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声极高的李嗣源,为何没能领衔讨伐蜀国?

 炫叶楓雪 2023-02-11 发布于广东

在梁晋争霸期间,南方还存在很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据有三川(指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定都于成都,与后梁分庭抗礼。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

谈及李存勖大举伐蜀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为了灭蜀。

另一方面,显然是为了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彻底改编帝国军队,打击藩镇大佬、元老重臣的力量。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伐蜀大军的首脑应该由谁担任呢?最初竟然有人提了段凝的名字。

段凝是梁朝降将的代表的人物,在梁灭亡前夕,他一直是梁朝的军界一哥。

据说是因为段凝善于拍宫廷力量的马屁,所以宫廷力量就玩命吹嘘段凝用兵如神,于是段凝作为梁朝军界一哥,把梁朝折腾灭亡了,李存勖依然想让他领衔伐蜀。

实际上,更主要的原因,显然是让段凝这种梁朝降将领衔讨伐蜀国,可以更彻底地改编帝国军队。

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肯定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帝国军队。在这种背景下,藩镇大佬、元老重臣曾统率的军队,都会调拨到段凝手下。这种过程,肯定会削弱藩镇大佬、元老重臣的军事影响力。

而段凝呢?只是一个梁朝降将,如果李存勖再让众多后唐嫡系力量制约他,他是飞不到天上的。

但是,这种玩法显然会受到人们本能的排斥,而且理由也是现成的:梁末帝重用段凝,所以梁朝灭亡,现在李存勖这样重用段凝,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在这种背景下,郭崇韬代表大家公开反对这种提议说,段凝有什么才能呢?他就是一个亡国的败将、降将,如果他真的用兵如神,为什么让我们一战亡了国呢?您重用这种人,置众多百战功成的元老重臣于何地呢?

丁酉,帝与宰相议伐蜀,威胜节度使李绍钦素谄事宣徽使李绍宏,绍宏荐“绍钦有盖世奇才,虽孙、吴不如,可以大任。”郭崇韬曰:“段凝亡国之将,奸谄绝伦,不可信也。”

问题是,不让段凝领衔伐蜀战争,让谁领衔呢?从理论上讲,自然是应该让李嗣源领衔。

但是,基于李存勖的角度,显然不愿意做出这种安排,因为以李嗣源的资历、实力、军界地位,率大军伐蜀取得胜利,那可真有可能飞到天上的。

李存勖对李嗣源的控制力有多弱,我们只要知道高行周就可以了。

高行周是李嗣源的小弟,李存勖想把高行周调到自己手下,都不敢光明正大的下调令,而是想通暗中收买的方法实现。

关键是,高行周还委婉地拒绝了,因为他是李嗣源的小弟,李存勖想随便调动,那多少是犯忌讳的;而李嗣源的小弟随便投靠李存勖,多少也是犯忌讳的。

王复欲求行周,重于发言,密使人以官禄啖之,行周辞曰:“代州养壮士,亦为大王耳,行周事代州,亦犹事大王也。代州脱行周兄弟于死,行周不忍负之。”乃止。

李存勖与李嗣源的矛盾有多大,只要知道李从珂就可以了。

李嗣源坐镇河北时,李嗣源希望李存勖给李从珂换一个工作。李存勖当时就火了,你只是一个军事将领,你有什么资格参与这种人事调动?

于是,李存勖故意把李从珂调到一个非常不好的工作岗位上。

要知道,李从珂与李存勖私人感情非常好,而且李从珂也是战功卓著的人。只因为他是李嗣源的干儿子,而且试图通过李嗣源调动工作岗位,就受到这种打击。

此时,李存勖、李嗣源的矛盾就完全公开了。面对这种事实,李嗣源一时非常害怕,于是一再解释,这篇才算翻过去。

李嗣源家在太原,三月,丁酉,表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便其家,帝怒曰:“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军政在吾,安得为其子奏请!”乃黜从珂为突骑指挥使,帅数百人戍石门镇。嗣源忧恐,上章申理,久之方解。

李存勖对李嗣源的猜忌,还在一件事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李嗣源在率军进入河北抵抗契丹时,让负责后勤的主管给自己拿了一批精良的铠甲。因为情况特殊,负责后勤的主管,没有请示李存勖就给李嗣源拿了五百副精良的铠甲。

问题是,等李存勖接到相关物资调动的报告时,立刻勃然大怒:你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敢给李嗣源调拨一批精良的铠甲,你这是想干什么?

