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氏人

 zqbxi 2023-02-10 发布于江西

《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十余万……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子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说明月氏人是游牧民族,生产生活随草畜牧而转移。但在逃亡途中依然拥有王庭,说明其有一定程度的定居倾向。在语言风俗上,《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所以月氏很可能是汉藏语系,风俗与古羌族,匈奴类似。具体族源说法各异,尚待考证。

由来

月氏的由来,莫衷一是。梁启超、胡适、杨建新等主张本地"土著"说。何秋涛认为是北方民族,王国维发挥了何的观点,根据《穆天子传》记载,认为月氏人是秦汉时从雁门(今山西境内)西迁到河西来的。孙智辉以为是从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帕米尔(古葱岭)一带的游牧民族迁来的。他认为帕米尔一带是我国古民族的发源地,强盛后东迁、逐渐进入中原。月氏人就是东迁时留在河西的。翦伯赞则认为月氏人是夏族的一个原始民族,是古羌族的一支,最早住在鄂尔多斯一带(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在史前时期,一支东徙中原,一部残留原处,一支西徙甘肃,还有一部分西徙到塔里木盆地。其春秋时叫"禺知",秦汉时叫月氏。公元前二世纪被匈奴击败,被迫西迁。

历史

"月氏"是中国先秦时代的居民部落之一。公元前5-前2世纪,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地区,实力强大,为匈奴劲敌。公元前177年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的一个小的游牧民族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后又派人杀其王。月氏族大多数率众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来居住在此地的塞人大部分被迫南迁至兴都库什山以南,成为大月氏。留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和祁连山间的羌族混合,成为小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难兜靡之子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帅部种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一世纪初,大月氏征服了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月氏人的两次南迁对中亚地区影响极其深远。它造成了希腊化的巴科特里亚王国灭亡,促使塞种人入侵印度北部,引起张骞出使西域并且开辟了丝绸之路。

种族

月氏的种族,五花八门。月氏人属何种族,早在18世纪中叶,居尼斯就认为是鞑靼族。嗣后,克拉普洛忒起初认为是藏族,不久,又改旧说,认为是日耳曼族的哥特人。拉森认为是突厥族,日本的藤田与白鸟倾向此说。白鸟还补充说:大月氏(西迁后谓大月氏)在印度所铸货币,其王之面貌固不一律,但概括言之,鼻梁钩曲之处,类似闪( shen审)族。威尔斯认为大月氏与匈奴同种。梁启超认为是甘肃境内"一小蛮族",但未指明是何种小蛮族。杨建新认为是河西地区的"老住户","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月氏的种族被说得如此五花八门,可见月氏人影响之大。它们究竟属何种族,还待继续深入研究,不过笔者认为它可能是东灰山人的后裔。它既具有本民族的特征,因与邻近民族长期相处,故也与别的民族有某些相似之处。《史记·大宛列传》云:"行国也,随畜迁徙,与匈奴同俗。"《后汉书·西羌传》云:"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林干的《匈奴史》中考证,月氏人与乌孙也有相似之处。既似这个民族、那个民族,又不是这个民族、那个民族,正好说明它有本民族的特征。它就是月氏族。

读音

月氏的读音,众说纷纭。有的读月氏(yue shi月是),有的读月氏(rou zhi肉支),有的读月氏(yue zhi月支)等,前后共有14种之多,但大都在学术界争论,惟有张西曼的"肉支"读法,影响最大,谬误最深。他是根据时代极晚的《金壶字考》的一条记载,说古体月(古肉字)形近月,是误将月念成月,恢复它本音应当念月(肉),也就念"肉支"了。岑仲勉教授极力驳斥张氏"竟欲以后世版本偶然之错误,遽然推翻旧说,犹之用极少材料,图建新厦,未免希望太奢,自信过步。"岑说,六朝时月氏僧侣来华者甚多,他们都姓"支"(六朝时氏、支同音),取其国名中的支(即氏)作为"国籍"的标识,国家观念极强,人们将其出生国的月氏念成"肉支",他们不会无异议,然而未见有异议的记载。实际情况是:当时没有"肉支"的读法。月氏的读法比较准确的应该读月氏(月支)。注《汉书》的颜师古说:"氏音支。"又说:"《山海经》作月支,支、氏通。"玄应《一切经音义·四》说:"月支亦名月氏。"学者们在"氏"音上考证多,而"月"音无考证,是月字的读法无歧义,氏字的读法歧义大。这也是一证。故"月氏"应读"月氏(月支)"无疑。

