音频系统造成干扰。

播控室三芯电源插头插座连线时,应为左零右相,顶端接地。如果某一台设备电源线插头和插座相线和零线接反,当声频设备互连时,由于电源相位相反,那么在声频设备与接地点之间就会有电压存在,它将使电声系统产生交流声。因此,同一套系统内的各设备使用的电源相位相一致。

交流电源插头的地线(顶端-E又称第三芯线),设备的外壳通过电源插头的第三芯和地线连在一起,若设备外壳漏电,则这“漏电”就会通过地线下地,这时地线就能起到保护操作人员不会触电的安全作用,所以它又叫保护地线。在安装电声设备时电源插头不连接第三芯是不安全的(家用电器更是如此),同时它还可能会给系统带来严重的交流声。

扩声系统的配接

播控室声频设备之间的配接,是将系统所需的分立设备,按照系统的设计要求,配接成一套完整的音频系统。系统声频设备在配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阻抗匹配问题、电平匹配问题、平衡与非平衡信号的转换。

系统的接地

电声工程中系统的接地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触电事件,保证人身安全;二是防止外界干扰,提高系统信噪比。

在一个电声系统中,信号的参考零电平叫作信号地,埋设于地下的地线称作“真大地”,设备的外壳构成机壳地,系统的电源要求有电源地。如果这些地线都要单独埋设,加上广电大楼其他种类的地线,这么多地线混杂在一起,由于地线接地方式各不相同,地线接点多,势必造成地线上多种信号的相互感应,那么在接地的各点将会形成电位差,构成地线回路。地电流通过地线将一些交变的信号或其他干扰信号引入电声系统,对系统造成危害。

为了防止接地的各点之间形成电位差,构成地线回路,理论上要求在一个电声系统中,要确保整个接地系统是一个“等势体”,工程上采用“一点接地”的方式来满足上述要求。如何采用一蹼接地?我们在安装播控室时,常用的方法是在单个设备上将信号地和外壳地接于一点,由于所有单个设备都要联接到调音台,所有信号地和外壳地接于一点,其他所有点最后都汇集到调音台,再用一粗铜线将调音台一点与真大地相连。电源地则是通过电源线将电源插头插座的接地端与真大地相连。这样就构成了机壳地、信号地、电源地、真大地一点接地的接地系统。使用这种方法时卡侬连接器上的外壳地与信号地应相连。

工程设备安装、连接和调试

当会议系统工程的前期工程顺利完成,其他相应的施工条件已经具备时,就应该考虑进行工程的设备安装、调试了。在多数情况下,设备安装、调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才可以进行:

工程的所有管路、吊挂件、线路的预埋和敷设应该全部按照工程方案和施工图进行完毕。

安装必须要保证工程现场清洁、不杂乱,最好等装饰部门的施工基本进行完毕后再进行。

现场的保卫和用电情况以及施工设备应该得到充分保证。

设备安装是会议系统工程的一个标志性的工作,因为设备的逐步安装到位,现场工程已经逐渐形成一个明朗的格局,工程整体也逐步成形。但是,由于系统设备的自身特点,特别是它的价格都比较昂贵,所以在进行设备安装时都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设备安装一定要注意包括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设备安装牢固性一定要经得起考验,在没有充分的把握下,绝不能盲目通电工作。

设备安装一般采取现场和控制室分开进行的形式。

设备安装和线路连接一定要规范,尤其是存在同类、同型、同用途的舞台设备时,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标记。

安装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设备附件及包装附属物切记遗留、抛弃。

安装前都要进行单机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重型设备安装时一定要预先配备必要的升降工具。

设备安装时不要忽略设备的散热,排风环境的安排。

吊挂设备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坠落措施。

设备安装完成后,可以有顺序地按照设定连接图进行系统的连接工作,设备连接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设备连接必须以系统图为依据,分清系统走向、区域顺序进行。

设备连接最好将信号部分和电源部分分开进行。

各连接线的焊点、插头一定要牢固可靠,焊接工艺十分重要。

各种连接线应该分类顺序编号,并在线材上标记,以便日后维护、检查方便,同类同性质的设备连线最好选用颜色同类型线材。

设备间的连接口要仔细判断,插接正确,绝对避免大电流插接口连接错误。

设备间的连接线应有序排列、捆扎,不必留下过多的线材,也不要将比较短的线材强行与远处的设备连接。

设备安装、连接完毕后,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调试工作,调试工作内容比较多,一般应注意以下方面:

调试工作必须在设备安装完毕,而且确信所有设备没有什么故障。

调试方法和目标应该以有关标准和参数为依据。

设备调试前一定要分项分类分区域逐项检查各设备的基本设置是否有误,调试应该以先单机后系统为顺序,相互间协调进行。

调试电子会议系统时,最重要的是信号,信号流程、信号质量、信号处理方式都是调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调试较大型或复杂的系统时,可以分区域、分功能、阶段性地调试,然后再综合调试。

调试系统时还应该注意适时作各种运行调试,必要时做好记录。

对其它方面的建议

对供电的要求

希望供给音响的是独立电源,不要与普通照明,特别是与灯光调光和传动电机共用一个回路供电,以减少各种干扰。

对接地的要求

为了防止各种干扰,灯光、音响控制室、监控中心和设备间及系统接线盒处都要有地线,地线接地的电阻希望≤1.0Ω。

对控制室和设备间的要求

干噪、通风良好;

预留接地,供电箱,走线管。

希望安装防静电地板。

使用隔声门。

应有独立的空调系统。



由会议室中传送的图像包括人物、景物、图表、文字等等,应当清晰可辨。会议室内应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

2、会议室的布局

影响画面质量的另一因素,是会场四周的景物和颜色,以及桌椅的色调。一般忌用“白色”、“黑色”之类的色调,这两种颜色对人物摄像将产生“反光”及“夺光”的不良效应。所以无论墙壁四周、桌椅均采用浅色色调较适宜,如墙壁四周米黄色、浅绿、桌椅浅咖啡色等,南方宜用冷色,北方宜用暖色,使所提供的视频电平近似0.35V。摄像背景(被摄人物背后的墙)不适挂有山水等景物,否则将增加摄像对象的信息量,不利于图像质量的提高。可以考虑在室内摆放花卉盆景等清雅物品,增加会议室整体高雅,活泼,融洽气氛,对促进演播效果很有帮助。

3、会议室照度

灯光照度是会议室的基本必要条件。摄像机均有自动彩色均衡电路,能够提供真正自然的色彩,从窗户射入的光(色温约5800K)比日光灯(3500K)或三基色灯(3200K)偏高,如室内有这两种光源(自然及人工光源),就会产生有蓝色投射和红色阴影区域的视频图像;另一方面是开会的时间是随机的,上午、下午的自然光源照度与色温均不一样。因此会议室应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而采用人工光源,所有窗户都应用深色窗帘遮挡。在使用人工光源时,应选择冷光源,诸如“三基色灯”(R、G、B)效果最佳。避免使用热光源,如高照度的碘钨灯等。会议室的照度,对于摄像区,诸如人的脸部应为500LUX,为防止脸部光线不均匀(眼部鼻子和全面下阴影)三基色灯应旋转适当的位置,这在会议电视安装时调试确定。对于监视器及投影电视机,它们周围的照度不能高于80LUX,在50~80LUX之间,否则将影响观看效果。为了确保文件、图表的字迹清晰,对文件图表区域的照度应不大于700LUX。

4、会议室的音响效果

为保证声绝缘与吸声效果,室内铺有地毯、天花板、四周墙壁内都装有隔音毯,窗户应采用双层玻璃,进出门应考虑隔音装置。根据声学技术要求,一定容积的会议室有一定混响时间的要求。一般来说,混响的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音时间过长,声音又混淆不清。因此,不同的会议室都有其最佳的混响时间,如混响时间合适则能美化发言人的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议的效果。

会议室的高度大约在4m的情况下,容积(200m3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3~0.5s,200~500m3时为0.5~0.6s,500~2000m3为0.6~0.8s。

附录2:扩音对装潢的建声要求

混响时间T60≤1.4秒(250HE—4000HE)

总噪声级≤NR30

无回声,颤动回声等声缺陷

最大声压级:250HE—4000HE内平均最大声压级≥90dB

传声增益:250HE—4000HE的平均值≥-12 dB

声场不均匀度:1000HE和4000HE dB≤8 dB





整体机房工程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及通信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因系统安全性而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

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机房环境并实施科学的机房管理手段,是计算机及通信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我们经过多年计算机机房工程的设计施工,越来越认识到计算机机房工程是一个集建筑装饰学、电工学、电子学、美学、环境保护、安全防范技术、暖通净化技术、计算机专业、弱电控制专业、消防专业等综合学科的系统工程,并涉及到网络布线工程等技术领域,只有全面掌握各专业的系统化、集成化和技术应用,才能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

机房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机房设计可以尽可能减少计算机及各种设备互相之间的干扰,极大减弱外部电磁场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环境及所需的各种条件,保证计算机系统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们有信心将此机房系统工程建成一个与一流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

设计依据

《计算机房建设与管理》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选用A级标准)〖GB50174-93〗

《计算站场地技术通用规范》〖GB2887-2000〗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3-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TJ37-79〗

《建设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规范》〖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标准〗

《灭火系统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95〗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ST/T16-92〗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754-95〗

《环境电磁卫生标准》〖GB9175-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设计思想

安全可靠性

安全可靠是对一个专业机房设计施工企业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设计及选材方面,结合业主的工作特点、性质,充分考虑到使用长久性与稳定性,以保证机房系统乃至其每一个环节的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超前性与智能性

机房应充分体现信息系统核心的特点,并考虑机房应富有前瞻性,因此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将中心机房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控制中心。

机房人性化设计

电子计算机机房建设,除了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外,还要考虑其平面功能布局、色彩合理搭配、空间装饰元素的呼应等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办公室氛围。给从事计算机操作的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设计思想。

环保、节能

考虑到环境的重要性,设计时都选用对安全环保的装修材料,并在节约能源、防尘、防噪音等方面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设计目标

设计标准性:严格按国家关于计算机机房的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图纸规范齐全,采用国标符号,力求统一性,可调整性。

功能先进性:采用先进高级的管理系统手段,充分考虑与布线系统、网络系统的接口与配套,确保机房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安全可靠性:采用质地优良的材料和性能优越可靠的设备,配套规范的施工工艺技术,确保机房各个环节都安全可靠。

系统实用性:方案实施后的计算机房分区合理,工艺流程最简便,系统配置周到、全面,管理严谨方便,不同功能区选择不同等级材料,使其价格性能比达到最优。

空间扩展性:本系统不仅能支持现有的系统,还能在空间布局、系统容量等方面有充分的扩展余地,便于系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环境舒适性:机房整体装饰风格美观淡雅,具有现代化办公环境氛围,人员长时间在此工作也不会感到疲倦。

机房环境要求

温度:摄氏23度( 2度(夏季);20度( 2度(冬季);

温度变化率:<5℃/h不结露;

相对湿度:45%~65% (开机);

电源频率:50HZ ( 0.2HZ;

电源电压:380V/220V ( 5V;

电源波形失真率:小于或等于5%;

含尘量:粒径大于或等于0.3μm,粒数小于或等于10000粒/M3;

无眩光;无频闪;无噪音;

距地面0.8米高处,照度不低于300LX;

直流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欧姆,零地电压小于1伏;

交流工作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以及静电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防雷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均布载荷:大于1000Kg/m2

集中载荷:大于200Kg

机房系统构成















































































装修工程

装修特点:

体现特点——营造高科技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人性化设计理念。

布局明了——考虑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及其它附属设备的布局,便于管理。

格调淡雅——恰当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淡雅、明净、柔和、协调的氛围,令人赏心悦目。

利于健康——在材料选用方面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无毒、易清洗的材料。



各功能间装修材料建议及净高

项目



房间 吊 顶 地 板 墙 面 隔 断 房门 地板高

度(mm) 室内净高(mm) 主机室 微孔铝棚板 抗静电地板 铝塑板 浮法玻璃隔断 钢质门 200 2900 配电室 微孔铝棚板 抗静电地板 铝塑板 浮法玻璃隔断 玻璃门 200 2900

装修材料介绍

抗静电活动地板:

根据业主实际情况,建议使用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规格为600600,贴面为抗磨防火材料,厚度不小于1mm。该地板具有抗静电性能好、不起尘、易清洁、无色差,装饰效果好、整体感强、平整、耐磨、易除尘、不褪色等特点。铺设后稳定性好、不易变形,拆卸和恢复简单方便。

活动地板铺设高度为地板面距原地面200mm。由于活动地板下作空调送风作用(送风静压箱),为确保恒温恒湿,建议在地面表面做保温处理,铺设保温材料,达到不起尘的效果,保证机房的洁净度,并防止静压箱内因温度差过大而结露。该产品在机房中铺设累计误差小,其对角线、平面度都非常精确。支座上有独到之处,可以四面作边,安装相当方便,表面装饰帖图牢靠,外观大方漂亮,表面整洁,图案清晰,安装后给人一种舒适感。机房内部防静电地板需做等电位体,整个地板通过导线连成一个金属整体,并与室外地极良好连接。

铝合金微孔板吊顶

机房区建议采用铝合金微孔板吊顶,规格为600600及6001200,厚度不小于0.8mm。此种吊顶板平整度好、无色差、不起尘、易清洁;线条美观、色彩柔和,可与其他装饰材料配合使用,如大理石料、玻璃幕墙等,其装饰风格非常协调,也可同多种色彩的内墙涂料或墙壁装饰材料配合使用,整体效果令人赞叹不已。

由于以金属为原料,不会燃烧,因此铝棚板符合机房消防要求。铝合金微孔板吊顶上部的原顶面、梁、墙面、柱面等均刷防尘漆作防尘外理,保证机房的洁净度。吊顶板上的微孔可作为机房专用空调的回风口使用,微孔板内均附一张同等规格的吸音纸,既可减少噪音又可过滤尘埃。吊顶板上部空间作为机房专用空调回风通道及敷设电器管线用。吊顶板内的管线较多,此种吊顶板能够很方便地拆卸和恢复,便于今后检修和增加线缆。其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双面铝塑板墙面

主机房区室内四周墙面,全部采用轻钢龙骨做骨架,中密度板做基层,使用整张优质奶白双面铝塑板饰面,骨架内可走管穿线。配以黑色铝塑板踢脚及黑色造型装饰块,黑色密封胶嵌缝。

本设计选用吉祥俏靓铝塑板,表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8丝,该铝塑板表面平整光滑,可选多种颜色。整体性能良好,可防水、防火、防潮、保温、隔音、屏蔽、防尘、密封防鼠、易清洗、变形小等。较多地应用于室内的计算机中心机房,高洁净度实验室、厂房和室外。

隔断

主机房区均采用铝塑板板边框浮法玻璃隔断,无框地弹玻璃门与之配套。

门窗结构

机房主入口处安装双扇外开式钢制防盗门,配电室使用双扇玻璃地弹门;为达到防尘、防电磁干扰的目的,建议机房区窗户安装双层密封窗或用铝塑板密封。

电磁屏蔽

由于选用金属材质的天棚、地板及墙面装饰材料,使用多股BVR6铜塑线将棚、墙、地相连接,构成一个等电位的六面体,可达到初级屏蔽的效应,能使电磁辐射场强衰减30dB以上。

供配电工程

总述

计算机机房提供电能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也影响机房内其它附属设施的正常工作,同时机房对接地、雷电防护、机房屏蔽等均有特定要求。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必须建立一个优质、稳定、安全、可靠的供配电系统。

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

名称 参数 市电 电压偏移范围 ±2% 频率偏移范围 ±0.2% 电压波形畸变率 3-5%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 0-4ms 照明 ≥ 300Lx 事故照明 5Lx

供电系统

本次设计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双回路供电方式,由甲方负责引自本大楼主配电室,一路为机房区UPS 供电,一路为整个机房内空调、新风、照明、维修插座等非计算机设备供电。

考虑到计算机系统以后升级、扩展等的可能性,设计总容量为100KVA,使机房整个供配电系统更安全、可靠、灵活、优质、稳定、经济且维护简便。

电源经UPS稳频稳压、调整电压波形后为计算机设备供电,与此同时也为UPS的后备电池充电;一旦市电回路停电后,UPS的后备电池立即放电,经UPS逆变后给计算机设备供电,这样即能保证计算机设备的供电质量,又能保证无间断、长延时供电。

非计算机负荷包括机房内空调、新风、照明等所有除计算机设备以外的用电负荷,这部分负荷对供电的要求较低。由于非计算机负荷在起动时起动电流较大、频闪较严重,均会产生高次谐波等冲击脉冲,影响电压的稳定性,导致电压波形畸变。因此,机房管理人员要经常注意电源和负荷的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如设有场地设备监控系统将有利于适时监测相关数据,及时掌握机房内的工作情况。