虽然李存勖没有公开责问李嗣源,却公开处罚了那个负责后勤的主管,并且让他派人到李嗣源那里,追回那批精良的铠甲。

初,李嗣源北征,过兴唐,东京库有供御细铠,嗣源牒副留守张宪取五百领,宪以军兴,不暇奏而给之;帝怒曰:“宪不奉诏,擅以吾铠给嗣源,何意也!”罚宪俸一月,令自往军中取之。

只要我们了解这种背景,自然就会明白,李存勖绝不可能让李嗣源领衔蜀。因为以李嗣源的身份地位,如果再取得领衔伐蜀的权力,他随时有可能失控。

顺嘴多说一句,后来魏博兵变时,李存勖最初也是想让段凝率军讨伐。只是段凝当时多少有点居心叵测,因为段凝挑选的助手,都是清一色的梁朝旧部,所以李存勖不敢启用段凝了。

帝问可为大将者于枢密使李绍宏,绍宏复请用李绍钦,帝许之,令条上方略。绍钦所请偏裨,皆梁旧将,己所善者,帝疑之而止。

听到有人提议让李嗣源讨伐魏博时,李存勖虽然百般推脱,但是架不住提议的人越来越多,李存勖终于只能接受。

最后结果就是,李嗣源进入魏博,很快就如龙入海了。

伐蜀这种重大的军事行动,肯定会调动各藩镇、军镇的部队参与,李嗣源如果领衔伐蜀,军界的地位肯定会进一步上升的。这是李存勖绝不可能接受的。

在这种背景下,郭崇韬代表李存勖说了,现在契丹虎视眈眈,李嗣源必须得坐镇河北。换而言之,领衔伐蜀的最佳人选自然是李嗣源,但是防范契丹的任务更重要,所以不能让李嗣源领衔伐蜀。

众举李嗣源,崇韬曰:“契丹方炽,总管不可离河朔。

这种理由无可挑剔,因为从哪个角度来说,契丹也是后唐最危险的敌人,相对而言,蜀国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敌人。

现在的问题是,段凝领衔伐蜀,受到人们反对;李嗣源领衔伐蜀,又不可能得到李存勖的认可,那应该让谁率军伐蜀呢?

最后郭崇韬提出一个方案,那就是让李存勖的儿子领衔伐蜀,再让高级文职官员协助他,再让众多梁朝降将、藩镇大佬负责具体行动。

从表面上看,这个方案应该是可行的。

李存勖让自己儿子(当时是魏王,其实相当于太子)领衔伐蜀,让高级文职官员协助,再让众多梁朝降将、藩镇大佬负责具体工作。肯定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是别人也不能提出异议。

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帅是李存勖的儿子魏王李继笈,主要助手是郭崇韬、李严,任圜、李愚,这些人都是文职官员,尤其是郭崇韬更隐然是文职官员的首脑;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人是康延孝、董璋、张筠、毛璋,他们都是梁朝降将;朱令德、李继,他们分别是藩镇大佬朱友谦、李茂贞的儿子。

“魏王地当储副,未立殊功,请依故事,以为伐蜀都统,成其威名。”帝曰:“儿幼,岂能独往,当求其副。”既而曰:“无以易卿。”庚子,以魏王继岌充西川四面行营都统,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军事悉以委之。又以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充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凤翔节度使李继充都供军转运应接等使,同州节度使李令德充行营副招讨使,陕州节度使李绍琛充藩汉马步军都排陈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西京留守张筠充西川管内安抚应接使,华州节义使毛璋充左厢马步都虞候,州节度使董璋充石厢马步都虞候,客省使李严充西川管内招抚使,将兵六万伐蜀,仍诏季兴自取夔、忠、万三州为巡属。都统置中军,以供奉官李从袭充中军马步都指挥监押,高品李廷安、吕知柔充魏王府通谒。辛丑,以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并参预都统军机。

这种军事调动,显然会打破从前的军事编制,更因为是皇子、文职官员领衔,从而加强中央集权的进程。

当然了,提议这个方案的郭崇韬,大约也是有私心的,因为绕来绕去,领衔伐蜀的人等于变成了郭崇韬。

尤其是当郭崇韬不愿意尊重魏王李继笈的统帅地位时,李存勖自然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钟会。既然李存勖这样想了,郭崇韬的命运多少是充满了阴影。

整个伐蜀战争,是分两步走的。

第一步,就是把河中军阀集团、凤翔军阀集团彻底解决掉。

就如曹操第一次大举伐蜀,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先解决马超、韩遂的西北军阀集团;如果他们乖乖接受改编,大军直接就可以伐蜀了,如果他们不乖乖接受改编,军事行动马上就改为讨伐马超、韩遂。

