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新大红楼的日子里

 王力德个人馆 2023-02-10 发布于新疆

    新疆大学红楼,是解放前乌鲁木齐仅有的三座楼房之一,其它两座是明德路大银行,和人民广场区党委院内的“东大楼”“西大楼”。不仅如此,红楼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新疆解放前最高学府为新疆学院,中共优秀党员林基路曾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其校址开始在现在的乌鲁木齐市一中,后迁至现新疆大学斜对面的一座军营中,学习条件十分恶劣。后来,经当时的财政厅长毛泽民和其它中共党员的努力,迫使盛世才批准为新疆学院修建新校址,“红大楼”于1940年建成,当时由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任新疆学院院长,杜邀请茅盾、张仲实等等一批国内知名人士相继来院任教。两三年后,盛世才将师生赶到北门外“参议会”的破土房里上课,红楼被改做国民党西北行辕军官招待所。直到1946年盛世才下台,鲍尔汉兼任学院院长后,新疆学院才迁回红楼。

  

    我于1962年考上新大物理系,当时红楼是物理系教学楼,我在这座楼中渡过了六年难忘的学习生涯(包括两年文革待分配)。

    现新大校址在1962年之前为新疆师范学院校址,当时还没有“新疆大学”。按照1958年大跃进的宏伟规划,到1962年要新建一所新疆大学,1959年十年大庆时在自治区展览馆中展出了未来新疆大学的规划模型,未来的新大座落在北京路上,当时刚刚上高一的我们到1962年正好应该上大学,看着雄伟壮观的十三层白色主楼模型别提多高兴了。

    到1962年我真的考上了新大,不料正好赶上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新大与新疆师院合并,仍然利用师院的校址,而未来新大的校址则让给了新疆科学分院。十三层白色主楼的美梦破灭,只好走进破旧的红楼。

    一来到红楼,系里就给我们讲述了红楼的光荣历史,说:光荣的“北大红楼”中孕育出五四运动的先驱,光荣的“新大红楼”中也会孕育出新一代革命青年。

    同班同学赵钦亮和我两人在学生会负责宣传,他在红楼门前写了一幅对联:“红在红楼,专在红楼”,而我则在门楣上方制作了一幅巨大的横批“又红又专”。

    红楼大体为南北走向的两层楼,长约七八十米,当中有一小段为三层楼。外墙为清水砖墙,涂成砖红色,楼西侧面向胜利路大街,在三楼上部镌刻有毛体“新疆大学”四字。楼西侧与临街围墙之间约有十几米宽的绿地,将大街上的嘈杂隔绝在书斋之外。绿地未经规划,杂草乱树丛生,反显得自然天成,我经常在林草之间徜徉,或散步,或读书,或低吟浅唱。如果说红楼是我们的“三味书屋”,这片绿地就是我们的“百草园”。

  

    楼门开在东侧,面向校园和操场。一楼为教室和实验室,二楼为教研室和办公室,三楼只有两三间小房子,是工会和学生会之类。两层楼道北端各有一所水冲式厕所,当时能用上水冲式厕所已经很先进了。

    红楼是一座典型的俄式建筑,楼顶铺的是绿漆铁皮,屋内陆面是红漆地板,墙体很厚,房间净高很高(大约有四米多高),但窗户却又窄又长,采光很差,即使大白天也得打开所有的日光灯。冬天暖气也不热,冻得我们脚疼,有时实在太冷,同学们只好跺脚取暖,大家同时在地板上跺脚时声若巨雷,逗得老师也笑。这个班一跺脚其它班也跺脚,震得整个红楼都在颤抖。

    说实话,红楼并不适合于做为物理系教学楼,因为物理系有大量实验课,仪器全都是高精度的,我们只要在桌面上用手指轻轻按一下,厚重的桌面产生的极微小的变形都能使仪器指针明显偏移,所以在测量数据时,要求仪器绝对水平,而且不能有任何振动,但红楼的地板地已年久变形,哪儿去找那么水平的地面?我们只好用气泡水平仪一点一点地调,好不容易调平了,只要我们的双脚一挪位置,地面压力改变,地板又变形了,还得重新调整。所以有时我们在连续测量多个数据时,只好全身一动不动,实在累得够呛。即使这样,当胜利路上驶过重型卡车时,楼内也会产生明显振动,数据又得重新测量。

    当时学校已经准备为物理系修建新楼,叫做实验楼,图纸已设计完成,当时我亲眼见过,是一座六层楼,后因文革到来而未动工。

    1965年11月13日乌鲁木齐发生了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为6.9级,红楼也受到了考验。当时我已上大四,正与同学们在米泉农村参加社教运动,地震时我们几个“工作组”成员从社教办公室冲了出来,回头看那间平房还在摇晃。后来回到新大,我们看到红楼的墙面已裂开了不小的缝隙。听低年级同学们说,地震时同学们乱做一团,老师高叫:“躲在桌子下面!”爱好体育,反应敏捷的张皋同学还没等老师张口,已经破窗跳出去了。

    文革结束后,实验楼终于建成,物理系从红楼搬进了新楼。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我路过红楼,发现整个墙面涂成了米黄色。当时我还在想,既然叫“红楼”,涂成米黄色岂非名不符实?不想到九十年代,红楼完全被拆除,学生时代的许多美好回忆也失去了勾留忆想的去所。但再一想,红楼用到如此破旧的程度,的确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校园内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教学楼,展示出新疆大学更加美好的灿烂前景。

    参考资料:

    徐文学《新疆学院院史概况》《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五辑》

    李守伦《乌鲁木齐地震》《天山区文史资料第五辑》

2011年7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