设计中采用一台配电柜为UPS供电的计算机设备和市电供电的非计算机负荷使用。配电柜内设有电压电流指示、防雷防过压、短路、过载、过流等保护器,保护设备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

配电柜内均予留相应的备用开关位;主进线电缆、开关、接触器等均留有一定的富裕容量,以备以后增容和增加用电设备时使用。配电柜内均设有独立的零、地母排,均有明显的标记,便于施工中接线和检查。配电柜还设有紧急联锁接线端口,可与消防紧急断电按钮相连,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切断电源,阻止火灾蔓延,减少事故损失。

配电系统

机房区内的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如重要设备)和树干式(如次要设备)相结合方式。计算机设备配电采用均匀分布在活动地板下的计算机专用插座供电,随用随插,方便灵活,减少地板面上走线;重要的计算机设备如小型机等,采用单独回路的方式,更安全可靠。所有强电均通过桥架与镀锌钢管到达使用端,并在地板下架空敷设。x,辅助机房区照度设计大于450Lx。

事故照明:机房内的事故照明系统自成一体,它仅作为市电停电及紧急事故情况时,工作人员安全下电和安全撤离使用,不作为工作照明用,因此对它的照度要求较低,为≥50Lx。事故照明灯具采用格栅灯盘,采用与市电联锁自动控制的方式。在正常情况下熄灭(或工作),一旦市电停电时即自动投入。事故照明电源由机房内的UPS供给。

接地系统

电子计算机机房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 一、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4Ω; 四、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三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最小值,并应按现行国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采取防止反击措施。 对直流工作接地有特殊要求需单独设置接地装置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及与其它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应按计算机系统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 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 当多个电子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将各电子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本次方案设计四组接地系统:计算机直流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接地。

单独设置一套仅供计算机系统使用的直流接地装置。施工时这套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尽量远离大楼原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好能大于20米,以防止雷击所产生的反击现象。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1Ω。此次设计上引线选用截面积为35mm2的铜芯专用屏蔽地线电缆。通过增大导线截面和减小导线长度的措施,尽量减小上引线的电阻值。本系统由室外地极和室内悬浮地网组成:

室外地极接地电阻小于1Ω;安全距离≥15米;可使用防腐长效降阻剂,该产品技术由国外引进,与传统的地极工艺相比,具有降阻、防腐、稳定、长效的特点。

室内悬浮地网采用2x20铜带,用φ20mm电木支撑,距地面100mm悬空,与室外地极及室内计算机系统设备相连,形成一个计算机系统的逻辑接地系统。

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抗静电接地,建议使用大楼综合接地系统。机房内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金属管道、金属吊顶、抗静电地板、金属隔断框架均牢固连接大楼综合接地。

防静电系统

机房静电概述

计算机房的防静电技术,是属于机房安全于防护范畴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静电,是发生最频繁,最难消除的危害之一。静电不仅会对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而且还会导致某些元器件,如CMOS、MOS电路,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毁坏。此外,还会影响操作 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正常的工作和身心健康。计算机在贵单位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这些领域都是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一旦计算机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特别是较大的故障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的政治影响更不容忽视。

6.2机房的静电及其防护解决方案

静电引起的问题不仅硬件人员很难查出,有时还会是软件人员误认为是软件故障,从而造成工作混乱。此外,静电通过人体对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放电时(即所谓的打火)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给人以触电的感觉,造成操作系统作维护人员的精神负担,影响工作效率。 对于计算机房的静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在计算机内安装高性能的防静电地板,地板贴面的电阻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地板下的金属支架应进行多点有效接地(网状)最后接至大楼综合地或机房安全地;

机房区采用机房专用空调以保证机房内的湿度。

对于采用MOS电路作存储器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为了有效的保护MOS电路可在硬件维修室或机房内设置MOS电路维修台,维修台采用有接地金属板作台面,维护人员带特制的接地手套,操作前将手套接地,将人体所带的电荷泄漏,接地电阻在100欧姆内可以取得良好的泄漏静电的作用。

计算机的信息流是弱电压、弱电流信号,为防止计算机房内静电形成高压电子云对数据信息造成破坏,为游离电子提供一个泻流通道,计算机房内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电气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槽,均与电源的保护地PE线相接。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各种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防止地电位及雷电反击,施工中将计算机设备的金属外壳、UPS及电池箱金属外壳、金属地板支架、隔断及金属框架、设施管路、电缆桥架等做等电位连接,并以最短的线路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己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上。

机房防雷系统

计算机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除了本身的软硬件条件外,还有外部工作环境,主要是影响该系统正常工作的外部及内部过电压,据最新统计,电子信息设备常因元件被击穿或烧毁而停止工作,重要的原因是这类设备的元件耐暂态过电压的水平很低,如果设备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暂态过电压,而线路又未设置必要的暂态过电压保护器,则设备的电子元件将被击穿。防止外部及内部过电压也是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投资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这部分投资,造成系统的损坏,出现更换及维修设备的费用,从一定时期的周期投资费用上来讲,很可能超过一次性装备防过电压设备的费用。在这里暂不计政治、社会及其它影响,有可能这方面的影响远比防雷器件的投资大得多。过电压的概念:由电源系统外部(主要是雷电)和系统内部工作造成的工作电压超过正常供电值,即称为过电压。暂态过电压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十微秒的时间,观测证明大地被雷击时,负电荷放电的能量平均为30kA;发生正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雷击显得特别猛烈,一般为100 kA,高的达200~300kA。从大量的计算机雷击事例中分析可以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电子计算机机房接地装置应满足下列接地要求: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防雷接地,接地应接现行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共用一组

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三种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其中最小值,并在防雷接地和其他接地体之间应采用OBO之防地电位反击的等电位连接保护器480进行保护。

②供电系统防雷

第二级电源防雷系统:

在主机房内的市电配电柜加装第二级避雷保护,保护机房内UPS、空调、新风、照明等用电设备。采用德国OBO防雷产品的C类产品,型号为V20-C/3(三相)。

技术介绍

OBO V20-C的设计目的:依据VDE-0675标准对1000V以下的低压负荷设备依据标准实行保护。它保护电气设备不受因雷电和开关操作所引起的瞬态过压损坏。根据电源输入的类型,可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

功能

作为限压型的产品,V20-C内部配备了高能量的氧化锌压敏电阻,该压敏电阻具有较佳的非线性特性。该组件具有响应时间极短、残压低、容通电流大,寿命长和无续流的优点。

如果压敏电阻因过载而老化时,内置的断路器将中断与电源的连接,故障显示窗口的颜色会由绿色转变为红色。

技术参数

型号 V20-C/3 设计 4模块 正常工作电压 UN 230V(75V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UcAC

UcDC 320V

380V 根据VDE 0675,Part 6标准下的分类级别 C 最高冲击测试电流(8/20) Us 40KA 在60KA(8/20)冲击电流下的电压保护水平 Ur <1.6KV(1.9KV 响应时间 tA <25ns 电量 Q 10AS 容通能量 W/R 5105J/( 连接导线选择范围 2.5-35mm2 安装 按EN50052,固定于35mm宽之金属导轨上 重量 700g 材料 聚酰亚胺6 体积(宽深) 71.2mm55mm

电源插座防雷系统(建议):

对主机房内的重要设备如小型机等,加装电源插座避雷保护。采用德国OBO防

雷产品的D类产品,型号为CNS 3-D(单相)。

技术介绍

OBO CNS 3-D是为电子终端设备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精细电源保护产品。在同一时刻可以对三种终端设备一起保护。

功能

该防雷插座的保护电路是由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组成,同时通过一个内置的温度保险丝进行持续的监控,当绿色的LED亮起,显示防雷插座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出现故障,红色的LED会亮起,绿色的LED熄灭,同时伴有一长时间的声音信号。以提醒相关维护人员更换防雷插座。



技术参数

型号 CNS 3-D 最大工作电压 UN 230V( 额定电流 IN 13A 额定放电电流 In(8/20) 2.5kA 最大输出功率 Pmax 3600W 最大放电电流 Imax(8/20) 7kA 响应时间 tA <25ns 最大地线连接线径 2.5mm2 尺寸(多插座) 2606040mm ③通信网络防雷系统(建议)

与电源防雷一样,通讯网络的防雷主要采用通讯避雷器防雷。目前,计算机远程联网常采用的方式有电话线、专线、X.25、DDN和帧中继等,通讯网络设备主要为MODEM、DTU、路由器和远程中断控制器等。通常根据通讯线路的类型、通讯频带、线路电平等选择通讯避雷器,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

数据专线:

DDN专线的工作电压为12V,传输速率为64K 或128K,可选用OBO RJ45-V24T/4-F做为专线防雷器,具体技术参数见后。

数据拨号线:

PSTN拨号线路最大工作电压为110V,传输速率为56K,可选用OBO RJ45-Tele/4-F做为拨号线防雷器,具体技术参数见后。



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 Vmin

V Vmax

V 最大通流量

(8/20)

限制

电压

V 衰减

(36KH

Z)dB 保护脚

动作

时间

ns 应用环境

RJ45S-E100/4 5 6.5 7.5KA <50 0.3 1,2,3,6 <10 交换机

路由器 RJ45-Tele/4 110 180 7.5KA <300 0.1 3,4,5,6 <10 Modem RJ45S-V24T/4 12 18 7.5KA <50 0.1 3,4,5,6 <10 DDN专线

门禁管理系统

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计算机系统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个角落,大量的文件和数据都保存在计算机中,所以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具有信息自动化的智能大厦中人员较多,不仅要对外部人员进行防范,而且要对内部人员加强管理。因此,现代化的计算机房均应安装门禁管理系统。



系统组成

门禁控制器

门禁系统管理软件

读卡器

通讯卡

电控锁

感应卡

管理微机

系统功能

1)、通讯功能

使用RS-485网络,最多可连接3000个电子门禁控制器。

通信距离达1100米,可延长至2200米。微机通过门禁控制器记录门禁的人员进出情况以及各种报警和设备工作情况。

2)、监视功能

在微机上可以查看网络中门禁的运行状况,如果出现门禁读卡头被破坏、门超过规定时间未关闭、门被非法打开、网络通信失败将在微机上显示并用声音报警,同时微机记录上述报警情况。

当微机停止运行时,若系统采用智能型门禁控制器,则门禁网络仍然正常工作。门禁控制器继续存储进出门记录、存储并可以通过网络报警器发出警报。

3)、查询功能

在微机上可以查询出入门记录(钥匙号、持卡人姓名、出入门时间以及出门或入门标志、按钮开门时间和进出的门名称)。

在微机上可以查询报警记录(门没关好、门被非法打开以及门禁控制器被拆开、与门禁控制器通信失败)。

在微机上可以查询运行记录(门禁控制器上电、网络管理软件开始运行的时间)。

4)、设置管理功能

设置门禁控制器的地址和门名称等

门禁控制参数

开门时间:范围为1~255秒

门的安全检测:检测或不检测

开门后报警延迟时间:范围为1~255秒

门定时开启不锁时间:可设置3个时间段

假日设置:可设置当年的所有假日

恢复门禁控制器上已经设置的控制参数

钥匙卡授权管理

从钥匙库选择将要授权的钥匙卡

同时一张或多张钥匙卡登录到一个门或多个门

同时在一个或多个门删除一张或多张钥匙卡

比较微机内保存的钥匙卡与门禁控制器上已经登录的钥匙卡是否相同

恢复门禁控制器上已经登录的钥匙卡

用微机内的时钟校对所有门禁控制器内的时钟

微机设置

设置通信所用的微机通信端口(COM1~COM4)

设置是否由微机自动定时与门禁控制器通信

设置与门禁控制器自动通信的时间间隔

设置网络控制器的参数

通过微机遥控门禁控制器打开和关闭门

门禁管理系统可以设置感应卡的级别及各级别进出时间,当多个人员进出机房时,只有级别高的感应卡可以出入,其他低级别感应卡无法出入。

5)、口令

设置门禁控制器参数和用户资料都需要输入口令,用户可以自行修改口令。

系统优越性

感应式门禁管理系统具有免刷卡功能,感应距离在5-50mm内,自动开门,储存容量大,储存出入记录多,配套软件为具有用户库管理、用户出入信息提取查询,可根据用户级别设定进入范围及允许进入的时间段,可根据出入信息进行考勤。

用户可随意将储存在系统控制器中感应卡出入情况:如卡号、门号、日期、密码等资料打印出来,作为备份,供查阅分析及日后参阅等需要。此系统是当前国内最先进的门禁系统。

IC卡登录简单,安装方便。

强大的系统功能,通过电脑软件实行多门联网控制。

模块化设计,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能,软件升级、硬件性能扩充轻易而举。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

机房空调要根据计算机设备的性质来选择:应具有恒温、恒湿、风量大、空气流通快的特点,而且空调内部还应设有高效过滤网,能充分满足计算机设备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 ,起到减少计算机设备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空气调节的主要目的是为机房中的人员设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功能范围的日趋扩大,机房作为电子系统信息管理、交换和处理的中枢,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通过空气调节为机房设备创造一个可靠、稳定运行的工作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适应人性化管理要求,为机房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对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也是同等重要的。

1、温度控制

计算机所产生的高热能,一般的民用空调机都难以负荷。如果温度能控制在22℃±1℃的范围,对计算机的运行是最好的。计算机的散热量一般比办公室高出6—10倍,空调机一定要有足够的制冷能力,防止急剧的温度变化。

2、湿度控制

一定要适当地控制空气中的湿度,过高的湿度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在计算机内凝结,而过低的湿度会产生静电作用。所以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同样会对计算机形成破坏。一般的空调都忽略对湿度控制或控制不够精密。

3、风量

计算机对于风量的要求比一般空调高很多,一般舒适的空调,每一冷吨(Ton)的制冷量只配有500—650m3/h的风量,可是计算机通常要求每一冷吨制冷量配有850—1,000m3/h的风量。而且较大的风量才能应付计算机房产生的高显热比。

4、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需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讲,机房内空调系统的负荷主要包括:

设备的冷负荷

照明的冷负荷

外窗的辐射热和窗体传热的冷负荷;

外墙和屋顶的传热冷负荷;

人体的冷负荷及湿负荷。

5、系统设备选型

选用意大利海洛斯24UA一台:

意大利海洛斯公司在全球内推出的模块化Himod机房专用空调机,从对机房环境空间适应性、高效节能、经济性、降噪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赋予机房专用空调全新的概念。有几大优点:

1、最大的灵活性:模块化设计,外观更美观、一致;模块间任意组合。

多种型号可供选择,适用各种条件。

多种可选附件,适应各种环境要求。

每台机组标配有可调速风,组合使用无考虑均压问题。

2、高效风机:利用可变速新式叶轮高效风机,静压可在20Pa-450Pa调节,结合特殊设计的大静压室,使用Himod空调低噪音得以实现 。

3、节能:由于使用高效风机和涡旋式压缩机,使得Himod空调功耗大大降低(比传统型号低35%),运行及维修费用低。

4、智能化控制:每个模块均由新型微电脑控制器控制。多模块机组无须增加任何设备即可实现互相联动及程序控制,通过HIROMATIC控制器即可实现远程联网。

5、安装维修简单方便:完全正面维护,部件拆卸维修简单,非常短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机组侧面无需留空间,节省安装空间。

6、环境保护:Himod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工业材料,对环境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三明治夹层式面板结构,中间加阻燃隔热降噪材料,具有AO级防火性能。

7、型材框架,工艺结构合理,喷漆涂层内付绝热吸音酯泡沫,

8、直观系统视窗运行状态,薄型模块化设计,正面检修,重量轻、体积小,安装方便。

9、高能效比:高效名牌全封闭压缩机,低噪音,双机系统,使用方便,V型热变

10、换器盘布置,SHR值高,制冷能效比可达293,风系统风机传动效率比达0.98,加湿器能效比达13Kg/千瓦,是典型的低能耗高性能产品。

11、独特的风机设计:双风机两侧进气,离心通气机,锅壳内藏式电机,直联叶转动方式,结构简单,免润滑,维修方便,高效率、低噪音,动态和静态平衡好,无震动。

12、新型材质加热器:电加热器采用铝合金材料,低热时、大通量设计确保加热无条件表面温度低,防止空气离子化效应,分段使用,热效率高,长寿命。

13、除湿、热气再加热:除湿作用是由除湿电磁阀控制。当接到HIROMATIC控制器发现除湿信号时,除湿电磁阀动作并开关一部分蒸发器盘管,这时蒸发温度相应降低进行除湿。系统风量不变,在除湿过程中制冷系统能够利用制冷剂的潜热进行再加热,而省去了再加热系统,达到节能目的。

14、高效率高效能过滤器:抽屉式波状过滤网,具有倍于回风口的过滤面积,滤网的材料采用复合纤维,吸附灰尘的能力强,便于维护和更换。

15、无水质要求的高效加热器:自含式蒸汽发生器,由耐高温塑料制成,并设有网状筒型电极格栅与更换方便的桶体,设有全自动的固态节能控制电路,控制除湿量,并通过控制冲洗和补水逻辑电路,自动补水、排水,保持桶体长长寿命。

