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龙:从事电影近60年,拍过200多部作品,才换来一个奥斯卡奖

 妙子的宅家时光 2023-02-10 发布于河南

北京时间11月13日,在奥斯卡的颁奖现场,成龙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他回忆起23年前,在史泰龙的家里,看到了奥斯卡奖杯,于是忍不住去摸了摸,亲了亲。当时他也十分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奥斯卡奖杯。

在颁奖台上,成龙感慨万千,没想到时隔56年之久,在拍了200多部电影之后,伤筋动骨了无数次之后,才终于拿到了这个奖杯。

然而这之中却饱含了太多辛酸,毕竟在成龙出演的电影中,太多角色都需要挑战很多高难度动作。

他拍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排练,和耐心的打磨才完成的。

拉·封丹曾说:“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拍戏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它不仅要求演员有精湛的演技,对于某些技能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出道多年,当成龙再一次站在颁奖台上的时候,台下的掌声依旧响亮,在演戏的近60年时间里,成龙的功夫形象,不仅只停留在电视荧幕上,更流传于人们的心中。

1、机会是做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成龙从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演戏,刚开始也只是跑龙套,演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配角,所以片酬并不高。

那时候的成龙满腔热血,专注在自己饰演的角色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崭露头角,最后被大众所知。

但成龙的演戏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事业也曾经受过瓶颈,也熬过艰难的时光。

由于成龙在中国大陆参演的电影,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于是带着这份优越感,成龙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了好莱坞。

好莱坞里聚集的都是殿堂级演员,而且导演的要求跟内陆要求不一样,美国这边要求的会更苛刻,和大咖们搭戏,成龙总是有些不太适应。

为了顺应当时的市场需求,成龙被打造成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样的“硬汉”形象。成龙洋装上阵,也按照导演的要求完成了这部《威龙猛探》。

但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收视率惨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后来成龙经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提到过这部电影的确不符合预期,没有收视率,也在意料之中。

于是,他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下部电影的工作。

经过这次失败,成龙改变了电影的风格,他和团队精心打磨,反复排练,成龙对电影的态度就是“能够创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远超过拍100个烂片。

爱迪生说过一句话:“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

面对一次又一次票房惨淡的电影,成龙其实心里挺挫败的,好在他选择重新开始,不断地找方法和策略。

最终找到了突破口,也让自己播出的电影受到广泛关注。

回到香港,成龙联系自己的好友邓景生,他用自己的灵感去拍一部新的电影,但这部电影里面穿插了许多危险刺激的情节,这都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

《警察故事》中有一个非常惊险刺激的画面,成龙从商场的七层楼跳下,沿着灯杆穿过玻璃罩,而那些彩灯都通着220瓦的交流电。

当时成龙跳完之后,现场的好多人包括两位女主角林青霞和张曼玉都被吓哭了。

成龙也凭借这部电影,成功叩响了好莱坞的大门,也收获第一枚影帝奖杯。

《真心英雄》中有一句歌词:“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拍戏的过程虽然充斥着紧张和刺激,甚至稍不小心,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伤。

刘德华说成龙有一千条命,为了拍动作戏,有好几次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体多个部分受伤,有些伤甚至都留下了后遗症,许多年过去了还是很疼。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凡事都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努力,才能成就山脉之高。

也正因为对电影的一腔热爱,成龙才不断坚持,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向前奔跑。

2、永远的正能量偶像

作为一名国际性的知名人物,成龙也常常给人带去正能量,每一场大型商业活动一结束,现场总是会留下许多没有喝完的矿泉水。

成龙感觉这样会很浪费,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在人少的时候,他和他的工作人员会在瓶盖上写上各自的名字。

喝不完的可以用它浇灌植物,再将瓶子踩扁扔进垃圾桶。

而且每次只要举行演唱会的时候,成龙都会在演唱会结束的时候,提醒观众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走。

每次成龙的演唱会一结束,现场要比预想中干净的多。

后来在鸟巢举行演唱会,成龙让团队在自己的演唱会门票上面,盖了“成龙”字样。

经过这些操作,这些票就具有了收藏价值,人们也就不舍得将票扔掉,如此一来,演唱会的片场就更干净了。

在生活中,成龙也践行着环保原则,他的低碳行为同时也影响着身边的人。

连他自己设计的手机壳,都是用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制作的。

因为要经常流连多个地方进行拍摄,所到的每一个陌生的部落,也会因习俗不同产生纠葛和摩擦。

为此,成龙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团队,要尊重差异,入乡随俗。

有了这份包容和理解,也对他们往后的出行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好处,成龙因此也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和拥护。

在剧组的时候,有时候会有工作人员,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装一大堆吃的带走,开始形成一些不好的风气。

