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高校原则上按专业开展招生,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大类招生的初衷是好的,就是要把过去培养专业人才(太窄)向培养通识人才(重基础)转换。具体做法: 将相近专业归为一大类,学生入校后,先学习1-2年的基础课,然后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细分,这样学生选择专业时会更清楚、更理性。 这一看似很好的政策,在具体执行时越走越偏,成为滋生腐败的又一温床。一是学校给冷门专业强行划分学生;二是优势专业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学生。 更为紧迫的是,各学校只看到了大类招生给自己带来的好,却未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如何给学生利好。在纷纷加入大类招生的同时,却无规范的培养方案。 学生入校后,学的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更多了几层不安和困惑,因为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可能被调剂到冷门专业。 这也许就是教育部紧急刹车的主要原因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