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世故”到底是什么?《雍正王朝》有个故事,足能说明一切

 mynotebook 2023-02-10 发布于湖南

“人情世故”到底是什么?

人情练达,在“欠人情”和“还人情”之间,将人情堆积整得明明白白;世事洞明,在“懂规矩”和“知分寸”之间,让世故纠缠彻底没有分界线。

等到分不清谁欠谁,等到别人不再和你谈论原则和底线,人情世故方能至真至纯。

当然,“人情世故”离不开“语言艺术”的衬托和润滑,《雍正王朝》有这样一段君臣对话,发生在雍正皇帝和时任两江总督李卫之间,李卫就将“人情世故”玩得明明白白,更将“语言艺术”精准拿捏,堪称教科书级别。

文章图片1

皇三子弘时为争夺皇位,试图暗杀正在江浙地区考察调研的皇四子弘历,计划失败后,时任两江总督的李卫亲自护送弘历进京,然后入宫面圣。

这才多久没见您哪,您怎么就瘦成这样了

你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啊

引娣,你能看出来朕瘦了吗

奴婢们天天都在皇帝身边,不像李大人隔了这么多日子,一眼看来自然觉得变化很大,不过,这一两年来,皇上的确憔悴多了

如此肉麻的开场白,如果换成别人,或有奉承的嫌疑,但李卫出身潜邸,又系雍正皇帝的心腹宠臣,那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这样的关系,公事必须放在后面,关心就应当放于首位,领导也是人,领导也有感情,高处不胜寒的领导更需要真诚和关心。如果连“自己人”都没法让领导满足这个需求,还有谁能做到呢?

再看乔引娣的回话:当然不能直接说“确实瘦了”,一来,皇上瘦了,你却从来不说,分明就是不关心皇上;二来,直接回应有着敷衍的嫌疑;更重要的是,乔引娣需要和李卫做个对比,进而凸显李卫的存在感。

当然,你还不能否认李卫的说法,皇上瘦了才能证明皇上确实殚精竭虑,那就换个说法:皇上确实憔悴了。

等到雍正皇帝招呼李卫坐下,乔引娣知道,接下来是君臣之间的对话,自己应该懂事离开,理由很好找,去给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请茶;甚至都不需要找理由,只需要离开就行。

这就叫“有眼色、懂分寸”!

文章图片2

听到雍正皇帝的招呼,李卫来了这样一个操作:

您看,我这,我都忘了,奴才忘了给您请安了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也不管领导和你的关系如何,场合不论,地点不管,永远都不要忘了“认清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

臣对君,就得下跪;奴才对主子,就要请安;下属对领导,就不能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不管领导如何称呼你,你都得清醒地知道一件事:我需要和这个人拉开距离,心里的距离。

李卫面前,自己最为信任的下属面前,雍正皇帝问出了一个折磨自己许久的问题:

狗儿,暗杀弘历的人是谁,你也应该知道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办呐

注意,但凡牵扯到领导的家事,切勿多言;非说不可,也要有选择地陈述客观事实,断不能掺杂主观思想。

但对于这件事而言,李卫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给出如此回答:

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帮主子办,这事儿,奴才我没法说

为什么没法说?

劝雍正饶恕弘时?你投靠弘时了!

劝雍正严惩弘时?你投靠弘历了!

一个“结党”嫌疑就能彻底堵上李卫的嘴!

正常来讲,手足相残就应当受到严惩,可李卫一旦这样建议,那就是逼着老子除掉儿子,有违人性的事情,再有道理的建议都是扯淡,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可如果李卫本着心疼雍正的心思,劝说雍正放过弘时,弘历一旦知晓,李卫还活不活?最起码,李卫的仕途基本可以宣告终结,甚至连身家性命都难说能够保全。

所以,李卫只能没法说!