6、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的安装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机房区格局的划分与设备的摆放,为了保证机房区设备的制冷效果,将机房专用空调室内主机摆放在设备机房,正面对着机房设备,良好的气流组织循环和设备摆放形式即能有效的利用机房空间,又能保证设备的制冷效果,防止造成的空调送风的“盲区”。新风的引入可使机房区保持正压并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空调安装时,为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行,在空调内机支架上安装防震胶板以防止机器震动。

新风系统

机房的密闭性较高,如果其中的空气不进行更换,CO2等气体不断累积,很容易使工作人员疲劳困乏,工作效率随即下降,而且室内空气长时间不置换也容易造成军团病,这就是近十多年来国际空调界最关注的课题之一。随着各种合成建材的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如计算机、复印机的普及、建筑密闭性的提高、以及为了节能或降低造价而尽可能减小新风量等原因,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生物污染物得不到合理稀释和置换。CO2含量升高,空气品质劣化,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如困倦、乏力、胸闷、精神恍惚、过敏、工作效率下降等,造成这种“室内空气品质恶劣”的主要原因,就是新风不足或通风不良。同时新风的引入会使机房内形成空气正压,可防止外部不洁气体的进入,以保持机房内的洁净度。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对新风系统的计算方法为:

室内总送风量的5%;

按工作人员每人40m3/h;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以上三项中取最大值。

本设计方案选用一台北京“环都”XHB-L26型管道式新风机,为机房区输送新风。新风机从外界采集到的新鲜空气,经新风机初效及亚高效两级过滤后,送给专用空调,并经专用空调送至各工作区,保证机房区内能补充到足够的新鲜空气。机房空调和新风机结合,还能使机房内形成一个正压力,使机房内的一部分富裕的空气通过门缝流向外界,阻止未经过滤的空气进入主机房区,保证主机房区的洁净度。

主要特点:

1、双向换气:将新鲜的室外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的污浊气体排到室外,吐故纳新,让您有置身于大自然的舒适感受。

2、能量回收的功能:机器内置热交换器,将排出去的空气与送进来的空气进行了冷热交换。70%以上的能量回收率使保温换气容易实现。

3、空气过滤净化功能:设备内置的专业级空气过滤器能保证送入市内的新鲜空气洁净无尘。

主要性能指标:

额定风量:2600m3/h

噪声:59dB

装机功率:1100W

热交换率:70%

输入电压:380V,50Hz

外型尺寸(mm):1300x650x1400(长x宽x高)

重量:290kg

漏水报警系统

对于计算机房,水患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防护内容之一,由于水患,轻者造成机房设备受损,降低使用寿命;重者造成机房运行瘫痪,中断正常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因此计算机机房水害的防护建设及日常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专用空调的周围及空调循环水管周围布置测漏水感应点,当有漏水时,感应点便传给控制器报警信号,告知机房工作管理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并且在沿空调进回水管路及空调周围设立防水堰,可有效防止意外漏水,进入其它区。

本设计方案选用LSBJ-D型机房漏水报警器。该产品具有八通道漏水检测功能,并有声光报警指示,可显示出与传感器相对应的具体数字;同时还具有自检和静音功能,可在机房没有漏水的情况下模拟任意传感器为漏水状态,使之报警,以便检测本报警器的工作状态;在发光管和蜂鸣器报警时可按动静音开关使蜂鸣器停止报警,仅由发光管显示,从而减少室内噪音;本产品同时提供数据接口,可与机房场地设备监控相连接。

主要性能指标:

电源电压:AC220V±10%

整机功耗:2.5W(一般状态),8W(最大)

报警方式:声(蜂鸣器)、光(数码发光管)

外接报警:一路常开接点开关量或DC12V/150mA

报警信号输出:八路常开接点开关量输出

开关量输出容量:AC120V/3A或DC24V/3A

消防报警与灭火系统

目前,计算机机房内通常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它由火灾自动探测器、区域报警器、集中报警器和控制器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既可单独设置,自成体系,又可与自动控制灭火系统的控制中心相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在计算机机房内,为了防止或减少误报和漏报,一般至少要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器。目前大多采用感烟探测器和差动感温探测器联合使用方式,以便提高报警的可靠性。为了减少误报,在使用感烟探测器的电子计算机机房及其它辅助房间,其洁净度等级应不低于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中A级,即≥0.5μm的灰尘,每立方升的粒数应少于18000粒。



一、设计依据

GB5019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二、设计内容

根据消防规范要求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工程设计。

三、火灾确认

1、感烟、感温探测器同时动作;

2、紧急启停按钮启动按钮动作。

四、灭火方式

1、本设计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灭火方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喷射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保护区,此时能将在其区域里任一部位发生的火灾扑灭。

2、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为自动、电气手动、机械手动三种。火灾确认后,可自动或手动打开钢瓶间电磁阀,消防控制室接收其反馈信号。

五、设计条件

1、防护区容积分别为:205.13米3、102.56米3;灭火浓度为:47%;喷射时间:<1min灭火剂用量:采用7瓶70升钢瓶,贮存药剂315Kg。

2、防护区为独立封闭空间,平时温度25℃左右。

六、管线敷设

1、气体灭火系统管道采用镀锌无缝钢管,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和管道强度和密封试验,如管道试验介质为水,试验压力为15MPa,将试验压力升至15MPa后保压5分钟,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应无明显泄露,目测管道应无变形。

2、自动报警线路穿焊接钢管及金属软管保护,报警总线采用ZR-RVS-2×1.0mm2双绞线,电源线采用ZR-BVR-1.0mm2阻燃线;管道施工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管内穿线完毕应进行线路绝缘测试,线间、线对地电阻应大于20MΩ。

七、钢瓶间及各防护区的门应为防火门,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各防护区的隔墙应采取防火处理,保证耐火极限不低于0.5h。

八、其他

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我公司推荐使用美国BEST4000系列10KVA的UPS产品。







BEST UPS技术简介

1.方案设想和设计规范

1-1 方案设想

电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干扰,这些干扰可能是由于工业设备的运行及供电质量造成的。为了详细地分析电力状况,下面列举了六种常见的问题:



第一种 电压跌落









原因:主要由电力设备(如电机,压缩机,电梯等)的起动而产生

的,也可以由电网的超载而引起的。

后果:引起计算机电力供应不足,造成键盘死锁或计算机关机,引

起数据的丢失和损坏;影响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第二种 频率波动









原因:供电质量差造成的。

后果:引起精密仪器的敏感元器件损坏,设备运行出现故障。



第三种 断电







原因:由于雷电,风暴,地震等自然因素,或因供电部门实施供电配给制,破坏电力设备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后果:计算机内存数据全部丢失,也可以造成硬盘文件分配表(FAT)的损坏;引起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全面瘫痪。



第四种 尖峰











原因:雷电引入电网,电力恢复造成。

后果:计算机内存数据丢失,硬盘FAT的损坏;对于精密电气设备,会造成元器件的毁坏,运行出现故障,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



第五种 浪涌









原因: 大功率的电力设备忽然关闭而引起短时间的电压增加。

后果: 造成计算机和其他精密电气设备的敏感元器件处于极限状态;减少其使用寿命。



第六种 噪音









原因: 多种因素造成。如雷电,负载的开关,发电机,发射设备,工业设备等等;电子术语称为电磁干扰(EMI)和无线电频率干扰(RFI),电子噪音干扰电网中平滑的正弦波。

后果: 引起执行程序的错误操作,将错误信息引入数据文件。对精密的电气设备,则引起误动作。

对于以上六种电力问题,稳压器或净化电源只能解决电子噪音和电压波动问题。换而言之,稳压器对于断电,哪怕是短暂的,也是毫无办法的。而即使是短暂的断电,对于计算机系统,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以及精密的电气设备所造成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高质量的,高可靠的电源系统。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银行,电信,石油,军队,制造业等关键业务部门。许多电力问题极易造成设备的损坏以及数据丢失,通讯中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往往是无法估量的。UPS因此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

UPS是连接市电与负载的一种电子设备,其作用是向负载提供连续的,高质量的,纯净的正弦波电压。即使电力中断,仍能为负载提供不间断的延时供电(时间由后备电池的容量决定)。此外,与传统的供电系统(市电,发电机等)相比,UPS具备以下优点:

良好的输出特性:UPS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是稳定和持久的,市电的波动不影响UPS的输出。

免除电力干扰:UPS通过AC—DC—AC双转换技术,所有的市电干扰都被滤除掉。保证负载的可靠运行。

不受断电影响:正常情况,逆变器由整流器供电,发生断电时,蓄电池对逆变器供电,真正实现不间断供电。



1-2.BEST UPS 电源的设计规范:



BEST UPS 电源系列产品由美国原厂供货,品质一流。是真正的在线式正弦波不间断电源。其设计规范符合:

国际安全标准:UL1778(美国电器系列安全指标)

CSA(CLL)(加拿大电源系统认可指标)

IEEE(脉冲承受能力指标)

GS(YUV),IEC950 EN50091-1; C22.2#107.1;M-91

EMC 认证: FCC-A(无线电频率干扰抑制能力指标)

EN50081-2;EN55011-B

国际测试标准: VDE0160;EN50082-1;

EN55011;DS5103;DS5104,VDE0875-N

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

因此,BEST UPS 无论从机械性、电磁适应、抗静电、防无线电频率干扰、抗冲击电流、绝缘可靠性、抗浪涌、尖波及质量管理、安全性方面均列属高品质电源产品,并且在应用中,在美国军界、宇航方面以及国家安全保护方面,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产品符合美国军用FDT-F2及宇航 Mil-Q 标准,九四年在美国军界占有50% 的电源产品份额,与一大批军事、国防单位,计算机厂商以及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业务联系。

2.BEST POWER (10KVA∽200)UPS原理介绍:

BEST UPS 采用可靠性最高的交流转直流,直流转交流的工作方式(双转换纯在线式)。主要由下列六个功能模块组成:

整流器

电池

逆变器

逆变器输出静态关

旁路静态开关

维修旁路



主要模块功能描述:

整流器:

整流器采用六脉冲全数字控制方式整流。输入端连接三相扼流圈、内置高次谐波滤波器,大大降低了整流器产生的谐波失真对电网的干扰。

整流器是恒流恒压式设计,当充电电流到达指标极限时将自动调节充电电压,防止对电池造成过充电。

整流器与电池通过磁饱和扼流圈连接,降低了直流脉动,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逆变器:

逆变器采用IGBT晶体管及高频逆变技术,该技术能减少输出端滤波器的感抗及容抗,从而提高逆变器的动态输出精度及效率,并能减少功耗,适应各种非线性负载。

逆变器设置高精度的短路保护系统及超载限流装置,当输出端出现超载,系统将自动限流调节输出电压,继续向负载供电,当输出端出现短路时,逆变器将输出极限电流并自动将输出电压调至零点,短路消失后,逆变器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该系统称为“电子保险丝系统”,可提高逆变器的自保功能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静态开关:

静态开关分别由逆变器输出静态开关和旁路静态开关组成,在正常情况下,逆变器输出静态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旁路静态开关处于常开状态。当逆变器输出超载或出现故障时,通过两组静态开关的转换由旁路给负载作紧急供电,当逆变器负载恢复正常时,静态开关自动将负载转换到由逆变器供电的状态。



维修旁路:

维修旁路的功能在于当UPS出现故障或进行检修时,通过维修旁路将市电直接供给负载,从而将UPS与电网隔离,实现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设备的检修。

BEST S4000系列UPS电源主要性能特点:

采用IGBT器件及PWM技术

UPS逆变器功率元件从晶闸管、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GTR)、MOSFET场效应管发展到如今的IGBT。 与其它功率器件相比,IGBT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且有导通电阻小,耐高压等特点,成为目前新型UPS首选的功率器件。

BEST UPS 电源系列从 2KVA 到 2700KVA 均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技术,整体地提高了整个机器的可靠性和逆变效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UPS 专业厂商之一,BEST 是最早采用 IGBT 技术应用于大功率电源产品的厂家,使得其技术一直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BEST UPS采用高频脉宽调制(PWM)技术,具有优良的动态响应特性,对负载的突变给予快速响应。其突出特性为:

●效率高;

●输出电压特性优良;

●输出为标准的正弦波。

100%抗不平衡能力

由于BEST UPS采用三相独立的逆变器电压与电流的相位控制,使得UPS可以在以下极端状态运行:

一相满载,另两相空载;

两相满载,另一相空载。

因此BEST UPS完全适应负载的不平衡工作,具有100%抗不平衡能力。

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

●BEST UPS 电源早已完成了从传统的模拟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转换,整个系列中 BEST UPS 电源均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方式,通过机器内的CPU 进行数字控制,可对多达100个UPS 内部参数进行编程控制,智能显示面板可以方便地显示 UPS 工作状态,用户通过面板就可对 UPS 所有的运行参数进行在线修改和调整,独创的 BEST UPS 专家智能系统随时监视用户的修改工作,保证了最大的安全性。

●多CPU应用

BEST UPS 三相机系列率先在 UPS 界采用数字化控制,采用5个CPU 来适时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利用内部主/从系统结构,由五个微处理器单元来承担所有调节功能、数据采集和运算辨识,然后转至主机加以综合处理,并加以记录和显示,自动调节 UPS 工作状态。

采用受软件控制的数字化功率因数补偿器。它利用控制软件所提供的软件谐波器功能,并结合所实测得到的负载功率因数对 UPS 逆变器进行动态滤波监控。其工作是:它首先通过对逆变器的输出波形进行高速的A/D 模数采样(其采样速率为 4KHz 左右),然后再将所测得的采样值以1千万条指令/ 秒的速率来分析和判断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并以此为根据推算出在 UPS 电源的输出波形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分量。然后,再以此为根据去调节 UPS 电源输出波形,以期达到最小的输出波形失真度。BEST UPS 电源也采用同样的办法来对 UPS 电源输入滤波器进行动态滤波调整。

带温度补偿的先进电池管理(PBM---Best power专利)

●BEST UPS 采用电池温度补偿充电特性,有效延长电池寿命。对电池充电时可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充电特性,不断调节电池充电电压,使其出在最佳值,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调整电池充放电特性曲线。可按照不同的电池生产厂家的技术要求,不同类型的电池(密封免维护电池和普通的铅酸电池)进行电池充放电特性曲线的调整,以达到延长畜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电池有效使用容量的目的。此外,当市电供电中断时,它能根据用户在不断调整 UPS 电源的负载的动态运行条件下,及时地在控制面板的显示屏上实时地向用户显示电池组尚存在的可供电时间。

●完美的电池容量在线测试技术,使用户随时掌握电池的当前状况。BEST UPS 采用的电池测试方法,不象其它UPS那样,把整流器关掉,这样当电池故障时,容易导致逆变器停止工作,给负载带来风险。

BEST UPS进行电池在线测试时,自动把UPS整流器电压降低,使整流器电压低于电池电压,对电池进行放电,让整流器处于备用状态,从而避免了电池故障可能给负载带来的风险,该功能也可手动进行。

均充功能

BEST UPS具有均充功能,当电池进行了深度放电后,都会自动进行,也可以设置成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充电电流编程,BEST UPS可以根据电池的特性及容量的大小,对充电电流进行编程,确定最佳充电电流。

自测试、自诊断功能

对 UPS电源内部逻辑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和诊断,它可利用机内的微处理器同时对 UPS 电源的控制部件进行总数可多达140 个以上的关键点进行自诊断监控,以其及早发现故障苗头和确保 UPS 电源供电系统能长期和部位显示在显示屏幕上的系统故障栏上。它还以文字、声、光报警的形式来提醒用户。

友好的人机界面

BEST UPS 电源向用户提供有一个监控器控制屏。该操作控制屏的主要组成:

●具有液晶(LCD)显示屏。该显示屏可向用户提供多种文字的信息显示(英、法、西班牙语等)。

●供用户操作使用的功能键。实践中,对 UPS 电源的所有的运行控制器的显示屏上所提供的菜单信息来执行 UPS 电源的启动或停机操作,对 UPS 电源工作的参数进行读取(如读取 UPS 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等重要参数)以及进行故障分析。此时的监控器不仅向用户提供故障的性质、故障点的部位等有关信息,它还能向用户提供 如何排除故障的简要说明。在进行这种人机对话操作时,监控器会明白地完成这步操作后,它才会向你显示第二条操作指令。在 UPS 电源的运行中,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精细的软件设计技巧,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用户误操作的菜单操作方法对用户来说是既方便又安全。

