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善若水,利他且不争——《道德经》第8章

 如如如柏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本章,借用“水”的德行,来讲“道”的特性。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解读:

上善若水。善,就是好。上善,就是至好,好到不能再好。上善若水,就是至好莫过于像水一样。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的“善”是善于。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水善于利好于万物,另一层是“不争”。从不利己,专门利人。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处,处所。恶,不情愿。几,接近。处在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通过这一句你会发现,老子其实是在用“水”来阐释“道”,看似在讲水,其实还是在讲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水的七种德行,也是道的其中特性。分别是: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深沉,待人善于真诚友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国家,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唯,由于。尤,过失、怨恨、归咎,这里是怨恨的意思。正是因为不争,所以没有怨恨。

在第六章的时候我们说过,老子写《道德经》,讲一个道理时,常常借助一个具象的事物来引申解释抽象的概念。

在这一章,就是借用“水”的德行,来讲“道”的特性,其实质是要讲人们应该效仿“水”,效仿“道”。

首先是“善利万物”,其次是不争,再具体到居、心、与、言、政、事、动这7种情况下,这7个方面所遵循的原则,结尾还不忘呼应一下,“不争”的好处,就是不会有怨恨。

说到底,老子的《道德经》在本章所讲,还是两个内容——利他、无为。利他是处世原则,无为是处世心态,不争是处世策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