文章图片3

但请注意,李卫的这句回应到底属于“抗旨”范畴,所以人家跪下了,先拿出一个认错的态度,再强调自己的无奈,才能最大可能争取领导的谅解。

雍正皇帝当然明白李卫的难处,温言给出宽慰:

朕知道,朕不该问你啊,起来吧

连朕自己都难以委决的事,你又能说什么呢

只是,接下来的这件事,就要考验李卫的政治智慧了:

来,朕给你看样东西

主子,这信里说的是谁啊,又害父害母,杀兄杀弟的,还贪财好色

李卫,真就不知道这封信说的是谁?

如此传言,本就开始于南方地区,时任两江总督甚至已经掌控南方地下世界的李卫当然清楚,只是,此言所臣下所能听,更非臣下所能言,那就只能装糊涂,只能用一句疑问来明确告诉雍正:我从未听过有关皇上的负面言论,否则,如此悖逆之言断然不会传到皇上的耳朵里,我早就将其碎尸万段了。

表忠心?

字字不见忠心,但句句都是忠心,这才叫会说话!

文章图片4

等到雍正揭晓答案,告诉李卫这个人说的就是自己,李卫给出了这样的反应:

怎么会,哪条疯狗,敢这样辱骂主子

这个人叫曾静,是湖南的一个老生员,他写这封信给岳钟琪,叫他起兵谋反

人呢,在哪

押解到京里来了

主子,你把这条疯狗交给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颗一颗拔下来

态度,态度,态度!

别管领导想让你干什么,更别管领导告诉你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只要记住,凡和领导为敌的人都和自己不同戴天,凡和领导作对的人都应该弄死算完。

你的态度就能决定你的忠诚程度,就能让领导欣慰,这就够了。

至于领导随后的安排,那是随后的事,随后再说。

有了李卫的态度,雍正皇帝打算一吐为快,顺便将更多的负面言论,更多的刻意抹黑一股脑都倒给了李卫,此时的雍正皇帝就好像一个小媳妇见到了娘家人,尽情述说着自己在婆家受到的委屈。

可恨的是,大理市和刑部都不愿意审理这个案子,他们上折子说,如此悖逆之言,非臣下所敢听,非臣下所敢问,其实他们心里何尝不是幸灾乐祸呀

闺女受委屈,希望娘们人帮忙出气;雍正受委屈,当然希望“自己人”帮忙出气;也就是说,雍正希望看到李卫的态度。

李卫随即给出了该有的反应:

主子,你把这个案子交给奴才,奴才有法子叫这帮疯狗知道厉害

态度非常明确,毫不拖泥带水,我就要弄死他们!

文章图片5

可雍正皇帝却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你审不了,因为散布这些谣言的,其实就是朕的那些弟弟,许多谣言都是阿其那,赛事黑那些发配到云贵的门人们沿途散布的

同样和小媳妇一样,此时的雍正皇帝就只想说说自己的委屈,倒倒自己的苦水,可娘们人如果真要动手打了自己的丈夫,她还真不愿意,或者事情还真就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李卫呢,亲王贝勒们不能动,但我能抱怨吧,能以抱怨的方式来替雍正鸣不平吧:

主子,不是奴才斗胆敢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都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李卫的这句话高明在哪里?

他用“僭越”乃至“大不敬”的冒险方式来“言领导所不能言”,帮着领导将心中的不快一吐为快。

领导受委屈了,我还管什么斗胆不斗胆,管什么先帝不先帝,其他人统统靠后,在我眼里,领导最大。

雍正能不感动?

更重要的是,李卫还趁机给了雍正一个答案,那就是到底该如何处理弘时?

你说得有理,不管多难,为了新政,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朕不能再把难题留给后人呐

然后,雍正含泪毒杀亲子;然后,李卫独闯刑部大牢,痛打曾静;再然后,雍正皇帝对李卫的“荒唐”行为做出了处罚:

身为封疆大吏,如此不顾官体,罚俸一年

对于李卫而言,对于如此行为而言,雍正皇帝的“罚俸一年”几乎能和“罚酒三杯”划等号!

文章图片6

啥意思?

汝之举动,朕心甚慰,甚慰朕心!

如此李卫,怎会没有似锦前程,怎会没有步步高升?

诸君,你学到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