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阿者科村有多美

 牧哥 2023-02-10 发布于上海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其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案例入选。详情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哈尼人的乡愁,梯田云海深处的村落—阿者科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核心保护区内,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图片


阿者科在哈尼语中语意为“茂盛的森林”,寓意希望与茁壮。因其保存完好的四素同构生态系统(树林、村庄、梯田、水系)、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聚落空间景观和悠久的哈尼传统文化底蕴,阿者科在2014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成为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5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也是目前仅存的两个保存尚完好的哈尼族古村落之一。

图片

阿者科坐落在哀牢山的半山腰,海拔1920米的地方,全村有61户,396人。村寨内都是哈尼族村民,老人、妇女和孩子居多。村子下方是哈尼族村民千百年来长期耕作的梯田,是村民生产和生活的空间,也是哈尼族文化瑰宝的诞生地。这里的人们如千百年来延续的生活一样,依旧住在哈尼蘑菇房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耕作梯田为生。

图片


阿者科村时常云雾缭绕,梯田和村寨隐藏在云雾之中,仿佛云上梯田里的云上人家。梯田、棕树、竹林、寨神林,翠绿一片,双眼望去会让人满是欣喜。

图片

为何元阳县阿者科村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案例能够入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呢?

阿者科村寨由一栋栋传统民族建筑蘑菇房组合而成,错落有致。村寨外围海拔较低处,尽是长期开分的多级梯田。由于村寨上方保留有完整的树林,所以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均取自山上的山泉水。这种传统的人居环境充分体现了山、水、村、田、林和谐共生的关系。

图片


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哈尼梯田生态系统
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为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它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哈尼族根据生产生活实践,探索出了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内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

图片

哈尼族居住居住在哀牢山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4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

图片


在哈尼梯田开垦的过程中,哈尼族民族发挥了巨大的天才和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

图片

1300年的顶级生态米梯田红米
梯田红米稻生长于海拔1400米到1800米梯田,最为独特。因为极能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自身又具备持久抗性,它不需要施肥,因此成了地道的绿色食品。红米矿物质丰富,富含抗癌的红色素和多种氨基酸,长期食用可以健康长寿,是千百年来哈尼族传统稻作文化收获的结晶,更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态和高品质粮食。

图片

只有梯田红米稻,能适应哈尼梯田冬暖夏凉的泉水,能适应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日照、气温和水温。也是因此,在1300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农耕文化如何发展,农作物品种如何更新,但哈尼人的梯田红米稻从未改变。

图片


悠久的红米稻栽培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种植条件,使红河、元阳成为了梯田红米的主产区。2013年,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受世界瞩目,随其声誉走向世界的,还有这生长于梯田之中的珍稀粮食—红米。

图片

远古哈尼村落民居蘑菇房
阿者科村因原始的生态文化被誉为活态的哈尼民居博物馆,保存着茅草屋顶、土木结构的伞状“蘑菇屋”,是目前元阳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该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里家家户户的蘑菇房是哈尼族的特色民居建筑。

图片


蘑菇房是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它是在土掌房上用稻草覆盖了一个坡度在45度左右的四坡顶,使整个房屋看起来像蘑菇一样。哈尼民居没有院落,都是单栋建筑,一般为两到三层,底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二层为生活起居,三层为粮仓。二层部分空间为延伸出来的晒台,也可以当作互相交往的空间。

图片

蘑菇房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 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图片

昔日的阿者科村是元阳县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共有65户479人,相对封闭的交通区位、传统低效的稻作农业方式、低层次的文化教育水平、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制约着村庄经济的发展,人均年收入仅为2785元,属于贫困型传统村落。村内一半劳动力外出务工,村落空心化现象明显;零散游客自由进出村庄,旅游接待散漫无序,村内环境脏乱差。

图片

绿水青山、梯田、蘑菇房是阿者科宝贵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元阳县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阿者科村为试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符合元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路子。

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的保继刚教授编制了“阿者科计划”,通过技术支援和政府的配合,激发村民的主动保护意识,为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之路。在发展阿者科生态旅游的同时保护了传统村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片


现在的阿者科村,曾经的贫瘠与荒凉已消失不见,绿野纵横,稻叶飘香。站在蘑菇屋前,闲看袅袅炊烟,仰望漫山梯田,体验原汁原味的风俗民情,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