●同时具有模拟流程结构图,并具有报警功能,用户可以很直观的看到UPS各模块的工作状态。

模块-插件式结构

为了方便用户进行维修,BEST UPS 电源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模块-插件式或者模块(抽屉式组合式结构。它按整流滤波器和充电器、逆变器、静态开关、逻辑控制板和逆变器输变压器、滤波器等功能块划分成几个标准模块。在各模块中电路板采用插件式连接,所有的控制部件均采用标准件,从而保证了备件结构的一致性和兼容性。这种设计具有布局整齐、拆卸方便及很容易将 UPS 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进行增容处理的优点。结合其微处理器自测试、自诊断的功能,BEST UPS 为用户能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和维修UPS 电源带来极大方便。例如:当 UPS 电源发生故障时,UPS 电源本身会自动存储多达140 个以上诊断点的特征参数和工作状态参数。这样当操作人员在分析故障原因时,可以从 UPS 电源的系统监控器面板的显示屏上调出 UPS 电源在发生故障前后一段时间的系统运行参数。这种参数的总数可达1500 个以上,它所包括的内容有: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和频率、负载电流、整流滤波器、电池组的端电压和工作电流等运行参数。因此,用户不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故障点及分析出产生上述故障的原因,而且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标准化的备件来迅速地更换掉有故障的部件,在 BEST UPS 电源的维修中,它的平均修复时间(MTBR)已能缩短到小于8 分钟之内。这十分有利于提高 UPS 电源的设备利用率。



内置自动静态保护旁路和维修旁路

●当 UPS 过载、逆变回路故障或维修等状况下,UPS 电源自动转到内部电子旁路,此时UPS 电源可通过Bypass 功能将UPS 与市电网及负载分开,从而保证负载的不间断正常供电及设备的维修。BEST UPS逆变与自动旁路的转换时间为零转换。

●BEST UPS内置有标准的维修旁路,这样很方便的进行负载不断电的维修。

高可靠性的双整流、双逆变结构

●BEST UPS具有双整流双逆变结构。双整流器并联冗余技术给逆变器提供高可靠的直流,12脉冲整流器提高市电交流的效率,减少市电谐波失真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减少对电池的脉动电。

●双逆变器并联冗余技术,提高 UPS 输出的高可靠性,50%同时输出,提高了过载能力。

完善的监控系统

●远距离监视面板

●无电压触点

●RS-232、RS-485接口、SNMP界面

●开放的通讯协议

BEST UPS 提供了多种UPS监控方案,可以通过远距离监视面板实现400米以内的监视。通过无电压触点及AS400可以方便的实现声光报警。

免费提供的SMARTMON软件,可以方便的实现PC对UPS的监控。

如果接入BESTLINK适配器后可以方便的实现网络监控。

BEST UPS监控软件可以对UPS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自动生成图表(点状图、柱状图或曲线)和数据文件。

BEST UPS 监控软件可以完成服务器SHUTDOWN功能,既在市电故障后,UPS电池耗尽前,完成对服务器的有序关机,使其免受损失。

BEST UPS 主机具有 RS--232 接口,利用HP Openview 和 Sun Manager 网络管理器,可通过公用数据网或市话网在远端 PC 机上对 UPS 所有工作状态进行监控。BEST S4000 UPS自动监示和关闭软件可在下列操作系统中运行:Novell,Windows NT,UNIX,DEC,VMS/ULTRIX,IBM,SUN等其他系统。远端 PC 机具有主机显示面板上所具有的功能,能存储、显示和打印 UPS 所发生的故障和报警,通过这些报警信息,维修人员能容易地分析故障原因,通过计算机远程监控,用户可方便地在不关机状态下预设电池定期检测,测定电池容量和放电时间,并能实现遥控开关机。

BEST UPS独特的多机并联技术

●冗余并联

BEST UPS采用独特的专利技术,实现8台并联,无需附加额外设备。

BEST UPS 采用最先进的全数字化控制技术,通过对容量、负载的检测,实现了电流分配控制,不受“环流”的困扰。该产品已在世界上最先实现 8 台 UPS 相同容量和不同容量的高级冗余并机方式。

冗余并联方式:



特点:

1) 可靠性较串联热备有更大提高。

2)系统无需任何附加的并联柜。

3)系统的并联运行由内部微机实现。

4)所有机器均分负载。

备注:BEST S4000系列UPS 并联冗余配置方案是将UPS的市电输入并接在一起,负载输出线并接在一起,UPS内部通过并机卡及通讯线实现并机。(可8台并机)均分负载。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自动退出,剩余各台将继续均分负载运行。

●极简便的扩容方式

一般 UPS 的单机功率是有限的,在需要大功率时,需增容。美国BEST 公司推出多机不同容量 UPS 并联运行技术,只需直流电压相同,不需要外接并联静态开关,因此扩容极为方便,如果客户在现阶段受资金限制,开始时可以选用较小功率的 UPS,以后再扩容,只客户使用本公司的多机并联技术,以后增容就非常方便,这样就可以减小初投资的费用。

●先进的多机工作管理方式

BEST UPS多机并联系统中,可以根据负载的多少,自动调整系统内各台UPS的工作状态。UPS工作在冷备、热备或带载状态,将根据负载的多少由APM-电源管理系统自动管理执行(APM—BEST POWER专利技术)。

紧急关机功能

BEST UPS拥有本机及远距离紧急关机装置。当需要时,可以实现UPS的快速关机。



4.BEST UPS 技术参数—S4000系列(10KVA-60KVA)

BEST S4000系列三相UPS的技术特征总述

(1)在线式UPS

(2)全数字控制

(3)IGBT逆变技术

(4)高频脉宽调制(PWM)技术

(5)任意容量的UPS可以并联冗余

(6)最大8台并机

(7)高级的并机电源管理方案

(8)独特的并联冗余系统,并联热备份系统及并联冷备份系统完美结合再造UPS即N+M+Y备份(N台冗余并机,M台热备份,Y台冷备份)可根据用户要求实现上述并机方式.

(9)极好的电池管理方案(含温度补偿技术)

(10)独特的逆变器相电压、相电流独立控制

(11)内置静态旁路,手动旁路

(12)可靠性极高的双整流双逆变设计

(13)智能化控制显示面板

(14)真正的100%不平衡负载处理能力

(15)计算机控制具有RS232和RS485接口

(16)支持IBM-AS400,SNMP,SEC协议

BEST S4000系列UPS技术性能参数(10KVA-60KVA)

1.系 统 数 据

技 术 数 据

/ 系 统 数 据 型 号S4000 10KVA 15KVA 20KVA 30KVA 40KVA 60KVA 系 统 配 置 在 线( 双 转 换) 切 换 时 间 0秒 输 入 电 压 (3相+N)380V(15% 输 入 频 率 50HZ(10% 输 出 电 压 (3相+N)380V 输 出 频 率 50HZ 输 出 电 压 失 真

-线性负载

-非线性100%负载 Pn:C.F.=3

<1%

<4% 总 谐 波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精 度 (1%(平衡/不平衡负载) 输 出 频 率 精 度

-与 市 电 同 步

-电 池 运 行

(0.5HZ

(0.01% 输 出 功 率PF=0.8(KVA) 10 15 20 30 40 60 输 出 功 率PF=1(KW) 8 12 16 24 32 48 系统损耗功率(额定负载) <=[KW] 0.8 1.2 1.6 2.4 3.2 4.8 系 统 总 效 率[%] >90 90 >90 >90 >91 >91 过 载 能 力

-逆 变 器 单 相

-逆 变 器 单 相

-静 态 旁 路

125%10分钟,150%1分钟

175%10分钟,200%1分钟

2000%20毫秒,200%1分钟,

150%持续 设 计 标 准 IEC146-4,EN50091-1,IEC950 隔 离 测 试(60秒) 2.0KV 机 壳 保 护 IP 20acc.to IEC529,IEC944 工 作 环 境 温 度

最佳工作环境温度 .40(C

18(C..28(C 保 存 温 度 0..85(C 湿 度 0..95% 不 结 露 噪 音(壹米处) <=(dBA) 58 58 58 58 60 60

2.整 流 器 数 据

技 术 数 据

/ 整 流 数 据 型 号S4000 10KVA 15KVA 20KVA 30KVA 40KVA 60KVA 输 入 电 压

范 围 (3相)380V

(15%((20%可调) 输 入 频 率

范 围 50HZ

(10% 输 入 功 率(充 电)

[KVA] 10.8 16 32 64.1 84.8 106 输 入 电 流(充 电)

(380V) [A] 16.4 24.6 32.7 97.5 128.5 160.7 最 大 输 入 功 率

[KVA] 13.5 20 26.9 39.8 53.5 80 最 大 输 入 电 流

(380V) [A] 20.5 30.8 40.8 61.2 81.5 122 输 入 功 率 因 数 0.83 输 出 直 流 电 压

—铅酸电池

—镍铬电池

432V/DC

436V/DC (与电池单元有关) 输 出 直 流 电 压 调 整 320V(462V/DC(软件可调) 软 启 动 <10秒 浮 充 电 压 调 整

(0(100%负载) 1% 输 出 直 流 电 压 纹 波 RMS 1% 最 大 充 电 电 流(可 调)

(100%负 载) [A] 5 7.5 10 15 20 30 电 池 充 电 电 流 限 制 符合电池厂家标准,

标准设置为电池容量10%

3.电池数据

技术数据

/电池数据 充电器输入电压 10KVA 15KVA 20KVA 30KVA 40KVA 60KVA 充电器输入电压

(3相)380V 标 准 充 电 单 元

—铅酸电池(普通)

—铅酸电池(免维护)

—镍铬电池

192

192

300 浮 充 电 压

—铅酸电池2.25V/单元

—镍铬电池1.42V/单元

432VDC(20(C)

426VDC(20(C) 最低电池放电电压

—铅酸电池1.80V/单元



345VDC(20(C) 充 电 电 流(可 调) 电 池 容 量 的10% 保 护



─电池保护开关

─最低电池电压

自动关闭逆变器 允许电池电压范围

(VDC) 320V(462V 最大电池放电电流

(Vdc=320,100%负载) 27 40 54 80 107 161 环 境 温 度 参 考 电 池 厂 家 标 准

技术数据为室温20(C下测试

4.逆 变 器 数 据

技 术 数 据

/ 逆 变 数 据 S4000 10KVA 15KVA 20KVA 30KVA 40KVA 60KVA 输 入 电 池 电 压 范 围 320-480V/DC 最大逆变器输入电流

(100%负载) [A] 27 40 54 80 107.5 161.2 输 出 电 流(100%)

( 380V,cos(=0.8 ) [A] 15.2 22.7 30.3 45.5 60.8 91.3 效 率(80% 负 载) >92% >92% >92% >92% >92% >93% 输 出 电 压 (3相+N)380V 输 出 频 率 50HZ 输 出 电 压 失 真

-线性负载

-非线性100%负载 Pn:C.F.=3

<1%

<4% 相 移

-平 衡 负 载

-100% 不 平 衡 负 载

120((1%

120((1% 输 出 电 压 精 度

-静 态 平 衡 负 载

-静 态100% 不 平 衡 负 载

-动 态50% 负 载

-动 态100% 负 载

(1%

(1%

(4%

(5% 输出电压瞬态反应时间 <=10ms恢复为(2% 输 出 频 率 精 度

-与 市 电 同 步

-电 池 运 行

(0.5%

(0.01% 短 路 电 流 三相时:150%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200%额定电流连续工作100ms

单相时:200%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300%额定电流连续工作100ms 逆变器与市电频率同步最大范围 ±2.5HZ 同步最大变化值 ±1HZ/sec



BEST POWER 3P/S4000 10KVA--60KVA重量、外型结构尺寸

重量:

UPS

功率 UPS重量

[kg] UPS尺寸

宽×深×高[mm] 10KVA 290 560×835×1470 15KVA 310 560×835×1470 20KVA 345 560×835×1470 30KVA 385 560×835×1470 40KVA 440 560×835×1470 60KVA 510 560×835×1470

结构尺寸示意图:

前视图 侧视图 后视图















电气安装

1

功率

(KVA) 输入电缆

(mm2) 输入保险

(A) 直流电缆(mm2) 直流保险

(A) 输出电缆(mm2) 输入地线(mm2) 20KVA 4×16 50 2×50 50 4×16 ≥16 2 总开关量 63A

































计算机网络系统

方案要点概述

在XXXXXXXXXXXX新办公大楼综合楼智能化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中,我们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设计。系统设计主要为:

网络技术选型的考虑以及网络拓朴的设计

网络技术选型

XXXXXXXXXXXX的网络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局域网、城域网主要以千兆为主;到省公司广域网采用ATM155M,到各个县公司目前还以2M专线为主。随着江苏省电力公司企业内联网系统的建设,到各个县公司将在升级到千兆,并且在全网采用MPLS/VPN技术架构。核心设备为Cisco6509及8540交换机为主,接入层交换机主要为Cisco3500系列交换机。目前的网络拓扑现状如下:







新大楼网络系统主要是在现有局域网系统上进行扩容,在技术及设备上最好延续现有的网络系统,保证系统的平滑互连。并考虑今后网络系统升级的扩展性。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为了增加主干系统的带宽,可以考虑采用GEC(千兆以太网捆绑)技术。设备考虑延续采用Cisco设备。

网络拓朴的设计

针对XXXXXXXXXXXX本次网络系统建设范围主要包括三个独立的建筑物:主楼、服务楼、信息XXXX楼。网络主体架构采用环型+星型结构,即在三个建筑物内配置三台Cisco三层交换机,相互间采用双千兆链路互连,构成核心环网;在每个建筑物内,根据楼层信息点的分布,在楼层配线间采用接入级交换机采用星型拓扑连接到本地的核心三层交换机。

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中涉及的设备繁多,需要进行状态检测、设备配置、策略设置等,在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这需要一套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软件。方案中选用Ciscoworks2000软件作为局域网管理平台,能够与方案中设计的网络设备良好配合。

对应用支持的考虑

基于网络的应用很多,包括办公应用、用电营销、财务、视频监控应用等。有些应用对网络的要求比较高。针对XXXX市供电公司新大楼智能化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网络设计的时候,我们在设备性能以及协议等方面作了充分的考虑。例如网络主干采用1000M以太网技术,网络设备具有良好的扩充性以及扩展性。对于用电营销及视频监控应用,需要网络具有良好的服务质量(QoS)。在技术方案中针对这些网络的具体应用,我们提出了各自具体的实施方案。

对IP地址、DNS等网络基础资源的规划

XXXX市供电公司的网络系统属于江苏电力企业内联网(JSEPNET)的一部分,其IP地址及DNS等均遵循江苏省电力公司的统一规划。在此不需要额外规划。

对安全的考虑

方案中对系统安全作了建议性的描述,在对外连接上采用防火墙技术、DMZ设置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在设备和系统设置上采用其他的一些策略包括针对Cisco设备特点采取的网络设备安全加固手段、采用虚拟网技术(VLAN)划分不同的网段,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逻辑隔离及控制、在核心服务器VLAN及主要出口设置入侵检测系统;在主干路由设备上以及接入设备上设置访问控制,隔离外部入侵。

出于对设备物理安全的考虑,对机房以及配线间设备考虑防雷和接地。主要考虑电源防雷和型号防雷,并对设备以及机柜等作良好接地。而这一部分也是机房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论

系统建设背景

XXXX市供电公司作为电力供应部门,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供电服务,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为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及生产管理,要不断完善对信息系统的建设。

并且随着XXXX市供电公司新大楼的建设,急需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扩容改造,以此来满足对网络性能、可靠性及安全等方面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系统建设需求及设计原则

系统需求分析

XXXX市供电公司本次网络系统的建设包括省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重点建设内部网络系统。

XXXX市供电公司的内网性质为供电公司内部的生产办公业务网络,其上主要的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用电营销、财务、XXXX自动化、劳动人事等。今后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其上还要承载高质量的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要求网络运行可靠稳定、数据传输效率高、支持QoS,从安全角度出发要与外网从物理上完全隔离、充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因此在网络建设方案中内网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核心三层交换机具有较高的二至三层的交换能力,并且具备万兆升级能力。核心层及接入层交换机均支持不同层次的QoS,以及适用于局域网的各种应用需求。

外网是XXXX市供电公司与Internet及其它相关单位(如银行)间互访的网络系统,属于非安全网络。主要提供专有信息发布、电子邮件服务、Internet浏览、资料查询及下载。特别需要加强网络的安全及病毒防范能力。因此在外网与内网在物理上进行隔离,由于外网承载的业务相对内网而言对网络的带宽及性能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外网的建设中,网络系统对连通性要求较高,但对网络的带宽及时延要求不大,重点考虑外网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建设原则

本工程技术方案为实现前述建设目标,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安全性和可靠性

网络系统是信息资源的仓库,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电部门的切身利益,一旦信息系统因为安全的原因被人为或其它原因破坏,其损失不可估量,特别是现阶段互联网的开放性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安全性是网络信息系统的生命线,在本建设方案中充分考虑到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各种手段确保信息系统的资源得到最大的保护,同时网络的可靠性是保障网络建设成功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2、成熟性和先进性