名称

月氏的名称,林林总总。岑仲勉主张《穆天子传》中的"同崩邦"就是月氏,它的首领就是蒯(古蒯字)柏綮。翦伯赞说《左传》中的"虞氏",《管子》中的"禺氏",(稽瑞引作"愚氏"何秋涛说《逸周书·王会篇》中的"禺民"。王国维说《穆天子传》中的"禺知"。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的"月氏"。近人还加上的"繇诸"、"析支"、"华胥"等等,除"崩邦"外,认为统统都是月氏一名的同音声转。也有的学者不同意,以为不能"专靠对音来解决问题",应该另辟研究蹊径。究竟如何是好,还有待从多方面更深入地研究。对音亦不失为研究途径之一。不过,"虞氏"、"禺氏"、"禺知"等训为月氏,也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

月氏人、大小月氏、贵霜帝国

1982年,在甘肃省崇信县黄寨乡何湾村出土了一件新朝王莽时期的文物,名字是:“月氏”铭货泉铜母范,这是一件铸钱币的铜模具,模具底部刻了“月氏”二字,这个铜模具应该是王莽时期赐给月氏用来铸钱的模具。1983年,在新疆巴里坤兰州湾发现了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些青铜器和陶器。1991年,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樋口隆康来到西安西北大学作学术报告,其间樋口隆康问道:中国境内月氏的考古文化遗存在哪里?要知道,中国才是月氏的故乡。这一发问刺痛了西北大学的考古学家们。2001年,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王建新率队再次来到新疆巴里坤兰州湾,经过研究专家推测这是一处月氏人的遗址。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2017年,王建新教授率队来到乌兹别克斯坦,与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发掘了52座古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铁器、海贝、串珠、骨器等文物,联合考古队认定遗址的时间在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前期,并认定这批遗址属于西迁后的大月氏人的。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中国是月氏人的故乡,但是月氏人却一步步远离中原西迁到中亚一带,他们从何而来?又为何不断西迁呢?

一、月氏的来源

月氏是生活在中国西北的一支古老游牧民族,月氏没有文字,所以关于月氏的记载只能看中国的历史记载,根据中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考证,月氏是《逸周书 王会》 中的记载的“禺氏”﹐西晋学者孔晁注解禺氏是生活在西北的戎夷。

秦朝时期月氏人已经生活在河西走廊了

《管子 揆度》中记载了禺氏产玉,而月氏传统的生活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到敦煌以及新疆一带,所以被中原认为是产玉的地方,《周穆王游行记》中记载的“禺知”或“禺氏”,也通常被认为是月氏,月氏的拼音是yuè zhī或者ròu zhī,禺氏的拼音是yú zhī,上古读音有些类似,所以通常都被认为是月氏。

如果史记记载属实,那么从西周开始,月氏人就已经存在并生活在中国西北一带了,可能月氏人与华夏人一样古老,至少在西周时期就是华夏人一同生活了,由于月氏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人知道月氏人的准备来源。

根据出土在西域一带的木乃伊的DNA测试,也就是楼兰国附近的小河墓地中的古尸体检测所知,这些人大多是混血人,父系是欧洲人,母系是北亚人,因此推测月氏人也可能是混血人,毕竟古代不同族群之间早就产生了交流,还有不断的战争与不断的融合,基本上没有纯种人。

月氏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失败西迁

二、大月氏与小月氏的由来与区别

汉朝第一次听说月氏却是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信,冒顿单于在信中说匈奴已经灭亡了月氏,并且征服了西域包括楼兰、乌孙等26个国家。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最西边的疆域只到陇西郡一带,再往西就是河西走廊了,秦始皇没有向西扩张,反而把匈奴作为攻击的对象,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驱逐盘踞在黄河河套地区的匈奴,秦始皇肯定知道他的西边是有其他政权生存的,而这个政权就是月氏。月氏最为强大的时候,是在秦末汉初,当时西北一带有三个最为强大的政权,分别是西边的月氏,盘踞在河西走廊及祁连山一带,东边的东胡,盘踞在山西、河北与内蒙古南部一带,中部的匈奴,盘踞在河套及蒙古高原一带。

月氏西迁之路

匈奴还是头曼单于时期,月氏比匈奴还要强大,并且强迫匈奴头曼单于把儿子当人质送到月氏,头曼就把冒顿送到月氏,然后头曼发兵攻打月氏,月氏人很生气,就想杀了人质冒顿,结果冒顿自己找了匹马逃回了匈奴。后来冒顿单于杀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成为匈奴新的单于,匈奴开始强大,冒顿单于以主动示弱的方法让东胡骄傲自大,首先向东灭亡了东胡,然后匈奴又向西打败了月氏,占据了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并且打通了西域,还臣服了26个西域国家。月氏被打败后,其族人开始西迁,后来冒顿单于又派出右贤王攻打西迁的月氏,这个时候月氏人一分为二迁移了,第一部分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这一部分被称为大月氏,另一部分向南迁移到今甘肃及青海一带,被称为小月氏,大、小月氏的区别就是迁移地不同,然后月氏就永久分裂了。

