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故事|华而不实——春秋晋国阳处父

 如如如柏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公元前627年,春秋晋襄公时期,发生了一场非著名的战役,晋楚两军隔河对峙,晋军没有进攻,直接撤回国内,却成为赢家。
当时,晋国由大夫阳处父带兵,楚国带兵的则是令尹子上。两军在汦水(今河北境内)两岸隔河对峙。
眼见粮草渐尽,阳处父就给子上写了一封信:“我听说'有教养的人能接受有道理的话,有勇气的人能够和敌人正面对战’。你如果打算开战,我军后退三十里,等你过河,咱们好好打一仗;或者,你后退三十里,我过去,咱们也好好打一仗。不然,就这样对峙着,又费财粮,也不是个事儿。”
子上觉得很有道理,就准备同意让晋军后退三十里,自己领兵过河。子上的手下太孙伯多了个心眼,建议子上:“晋国人不讲信用,万一咱们渡河到一半,他们来攻怎么办?不如让他们过河,起码咱们不担心。”子上觉得更有道理。
于是,楚军拔营后退三十里,等晋军渡河。阳处父却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带领晋军过河,而是在对岸大声嚷嚷:“楚国人不敢跟咱们打,主动退兵了,咱们也撤退吧。”于是,也拔营撤退,以胜利之师的姿态,直接退回了国内大本营。
子上没想到还有这种打法,追击又不敢,怕是另有计谋,撤退又很尴尬,仗还没有打。无奈之下,还是干脆收兵回国。回国后,楚国太子商借此诬告子上,说他收了晋国人的贿赂,所以不战而退,令楚国蒙羞,子上因此被楚成王下令处死。
这一仗,阳处父兵不血刃,却有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看起来还是有些谋略的。但后人却以“华而不实”来评价他。
原来,第二年,阳处父出使卫国,在从卫国回去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天色将晚,阳处父投宿到宁地(如今河南新乡获嘉县北)一家客店里。这家店主姓赢,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就对妻子说:“我早就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这么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定跟他去了。”妻子答应了。
第二天,宁赢就跟着阳处父走了。可没过几天,走到温地(如今河南修武县北)的时候,他就告别了阳处父,回来了。
妻子问他原因,他说:“阳处父这个人太刚直了,《商书》里有这么一段话:'沈渐刚克,高明柔克’,意思是深沉滞弱的人,要刚强一点才能弥补不足,爽朗耿直的人要柔和一点才能弥补不足。上天纯阳,属于刚强的德行,尚且不触犯寒暑四时运行的次序,何况人呢!阳处父这个人过于刚直,而且华而不实,容易触犯别人而聚集怨恨,不能够安定自身。我是害怕不能得到利益,反而遭到祸害,所以才离开了他。
没想到,这位阳处父的“脑残粉”宁赢,却一语成谶。
一年后,阳处父因得罪另一位大臣狐射姑,被狐射姑派手下杀死,果真是不得善终。
这就是成语“华而不实”的故事。字面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结合发生在阳处父身上的这两件事来看,他虽然有些谋略,但还是智慧不足。宁赢在了解了他之后,说他“华而不实”,没有好的结果,也颇具远见。阳处父为人阳刚,又是草根逆袭,没有后台,便充当了别人的政治工具,最终,因刚直,得罪他人,才不得善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