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一生的对手:金兀术后代在哪里?如今住河南,拒绝谈岳飞

 广州玉 2023-02-10 发布于广东

熟悉两宋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得国不正,通过黄袍加身、靠着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建立了宋朝,是以宋朝皇室一直以来,对武将都报以很大的忌惮,不仅抬高文官的权力用来制衡武将,还要利用各种制度将武将的势力最大程度弱化。

文章图片1

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岳飞,也是因朝廷的忌惮,才一步一步从“扶大厦之将倾”的角色,慢慢成为朝廷的眼中钉,最终屈死在阴谋之中

而他一生的对手金兀术,在一手策划了害死岳飞的阴谋后,从战场转向幕后,答应了南宋和议的请求。

可惜造化弄人,南宋既没有光复失地,金国也没有统一天下,反而让两国都很看不起的蒙古人,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

两个世仇的家族,也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直到2007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家酒楼里,出现了历史性的一幕——岳飞后人与金兀术后人举杯共饮,相逢一笑泯恩仇。

文章图片2

这80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够影响两个家族直至21世纪仍抱有仇怨?

金国头领——金兀术

一提起岳飞,就能让人联想到他的一生之敌——金兀术。

民间往往流传着金兀术各种被南宋著名将领击溃,似乎他根本不是宋人的对手,可惜很多都是文学作品的夸大和修饰,如果一个一国将领屡屡败仗,那么出兵入侵他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金兀术确实在对战南宋将领的过程中吃过多次败仗,不过这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他面对的可是南宋的中兴四将,以一人之力与南宋精英将领抗衡,吃力是必然的。

况且宋朝看起来积弱积贫,但对外战争的胜率从来不低,据统计高达70%左右。

很多人都有疑问,既然这么能打,为何还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统中原呢?反而领土被逐渐蚕食,甚至出现靖康之耻呢?

文章图片3

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胜率低的话,那是要灭国的,所以,在北宋极端缺马的情况下,强大的宋兵用血肉之躯硬扛游牧民族的铁蹄,保护身后的老百姓,这也就导致北宋自赵光义败了家底之后,再无能力出兵收复失地。

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没有燕云十六州提供的长城和连绵山峦,要想在大平原上和机动性极强的骑兵抗衡,简直痴人说梦,于是宋朝的政策逐渐以偏安一隅为主,宁愿赔款,也不愿掀起战事。

在这种大环境下,赵宋愈加软弱,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愈发嚣张。

金兀术作为金国的希望,一直以来都想入主中原,让女真族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

根据《金史》记载,金国上下对金兀术的评价极高:“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宗翰指的是完颜宗翰,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亲手缔造“靖康之耻”的金国著名将领。

文章图片4

而这个宗弼就是金兀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六个儿子。

金兀术本名完颜宗弼,之所以称其为金兀术,是因为“兀术”在满语里是“头”的意思,“金兀术”便是金国的头领,由此可见金人对其的肯定。

他打小就凸显出极强的作战天赋,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可以说文韬武略双全,他的首次出战,便是金国对辽国的反击,不仅毫不怯场,还在数次战役功勋卓著,成为灭辽的主力。

吞并辽国后,仅仅只过了两年时间,北宋也被金国所覆灭,此时整个北方已然落入金国手中。

至于西边的西夏以及更北方的蒙古,金国并没有放在眼里,对于金国来说,彻底消灭赵宋,夺得长江以南的肥沃土地从而一统中原,才是重中之重。

文章图片5

等到康王赵构于建康城登基建立南宋,金国立即展开了战略部署,金兀术奉命南下,率领先锋部队十万余人追击赵构,想要借势将赵宋彻底终结,宋高宗赵构听到金人南下的消息,丝毫没有想着反抗,从扬州跑到镇江,再由镇江跑到临安城,一丝帝王气概也没有。

与此同时,宋高宗还派出使者前往金国议和,请求对方不要再向南进军。

金兀术怎么会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不但不予理会,还催促部队加速行进,在局势一边倒的情况下,金兀术并没有丧失理智,认真而谨慎地分析着南宋残余部队的有生力量。

虽然宋高宗赵构慌不择路,但他在扬州和建康都留下重兵,寄希望于这些士兵能够减缓金兀术南下追击的速度,然而金兀术也不是个傻子,他直接绕道黄州与和州,击败当地毫无战力的宋军,借着顺流而下,直抵建康城。

文章图片6

镇守建康城的宋臣陈邦光和李棁根本没有勇气与来势汹汹的金兵一较高下,皇上都跑了,士兵也没士气,又何必死守城池?

这两人干脆献城投降,丝毫没有犹豫。

从这里就能看出,赵宋对于武将调岗带来的弊端,士兵和主将无法一条心,从而造成畏战的局面。

总之,金兀术兵不血刃拿下建康城,并开始休整准备继续追击宋高宗。

赵构得知建康城沦陷更是心惊胆颤,长江以南最后的防线没有了,再没有任何堡垒能够抵御金兵的冲击,于是乎赵构又开始逃亡,从越州逃向明州。

金兀术也是执着,赵构跑到哪里,金兀术就攻占哪里,很快,宋高宗赵构就再也没法往南逃了,为什么呢?显而易见,已经没有陆地了。

文章图片7

焦急万分的赵构只好上船出港,在海上聚集失散的官员。

可怜金兀术及其部队是马背上的战事,对于海上的大船,只能望洋兴叹,再加上此次深入南宋腹地,后面没有任何支援,就算是攻占下来这么多土地,不来人治理也是无用,他只好带上搜刮来的财物,率军班师回朝。

