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失在历史红尘中的石泉

 zsw77792 2023-02-10 发布于陕西

作者 : 王晓群

(历史探讨  欢迎指正)


图片


提出迷失的石泉县,似乎有点怪怪的,用得着吗?石泉县是陕南重镇,北依秦岭秦、南枕巴山,一江汉水从中流过。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称;只要打开中国地图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到。用现代车载的GPS定位系统,只要确定目标,设定“石泉”两字,沿高速公路一路开车,就会自动的带你来到石泉县。看了燕子洞,再游中坝峡谷,晚上坐在江边吃一顿鲶鱼豆腐,你会把记忆陕南的符号锁定在石泉这方灵秀的山水间。

图片

然而,这里所说的迷失是指历史中迷失的石泉县。

诸多的史料记载,石泉县的前身是魏晋时期的永乐县,废帝元年(552)东梁州被西魏收复,朝廷在州西八十里设昌乐县,后更名石泉县。这是石泉县在历史上首次出现。

唐武周圣历元年(698),石泉县改名武安县。八年后的中宗神龙元年(706)又复名石泉县。

大历元年(771)朝廷撤销石泉县的建制。

永贞元年(805)金州刺史姜公辅针对巴山流民混乱,金州管理半径过大等因素,上书朝廷,复置了石泉县。

元初金州改为散州,下不设县,石泉改为巡检司。

明洪武三年(1370)石泉由辖地金州划入大宁府(巫山),一并划出的还有吉阳(平利)和洵阳(旬阳)。

明洪武五年(1372)二月甲辰石泉又重新并入金州。

正德五年(1510)朝廷设立石泉、紫阳堡和镇坪巡检司;两年后的十一月(1512年12月)石泉、紫阳升为县。从此,石泉县的建制延续至今。

图片

从明细而连贯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似乎看不出石泉在变迁中存在的建置问题,但认真而综合的历史资料分析就出现以下矛盾:

其一,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朝廷在汉水中上游设立汉中郡(今安康),领西城、安阳、南郑等十三县,石泉属西城辖地。西城在安阳之东。安阳又在今石泉之东,三地呈“一”字排列。若石泉属西城地域,就跨越了安阳成为“飞地”,显然有违于建置规律。

图片

其二,《陕西通志》记载有“石泉县,神龙元年(706)复故名,大历六年(777)以后户口散落入汉阴,永贞六年(805)姜公辅于旧所立”《太平寰宇》也载:“姜公辅于州(金州)西八十里石泉坝更名石泉县”。

《元史》和《大明一统志》同时记载的当年由永乐县和昌乐县更名石泉县在“州西八十里”。又载“汉阴在州西一百一十五里”。这里的州指的是金州、兴安州。但今天的石泉县却在汉阴县以西的远处。位置恰恰颠倒。《元史》和《大明一统志》属国之正史,二十四史组成部分。《陕西通志》《太平寰宇》也是权威史料。同时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图片

其三:《太平寰宇记》又载:王水口在石泉县西。王水即任河,史料将“壬”讹为“王”。也就是说石泉县的西边是紫阳县任河口。但今的紫阳却在石泉县的东南。


图片

其四:《夔州府志》记载的“明洪武三年(1370)置吉阳(平利)、旬阳(洵阳)、石泉县属大宁州”,大宁州(巫山)管辖的石泉若在今天位置,则要越过当年的兴安、汉阴两地。明显不符合行政区划管理的实际。

图片

其五:石泉一名源于“城北有石泉,泉水清洌,四时不涸,将永乐改为石泉”。而今天石泉县的泉眼在江边县城正南位置,与记载位置恰恰相反。

图片


其六:《汉中府志》记载“十八盘山在石泉县南,汉江南岸,曲盘十八始达于巅”。今天的石泉县南并无十八盘山,江岸沿的九里十八拐仅仅是修筑公路后的几个弯道,且在汉江之北。

图片

 历史记载的石泉县与今天石泉的位置出现了严重不符。导致了我们对史书存疑和对新的志书编译的迷茫。根本原因是我们把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石泉县位置混淆。

今天的石泉历史应该是从安阳说起。

安阳,一座已经消失多年的古城。《太平寰宇记》记载:“安阳故城,在汉阴(池河)西二十四里,即今敖口东十里,汉江之北,故城是也。”“敖水即今饶丰河水”,敖头即今石泉县城。”那么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设置的安阳县就在今天石泉县城“东十里”的石磨铺位置。距离我们现在也已经超过两千年以上。

安阳经历了战国、秦、汉几个朝代,历时数百年之久。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安阳为安康县。历史上安阳的所辖范围“在西城(今安康)以西,成固(城固)县东”。三国至隋唐新设的黄金县是“分安阳县地设立”,史料并没有涉及石泉。若当时的石泉县存在,史料应该是黄金县是“分石泉县地设立”,但在安阳、黄金、成固及明朝以前的历史从未提及与石泉相邻。

