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冬至的作文1200字
2023-02-10 | 阅:  转:  |  分享 
  
冬至的作文1200字冬至的作文1200字「篇一」在黑夜最长的冬至,我也只好以自己的辛苦来弥补太阳的慵懒了。早上我身穿笨拙的羽绒服,揉揉惺忪的
双眼,在蓝绿色幕布的陪衬下孑然独行。浅黄的月,总是在西天一点点的淡出。不过啊,以后的白天就越来越长了,夏至的最长,我因此最喜欢夏至
。前几年的冬至,我得知了一个消息明年夏天,要考十级。在我学的这门乐器的领域,十级算是业余的很高的级别了,这对于当时仅仅是六级的我,
的确是个震撼。要知道,冬至不是一个招人喜爱的节气,冷是不必说的,主要是黑夜是一年中最长的。通常是吃晚饭前天就黑了,几只鸟在枯枝上空
飞旋,一幅“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图画就出现了。人们总会盼望着播种的开始,盼望着收获的喜悦,而这实际上就是在盼洁的月亮常伴
;不及冬季的节气冰天雪地,却显得更有人情味但是这对我又有何妨?今天是冬至,考级是夏天,我还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我的心里业已有了
我的目标,明年的考级给我指明了方向,我可以拼,可以放手一搏。冬至以后,白天就越来越长了,想到这里,全身就有了动力。这时,我在路上。
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我面对一个如此艰巨的任务,也练得比较刻苦,随着白天时间的越来越长,我演奏得也越来越熟练,有奔头的、热情高涨的
我经常抱怨楼下住的是老人,睡觉太早。当然,楼下的人也没有因我的琴声少找上门来。不知不觉中,我到了夏天,瓢泼的雨水仍冲不断我的琴声。
此时,我对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我用手指奏出坚定的信念,迎接向我一步步逼近的考验。这时,我在路上。白天正在变得越来越长,我的心随
之变得越来越明亮,有目标,有干劲的日子是最有希望的日子。考级的日子到了,考级只不过是眨眼间的事。过了几天,成绩发下来了,我通过了,
实现了目标。那天我逸兴遄飞的跳了起来,高呼:“十级了,十级了!”喜悦便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展开,回望半年的辛苦,似乎不值一提
。那天,是夏至,我前所未有的喜悦,就像夏至的白天是前所未有的长。过了一阵,我又是一副茫然若失的样子,我前进的方向变得模糊。爸妈也跟
我说,好不容易把十级练出来,现在终于可以把它放下了。一切就像梦一样,我意识到,以后的学琴的道路将不会如此多彩,激动人心了。我的夏至
到了,我已经不在路上了。以前,我最盼望夏至了,因为那天的白天最长。而现在,我最不盼望的就是夏至,那天的白天最长,以至于后面没有比它
更好的日子了。我希望能永远在路上,去夏至的路上。早上醒来冷冷的,我看一下窗外,又是个阴天。我慢吞吞地穿上衣服,磨蹭到卫生间去洗漱。
妈妈催了几遍,我才来到厨房。妈妈正在包汤圆,菜板上已经放着好几个圆溜溜、白胖胖的汤圆。我好奇地问:“妈妈,今天为什么早上就要做汤圆
呢?”“今天是冬至呀,”妈妈说,“这里的习俗冬至节气要吃汤圆。俗语说:冬至大如年,今天是个大节气呢!”“那能不能让我也试试?”我一
边问一边伸手去揪盆里的面团。“你自己来尝试下揉面团吧。”妈妈边说边拿出一个碗,在里面放了三把糯米粉。妈妈告诉我要慢慢加水,边加水边
搅拌,等面粉都变成小疙瘩的时候,就用力的把这些小疙瘩抓揉成一个大的面团,然后就不停地用力去揉它,直到三光为止。“那三光是指什么呀?