在目前存在的多种网络技术中,选择一种既成熟又先进的技术是组网的关键之一。成熟性是前提,它意味着采用这种技术不会由于网络技术本身的问题而造成损失,可以很好地满足应用要求;同时先进性是为了保证用户投资兴建的网络能够跟得上技术的发展,符合应用的要求,使用户的投资得到保护,在相当的时间内保持先进性,不至于过早被淘汰。

3、实用性

建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采用高速度、低延时的网络系统,建设一个切合应用要求的实用的、经济的网络信息系统是设计指导原则之一。只有所建设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吸引广大用户使用,提高使用网络人员的操作水平,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其功用,才达到建网的目的。

4、可管理性

网络管理关系到系统使用的效率、维护、监控的手段以及网络资源的再分配,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网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采用具有网管能力的网络设备是系统设计的重要思想。系统支持先进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良好的管理工具或手段能够实时监视服务器各种设备的工作情况,并在安全和系统故障方面进行预警,提交日志和分析报告,及时发现故障点,为平衡负载、优化服务、排除故障提供手段和依据。

5、开放性和扩展性

开放性意味着标准化,在XXXX市供电公司的网络系统建设中,其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成熟标准协议或接口,不会因为设备的更改而变动基本结构或采用不同厂商的设备导致系统不兼容。如内网VLAN的划分方式、路由协议的选择等。

开放的体系结构为以后的网络升级提供了基础,随着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规模和水平将会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能够适应这些发展变化,实现向先进技术的平滑过渡,同时也便于扩大规模,从而保护原有投资。



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网络技术综述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技术的进步,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总的趋势是向着开放、集成、高性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之间是一个不断的反馈过程,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地趋势。选择何种网络技术组建XXXXXXXXXXXX的信息基础设施,除了对网络技术本身的详尽分析以外,还要结合XXXXXXXXXXXX具体的应用而定。本章节将按照这个思路,首先详细分析了各种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状态,然后根据XXXXXXXXXXXX的网络应用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应用规划,在后续章节做出相应的网络技术选型的建议。

局域网技术简介

本节对现有的主流的以太网技术特点做了分析,在1997-1999年,由于千兆以太网技术标准还不成熟,ATM技术大量在局域网中应用,当时主要采用局域网仿真方式-LANE来实现以太帧到ATM的信元格式转换。而在ATM到桌面的环境中,由于缺乏能有效利用ATM特性的API标准,ATM的严格的QoS特性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随着基于IP的应用的大量兴起及网络传输带宽的不断加大,在局域网应用场合中,千兆以太网技术逐渐成为局域网发展的主流,未来的10G比特以太网技术也前景光明。下面着重讲述一下千兆及10G以太网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技术是极为成功的10Mbps和100Mbps 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的发展。千兆以太网提供大致1000Mbps的带宽,和现有的数量极为庞大的以太网节点完全兼容。1996年7月就已进入标准化轨道。经过几个月的可行性研究,IEEE 802.3工作组成立了802.3z千兆以太网任务小组。802.3z千兆以太网任务小组的关键目标开发可以完成下列功能的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Mbps的速率进行半双工、全双工操作 802.3以太网帧格式 CSMA/CD访问方式 10BASE-T、100BASE-T技术的地址向后兼容性 550米的多模光纤,最大距离为3公里的单模光纤,最大距离不小于25米的铜线。IEEE同时在积极地探索可以支持在5类双绞线(UTP)上传输至少100米的技术。CSMA/CD访问方式和中继器的共享连接上。千兆以太网也将用于5类双绞线。



以太网和更高等级的服务QoS),自动冗余容错,或高层功能。这些功能在其它开放标准中定义。如同所有的以太网描述,千兆以太网定义OSI协议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第二层),TCP和IP分别在传送层(第四层)和网络层(第三层)部分中定义,允许在应用之间的可靠通信服务。QoS等问题在最初的千兆以太网描述中未曾涉及,但是必须由此类标准的几种中加以定义。

90年代后期出现的应用要求稳定的网络带宽、延迟和敏感性。此类的网络应用包括语音和影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传送,组播软件分发。相关的标准化组织针对此类需求已经作出了新的开放标准定义如RSVP,IEEE 802.1p和IEEE 802.1Q标准化小组也正在进行各自的工作。

RSVP已经获得了业界的认可。为了使RSVP能发挥作用,为网络应用提供所要求的持续质量,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任何一个网络部件都必须支持RSVP和正常的通信能力。由于在真正获得服务质量的显著效果之前需要如此多的网络部件支持RSVP,有些厂商开发了一些在某种程度上支持QoS的厂家专有方案。尽管它们可以为用户提供QoS的效益,但要求网络的某些部分是这些厂家所独有的。

802.1p和802.1Q靠提供一种所谓的“打标记”的方式实现以太网上的服务质量功能。打标签就是在数据包上做标记,注明该数据包所期望的服务类型或是优先级别。这种标记使得应用能够与网络互联设备按不同的优先级通信。RSVP可以由将RSVP映射到802.1p服务级别的方式实现。10M以太网相匹配,各个层次的以太网运行性能和质量都可以从标准化的工作中获益。XXXX市供电公司局域网网络系统于199年,覆盖主要办公大楼,联网计算机达百多台,10/100M交换到桌面。现有网络拓扑图如下:系统采用的主要网络设备如下:

主干交换机:采用Cisco公司的Catalyst 为主干交换机,该交换机。楼层交换机:拨号路由器:采用 作为拨号访问器,实现远程用户和移动办公用户通过电话拨号接入局域网。拨号访问器接入路由器:采用作为接入路由器,通过专线。

新大楼:共层,配线

(1)主交换机

主交换机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承担网络主干的绝大部分流量,由于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管工作站等重要设备都连接在主交换机上,并且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通信都必须经过主交换机,因此主交换机的故障会造成通信中断,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瘫痪;同时主交换机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也密切影响着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对主交换机的如下:

设备配置冗余电源,冗余管理模块,冗余三层交换模块及冗余端口,同时保证提供足够千兆端口用于连接内网骨干网(主交换机与楼层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和连接各类服务器;

集成LAN/WAN/MAN,集成不同的网络、电信端口;

提供智能IP服务,如提供对组播等协议的支持;

提供IP语音的支持;

支持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2)楼层交换机

作为用户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楼层交换机在整个网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楼层交换机的选择应做到尽可能的高速交换和传递数据,不致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因此,根据网络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内网的业务特点,对楼层交换机如下:

端口密度满足每一楼层40多个信息点百兆到桌面的要求;

提供至少一个千兆端口作为与主交换机的相连;

提供第二层上虚网划分,满足主交换机的第三层交换。

信息XXXX楼内主要是信息中心及XXXX自动化部门,这两个部门均为XXXXXXXXXXXX的核心业务部门,对网络的要求较高,并且也是网络中心的所在地。因此在信息XXXX楼内的核心交换机选择Cisco6513承担,配置双720G交换引擎,楼层内的配线间配置Cisco3550-48交换机,为了保证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及带宽,3550与6513间采用双千兆GEC(千兆以太网捆绑)。

网络中心Cisco6513与本部老大楼的6509采用双路单模光缆千兆互连,互连方式也采用GEC。

具体配置详见建议设备配置清单。





服务楼:

服务楼内主要是就餐及休闲活动区域,主要应用为一卡通消费。同时服务楼作为核心节点之一,虽然其本地的数据流量并不会很大,但由于其在XXXXXXXXXXXX新大楼局域网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核心连接作用,因此服务楼交换机选择稍低一档的Cisco三层交换机。由于在服务楼内的节点数量总计为46个,可以只设置一个分支中心,不需要每层楼设置独立的配线间。根据投资规模,设备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Cisco4507R交换机,配置如下:

6端口千兆模块

48端口10/100M交换模块,

双引擎及双电源

具体配置详见建议设备配置清单。



网络拓扑:

根据三个核心节点设备选择的不同,存在两种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各自的拓扑结构分别如下:

方案一拓扑:



2、方案二拓扑:



外网建设方案

外网建设目标

建立独立于内网的网络系统,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

建立外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

提供对社会公众的服务窗口。为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目标,建立独立系统,在每个办公室里设置一个到两个独立的信息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内网及外网的IP地址分配方式

网络内部主机的IP地址的分配方式有以下几种:

手工静态配置

通过DHCP动态分配,即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的IP地址有可能每次都不一样。

在DHCP服务器上进行IP及MAC的绑定,实行绑定分配,在这种方式下,只要网卡没有更换,每次获得的IP地址均相同。

根据主机及设备的属性,应采取不同的IP导致分配方式:

对于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由于相对稳定,建议采用手工静态配置IP地址。

对于固定的办公PC机,由于手工配置IP地址,要人工记录已经分配的IP地址,以避免同一个IP地址分配给多台机器,导致网络冲突。这些机器平



时的接入的子网相对固定,同时为了便于对上网机器统一管理及监控,建议内网及外网的内部的PC机采用DHCP方式,并且将IP与MAC地址绑定分配,保证每次获得的IP地址均相同。

对于移动上网的笔记本电脑,由于每次所连接的子网可能不同,建议采用DHCP动态分配方式,建议每个子网的动态分配的IP地址空间为最后20个。即:X.X.X.234-X.X.X.253。

对于内网及外网的DHCP服务器,有以下两种选择:

采用PC服务器,安装Windows NT或Windows2000 Server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内置有DHCP服务功能。

由Cisco IOS提供,内网的核心由于为6509,配置有MSFC3路由模块,可以在IOS中启用DHCP服务器功能,由6509作为DHCP服务器。

今后可以考虑采用Cisco URT(用户注册管理工具)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及口令,通过IEEE802.1x认证后接入网络,就可以将用户分配到相应的子网并获得正确的IP地址。

服务质量(QoS)的实施

局域网服务质量的实施

随着视频监控、IP电话以及重要的电力企业应用(如营销)等各种在某段时间内持续高带宽低延时的应用的开展,网络流量的复杂化,IP交换技术的发展,二层、三层交换技术在保障网络应用的服务质量QoS,避免网络拥塞上可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

概括而言,QoS主要包括数据智能分类技术,拥塞控制技术两大方面,一般在园区网络中采用以下步骤实现服务质量:

在接入层交换机中对进入网络的数据包进行网络的基本分类或根据交换机设定来进行重分类(Reclassify),同时对网络的流量采用监控(Policing),避免由于客户设备故障或病毒产生的过度流量,然后根据监控决策结果来将这些流量放入相应的上联端口的队列,然后在此端口上采用加权XXXX算法来对该端口出去的流量进行拥塞控制(Scheduling Congestion Control),确保在接入层上关键数据流量的服务质量,在这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同时完成了第二层以太网帧中CoS值和IP包中的TOS值或DSCP值的映射,TOS或DSCP值决定了IP报文的优先级别,而TOS或DSCP值在经过IP路由器默认情况下其值不会改变,从而能够提供跨全网的端到端的QoS。

核心三层交换机在收到了从接入层交换机上传来的数据包,它开始正式对其第三层IP数据包进行分析,首先根据IP地址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转发链路,在选择了相应的链路后,这时候核心三层交换机在这些链路上对流量的拥塞XXXX不再是依据以太网帧中的CoS,而是依据在接入层交换中以及完成赋值的TOS或DSCP,分布层交换机可以根据这些值可以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保证关键流量将根据其各自的优先权进入网络核心。

从上述技术分析来看,实施时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在实施前对网络应用模式和具体需要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合理的规划采用连接协议及QoS控制方式,使网络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趋于最高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实现的技术方案:

在XXXXXXXXXXXX的企业内网中接入层交换机采用Cisco3550交换机,能够提供完善的LAN边缘QoS,在业内此类产品中无以匹敌。所有的Cisco3550交换机支持两种模式的重新分类方法。一种模式基于IEEE 802.1p标准,遵从接入点的服务等级(CoS)值并把数据包分配到合适的队列中。第二种模式,数据包根据由网络管理员分配给接入端口的缺省CoS值来进行重新分类。如果到达的帧没有CoS值(如未做标记的帧),Cisco3550交换机就根据网络管理员分配给每个端口的缺省CoS值来进行分类。

一旦数据帧使用上面所说的两种模式分类或重新分类后,即被分配到最合适的输出队列中去。Cisco3550交换机支持四种输出队列,使网络管理员在为LAN流量的各种应用指定优先权时更加容易区分和有针对性。严格的优先权分配可以保证诸如语音等时间敏感的应用在通过交换结构时一直使用高速路径。另外,另一种重要的增强措施即加权循环(WRR)策略也能保证低优先级的负载在没有被网络管理员进行优先级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重视。

这些特性使网络管理员可以把关键任务和时间敏感的流量,如视频(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语音(IP电话流量)和CAD/CAM,优于低时间敏感的应用如FTP或e-mail(SMTP)等来设置更高级别的优先权。

Cisco3550交换机每个端口可以工作在两种模式下:Trust和Untrust。Trust状态下交换机将相信从端口进入交换机的以太网帧中CoS值,这种状态下必须依赖于客户端程序或系统能够对其产生的流量能够正确的赋予CoS值;在Untrust模式下交换机可以设定改写所有进入该交换机端口的以太网帧中的CoS值,无论其现有的CoS值为多少,可以根据端口的直接设定。

对于智能型的Cisco3550也可以通过ACL来对网络流量分类来重新设定。为了同时也对第三层IP数据中的ToS或DSCP赋值,交换机也对应一些相应的规则,由于CoS和ToS均为0-7,可以直接对应,CoS和DSCP直接采用DSCP=CoSx8的公式进行转换。在网络流量的监控上,Cisco3550采用了以前只有在6500交换机上才采用的rate limit技术,可以以8Kbps为单位来定义10/100兆端口上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当速率超过预先定义的值可以采用丢弃或降低DSCP的方法来处理。

在上联端口的拥塞处理中Cisco3550交换机采用4条队列的方式,其中一条为严格优先队列(Strict Priority),其余3条队为加权轮询队列,这样的话为了保证要求服务质量保证的系统最高优先级,可以将所有的有服务质量要求的数据设定分类后放入严格优先队列中,其余的应用根据其各自的情况分类,赋予不同的DSCP值。

各个VLAN通过核心的6513或6509实现三层互联,对于不同的应用,采用策略访问控制列表(Policy ACL)对有服务质量要求的报文(如视频及语音报文)设定IP优先级,根据优先级采用加权公平队列(WFQ)进行报文端到端的QoS传输;在路由端口上缺省的队列为公平队列(FQ),6509MSFC2路由模块可以根据IP优先级计算一个权重,权重=4096/(优先级+1),根据到达路由端口的报文不同的IP优先级计算出各自的权重,将报文放进不同的转发队列,根据权重的比例进行报文的排放,保证在网络拥塞时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通过。

网络管理系统

在当今的网络系统中,随着网络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网络中涉及的设备将越来越多,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拨号服务服务器等;其次,网络技术也日趋复杂,从10/100M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多媒体技术、安全策略等等;再有不同的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也不尽相同。导致在网络系统发生故障时,使网管人员无从下手,降低了网络运行的效率。这就客观要求要有一套好的网络管理系统与之相配套。

网络管理任务及策略

网络管理是网络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在很大的程度上优化网络结构,预防和及时排除故障,减少网络的维护费用。因此,网络管理对保证网络安全高效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网络性能管理:收集网络运行各种统计信息,例如设备和链路的负载、可用性及可靠性、网络的可用率等,优化网络性能,消除网络中的瓶颈,实现网络流量分布的均匀性,实现各种策略管理。

网络配置管理:网络节点部件、端口及路由的配置,收集当前系统状态的有关信息,更改系统的配置等。

网络故障管理:维护并检查错误日志,接受错误检测报告并作出反应,跟踪错误检测报告并作出反应,跟踪及辨认错误,执行诊断测试,纠正错误等。

业务量统计:对网络节点、设备等的告警产生、告警内容和告警清除的统计;根据IP地址,统计业务流量和流向,实现对网管人员操作网管设备过程的记录和统计。

网络安全管理:包括各种级别、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管理,对网络中各种配置数据必须有保护措施,当网管系统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及人工恢复正常工作,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对于XXXXXXXXXXXX网络系统来说,由于其内网、外网网络界限划分明显,且随着网络的发展今后其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涉及的网络设备众多,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整个网络,提高网络运行效率是网络运行管理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网络的管理不仅仅是配置一套网管系统,而应该是制定一个系统的网管策略,包括网络设备的管理(配置、监控、性能等方面)、网络终端用户信息管理、网络地址的分配、网络配线(包括光配及线配)的管理、网络安全的管理、网络认证的管理、网络权限的管理等等。网管软件只能完成其中部分功能,其他功能如网络终端用户管理、网络配线管理等需要结合其他根据软件或人工来完成。

网管平台选择

网管系统的建立与选择应该根据以下的几个原则来进行:

网管软件应能监控网络设备,以图形方式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

网管软件能自动寻找并显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管软件能监控网络的状态并在一定的情况下报警;