大月氏的位置

1、大月氏

大月氏因为打不过匈奴,又面对匈奴连年的战争威胁,只能一步步向西迁移,他们放弃河西走廊优良的牧场,经敦煌出玉门关向西,来到了伊犁河流域,并且打败了原本居住在此地的塞种人,塞种人属伊朗语支、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也就是白人的一种,月氏虽然打不过匈奴,但是打塞种人却是很轻松,然后大月氏占据了伊犁河流域。伊犁河一半在中国,一半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大月氏人就生活在这里,大月氏虽然打败了塞种人,迫使塞种人南迁,入侵了今印度与巴基斯坦,但仍然有一部分塞种人臣服月氏人仍然生活在伊犁河一带,双方进行了一次融合。大月氏人在伊犁河居住后,匈奴并未放过月氏,后来匈奴联合乌孙人一起攻打大月氏,大月氏再一次被打败,于是伊犁河流域就被乌孙人占据,乌孙最早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一带,被月氏人打败逃走,其首领的儿子被匈奴人收留,后来乌孙联合匈奴复仇,打败了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

汉朝地图中月氏的位置

大月氏人再次南迁,经过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来到了阿姆河北岸,到了公元前1世纪,大月氏继续向南迁移,并征服了阿姆河南岸的大夏,大夏就是巴克特里亚王国,也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部将的后裔所建立的国家,大夏是希腊化的白种人建立的国家。之后大月氏人就在阿姆河流域一带建立了政权,其大致范围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南部以及阿富汗的北部,这里是中亚的咽喉地带,扼守南北,控制东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之后,大月氏人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被后来的贵霜帝国所取代。关于大月氏人的故事,与汉朝、张骞及丝绸之路还有很重要的关系。

贵霜帝国

话说汉武帝准备与匈奴作战时,担心匈奴的强大,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原则,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了大月氏是匈奴的敌人,匈奴抢了月氏的地盘,杀了月氏王,月氏被匈奴赶到西域一带,于是汉武帝派出了以张骞为首的使者团到西域寻找大月氏,并说服对方联合汉朝一起攻打匈奴。张骞出发后,很快被匈奴俘虏,一关就是十年,后来张骞找机会逃走了,到达了大宛,大宛国王派人送张骞到达了康居,康居王又派出人送张骞到大月氏,张骞见到大月氏王,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月氏生活在阿姆河一带,远离匈奴,不想再与匈奴为敌,只想安宁地生活。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说服月氏与汉朝一起联合对付匈奴,他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惊喜就是:得知了西域广阔的世界,开拓了视野,并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因为张骞的遭遇,让汉朝的史书详细地记载了西域的情况,包括大月氏的迁移史,否则后人都不知道大月氏人去了哪里。

张骞出使西域

2、小月氏

居然在河西走廊与祁连山一带的月氏人被匈奴打败后,一部分月氏投降了匈奴,成为匈奴的别部卢水胡的一部分,一部分月氏人投降了汉朝,与汉人交错居住,当时月氏的服装、饮食、语言与羌人差不多,《后汉书》对此有记载,更有一部分月氏人继续向南迁到了今甘肃及青海一带,这里属于羌人的生活区。《后汉书 西羌传》:及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这里申明一点,匈奴也不是纯种民族,很多臣服于匈奴的其他民族,也被称为匈奴别部,比如东胡、鲜卑,都曾经是匈奴的别部,卢水胡的组成也非常复杂,有羌族、匈奴族、月氏族、羯族、氐族等等。小月氏人在当地不断与其他民族混居,不断地混血,后来就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其他民族,比如《隋书》记载,昭武九姓就是小月氏人的后裔,昭武九姓分别是:康、安、曹、石、米、史、何、穆,昭武九姓在西域与河西走廊一带建立了很多政权,比如康国、曹国、石国等。

小月氏仍然居住在汉朝周边

昭武九姓在隋唐时期非常活跃,唐朝后期逐渐消亡,融入了其他民族,小月氏的名字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消亡了,而是融入了其他民族,比如汉族、匈奴族。