总的来说,曹操的军事行动不顺利,所以马超、韩遂一看曹操大军伐蜀,马上判断出曹操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就旗帜鲜明的公然对抗。

李存勖的相关军事行动一旦展开,河中、凤翔的两大军阀集团,自然也知道,李存勖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因为李存勖的伐蜀大军一旦开始行动,首当其冲的就是河中集团,再首当其冲的就是凤翔集团;换而言之,他们如果不想乖乖地接受和平改编,就得起来武装对抗。

但是,在当时背景下,河中的朱友谦、凤翔的李继(李茂贞的儿子),都没敢做出如三国时代马超、韩遂的选择。因为他们经过简单分析就会知道,这是没有结果的。

所以,李存勖削夺河中、凤翔老牌藩镇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

于是,河中、凤翔的军队被大量征调编入伐蜀大军的序列,河中、凤翔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保障伐蜀大军后勤。这样一番折腾之后,河中、凤翔军阀的独立地位,已被瓦解的差不多了。

李存勖死后,五代的后继者在进行中央集权时,进行得就相对顺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军阀势力,已被李存勖削夺殆尽了。

要知道,李存勖对河中军阀的打击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随后通过铁血的、残酷的手段,进行了大清洗,于是河中军阀从此成为历史了。

李存勖不计代价的清洗河中军阀集团,却没有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利益,而是让各种反对力量失控了。因为伐蜀大军中的河中军人,一看李存勖这样对待河中军阀集团,马上就在蜀地进行了叛乱。

虽然李存勖的儿子平定了这场叛乱,但是返回的时间被推后了近两个月,等他们返回关中时,李存勖已输得一无所有了。

总的来说,李存勖的所有努力,其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为在他不计划代价的打击下,军阀势力已成为历史。现在整个北方五省,还能称之军阀的力量,只剩下了定州集团。

唐、梁系统内的军人势力,虽然还拥有巨大的权力,但显然已被文职系统渗透的差不多了。以后的五代中央政府,再削夺军人势力时,相对就比较容易了。

李存勖这盘棋下的有点大,简单地看,他的战略目标是:先改编西部两大残存的军阀;后征服蜀国。

这其实依然带有狂赌的成份。因为一旦伐蜀出现挫折,河中、凤翔两个老牌军阀集团跟着起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大约是李存勖一战灭梁国的胜利,加重了李存勖继续狂赌的信心。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此时的李存勖,似乎依然鸿运当头,所以这两个看似不可能同时完成的任务,李存勖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它全部实现了。

河中、凤翔军阀集团被兵不血刃地解决了;蜀国也近于席卷而下。

蜀国之所以被迅速灭亡,大约是因为蜀地军民都认为,和平解放蜀地,那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在这种背景下,蜀地就是主和派的天下。

也许有人会说,保家卫国应该与中原王朝死磕。问题是,换一个角度看,那就是扯淡。因为什么叫保家卫国?这就是割据西南、阻碍天下统一的军阀政权。

蜀地的中央集权在王建的努力下,也进行的差不多了。更让大家感觉,既然是打工仔,给王建的儿子打工,和给李存勖打工,能有多大的差别呢?

所以整个军事行动,从大军从洛阳出发,到进入成都城。总共70多天时间。

自出师至降衍,凡七十五日,兵不血刃,自古用兵之易,未有如此。

现在,让旅友们徒步从洛阳到成都进行一次旅游,如果说时间只有70多天,人们恐怕也会觉得,是不是有点难以完成呢?因为道路太远,而且路也不好走。

如果我们不知道后来的事,谁也相信,李存勖努一把力,就可以把天下统一了。

两年前,一战灭梁国,然后势如破竹的接管梁国全境。

现在,伐蜀大军气吞如虎的行动,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就攻克成都,然后迅速席卷蜀国全境。

面对这种声势,江南军阀顿时都吓破了胆。因为等李存勖继续派大军征伐他们时,他们是积极推动和平解放呢?还是负隅顽抗呢?

要知道,此时的李存勖,可比赤壁之战时的曹操牛多了。因为此时李存勖统一了北方,并夺取了川蜀,而江南是六个分裂的政权,他们拿什么与李存勖对抗呢?

但是,此时的李存勖,显然已进入了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从现在开始,就是衰落的开始了。而李存勖的这种衰落,比朱温集团的衰落,那可迅速多了。

因为三五个月后,李存勖就穷途末落,在众叛亲离中死于非命了。面对这种戏剧化的结果,用英雄史观去看,谁也会觉得,除了用李存勖突然变蠢,好像都找不到别的原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