网管软件应能监控网络的性能,并设置一定的阀值,在超过阀值的情况下自动报警;

应能用图形方式对虚拟网进行设置与管理;

动态分配网络资源;

记录与搜索网络的历史性资料;

支持SNMP及RMON网络管理协议;

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网络管理者的工作,如有基于XWINDOWS

图形用户界面(GUI)或基于WEB的浏览器界面;

能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趋势、MIB变量进行查询与分析并能用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

能进行安全性管理,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能对设备的配置文件、软件进行管理;

目前各主要网络厂家都向用户提供与本厂家设备相关的网管软件,都有较全面的管理功能,且都提供图形操作界面,使用直观方便。如Cisco的CiscoWorks2000、IBM的Netview、HP的Openview等。但一个厂家的设备只有用本厂家的网管软件才能得到全功能的管理。如果一个厂家的网络设备采用另外一家的网管软件来管理,则除非网络设备的原厂商能够提供基于此网管平台的设备管理信息库(MIB),否则将不能直观的看到网络设备的面板及真实的端口状态,只能看到一些SNMP的基本信息,非常不直观,不便于管理。

由于XXXXXXXXXXXX的网络基本由Cisco设备构建而成,网络管理以XXXXXXXXXXXX的局域网系统管理为主,建议采用Cisco公司的局域网网络管理软件Lan Management Solution,在今后覆盖全省的MPLS/VPN网络系统建成后,其网管中心将放置在省公司,由省公司统一管理各个VPN的划分。各个地市供电公司只负责本地PE路由器以下的局域网系统管理,与现在的管理权限基本相同。

Lan Management Solution可基于WindowsNT/2000 Server及SUN的Solaris操作系统,是一种多功能的企业级网络管理软件。它包括如下网络管理模块:

最基本的模块CD ONE及RME,是其他网络管理模块的基础,提供了网络设备状态采集及远程监控等功能。基于这两个模块还有园区网管理核心模块-CM,提供设备的配置及信息采集功能、内容流管理模块-CFM、还有设备报错管理模块-DFM。这些网络管理模块给网络管理员提供了一套工具组来轻松地管理整个园区网络。

组网设备简介

Cisco Catalyst6500系列交换机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为园区网提供了一组高性能、多层交换的解决方案,专为需要千兆扩展、高度适用、多层交换的主从分布而服务器集中的应用环境设计。Catalyst 6500 系列具备强大的网络管理性,用户机动性,安全性,高度实用性和对多媒体的支持。

产品特性:

多层交换功能卡(MSFC3)可实现以线速进行IP(RIP、RIP2、OSPF、EIGRP、PIM、HSRP), IPX 和IP-multicast 路由,同时支持AppleTalk, DecNet, Vines和Cache Engine。在缺省状态下,每块MSFC3可以提供30Mpps的路由转发能力,如果结合分布式转发处理模块(DFC),实现第三层交换在板卡的端口间完成,可将第三层的报文处理能力提供至400Mpps以上。

Catalyst6500缺省的背板交换能力为32Gbps,采用IOS功能(ACL、TACACS+、QoS--WRR)。

Catalyst6509可配置内置入侵检测模块,对流经6509的报文进行监测。

支持多达8个物理的快速/千兆以太网口利用以太网通道技术(Fast EtherChannel —FEC 或 Gigabit EtherChannel —GEC)连接, 在逻辑上实现达到16 Gbps. EtherChannel 端口连接,同时可以跨模块端口聚合实现高效能连接。

通过FlexWAN(WAN扩展)模块可提供与7200/7500系列相同的WAN接口。

全面提供业界领先的基于Cisco互连网操作系统(IOS)的各项网络特性:.可靠的网络安全性管理, 增强的服务质量(QOS)管理, 提供增值的网络弹性管理,为网管软件CiscoWorks2000和Cisco Resource Essentials提供接口管理框架。

支持多层次的网络弹性和服务功能,设备级的故障容错性能,包括下面选项:

—冗余超级引擎—冗余负载共享的电源(AC & DC)—冗余负载共享的风扇—冗余的系统时钟 —冗余上连—冗余交换背板 (Catalyst 6500 系列)

(PFC)能够以线速实现IOS的流量控制功能,并可对不同3层交换路径实现负载均衡。

通过Console/Auxiliary 端口在本地或远程对交换机进行连接设置。

Cisco Catalyst4507R

Catalyst 4507R为Cisco新推出的Catalyst局域网解决方案,将基于Catalyst交换机的主干网网络服务扩展到企业配线间。通过新的Catalyst 4507R 系统,在原来Catalyst4000系列交换机基础上提供冗余引擎功能,提供64Gbps的交换能力,通过4代引擎提供48Mpps的路由转发能力。将Catalyst4000系列交换机从企业配线间大容量接入设备提升为小型局域网核心交换设备。Catalyst4507R还提供如下功能:

IP电话设备及网关

组播流应用,例如Cisco IP/TV解决方案

第四至第七层服务

千兆位桌面

Cisco Catalyst3550

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智能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可堆叠多层交换机系列,可通过高可用性、服务质量(QoS)和安全性来改进网络运行。凭借一系列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配置,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堪称一款适用于企业和城域接入应用的强大选择。

主要企业特性:

能利用传统LAN交换的简洁性来部署网络智能服务

将Cisco IOS软件中的一套第2-4层功能——IP路由、QoS、限速、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多播服务扩展到边缘

凭借内置Cisco集群管理套件来简化接入层和小型骨干网的部署

用全套千兆位接口转换器(GBIC)设备提供强大的千兆位以太网连接

主要的城域接入优势

通过高性能IP路由、802.1Q隧道、高级QoS和限速速率限制来提供广泛的服务

通过生成树协议改进和ACL来提供服务可用性和安全性

通过Cisco IE 2100系列智能引擎支持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来进行服务管理

系统安全建设

系统安全分析

网络系统安全问题一直人们所关注。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除了需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外,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控制是重要的。的安全几个方面:--安全策略、管理和技术。

安全策略--包括各种策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等,是信息安全的最核心问题,是整个信息安全建设的依据;

安全管理--主要是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落实手段;

安全技术--包含工具、产品和服务等,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证。

设备自身的安全措施

网络设备的安全对整个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有很大的意义。网络设备的安全是是许多安全措施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如果网络设备的配置能够被随意看到,其所配置的路由识别ID、密码等都失去意义;VLAN的配置如能被随意改动,则VLAN将形同虚设。

保护网络设备应注意两个方面:

设备的配置需要保护,防止非授权访问;

设备的资源必须有效保护,防止像DOS这样的资源掠夺式攻击。

网络设备分级登录验证

防范对网络设备的非法访问,需要保护关键的配置信息(如密码、ID等),管理员必须经过严格身份鉴别和授权。在江苏电力企业内联网系统中,投标方推荐的Cisco所有设备本身都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针对于单一管理员权限无限大的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管理员的职能分工进行权限分配。在Cisco 的路由交换设备上,可以将管理员的权限划分为15级权限档次,针对每个权限可以定制相应的命令集,为实现各种管理目的而设立的不同职能管理员之间可互不侵扰的完成各自工作。

例如,普通操作员只能监视设备运行,不可进行其他操作;高级的管理员可做故障诊断,不可修改设备配置文件;系统管理员可具有所有功能权限等。

同样,对于SNMP服务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Community,让不同级别的网管系统获得不同的操作权限。

限制登录会话数

Cisco网络设备必须通过严格的认证程序才能够进行登录,这种认证既包括对远程登录,也包括本地的Console登录。

Cisco网络设备可以设定对本身的登录会话数,这种限制包括两个层次:

并发远程登录会话总数的限制;

一个用户同时登录数的限制;

建议对每个管理员都分配一个User-ID。有两种方法登记User-ID。一种是在路由器上配置username/password。另一种方法是用AAA来保护路由器,由一中心AAA(TACACS+/Radius)服务器维护Username/Password。第二种方法更具扩展性和安全性。另外使用Token服务器提供一次性口令的更换,与AAA服务器相结合便可向网络管理员提供对设备的一次性口令登录。

我们推荐,在条件具备时,网络中心配置Cisco Secure ACS服务器,为管理员登录到Cisco设备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Cisco Secure ACS服务器支持RADIUS,TACACS+等标准的认证协议,提供网络设备的用户AAA服务。Cisco Secure ACS 具有良好的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用户管理与配置。

管理员登录网络设备的过程如下:

用户执行远程登录命令(例如:Telnet),网络设备判断当前的并发连接数是否已经达到上限。如果数量没有超,网络设备提示输入用户姓名、口令。

输入口令后,网络设备向AAA服务器查询该用户是否有权登录AAA服务器检索用户数据库,如果该用户允许登录则向网络设备返回PERMIT信息和该用户在该网络设备上可执行的命令同时将用户登录的时间、IP作详细记录;若不能在用户数据库中检索到该用户的信息则返回DENY信息,并可以根据设置向网管工作站发送SNMP的警告消息。

网络设备得到AAA的应答后,可以根据应答的内容作出相应的操作,如果应答为DENY则关闭掉当前的SESSION进程;如果为PERMIT则根据AAA服务器返回的用户权限为该用户开启SESSION进程,并将用户所执行的操作向AAA服务器进行报告。

设备并发登录数限制

通过对Cisco IOS中vty的配置,可以指定对本设备并发远程登录会话数的上限,也可以配置成为不可被远程登录的设备。

设备登录地点限制

Cisco的IOS支持专门针对远程登录或者SNMP访问的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功能,可以禁止来自于某些节点的登录或者SNMP请求。

单用户并发登录数限制

通过对Cisco Secure ACS进行配置,特定用户并发的登录次数可以得到限定。

口令保护

对于IOS,在配置中出现的用户名、口令、路由识别ID等关键信息都可以以加密方式储存和显示,而且加密分为一般和高级两种,后者用MD5编码,很难用数学方法破解;网络设备和Cisco Secure ACS之间进行用户认证时,采用加密的方法传送用户登录信息,避免口令的泄漏。

另外,为了防止口令泄漏问题,我们推荐用户为管理员配备RSA公司的ACE/SecurID令牌卡产品。RSA ACE产品采用Client/Server的结构方式,后台运行RSA ACE/Server提供认证,每位用户配置一块Token Card,该Token Card利用唯一的一个64位基数、UCT 时间生成一个6位数的Token Code,用户用自己的PIN号码与Token Code组成认证用的PASSCODE,PASSCODE是每60秒变化一次,而同时在统一时间内只能一个用户成功登录。由于密码是实时动态变化的,因此用户不需要关心他的密码回被泄露。

RSA ACE服务器可以和Cisco Secure ACS相配合,作为Secure ACS的用户库,为持有令牌卡的管理员用户提供口令认证。其工作模式如图:





防资源掠夺式攻击

攻击特点和原理

对设备的另一种安全威胁是资源掠夺式攻击,是指通过持续调用设备的一些检测用途的应用和端口号或利用设备对异常包处理的漏洞占用CPU资源或导致内存溢出,影响设备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导致网络设备死机,常见的DOS,DDOS和ping攻击都属于此种情况。

在拒绝服务(DoS)攻击中,恶意用户向网络设备发送多个请求,使其满负载,并且所有请求的返回地址都是伪造的。当网络设备企图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时,它将无法找到这些用户。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只好等待,有时甚至会等待1分钟才能关闭此次连接。当网络设备关闭连接之后,攻击者又发送新的一批虚假请求,以上过程又重复发生,直到网络设备因过载而拒绝提供服务。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把DoS又向前发展了一步。DoS攻击需要攻击者手工操作,而DDOS则将这种攻击行为自动化。与其他分布式概念类似,分布式拒绝服务可以方便地协调从多台计算机上启动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股拒绝服务洪流冲击网络,并使其因过载而崩溃。







DDOS工作的基本概念如图所示。黑客(client)在不同的主机(handler)上安装大量的DoS服务程序,它们等待来自中央客户端(client)的命令,中央客户端随后通知全体受控服务程序(agent),并指示它们对一个特定目标发送尽可能多的网络访问请求。该工具将攻击一个目标的任务分配给所有可能的DoS服务程序,这就是它被叫做分布式DoS的原因。

实际的攻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发送海量信息,而是采用DDOS的变种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利用网络协议的缺陷使攻击力更强大或者使追踪攻击者变得更困难。首先,现在的DDOS工具基本上都可以伪装源地址。它们发送原始的IP包(raw IP packet),由于Internet协议本身的缺陷,IP包中包括的源地址是可以伪装的,这也是追踪DDOS攻击者很困难的主要原因。其次,DDOS也可以利用协议的缺陷,例如,它可以通过SYN打开半开的TCP连接,这是一个很老且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协议缺陷。为了使攻击力更强,DDOS通常会利用任何一种通过发送单独的数据包就能探测到的协议缺陷,并利用这些缺陷进行攻击。

解决办法

针对资源掠夺性攻击,在网络设备上可以进行多层次的防范:

(1)在Cisco IOS中使用命令可一次性关闭所有带有安全隐患的端口检测和进程调用。

A.在路由器全局模式下键入

no service tcp-small-servers

no service udp-small-servers

可以避免UDP/TCP诊断端口DoS(Denial of Service) 攻击

B.在路由器全局模式下键入

no service finger

可以避免被外人窥测出login信息。

C.在骨干路由器全局模式下键入

no ip redirect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no ip proxy-arp

可以避免SMURF攻击。

D. 在骨干路由器全局模式下键入

no service pad

no ip bootp server

no cdp run

no cdp enable

可以避免损耗CPU攻击。

(2)可疑数据流带宽控制

在边缘汇聚层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上,使用队列技术或者CAR的方法对ping及SYN数据流进行带宽控制,以预防DDOS的攻击。

(3)采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

当系统收到来自奇怪或未知地址的可疑流量时,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能够给系统管理人员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他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切断连接或反向跟踪等。

SNMP协议安全

禁止使用SNMPv1,因为该SNMPv1的community string是明文在网络中传递的;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使用SNMPv2,该版本对于community string使用了基于MD5的消息摘要认证机制,同时考虑了限制各种管理数据的访问;如果使用了SNMPv2的话,那么可以使用snmp-server party中的authentication和md5来配置消息认证,并且配置访问列表来定义只有网管工作站可以通过SNMP对路由器进行管理。

CDP协议

CDP协议为Cisco自有的协议,可以通过其自动发现直接连接的Cisco设备,但CDP服务同样也可以暴露网络的拓扑结构及IP地址信息,建议在网络正常运行过程中将CDP协议禁用。

配置命令为:no cdp run

HTTP服务安全分析

路由器缺省均正常HTTP server功能,任何一台机器均可以通过HTTP协议访问路由器,这样容易暴露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建议禁止HTTP服务。如果要启用 HTTP服务进行管理的话,则需要对其进行安全配置,最好使用ip http access-class来限制可以访问的IP地址并且通过使用ip http authentication命令来配置认证选项,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TCP、UDP Small服务

路由器缺省开放的TCP及UDP Small service服务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将其关闭。

配置命令为:no service tcp- small-service

no service udp- small-service



BOOTp服务

路由器缺省启用Bootp服务,可以从网络启动和自动从网络下载初始配置文件,由于没有用户名口令限制,可能导致下载错误的代码及配置文件,导致路由器配置和功能更改,建议将其关闭。

配置命令为:no boot network

no ip bootp server



内网的安全设计

在XXXX市供电公司的内部网络系统设计中,所选择的Cisco交换机都支持VLAN功能,这样,可以将具有同一安全级别的用户划分到一个VLAN中,这样,不同VLAN之间的用户不能直接访问,保证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在Catalyst 6506交换机上,通过Cisco的访问控制列表控制VLAN之间的安全,这样就可以允许高优先级的VLAN段访问低优先级的VLAN段,而低优先级的VLAN段不能访问或有限的访问高优先级VLAN段。Cisco支持的访问列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通过网络层的源地址来限制指定的站点访问指定的VLAN,从而限制特定的站点访问特定VLAN的能力。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通过网络层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号、源端口、目的端口、包大小以及是否是已经建立连接的包等来实现对特定数据流的控制,从而保证限制特定站点访问特定服务的能力。

动态访问控制列表:动态访问列表同普通的标准和扩展访问列表类似,但是这个访问控制列表需要通过Telnet到Cisco路由器上,并在Cisco路由器的EXEC模式下执行一条命令来启动,这个命令有两个选项,一个是打开对所有主机的限制,另外一个参数就是只打开对当前连接主机的限制。这样,使得用户要获得对一个指定服务的访问权限,必须Telnet路由器上执行这一命令,因此,可利用Cisco路由器同安全认证服务器的结合来提供对用户的认证,并提供记帐功能,当一个路由器Telnet路由器上,首先需要通过路由器的身份认证,通过后,路由器通过认证服务器对该用户的AUTOCOMMAND属性自动执行启动允许当前连接主机的动态访问控制列表命令,然后自动断开连接,该主机就可以访问动态访问控制列表允许的服务,当没有数据传输后,空闲时间到达一个指定的门限时,动态访问控制列表自动关闭。从而保证指定的服务只能让授权用户访问。