三、大月氏与贵霜帝国的关系

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后,统治了阿姆河流域,为了方便统治,大月氏王分封了五个翕侯分管国事,分别是:休密翕侯、双靡翕侯、贵霜翕侯、肸顿翕侯、高附翕侯。《后汉书 西域传》: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凡五部翕侯。后百余岁,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从这段记载来,五翕侯是原大夏国贵族,不是月氏人,大月氏王把原来的大夏分为五个翕侯来管理,最后,贵霜翕侯强大起来,不仅兼并了其他四部,也把大月氏给吞并了,到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帝国,鼎盛时期,贵霜与大汉、安息、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帝国,其势力可见强大。

大月氏在不断西迁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了

从这些记载来看,大月氏与贵霜帝国的关系应该是彼此融合了,也可以理解为大月氏与大夏融合了,双方通婚混血,形成利益共同体,贵霜严格来说,是大月氏与大夏的混血后裔,大月氏作为统治者,而五翕侯共同统治,后期贵霜强大起来,又取代了大月氏,但还是那群人,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到了东汉时期,班超征服西域的时候,贵霜帝国派出使者见到班超,向汉朝进献珍宝,并请求与汉朝和亲,结果被班超一口回绝,贵霜王很生气,于是派出大将率军七万攻打班超,班超避而不战,以消耗战来面对贵霜大军,结果没多久,贵霜将领顶不住,大败而回,而班超则威名大震。

月氏消失之谜

公元前138年,踌躇满志的张赛挺身而出,挑起了出使西域的重担。他此次出行的目的,就是去寻找传说中的月氏,与其结盟,共同对付匈奴。

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月氏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古代民族。然而不知为何,这个曾经的绿洲古国突然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月氏人原居住于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匈奴兴起之前,月氏很强盛,地处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曾迫使匈奴屈服于自己,并屡次侵扰东汉。《史记。匈奴列传》称:”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介乎其中,东西皆臣事惟谨。“后来,匈奴崛起,月氏人不得不向西迁徙。他们先到了伊犁河,然后又到了中亚大夏地区。这些西迁的月氏人被称为”大月氏人”,留下的部分则被称为“小月氏人”。

大月氏人在四个世纪后,历经兴盛、分裂和战火的煎熬,终于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小月氏人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与羌族杂居。当时的甘肃和青海,尚在中原统治区域之外,为匈奴所管治,小月氏中的一部分容入匈奴,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他小月氏人则多被羌族、汉族所同化。三国以后,“小月氏人”这个名字逐渐消失,不再见于史书之中了。

由于月氏人存在的时间不长,所以有关月氏人人种特征、语音词汇的记载很少流传下来,这给判断月氏人的民族属性带来了困难。

在中国古代史书中,月氏被称为析枝、寓氏或寓知,在商代的时候就居住在了我国西北地区。《史记.夏本纪》曾记载说“弱水既西......三危既度......织皮、昆仑、析枝、梁搜,西戎即序。”其中的析枝,就是指月氏。《逸周书》“王会”篇中也记载说:“禺氏陶涂。”这是指禺氏向西周成王朝贡的事。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来到黑河流域的“禺知之平”就是今天甘肃的张掖一带。当时,张掖一带叫作剻邦,是月氏首领剻柏綮统辖的地方。周穆王的那一次访问受到了剻柏綮的热烈欢迎与款待。剻柏綮献给穆王豹皮十张、良马二十六匹。穆王让他的宠臣井利接受了这些礼物。

虽然月氏在世人面前以一个民族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究竟是什么种族,说法却是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是突厥族,还有人认为是月氏与匈奴同种。

月氏人的由来也是一个不解之谜。有人认为月氏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民族,有人认为月氏人是北方民族,有人认为月氏人是秦汉时从雁门西迁到河西的,有人以为月氏人是从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帕米尔一带迁来的,还有人认为月氏人是从鄂尔多斯迁徙过来的。

月氏人的活动范围相当大,从天山中部一直延伸到贺兰山甚至黄土高原,但活动的核心则在河西地区。有人据此提出,月氏人的故乡应当在天山北麓东段的巴里坤草原。但月氏人又不仅仅是游牧民族,他们过着一种筑城定居与游牧相结合的生活,这与吐火罗人非常相似。月氏人在河西留下了众多的地名,这些地名中有很多都能用吐火罗语去解读。列如,月氏故都昭武城的“昭武”二字,其实就是“张掖”的别称,两者都是吐火罗语“王都”、“京城”之意。据此,不少中外学者认为月氏人是吐火罗人。

但是,此说也有不少疏漏之处,持反对意见者为数不少。有学者认为,吐火罗人和月氏人互不相干。吐火罗人是原先居住在新疆喀什么南部的睹货罗人,他们先于月氏征服大夏,并将希腊人逐出大夏。但不久月氏人也来了,于是,吐火罗又被月氏所征服。

到目前为止,月氏的族属、由来、消亡之谜仍然悬而未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