图片

《陕西通志》载: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安阳为安康,北周时期(557—581)安康迁至直城,直城故城在池河东岸潭家湾。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因恶安禄山之姓,改安康县为汉阴县。南宋绍兴二年汉阴从今池河(1132)迁址新店,即今汉阴县城。

安阳、安康与永乐、昌乐,安康、直城与石泉,都处在历史的同一时期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是历史的并存关系。倘若历史的石泉在今天的石泉区域。那么就无法解释朝廷在仅仅十里(今石磨铺)、二十四里(今池河镇)的距离设置两个县城的必要性。

图片

今天的石泉县在明朝以前的历史上并不称为石泉,而是叫做敖口。南北朝的《水经注》载:汉水又东历敖头,旧立仓储之所,傍山通道,水陆险凑。魏兴安康县治,有戌统领流杂。宋元嘉年的《资治通鉴》称:敖头,即此。旧立仓储之所,傍山通道,水陆险凑。清代的《读史方舆纪要》载:一作磝头城,又称敖口。故址在今石泉县城,绕峰河即廒水,入汉江之口称为敖口,宋代设有西乡敖口镇。

在敖口设立石泉县应是正德五年(1512年12月)以后,正德五年前的石泉县就不一定在今天的位置。

图片

种种资料表明历史不同的石泉县曾设立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以正德五年为界,此石泉非彼石泉。魏晋时期的永乐、昌乐更名的石泉县在“州西八十里”的地方,历经了千年的建县历史。而大明正德年以后的石泉则在今天石泉县的位置,建置只有五百年。


图片


石磨铺一一古安阳遗址

图片


石磨铺一一最早的安康城就这里

图片

那么,历史上的石泉县究竟在哪里?

应该在今安康城不远的地方。《太平寰宇》载:“姜公辅于州(金州)西八十里石泉坝更名石泉县”。这里有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州西八十里,二是石泉坝。

图片


在汉滨区月河口许家台出土王彦(宋)父亲衣冠墓上清楚记着葬于石泉县越川口。说明宋朝时期越河口(今月河)属于石泉地域。

图片

《陕西通志》曰“又有美女石亦在石泉坝,汉水北岸”。《汉中府志》载“美女石在石泉东一里”美女石应该是历史石泉的重要地理坐标。


图片

《关中胜迹图志》记载:岚水“自平利县界入州(兴安州)境,原出化龙山东流七百里,中有仙人碥、巨灵迹、锁龙桩诸胜,至石泉北流汉”。这段记载说清了历史石泉与岚河的关系。

图片

州西八十里、美女石、石泉坝、十八盘山在汉水北岸、岚水,清楚的记录了历史石泉的准确方位。它就是今汉滨区赢湖镇的清泉村——瀛湖风景区金螺岛对岸。


图片

从今天的安康城到瀛湖镇清泉村应该与古时候的八十里是十分吻合的;

美女是就是今瀛湖边的织女石,就在清泉村。祖祖辈辈都称美女石,瀛湖形成后才改称织女石。

图片

石泉坝是清泉村原本的名字,古时候称石泉坝,现在那里的老人仍旧称其为石泉坝;

只要站在清泉村对面的高山上就能感到十八盘山的真实存在,也可眺望岚水"至石泉北流汉",天气清好十分还可遥望远处的锁龙桩(今岚皋佐龙)。

图片


再问问当地人,他们都能准确的指出离岸三十余米的湖水中“城北有石泉,泉水清洌,四时不涸”古石泉水井的具体位置。

在清泉村存有许多有关石泉遗迹,清凉观石碑上《重修清凉观记》上面清楚的记载着“石泉坝西坡清凉观建于明……

图片

石泉坝一个被水淹埋的地方,埋藏着许多历史|的秘密,也搅乱了我们的许多思绪。昔日坝上良田千亩,土地肥沃。坝旁有一小镇,当年的岚河镇,解放后改称岚河区。镇子不大,志书记载长有一里,但却是汉江上重要的水码头。上到流水紫阳,下去安康汉口,南抵岚皋的大小船只都得在这里稍作停留,或停船过夜、或装卸货物、或休息吃饭,古镇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


图片

一千五百年前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到“岚谷北口,嶂远溪深,涧峡险遂,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遛。”而今,风水轮流,上涨的湖水淹没了峡谷险滩,消杀了萧萧瑟瑟、飕飕飗遛,抹平了曾经的记忆,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温顺,又那么迷离……。

图片

今日清泉村

图片

今日清泉村

图片

今日清泉村

图片

淹没在水中的石泉

图片

淹没在水中的石泉

图片

淹没在水中的石泉

图片

瀛潮

图片

瀛湖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王晓群,就职于安康市建行。中国摄影艺术学会会员、陕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康市汉滨区委员会委员。20lO年出版发行《巴山盐道》一书;2010年摄影作品《陕南火龙》被《中国摄影年鉴》收藏;2013年出版《中国子午道》一书;2015年出版《安康牛蹄岭》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