后来,成龙就开始实行监督制度,之后,此类现象就越来越少,别的片场乱成一团,很不规范。

但成龙的剧组规整有序,大家都很自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这样,既能方便自己,也能方便别人,最重要的是成龙自己树立了表率,下面的人也会依葫芦画瓢,这样,整个团队的配合会更默契,整个产业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3、敬业是演员的必修课

成龙出演的大部分都是动作片,好多电影中都设置的有危险情节,有些没有用替身,这对演员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

在电影《A计划》中,其中有一个设定,要求成龙从楼顶上的时针跳下来,在场的很多人都望而生畏。

成龙在楼层张望了很久,七天之后,正式开始拍摄,这样高危刺激的动作,连导演都劝他:“怎么危险,要不就用替身吧”。

但成龙依然坚持靠自己来完成这段拍摄,如此敬业的态度,现在好多年轻演员都做不到。

面对如此危险的动作,成龙还是面不改色地去完成。

拍摄开始的时候,四部机器同时转起来,当时的胶皮是很有限的,演员要尽可能一气呵成。

面对如此有挑战性的动作,让成龙也费了好大力气,直到抓不住时针,然后整个人自由落体。

第一次拍完,成龙的脖子落地时重重摔了一下,大家对此表示满意,都开始准备收工了。

没想到成龙又跟大家说:“需要重来一次”,在场的人都觉得他疯了,成龙说第一次拍的冲击力还不够,于是大家都拗不过他,只好再重新拍一次。

第二次拍这个镜头,终于达到了成龙预期的效果,但是也让他的身体,再一次遭到重创。

就因为《A计划》这个紧张刺激的镜头,让成龙身体的很多部位痛了两年。

伏尔泰说:“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正是因为成龙坚定的意志力,才使他面对巨大挑战时毫不退缩,最终赢来了更大的突破。

电影《A计划》一上映,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成龙的勇敢尝试,为功夫片打开了新的创作方向,同时,也让更多人见识到了更有趣刺激的动作。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下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细”。

任何一个精彩的镜头,都是成龙耐心打磨的结果,演艺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若熬不住寂寞、黯淡的时光,就无法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辽阔景象。

4、低谷时默默积蓄力量,终能见到阳光

成龙在影视行业,也曾经历过不为人知的低谷时期。

在刚出道的那段时间,当时自己还只是一个新人,有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懂,当时成龙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武术指导,但效果不佳。

由于在演戏上屡遭挫败,于是成龙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父母身边,后来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太过安逸的生活,于是他决定再次回到香港。

经过朋友的介绍,成龙接到一部电影《少林门》,完成了这部电影之后,效果不是很好。

成龙本以为可以继续留在此地长久发展,可是因为当时的动作行业市场不景气。

尤其是在李小龙去世之后,这个行业日渐萎缩,公司也因此拿掉了许多项目,辞退了很多人,成龙也没挣到钱,连吃饭都成问题。

后来他决定先靠打工勉强养活自己,正当成龙处于迷茫之中,他的妈妈鼓励他说:“若真的热爱一件事,那不妨再去试试”。

母亲的支持带给成龙许多动力,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出发。

成龙受到陈自强的邀请,去参演新片《新精武门》,这次的制作很有可能会再捧出一位功夫明星,成龙也签订了一份很苛刻的合约。

成龙对这部电影抱有很大的希望,虽然工资很稳定,但因拍摄过程并不是很愉快,而且成龙认为那个角色不适合自己。

所以最后这部电影开播后,票房惨不忍睹,这次的出发再次以失败告终,让成龙彻底怀疑人生。

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虽然被外界冠上“票房毒药”的帽子,成龙还是没有放弃。

他在以往失败的经历中得到教训,这一次,成龙决定自导自演,不再为了讨好北美市场而改变自己的演艺风格。

在电影《师弟出马》中,展现了成龙的敏捷身手,和小人物打不死的勇气。充分将“死缠烂打”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片上映后,打破香港影史票房纪录,成为香港首部破千万的电影。

这次的挑战和尝试终于大获成功,成龙也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风格,在接下来参演的电影中,都获得了很好的销量。

如今成龙已经68岁了,但他留给人的形象,依旧是容光焕发的样子。

虽然历经岁月的洗涤,但是骨子里的精神永不落幕,正因他坚持着信仰,才换来一部又一部精彩有趣的作品。

周润发曾经在一次颁奖现场向成龙致敬,说大哥不仅是他的偶像,更是全世界的偶像。

成龙跟我们大部分人一样,都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敢于做一些不普通的事情,才促成了如今的荣耀。

跟命运死磕到底,大概说的就是如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