这次引军南下逼得宋高宗远遁海上,史称“搜山检海”,使得金兀术在金国名声大噪,也使得南宋百姓闻之色变。

棋逢对手

后来在北上的途中,略有疲惫的金人碰上了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轻敌加上不善水战的金兀术吃了几场败仗。

文章图片8

不过金兀术之所以被金人称颂,自然有他得天独厚的统兵能力,几经辗转后,金兀术从宋军逐渐合围的攻势中成功突破,潇潇洒洒带着财物渡过长江。

此时的岳飞先后跟着宗泽、黄潜善等人作战,对战金兵败多胜少,当时的他人微言轻,并没有资格与金兀术一较高下。

好在金兀术撤退的途中,岳飞跟着韩世忠打了几场仗,积攒了一些声望,才逐渐被南宋朝廷重视。

然而岳飞名义上被重视,实则只被朝廷赐予了一些虚职,不忿的岳飞上书请求兵权,如此冒进的行为很快遭到同僚们的白眼和排挤,于是又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朝廷任命将领打仗,没人听朝廷安排,岳飞越级指挥作战,更让将领们心中不爽

文章图片9

自此,即便岳飞带领的军队屡屡胜利,可始终得不到其他同僚的支援,往往胜果还没捂热,就又被金兵夺了去,一来二去,朝廷反而觉得岳飞“贪功冒进”,逐渐将其孤立了起来。

可南宋除了外面的大敌,内部也不安定,起义军四起,甚至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出现了一个伪齐政权。

也就是在清剿起义军以及进攻伪齐的战争中,岳飞逐渐被老百姓捧上高台,亲切地称其为“精忠大元帅”。

通过这些战役,岳飞手中的军队愈发壮大,朝廷也不得不给岳飞更高的职位以及权力,这下岳飞与金兀术彻底拥有一较高下的身份与实力,岳飞激动地写下了《满江红》,仿佛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此时金兀术就展现出其高超的政治技巧,可能他带兵打仗确实稍逊岳飞,但玩弄权术的手段,岳飞只能望其项背。

文章图片10

金兀术放出消息,表示金国愿意放回被掳太子赵谌,不管消息是真是假,朝廷肯定是开心的。

南宋朝廷开心,金国朝廷就更开心了,说明自己的缓兵之计成功了,甚至还能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果然,岳飞不谙政治之道的直爽性格犯了大错,他竟然上书提议让宋高宗赵构另立太子!或许就是从这个时候,赵构心中已经埋下了对岳飞不满的种子。

后来几番交手下来,金兀术由于金国小皇帝即位政权变更,金兀术不得不去朝堂辅政,跑来跑去、内外劳心费力中,与岳飞的交手结果愈发不尽人意,岳家军再度感到北方失地唾手可得,却又忽略了金兀术的政治手段。

金兀术重金贿赂南宋官员,又将赵构的生母以及宋徽宗的遗骸送还,致使朝廷上下又没了战心。

文章图片11

1138年,宋金两国开始议和,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调回,万念俱灰的岳飞想要远离朝堂遁入江湖,宋高宗忌惮其影响力,硬是把岳飞留在身边。

1141年,金兀术再次南下,此次逼迫宋朝的原因很简单,我们还可以议和,但你们必须先杀了岳飞,奸相秦桧和金兀术私下常常书信往来,便与赵构导演了一出“莫须有”的大戏。

史海钩沉

万万没想到,金兀术的心腹大患被处死后,金国也没能即时吞并南宋,岳家后人也没想到,使南宋覆灭的不是世仇完颜一族,两家最终都倒在了蒙古人手中

金国灭国后,金兀术的后人分逃各地,改姓完、吴、王、颜等汉姓,逐渐融合于老百姓中,有些后人回到了女真族的老家东北,有些逃向了金兀术的封地甘肃,还有些则留在了中原。

文章图片12

其中在河南省汝州市纸坊乡完庄村,就是一个金兀术后人的聚集地,这个完颜聚落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绝不谈论岳飞,不与岳姓结亲。

最初定下这条规矩,自然是因身份对立的缘故,战争中岳家军杀死了多少完颜氏宗族,其中的血海深仇怎可能轻易抹去?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兀术的后人早已与汉人血脉交融

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矛盾的,在汉民族文化中被推崇之至的民族英雄,却是自己祖先的敌人,于情,不好偏向哪一方,于理,当时的金国确实充当着侵略者的角色,这就让他们很苦恼,渐渐的谁也不愿意提起这段历史。

同样,南宋灭亡后,岳飞的后人也是命途多舛、颠沛流离,有些人回到了河南汤阴老家,有些人追随南宋朝廷去了重庆,形成一个个聚集地,他们也有着祖训,因为秦桧的关系,不与秦氏通婚。

文章图片13

碰巧的是,岳飞的后裔一直生活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与金兀术后人的村落仅仅隔着几十公里,可是两个家族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都在恪守着自己的祖训。

也就在2007年,金兀术的后人,完颜氏研究会汝州分会完颜本玉等人,在当地媒体的牵线下,见到了岳飞后人,全国岳飞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岳玉顶等人。

众人在平顶山一家酒店共同举杯,放下了祖上传递下来的恩恩怨怨,这次见面很快登上各大媒体,引起轰动。

岳玉顶说:“过去的一切皆成历史。我们两家能够聚到一起,对于后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完颜本玉说:“祖辈的恩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如今都已成为历史,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

文章图片14

中华文明一直以包容著称,无论是上古时代的东夷、九黎,还是匈奴、鲜卑,甚至是后来的蒙元、满清,中国人对于同胞的认可并不绝对于血脉之上,而是对于整个传统文化的认可上。

我们不会根据肤色划分高低贵贱,也不会根据国籍看亲疏远近,我们注重的是儒家的舍身取义、道家的自然和谐、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铁律如山等,这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中华文明的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