反射访问控制列表:这中访问列表主要用于内部和外部两个区域的情况,路由器通过观测内部访问外部的数据来评估外部回来的数据是否是内部数据的一个连接,这样,保证内部用户可以访问外部用户,而外部用户不可以访问内部用户。

基于时间段的访问控制列表:这个特征出现在Cisco IOS 12.0以后的版本中,可以在访问控制列表后设定一个时间槽参数,只有在该时间槽有效时,该访问控制列表才有效,这样可以控制非法用户在无人环境下(如:下班以后)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对于一般长期、稳定的安全访问,我们将采用标准和扩展访问控制列表进行控制。对于远程拨入等短期、临时的访问用户,我们可以通过动态访问控制列表进行控制。另外,通过时间访问控制列表我们还可以对用户在无人环境下(如:下班以后)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

目前江苏电力系统关键性应用的服务器基本都是在同一VLAN内,内部的用户只要知道IP地址都可以对其进行访问。为了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我们建议采用PVLAN(private VLAN),即可隔离服务器之间信息互通。

PVLAN就是在VLAN内控制流量一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目前服务器网段分配的情况下,先分析服务器之间的目前的通信情况,如某些服务器只需要独立工作的,并不需要和同网段内其他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如DNS服务器,我们可以在服务器网段的VLAN内划分出一个PVLAN,隔离该服务器同其他服务器的通讯,这样可以避免在以后某些服务器发生中毒或被黑客控制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想其他服务器传染,或以其作为跳板攻击其他服务器的情况发生。这种PVLAN的发生完全不需要对网络地址或网关的更改,就是说完全保留原先IP地址段的划分。此外各保护端口不可以互通,仅可通过扩展模块上联端口或其他上联端口访问内部网。

具体的配置: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vlan XXX

Router(config-vlan)# private-vlan association XXX-XXX,xxx,xxx

Router(config-if)# private-vlan mapping add XXX-XXX,xxx,xxx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X/X

Router(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private-vlan host

Router(config-if)# switchport private-vlan host-association XX xxx

Router(config-if)# end

另外,还可以在核心交换机上对VLAN内通信进行访问控制的访问控制列表,同传统的在三层交换或路由器上的ACL访问控制列表不同,VACL可以对服务器所在的网段VLAN内进行严格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同时检查,由于该网段内的服务器数量有限,且没有其他的工作站,我们完全可以定义一套完整的基于MAC地址的访问控制列表,严格限定服务器直接,服务器和路由网关之间的访问,即便有个别用户可以接入到该VLAN内,仍然不能通过以上VACL的访问控制检查,最终根本无法访问到服务器。

还可以启用端口安全(Port Security)将服务器网卡的MAC地址同交换机端口进行安全绑定,配合VACL的ARP 地址检测功能就可以实现对抗假冒MAC地址,ARP地址欺骗等攻击行为。

外网的安全设计

外网系统采用防火墙与Internet网络进行安全隔离,防火墙配置了3个端口,一个用于连接外网,一个用于连接因特网,另外一个端口连接非军事区-DMZ区。根据端口连接的网络性质,外网的端口的安全级别最高,DMZ次之,因特相对最低。

一个企业网在配置防火墙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工作是设计合理的安全控制策略。一般防火墙缺省状态下,端口上所有的网络服务功能均关闭。可以设置策略为除非特别支出,否则所有服务关闭。一般针对企业网可打开外网到DMZ特定服务器的WWW、SMTP/POP3、DNS等服务,ping及telnet均在外网端口关闭。另外要防止通常的黑客攻击方式,如拒绝服务攻击-DDOS,可采用在防火墙上配置TCP截取功能来防止;IP地址欺骗,可采用在防火墙上进行源地址追溯以确认IP的源地址是否存在来防止。

接入网的安全设计

由于拨号用户只要知道拨号的用户及口令,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拨号访问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相对难以辨认,对于拨号接入的用户的安全控制应主要从用户认证、用户授权、用户行为记录等三方面加以控制,即通过AAA方式对拨号用户进行控制。

在内部网络的设计中,拨号采用原有的IBM8235拨号访问服务器实现,可以在内部网上配置一台TACACS+或RADIUS认证服务器,服务器可以与DHCP/DNS服务器共用。当用户拨号拨通后,其用户名及口令信息将转发到认证服务器,根据在认证服务器上对此用户的配置信息决定此用户是否是合法用户及其访问网络的权限。

对拨号上网的用户的权限建议开放WWW、Mail等服务,对于关键业务系统应针对用户有选择开放。





中央集成系统(IBMS)

设计依据和标准

XXXXXXXXXXXXXXXX大楼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依据和标准包括: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232-9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机验收规范》;

GBJ19-87《中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5-74《中国室内给水排水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DB32/181-1998《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365-1999《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6-1999《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

DB32/T367-1999《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其它建设部和江苏省有关规定和规范

XXXXXXXXXXXXXXXX大楼智能化设计技术要求

需求分析

XXXXXXXXXXXXXXXX大楼内具有大量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IBMS2003是目前业界产品化最为完善、对用户需求体现最为细腻的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该综合楼内相关弱电子系统集成起来,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集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管理模式与决策手段为依托,为整个智能化系统构造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和监控集成平台,实现各个应用子系统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基于成熟、先进、实用的原则以及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性质、用途,设计此IBMS系统集成方案。

根据《XXXXXXXXXXXXXXXX大楼智能化工程技术文件》的明确指示以及与该智能化项目的相关单位经过广泛沟通,XXXXXXXXXXXXXXXX大楼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需集成如下子系统: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BAS)

综合保安管理系统 (SAS)

火灾报警系统(FAS)

广播系统(PAS)

停车场管理系统(CPS)【属于物业管理系统】

供配电系统【属于BAS】

电梯系统【属于BAS】

物业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的对大厦内各子系统的分散管理或者只将部分子系统进行简单的已不能满足现代智能建筑的管理需要,对统一的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要突出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视、控制和集中管理,将大楼内与管理有关的、来自不同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满足综合管理、高效管理的需要。智能建筑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信息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高级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而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配置的弱电系统一般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建筑自动化系统(BA)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

安防自动化系统(SA)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保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灭火和喷淋系统消防设备联动系统紧急广播系统紧急照明系统

信息通信自动化系统(CAS)程控交换机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通信系统综合业务数据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远程会议电视系统

数据信息处理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SCS)

IBMS2003有机集成各子系统的,它集集成(Integration)、智能(Intelligence)和I于一体,是以系统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网络一体化和软件界面一体化等多种集成技术为基础,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是以中央监控管理级、部门(子系统)监控(分层)管理级和现场信息采集与控制级的三层组成结构,通过分布式通讯网络,将整个大厦内的所有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统一的集成平台上,在同一个界面环境下,实现对分散在大楼(区域)内所有子系统及其可控设备的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资源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实现对整个大厦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运行状态,并最终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IBMS系统就是将众多复杂的弱电子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集成于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解决智能建筑内不同复杂弱电子系统之间的异构集成问题,以实现整个智能建筑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提高智能建筑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的人性化,降低设备运行及维护的费用,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度。借助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大厦内弱电系统之间的有机融合,跨子系统的设备联动控制;实现大厦管理和业务应用的高效率、人性化、统一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现代的智能化建筑提倡“以人为本”:管理的人性化和使用居住的舒适宜人。IBMS系统在设计的初期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IBMS系统处于基础设备控制层和信息管理层之间,是沟通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桥梁。建筑物机电设备运行信息的交汇与处理中心,IBMS系统对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和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类设备进行分布式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和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高效、被控状态下运行,提供跨系统的智能策略应用开发平台,为智能建筑提供安全保证和舒适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节省能耗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费用。







IBMS系统

BMS与IBMS

BMS建筑物管理系统

BMS(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建筑物管理系统是对建筑内的各种弱电子系统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停车、消防、安保监控、智能卡等系统,可提供一些有限的跨子系统的触发联动控制功能,这种联动是基于设备层的触发联动。这种集成是一种面向建筑物设备层面的管理,也被称作是BAS或其扩展。

IBM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

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是在BMS的基础上,面向应用层、物业管理部门和决策层,加强智能联动策略、人性化应用,增加OA和物业管理系统模块,或者预置接口,以实现对信息采集、处理和综合智能应用的业务层面的信息集成管理。这些集成要求系统解决多种通信和控制协议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问题,并尽可能解决用户的二次开发问题。同时IBMS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接入性的特点,满足用户随时的各种方式的扩展需求。鉴于IBMS对于物业管理和决策部门的重要性,该系统需要多种关键技术的应用来解决目前BMS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长延迟、低效率等系列问题。相比于BMS系统,IBMS系统支持实现如下功能:信息、资源更大范围和根深层次的共享;基于应用层和业务层面管理控制,而不仅是设备层面;便于统一管理、维护,降低运营成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便于全局的协调管理,提高对于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或者预置策略,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等。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BMS和IBMS的逻辑示意图如下: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子系统、BMS与IBMS系统



总的来说,BMS软件与IBMS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主要是基于设备层触发的监控和在有限的子系统和机电设备间联动,升级扩容性和基于管理应用的能力较差;后者可实现前者的所有功能,同时在一些关键技术和经验积累方面实现了突破,在业务层和人性化应用的管理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从本质上解决智能建筑“重建不重管”的问题。也即:

前者面向监控,后者面向管理

前者面向设备集成,后者面向信息集成

前者是局限的功能实现,后者是广泛的应用开发平台

系统结构

IBMS2003系统采用数据库应用开发中典型的Client/M/Server三层架构模式,客户端支持最流行的浏览器模式,中间件采用最先进的支持跨平台的Corba技术,后台数据库服务端采用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用户在统一友好的人性化界面上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对各种设备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IBMS 2003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同一管理层面实现对运行状态监控、设备信息的采集,处理系统内各种报警事件,解决各子系统之间的异构互连问题,实现跨系统的联动控制;并通过智能策略管理,对建筑设备的能源进行控制智能化管理

系统可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对系统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基于历史数据对一些时间的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设备进行主动维护,对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预报警,提出预测和建议;设备自动XXXX则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设置,让设备在一定的优化策略下运行,以达到综合节能、提高办事效率,使楼宇的管理工作更自动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基于Internet的管理

除了支持传统的GUI拥护显示界面外,还支持基于Internet的WEB技术,管理者可以浏览器方式在Internet/ Intranet环境中浏览IBMS所集成信息。这样,远程用户可以拨号方式通过Internet来对大楼内的各个子系统进行远程监视、控制和管理,实现与大楼内的GUI界面相同的管理功能。可方便地实现对一个大楼的楼群或小区进行综合集成管理。全局化的事件管理

通过全面的系统设计,对各集成子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突出对跨子系统的全局化时间的管理,提高系统管理性能和对全局时间的处理能力,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IBMS系统通过各子系统的一体化集中处理,可以有效地对大厦内的各类时间进行全局管理,将大厦内的空间、能源、物流环境通过信息流与人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服务,提高系统管理的效率。全面利用大厦内各子系统运行的实时和历史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在信息优化的基础上,方便大厦的决策部门进行合理的组织,并进行XXXX、协同、指挥,使决策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各子系统相对独立性,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跨系统联动

IBMS2003系统实现了智能建筑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利用系统联动可以动态地表示由楼宇内某些重大时间触发的楼宇设备间的跨子系统的协调和合作处理行为。通过联动设置,可使系统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自动、快捷、准确地完成一系列相关事件的处理,这样即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楼宇对突发时间进行快速响应的能力,使楼宇管理人员迅速做出决策,以减少某些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系统中的各种报警是最重要的事件,必须快速、显式地将报警信息通知管理人员、IBMS系统中的报警服务会及时捕捉并主动地将报警信息及时发送到用户界面。报警信号包括反映报警重要程度的报警级别、报警发生子系统、报警的具体位置等等,根据报警级别决定报警信息的显示颜色和顺序,不同的报警可设置不同的声音、提示语和不同的颜色及闪烁快慢来通知管理者。系统中的报警还可随时打印出硬拷贝以供查询,重要的报警还可以通过发送Email发送给相应管理人员;如果用户环境中有Call Center等设施,这些报警信息也可传真至某一指定的传真机,拨打某一电话或者手机,还可发往机或发手机短信息等多种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功能强大的组态工具

IBMS软件具有功能强大的组态工具,可方便、快捷地按照用户的应用环境形成用户应用的组态画面,使用户操作管理界面生动、形象、逼真。组态工具十分丰富,不仅提供了最基本的组态元素,以方便地对数字量和模拟量进行相关属性的配置,同时还可支持目前流行的多种文本、图形、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组态方式,形成接近用户实际应用环境的界面,。多用户操作管理界面随着用户对智能大楼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大楼的集成管理已不只限于在中控室或中心机房进行,已出现大楼内不同的管理者要求对不同的子系统或设备运行信息进行管理的需求。可很好的支持多用户操作管理界面,允许大楼内存在多个用户操作同一管理界面,或者是不同的用户根据管理需要制作不同的管理界面,这些不同的用户可以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这样,只要是大楼局域网环境下的授权用户就可操作相应的管理对象。这一特点突破了传统的大楼集成管理系统只限于在中控室或中央机房进行管理的缺陷,极大地方便了多用户管理的应用环境。



IBMS系统拥有两种操作界面用户,GUI用户和基于Web的Internet用户都支持多用户,因而操作的安全性十分重要IBMS对系统操作员分级管理,通过对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使他们对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设备、不同地区的设备以及系统中的不同功能模块具有不同的操作(监视、控制、管理)权限。用户在登陆系统时就根据其权限定制其操作的特定界面,以保证系统操作的安全。

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IBMS系统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将所有现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处理,并按规则进行记录,创建相应的数据库,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系统所记录的现场设备的有关信息,设备运行状态、运行数据、故障报警、联动相应等程序执行过程以及系统日志信息等等,完成对信息的综合处理,提供方便的检索和分析功能。管理者可按条件对各个子系统中的设备在某个时间段内运行的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和统计;系统将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打印输出。

系统运行日志管理

系统数据库将记录各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报警、联动事件,管理员在管理过程中所作的系统的写操作信息,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警告、错误等系统信息,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事件和数据进行查询。

根据系统日志,可方便地查询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大管理事件记录详细信息,便于系统维护;同时,对所有设备的控制操作都完全记录,可为日后查询某些重大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设备在的统一管理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及时报告设备的故障情况并进行处理;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打印维护、保养报告,避免超前或延误维护,相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等于节省了资金。根据事先输入的设备基本信息,进行设备检修预警提示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开支。直观明了的趋势图

绘制设备运行的实时趋势图或历史趋势图,使用户以图形曲线方式显示的给定设备的模拟量变化情况,例如温度、流量、气压或者能源消耗量等。趋势图分两种:

实时曲线图:它动态地反映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和趋势,它持续地刷新,让管理员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的变化情况;

历史曲线图:根据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绘制历史趋势图,它可用来协助管理员对系统作决策、调整、制订监控、维护计划,采取预防措施等。

IBMS系统采用三层软件体系结构,分别称之为驱动器层、核心层和界面显示层,它们通过CORBA接口来完成相互之间的通信联接。

中间件技术示意图



核心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完成对所有子系统数据的逻辑分析和处理,整套系统采用广为流行的WIN 2000环境。由于WIN 2000是大家十分熟悉和喜欢的操作界面,方便管理者的操作。

开放性系统集成

IBMS是基于称为软件总线的CORBA技术的软件系统,只要将不同的应用封装成CORBA对象即可实现与其他对象之间的通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由于IBMS采用三层结构和模块设计,使得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集成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对于用户大楼内任何子系统,只要用户或设备厂商提供其产品的通信接口,我们就可将其集成到IBMS系统中,同时,还可方便实现与用户其它应用系统如OAS等实现集成,进行信息共享。

灵活的集成模式

IBMS是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实现,系统支持可选配置,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情况和资金情况进行配置与组合,形成具有不同子系统模块、不同功能模块和不同规模的管理系统。管理者可灵活、方便对系统进行配置。经授权并通过认证的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现有系统配置进行更改、通过拖放技术对设备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可根据设计对设备进行功能和性能参数的快速配置。授权用户可根据管理的需要定义子系统或设备之间的联动功能;对设备进行的新配置是“即插即用”。

IBMS系统采用创新的通用协议转换技术解决了困扰绝大部分系统集成软件的难题。该系统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和协议,集成了RS232,RS422,RS485串口协议、TCP/IP网络协议;OPC、DDE、ODBC、SOCKET、API等多种通信协议和通信方式,BACnet、LONWork等控制协议,这些已覆盖了目前市场上诸多厂家产品的通信及协议接口,而且已完成了与业界众多知名厂家的产品的集成连接测试。只要针对其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编程,

































