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最大音乐厅管风琴将在赫尔辛基建成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2-1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赫尔辛基音乐中心管风琴厅 胡庭银/摄

文 | 胡庭银

1月28日,芬兰赫尔辛基音乐中心管风琴厅(Organo)召开即将落成的管风琴项目推介会。2024年建成后,它将成为欧洲最大的音乐厅管风琴。总人口才550万左右、地处欧洲北境的芬兰小国,竟要建造欧洲最大音乐厅管风琴,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历史?

20年音乐中心任重道远

图片
赫尔辛基音乐厅外景

1992年,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发起了创建赫尔辛基音乐中心(Musiikkitalo)的提议。两年后,学院联手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和芬兰广播乐团再次倡议,终由芬兰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于1995年起草项目文案,并于1996年将选址报告提交市政规划部门。1998年,赫尔辛基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音乐中心项目现下的地址。此后,在历经国际建筑设计竞标,2002年市政议会反复讨论并修订蝶略湾(Töölönlahti)地方规划,烧毁、清理周边历史陈迹并修筑泥墙和隧道,筹建音乐中心房地产公司和音乐中心有限公司等一系列漫长的征途后,赫尔辛基音乐中心终于在2011年4月落成,并于当年8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音乐中心由赫尔辛基市政府和音乐学院共同所有。建成后的赫尔辛基音乐中心实现了两者的共同愿景:为芬兰最高等音乐学府在首都市中心创建一个全新现代化、引领世界声学设备,并具有地标意义的国际音乐中心。据统计,仅在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音乐中心就有超40万游客访问,其中约33万是音乐会观众。

如今,音乐中心坐落在市中心主街曼纳海姆大道之上,正对赫尔辛基议会大厦和芬兰国家博物馆;沿着蝶略湾,毗邻芬兰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芬兰地亚音乐厅和芬兰国家歌剧院。

2012年,赫尔辛基被评为设计之都。此后音乐中心周边又相继建成静默教堂、艺术博物馆和城市图书馆,旨将城市设计融入公共服务。

80年音乐厅管风琴轮回流转

2015年, 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管风琴讲师扬·莱托拉(Jan Lehtola)在赫尔辛基音乐中心交响乐厅用电子管风琴演奏凯雅·萨丽亚霍(Kaija Saariaho)作品《地球的阴影》(Shadows of the Earth)时,因电子设备发生故障而被当地乐评者批得体无完肤。

难道芬兰音乐厅没有管风琴,只能用电子管风琴代替?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芬兰首架音乐厅管风琴建于1939年,当时编号为Gebrüder Rieger opus 3000的琴被安置在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的校舍之一R-talo。如今的赫尔辛基音乐厅也有三架管风琴,分别代表了管风琴发展史上的三个时期和不同学派,但由于都是历史琴,均被安置在管风琴厅(Organo)而非交响乐厅。管风琴厅容量不大,通常只为管风琴独奏、室内乐排练或演出所用。

2015年的事件使得“音乐中心需建造音乐厅管风琴”一事被提上日程。而这只是落实建造方案的第一步。

图片

赫尔辛基首架音乐厅管风琴设计图 ©Rieger Orgelbau档案部

该方案因资金紧张而迟徊不决。直到2017年,作曲家凯雅·萨丽亚霍向音乐中心捐赠100万欧元用于创建管风琴项目,此后,社会各界(包括民众和各类组织)也纷纷捐款,才推动了项目的实际进展。一直到现在,该项目的募资仍在进行中。

2018年6月,根据国际竞标结果,音乐中心的音乐厅管风琴将由奥地利里格管风琴制造公司(Rieger Orgelbau)建造。2019年底,赫尔辛基音乐中心的“管风琴演奏基金会”(Urut Soimaan ry)成立,“音乐中心音乐厅管风琴项目”正式立项。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教授奥利·波坦(Olli Porthan)是项目团队带领人,团队中包含多国音乐家,其中以芬兰当地的管风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为主体。