”“就是面团表面要光滑,碗里要光溜溜没有面粘着,手也干净没有粘着面团。”我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碗里,糯米粉特别白,而且滑滑的,摸起来
像细腻的沙,用力一抓就从手指缝中溜走。妈妈把另一个小碗装些水递给我,让我加在面粉里,我的右手在面粉里胡乱的抓来抓去,面粉变成了一个
个小疙瘩。可能是水太冷,面粉要抱成团才能有一点点温暖,我还没有去揉搓,它们就自己结成了几个小面团。我用力把这些怪模怪样的小面团抓住
,揉在一起,反复用力去揉搓它。还真的像妈妈说的一样,可以做到“三光”呢。面团和好了,接下来要搓小圆子了。我不会像妈妈那样包馅,就只
搓小小的圆子。搓小圆子可真是个技术活,用力过大小圆子就爆裂,散成白色的碎末末;用力过小又会搓的很慢而且不圆。不过我很快就掌握了窍门
,不一会儿就搓了很多大小不一、圆溜溜的小圆子。水开了,妈妈把大大小小的汤圆都放进锅里煮,过了一会儿,汤圆都漂了起来。它们的皮肤变得
半透明,似乎被烫坏了一样在锅里不停的翻滚起来,又像在奋力挣扎想要逃出这片炙热的海域。当厨房里充满了糯米的香气时,就是汤圆煮好了。我
早就拿好了筷子等在餐桌旁。最先上桌的是爸爸的碗,三个大汤圆挤在碗底,中间顶着一个小小的圆子,好像一个小王子带着三个圆滚滚的大臣在出
巡。我的碗里是一个大汤圆和七个小圆子,像是老师带着七个孩子一起玩游戏。妈妈的碗里是两大两小,像是我们的全家福,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
住在温暖幸福的家里。“阴过冬至晴过年”,妈妈坐下来说道,“看来今年过年会是个大晴天。”我突然想起杜甫的一句名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
至阳生春又来。“妈妈,太阳在我碗里呀!”我的碗里,大汤圆被我摆在了中间,小圆子们都围在它的周围,就像一个简笔画的小太阳,还不停的冒
着热气。“哟,真的很像!有创意!”爸爸也夸奖我。今天这个节气,我们家暖融融的,像是真有一个小太阳。冬至的作文1200字「篇二」早上
七点了,暗蓝的苍穹只隐隐露出一线鱼肚白。新月如眉,遥挂在疏桐上。天亮得格外晚,这也难怪,今天是个特别的节气——冬至。冬至俗称“冬节
”、“长至节”、“亚岁”,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通过土圭(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来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
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
夜会慢慢变短。冬至为“进九”之始,但还不是最冷的时候,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是翌年1月8日—1月18日交节。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的说法。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是吉日,值得庆贺。从周代起就有相关的
祭祀活动。《周礼·春官》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后汉书·礼仪》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
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
,一如年节。”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还相互投刺祝贺。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
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据清人笔记《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
上“混沌”与“馄饨”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申为,开辟天地,打破混沌。相隔百年,老北京冬至的饮食习俗已不同清代,倒有这样的俗语“冬至
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每逢冬至,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在冬至节令吃食方面,南北方也有所不同。江南是鱼米之