IBMS系统通用协议转换器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系统设计目标

XXXXXXXXXXXXXXXX大楼弱电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软件工程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共享和集中,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联动协调运行能力、详细的管理功能以及策略应用开发平台,彻底实现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以及信息一体化集成。系统集成的实施效果是,确保大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环境。具体可分解为如下子目标:集中管理可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统一式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重点是要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物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

分散控制

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系统联动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联动优化运行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设定等功能。







系统组成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集成管理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系统组成



系统结构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集成管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系统结构



IBMS系统对BAS的集成管理



子系统/设备名称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2003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变配电系统 监测变配电系统中高低压断路器的开关状态及故障报警。

采集高/低压进线开关柜的进线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并显示。

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及过限报警。

电量参数的记录、统计、制表,查询变配电设备的异常和故障履历。

对各单位实体用电量的监测和计量 给排水系统 对大楼内的生活水池、水箱、水泵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包括

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启停控制。

生活水箱的高、低水位监测。

生活水池的高、低水位监测。

潜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监测和启停控制。

地下水池水位低至极限、屋顶水箱水位过高溢出时发出报警信号。

监测蒸气凝结水温度、监测水箱水位、控制凝水泵的启停、超高水位报警。 电梯监控系统 监测电梯的启停、运行状态、故障报警;

查询电梯的历史运行状态数据。 空调冷热原监控系统 对制冷机或热交换器运行的状态进行监控,并对运行台数进行控制;按系统负荷要求,自动增减机组及其组合,使之处于经济运行的状态;

根据测量到的分/集水器之间的压差,进行系统压差旁通调节;

根据冷却水温控制冷却水塔风机启/停及运行台数。 空调新风调节处理系统 对新风机组的监测和控制

——监测新风机组送风温度;

——系统依据设定值与送风温度的偏差调节电动调节水阀开度;

——系统监测过滤器压差;堵塞报警;通知清洗或更换;

——新风机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监控及分时间段控制启停

——新风口采用开关风阀,与风机连锁;停风机后关闭风阀。

对变风量空调机组的监测和控制

——监测空调机组送/回风温度;

——依据送/回风温度值调节电动调节水阀开度;

——系统监测过滤器压差;堵塞报警;通知清洗或更换;

——空调处理机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监控及分时间段控制启停。

——调节风门执行口;根据馈值,调节新风、回风比。

对风机盘管按时间段分路控制电源的通断。 空气调节处理系统

风机启停过渡网阻塞报警 灯光、照明监控系统 针对XXXXXXXXXXXXXXXX大楼各馆特殊的业务应用要求,设置相应的智能照明应用和协调策略:

——室外照明控制:对室外道路照明及其它灯光按时间、亮度、节假日分类分项控制,喷泉开关及效果控制;

——泛光照明按平时、节假日等几种方式考虑。 污水处理系统 监测污水泵的运行状态

根据污水水位,自动启动/停止污水泵的运行

可设定水泵的启动/停止时间

污水泵运行故障报警

污水水位报警

对水泵的运行时间进行统计 智能联动 IBMS系统提供联动策略设置平台,使BAS系统在实现内部各子系统可靠联动的同时,实现与综合安保、消防、公共广播、物业管理等相关系统的可靠联动。

IBMS系统对SAS的集成管理



子系统/设备名称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2003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防盗报警系统 使用者身份和权限识别。

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情况和状态信息。

授权的用户可提取各种运行状态数据,在工作站的安保布防图上进行图文显示。

检测到异常时,调出报警位置布防图,并以声音、颜色、闪烁等方式进行报警,同时提示相应的处理方法。

设备处于报警状态时,弹出相应的布防图。

实现与CCTV、BAS、公共广播等系统的可靠联动。 CCTV电视监控系统 使用者身份和权限识别。

显示摄像机和报警器的布防图,监测和图示其运行状态。

控制摄像机的云台、镜头、光圈、矩阵等。

传输和显示摄像画面。

实现与防盗报警、BAS、公共广播、巡更等子系统的可靠联动。 门禁系统 使用者身份和权限识别。

收集设备的状态信息。

授权用户可提取运行状态数据,在布防图上进行图文显示。

检测到异常时调出报警位置布防图,以声音、颜色、闪烁等进行报警,并提示相应的处理方法。

观察每个门的位置和开/关状态、门的进/出情况报告、门开启状态超时及故障报警。检测到非法闯入时进行报警,并弹出相应的布防图。

关键部位的门禁使用智慧卡及密码盘双重保险,并采用特殊的电磁锁。若采用威逼密码开锁,启动威逼报警并触发相应联动。

实现BAS、CCTV、防盗报警、公共广播、巡更等子系统的可靠联动。 巡更系统 显示各个巡更路线的图示。

监测巡更点状态及巡更员的位置。

启动/关闭巡更系统时间表。

管理巡更点区间时限表。

巡更员在某一区间少于/超过要求的最短/最长时间时报警,并检测每个巡更点上操作者的身份。

实现与BAS、CCTV、防盗报警等系统的可靠联动。 智能联动 IBMS系统提供联动策略设置平台,使SAS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实现可靠联动的同事,实现与BAS、智能照明、公共广播、物业管理等相关系统的可靠联动。 IBMS系统对FAS的集成管理



子系统/设备名称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2003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智能联动 IBMS系统提供联动策略设置平台,使FAS系统可实现与应急/公共广播系统、BAS、综合安保、物业管理等相关系统的可靠联动。 消防报警自动化系统 使用者身份及权限识别。

收集设备运行情况和各探测器的状态信息。

授权用户可提取各种消防设备、探测器的运行状态数据及预警数据,在消防布局图上进行图文显示。

检测到火警或意外事件信息时,立即调出事故位置布防图,并以声音、颜色、闪烁等方式报警,同时提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主要检测项目:火灾报警探测器工作状态;消防排烟和正压送风系统的履历及联动时运行、故障情况;消防泵的履历及联动时运行、故障情况;喷淋泵的运行、故障情况;防火门的履历及联动时运行、故障情况;空调管道防火阀的履历及联动时运行、故障情况。

IBMS系统对应急/公共广播系统的集成管理



子系统/设备名称 XXXXXXXXXXXXXXXX大楼IBMS2003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公共/紧急广播系统 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并记录设备报警信息;

用户身份及权限识别;

在不同物理区域不同时间进行个性化播放设置;并兼具统一协同功能。

在消防、安防等紧急事件发生时可强制切换至相应的紧急广播模式。

实现与各相关子系统,如消防、安防、BA、大屏幕等系统的联动应用。 智能联动 IBMS系统提供联动策略设置平台,使应急/公共广播系统可实现与综合安保、消防、BAS、防盗报警、公共广播、物业管理等相关系统的可靠联动。

物业管理系统



物业管理模块 XXXXXXXXXXXXXXXX大楼物业管理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设备资料管理系统 录入资料信息;

修改、删除资料信息;

检索、查询资料信息;

打印资料信息;

管理使用信息。 设备维护管理系统 使用者身份及权限验证;

资料、制度、保养计划等的录入;

填写设备维护检修履历;查询及修改各项目的维修时间表;查询当日或某时间段内应做的工作;

设备维护检修项目到预警期时,以声音或闪烁提示,并给出实施地点、所需的准备工作等,生成设备维护检修单;

设备维护检修项目到期后未完成报警;

系统或设备故障报警,则迅速调出相应资料、所需备件、故障地点,形成紧急维修单。 设备备件管理系统 用户身份及权限核定;

备品备件的资料录入分类;

设定各备品备件的最少保有量、可替代件的型号规格、报废时限及存放位置;

查询、修改库存情况及存放位置,形成各种库存报告;

履行出库/入库手续,自动修改库存量,形成出/入库单;

库存备件少于该物品的最少保有量或到报废期限时,提示管理员及时补足并生成购物单,或做相应的报废处理。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卡片和标签功能;

照片、图纸和跟踪记录;

模糊和组合查询;

帐表功能;

统计分析;

多功能打印,可以打印灵活多变的报表。 停车库管理系统 使用者身份和权限识别。

定时收集设备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

显示车库或停车场设备的布局图,检测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故障报警并提示处理意见。

查询各种卡的发卡情况和使用情况;

停车场停车情况、收费情况、计费标准和各收费口值班员工情况的查询。

遗失及作废卡统计报告;车流量统计报告。

检测到强行开闸、破坏闸门或读卡机、使用黑名单卡、非法人员操作、一卡多用时报警,并提示处理意见。 智能一卡通系统 门禁系统:

使用者身份和权限识别。

对大楼内工作人员的进出及访客的来往范围进行授权和管理。

考勤系统

使用者身份及权限识别。

实时监测员工的刷卡状况。

进行工作日及非工作日的设置。

统计员工的日出勤记录。

汇总员工的月出勤记录及年出勤记录,生成报表。

员工档案管理。

消费系统

对消费者卡号、个人信息、消费明细清单、消费方式等进行记录和分析。

对消费情况进行整理,并生成各种消费报表。 其他业务管理系统 基于IBMS综合管理平台,根据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特殊需求,定制开发个性化的业务管理系统。 联动模块 IBMS系统提供联动策略设置平台,使得物业管理系统在实现内部相关子系统联动的同时,可实现与综合安保、BAS、公共广播等相关系统的可靠联动。

系统集成效果示例

楼宇能源的管理

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设计,从资源利用、工艺流程、总体布置、设备选型、能源消耗及工程效益等等的考虑,无不关系到技术经济,所以技术经济在工程设计中所占的地位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经验,实施楼宇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约2%,节省人力约50%。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如采用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供电/配电监控节能IBMS2003将传统的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利用智能控制网络进行统一管理,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网络把现场传感探头所采集的信号传到管理中心,在管理中心主机根据现场用电情况,自动调节每个用电器、每个配电装置的用电量。同时在管理主机上还可以监控现场设备、电力网和供配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同时,对每个总供电量作范围监察,保持三相用电量平衡。

/关时间,例如,不在高峰开动生活水泵,把有关工作转移到低用电量期。/关时间控制,减少不必要的照明浪费。/出口与室外光度作连锁调节,保持在平衡之状态,充分采用室外光,避免产生太大光度差,造成对使用人员产生不舒适影响及节省能源。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是楼宇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的重点。对制冷及空调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应对不同时期的冷量总需求量进行分析,参照所需冷量来调节机组及出水设定点,因为设定点温差将影响冷机用电量,在特定冷量时,平衡各机组的温差,保持机组的效率均在高水平,这可通过室外焓值作参考季节参数,大楼使用情况和对历史记录参数进行分析。

80-90%范围,如果冷水阀完全打开,温度仍然达到不到设定点的死区范围时,系统将自动提高冷冻温差设定值,以保持舒适环境。相反,减少温度差或流量,这样可以减少水泵及制冷机的总使用量。/回风比例控制,以二氧化碳水平作比例调节,建议增加风阀及风门驱动器,保持按所需量供应新风量,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温差浪费。大楼分区确定后,以电动阀作分区按时供应冷冻水,防止不使用区浪费能源及过时供冷的问题。

在一般的用水后经过简单处理以后,第二次用作洗涤或绿化之用。对于蓄水系统可以把楼宇智能控制网络同蓄水自动控制系统作一个接口,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蓄水系统,避免不必要的水浪费,同时也可以保证蓄水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对生活用水及污水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可以有效的节约用水量,避免浪费。

节热

对供暖设备,如户式中央空调等设备进行监控。原理是通过节能控制器,对空调等供暖设备在统一平台进行管理,根据现场元件采集的信号自动调节温度和供热水量,减少热能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集成化的管理降低工作强度,避免管理环节的漏洞,节省了人力资源从而降低楼宇总的运营维护成本。由于对设备、各自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可减小维护运行及人员管理成本的3/4~1/2。可以利用浏览器来监控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经过一定授权也可以通过Intranet或Internet网络对系统进行数据更新、调试、维护、维修等。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发送E-mail,将系统数据传递给有关人员;在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ISP提供的E-mail发往手机、传呼机的功能,将信息在第一时间准确地通知有关人员,对系统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与传统的楼宇管理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性

由于对各自系统设备的实时监控,当设备相关数据发生异常时即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通过科学的系统运行和管理,延长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此系统对各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可使值班人员及时发现故障、问题与意外; 消灭故障于隐患之中,排除意外于防范之中,保障设备与人身的安全。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适时地调整设备,充分保证用户环境。如果调节,监测手段滞后调节结果滞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而采用管理设备,监测手段丰富灵活,反应时间快,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在电脑的统一管理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及时报告设备的故障情况并进行处理;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打印维护、保养报告,避免超前或延误维护,相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等于节省了资金。根据事先输入的设备基本信息,进行设备检修预警提示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开支。

监控平台功能列表:

下载使用开发平台设计的资源

接收实时数据

报警

显示监测点状态趋势

查询监测点状态

实时控制

联动控制

事件控制策略预置

公告板

查询系统日志

系统节能(部分)

空调系统

通过IBMS系统对空调系统进行策略设置,可以实现控制设备启停联动顺序为:

启动:电动蝶阀——冷却水泵

停止:冷却水泵——电动蝶阀

通过软件设置启停的延迟时间

针对XXXXXXXXXXXXXXXX大楼主办公楼空调机组可以设置不同主机最佳开/停时间、设置最佳出水温度等。这样使不同的空调区域保持不同的设定参数的精确度,达到空调能量消耗最少,提高了维护管理的效率,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

照明系统节能

针对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业务特点,根据优先保障主要部位的原则,对室内照明,室外照明(走廊、门厅、楼梯间、电梯候梯间等)分别采用不同方式实现自动控制:

按照事先编制的时间顺序开关

按照环境照度自动调节

中控室人员强制操作

应急(备用)供电,应急照明系统

由于XXXXXXXXXXXXXXXX大楼特殊业务性质,要保证24小时不断电,当外部电网万一中断供电,为确保XXXXXXXXXXXXXXXX大楼的消防设施和一些重要部门用电,IBMS系统设置智能策略启动应急发电机,保证大楼设备正常运行。



















































































第 V 页



































XXXXXXXXXXXXXXXX大楼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多功能智能会议系统



江苏XXXXXXXX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第 135 页













控制设备



传输设备



显示与记录设备



摄像设备



发现异常情况



报警主机确认报警



声光一体警号



继电器模块



串口模块



矩阵主机



硬盘录像机



视频输出



现场灯光



门禁管理



非法出入/读卡



启动摄像机上电及或灯光



CCTV控制系统



图形用户界面警情提示



非法入侵/读卡点图像显示



启动录像机录像/录像回放及显示



打开相应的门







消防分区

管理主机



消防探头



火警信号



火警信号



干触点信号



门禁控制器















EMBED PBrush



































































































































通行未毕







有效



无效



不是



车辆进入工作区



是否临时停车



请读卡



读卡机感应读取信息



逻辑判断



不予出场



读卡机纪录信息或传输给计算机



一路顺风



道闸开启



防砸车辆检测



道闸开启



车辆离开工作区



完成出场



值班

亭交

卡、

读卡







计算机纪录信息



有车



通行完毕



通行未毕



无效



无卡



有卡





无车



车辆进入工作区



入口



检测判断车辆



是否有卡



请读卡



取卡



读卡机感应读取信息



逻辑判断



有效



读卡机纪录信息或

传输给计算机



欢迎入场



道闸开启



防砸车辆检测



道闸关闭



车辆离开工作区



完成进场



出口



CO2





CO1 CO2





CO1 CO2



CO1



专用话机



专用话机



1:N



1:N



交换机系统







电信局



CO2



1:1



总台



交换机系统



普通话机







电信局



CO1



普通话机



普通话机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房管理系统



计算机房场地环境系统



机房主体结构



电力系统



空调系统



安防系统



消防系统



给排水系统



屏蔽系统



主体结构

装修工程



设备基础加固



消防报警系统、灭火系统



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



抗静电金属吊顶安装



市电配电系统、UPS配电系统、照明及应急照明



水淹报警、给排水系统



新风系统、保温、保湿、防潮



监控系统、防盗对讲



电磁屏蔽、静电泄漏



门禁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背景音乐系统



抗静电活动地板铺设



墙面铝塑板安装



玻璃隔断、其它隔断安装



其它



感应式、指纹门禁



光纤、双绞线、网络柜等



事故广播



接地系统



防雷系统



机房专用地极小于1欧



强电防雷、弱电防雷



560



835



1470



IBMS

服务器



RS232,RS485、TCP/IP、OPC、DDE、ODBC、SOCKET、API、Lonworks、BACnet等



协议转换



工作站



工作站



工作站



BAS



FAS



SCS



SMS



DDC



DDC



DDC



DDC



DDC



DDC



现场探测器



现场探测器



……



Switch HUB



办公自动化



…………………………



历史数据



数据策略分析



智能控制策略



联动服务器执行策略



能源优化控制







献花(0)
+1
(本文系通信农民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