1939年至2019年,从首架音乐厅管风琴,到创建欧洲最大音乐厅管风琴,整整80年的轮回流转。“近百年后,当里格管风琴制造公司回来建造赫尔辛基音乐中心的管风琴时,这个轮回圆满了。”团队负责人之一佩卡·苏卡宁(Pekka Suikkanen)如是说道。

音乐厅管风琴的惊艳设计

管风琴在欧洲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3世纪,管风琴正式成为教堂乐器,中世纪后期起欧洲出现依墙而建的大型管风琴。由于管风琴的建造与其所置身的建筑几乎是同步建造,融为一体,因此欧洲管风琴多在教堂之内。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音乐厅管风琴多建造在亚洲各地,中国就是音乐厅管风琴大国。基于历史背景,建造音乐厅管风琴对于芬兰传统的管风琴音乐圈实为特殊。

当初音乐中心在建造时并未在墙面给管风琴预留位置,因此此次的设计方案基于已有的厅内设计。倚赖严谨的现代声学设计,该音乐厅管风琴的音响效果将不受已有建筑影响,实现声效完美。

从设计图上不难看出,传统的管风琴琴壳,被极不传统的音管造型包裹。苏卡宁介绍:“那将是一件在宏伟大厅里看起来十分个性的美妙乐器。因为它的设计语言改变了整架乐器的传统形象,建造者称之为'雕塑’。它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纪念意义,赫尔辛基音乐厅也将因其管风琴的造型而闻名,正如迪士尼音乐厅因管风琴正立面看似炸薯条而闻名。此外,赫尔辛基音乐中心的管风琴还将把芬兰提升到世界管风琴地图之中。”

该管风琴建成后将有两个控制台:其一置于舞台,其二连接琴壳(其实双控制台系统在国内十分常见)。这样,管风琴师既可选择坐在指挥旁边被观众看到,也可选择坐在琴壳边保持传统的距离。当音管发声与音乐厅灯光同时作用时,观众可直观体验到静态与动态的完美融合,这也将成为该管风琴有别于其他所有音乐厅管风琴的特别之处。

图片

音乐厅管风琴设计图

2024年欧洲最大音乐厅管风琴将落成


早在2017年,由波坦教授带领的专业团队便已开始规划和设计音乐中心管风琴,并明确提出此管风琴应为多功能的,适用于各种流派、风格和时期的作品演奏。该乐器的最终呈现将包含传统管风琴上不多见的微分音键(microtonal keyboard)、可调节风压(adjustable wind pressure)和诸多泛音音栓(numerous overtone stops)。这些突破性技术目前只在德国卡萨尔的圣马丁教堂管风琴有集中呈现。

音乐中心管风琴建成后主要是作为管弦乐队的一部分而存在,但也可以作为独奏乐器进行演奏。它将拥有124个音栓和4排手键盘(Chamade和Solo可浮动在任意一排演奏)。就技术而言,它将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的;就规模而言,将是欧洲最大的(从1913年起,维也纳音乐厅管风琴始终为欧洲之冠),也会是全球最大的当代音乐厅管风琴之一。

波坦表示:“音乐中心管风琴将适合演奏任意流派,传统音乐、现代音乐、交响乐等;无论是独奏、合奏,还是与完整的管弦乐队一起演奏,该管风琴都能胜任。”

为庆祝欧洲最大音乐厅管风琴的建成,音乐中心的管风琴演奏基金会还专门组织了管风琴作曲比赛和后续一系列的管风琴音乐会。另一负责人莱托拉说道:“我们将在赫尔辛基市中心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管风琴之一揭幕,直接把音乐中心提升为国际艺术界和音乐界的中心。因为这架管风琴汇集了一群为整个国家服务的,多才多艺、足智多谋的芬兰音乐家。”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原定2023年1月竣工的管风琴项目一度耽延。2022年夏,项目团队成员之一、巴黎圣母院管风琴师奥利维尔·拉特里(Olivier Latry)前往赫尔辛基试奏部分已安装的音栓,为项目提供了积极的国际性支持和专业建议。此举对之前受疫情影响而停滞的工期是一大激励,芬兰当地项目组顿时感到建成的希望就在眼前。

据官方信息,赫尔辛基音乐中心管风琴将于2024年1月1日建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