乡,盛产稻米,而苏州人则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用糯米粉包成团,称作“冬至团”,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其
团圆之意。苏州还有在冬至吃馄饨以纪念西子的民俗。苏北人在冬至是要吃汤圆的。从中医养生方面看,在冬至前后做冬至灸(又称三九灸),可调
理身体治未病,对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以及“阳虚型”疾病,如膝关性关节炎、老寒腿、虚寒型胃痛、慢性腹泻、
腰痛等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冬至灸是灸疗和“时间疗法”相结合的一种中医特色保健方法,冬至前后是最佳时间。冬至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长,之
后白天慢慢变长,此时“阴极—阳生”,从这天开始,阴消阳长,阳气生发。冬至灸可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天人合一,激荡体内阳气,驱寒邪外出
。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这也是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思想的体现。冬至灸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其中又特别适合“阳虚”体
质者。每年冬至到来之前,我的家乡——大别山北麓的光山县,人们喜欢打糍粑。这是一种为过年准备的食物,用糯米制作而成,有的地方叫年糕。
据史料记载,它的创始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吴国名臣伍子胥。在我看来,年糕与糍粑是有区别的,糍粑应是纯糯米制作,不加入任何材料,而年糕则
不同,加进了一些东西,或咸或甜,不那么纯粹。打糍粑是一项需要协作的活。过去,由村里德高望重者统一安排日期,排定顺序,互助进行。活动
必须赶在冬至之前完成,据说冬至这天将做好的糍粑用水漂起来,可保存到来年的春天都不会变质。想制作出质量上乘的糍粑,需要从糯稻收割前就
上心,将夹杂在糯稻田里的稗子、籼稻等拣干净。糯稻收割后,放在远离其他谷物的稻场上脱粒,晾干晒透,妥善保管备用。糯稻去壳成米,最好赶
在秋末冬初,盛入透气的陶缸。临近打糍粑时,将糯米用筛子筛除其中的细米,再挑拣出其中的小石子、籼米等。挑拣后的糯米,粒粒饱满圆润,白
亮如珠,这便是上好的糯米了。将上好的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捞出滤干,倒进架在锅上的木甑大火蒸熟,然后扣入石臼内,用木棒
反复杵捣和搅拌,或用木棰轮番击打,前者四人,后者两人即可,一对一下地捶打。在反复杵捣、击打和搅拌下,米粒相互交融,黏性逐步显现,能
将木棒或木棰紧紧黏住,难以拽脱,拉成长长的丝带,有如白色的绸缎,所以,干这种活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待臼中之物成泥状后,用蘸水的干净
毛巾把黏在木棒或木棰上的全部扒下,然后紧贴臼壁擦一圈,使糍粑与石臼脱离,最后整体托起,放在事先铺了面粉的桌案上,擀成一厘米左右的薄
片,切成大致均匀的方块,晾凉变硬后,以清水浸泡存储。在这项活动中,主角是那位拿着湿毛巾者,糯米是否蒸熟、何时出锅,石臼中的糍粑何时
打成取出,皆由他掌握定夺。哪位搬笼屉,谁人上场挥汗捶打,何人铺面粉擀糍粑,完全听由他一人指挥。不过,他也十分辛苦,要在制作过程中,
给糍粑翻身,给黏着糍粑的工具卸套,给如胶似漆的糍粑和石臼分离,最后要将沉重的大块糍粑搬上桌案,这些都是很费力气的。在当年吃不饱的日
子,他在孩子们眼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手中的湿毛巾就是印把子,给与不给,给多给少,全在于他的心情了。时值寒冷季节,围观的孩子们冻得
吸溜着鼻涕,对温暖和热闹有趋向性,笼屉上热气蒸腾,石臼里白雾萦绕,糍粑的香味激发出他们的唾液,眼神就难免流露出渴望和期待。要是每个
孩子都给,主家心疼舍不得,给一个不给另一个,又怕得罪人,索性都交由拿毛巾者全权处理。围观中,有的孩子很快得到一坨,欢天喜地地跑了;
有的知道等也没用,识趣地走开了;有的从头到尾干等着也没结果,最后也只能失望地离开了。人生亦是如此,我们对某人某事有所期盼、抱有幻想
,但结果往往并不遂愿。到底值不值得等待和追求,需要理性判断和智慧分析,明知得不到,不如及早放弃,放下心里的包袱。果真如此,心情自然
轻松。糍粑可用笼蒸、油炸、火烤、水煮、煎炒、煨炖,其味细腻香甜、柔韧软糯,是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正月串亲拜年,糍粑成为家
家户户的主食,油炸糍粑外焦里软,甜酒糍粑醉人心脾,肉汤糍粑香糯绵长,幼时的我总也吃不够。我偏爱糍粑,热衷于去干有关糍粑的活儿,比如
给糍粑缸换水,所以我家的糍粑能放到来年插秧时节。母亲用火钳在灶膛里烤出一块焦黄的糍粑,舍不得吃一口,全分给我们,谁能得到,是对谁最
大的奖赏。冬天早晨的被窝令人留恋,母亲叫起床的方式不是吆喝,而是将烤好的糍粑放在枕头边,热气和焦香把我们从被窝里拽起。捧着热乎乎的
糍粑,心中充满温暖与幸福,咬住两面的焦壳,不要急于切齿,慢慢拉扯,能牵出长长的丝来。那长长的糍粑丝啊,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汗水与心血
的凝结,更是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冬至的作文1200字「篇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包饺子咯!”妈妈说着,把一大盆饺子馅端
到桌上,接着又把其它东西端上去。我和爸爸看见这情形,赶忙去洗了手,帮妈妈包饺子。一眼扫去,就看见那一盆白花花的面团:“嗯,我最擅长
擀皮了。”我双手把面团从盆里托出来放在案板上,左手压着面团,右手拿刀,目测好位置,下刀,切成一块块的。面团白白的,小小的,像一只熟
睡时蜷缩着自己身体的小白兔!接着又用短而粗的擀面杖把它擀圆,擀圆的饺子皮薄厚适中,圆得像一轮被我从天上摘下来的月亮!我放下擀面杖,
长舒了一口气,呼,总算干完了!接下来就开始包饺子啦!一转头,看见爸妈正边说边包,脸上还笑盈盈的,时不时还调侃道:“你看看你包的饺子
,还没我包的好看呢!”一会儿又推了推对方的胳膊,像小孩一样玩闹着。看到这,我不禁说道:“爸爸妈妈,看你们包得这么快乐,那我也参与参
与?”“来啊!正好多一个人包,能早点下饺子!”爸爸用沾着面粉的手向我招着坐在爸爸旁边,把一块饺子皮放在手上,用筷子夹起一块馅,放到
饺子皮中间,将两头对折,贴在一起,两手用力一捏,嗯!包成了个元宝样儿,要是真放在元宝堆儿里,也真难辨真假哩!除了元宝状,有些饺子像
一位身着白裙的仙女,纯洁又圣雅!终于可以煮饺子啦!饺子像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先沉底后漂着。可爱极了!“上桌咯!”我喜上眉梢
,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只见桌上一盘盘的饺子和一碟碟的醋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餐具也是如此,饺子飘出来的香味就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欲罢不能
!“开吃!”我轻轻尝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了我的味蕾,皮薄馅嫩,一个个饺子油而不腻,咸甜适中,咽下去,整个身体都暖和了起来。我
在细细品尝中完全不知饺子剩下的数量已经不到一半,再睁开眼,就看见爸爸以一秒一个的速度把饺子夹到碗里后,开始吃自己碗里的饺子了——爸
爸夹起一个饺子,醮了点醋,送进嘴里,“吧唧吧唧”地吃着,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样子十分可爱。我边吃边不时地望了眼窗外,外面寒风呼啸。“看样子好像外面很冷哎!”“是啊,外面再冷咱也不怕,咱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怕冻掉了!”爸爸真幽默。“丁丁,那你知道冬至吃饺子是怎么来的吗?”妈妈看我们聊到了这个话题,也说了一句。“不知道啊,你知道?”我疑惑地望着妈妈,妈妈好像一个老学究,开始侃侃而谈:“东汉时期,张仲景辞官还乡,当时正是冬季,他发现白河两岸乡亲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喝了后,冻伤的耳朵治好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习俗流传下去了!”妈妈说完,赶忙喝了口水。“哦,原来如此,真是长知识了!”我打围碰到金钱豹——笑逐颜形式!又是一年冬至到,冬至饺子不能少,不吃耳朵就会掉!
献花(0)
+1
(本文系文来文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