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化学说课稿
2023-02-11 | 阅:  转:  |  分享 
  
初中化学说课稿初中化学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
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
,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
目标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2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培
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
关系。二、说教法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
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
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好学教
育: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
,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
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
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说教学程序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五
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五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自豪感。)2、激疑解答
,引入新课。(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
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说明:根据情境素
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
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
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生)
: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
么地方?如何做到?(生):讨论、回答。好学教育:(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
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
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
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解:制取4.8kg O2,需要完全分解xkg KMnO4。KMnO4=== K2MnO4
+MnO2+O2↑158 32xkg 4.836/xkg=32/4.8x=79答:需要79kgKMnO4。(生):组际竞赛:看谁找
得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习乐趣。)5、实践反
馈,加强应用。(多媒体显示练习):1、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
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于致用
,有利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小结评价,提高认识。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
多媒体显示:)(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H2SO4==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 ,产生H2 质量比上多少?(有何规律?)(2
)、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
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
3好学教育: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
.224L O2 (密度为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的质量的百分数(纯度)?(说
明:加强拓展创新性习题的练习,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可增强学生的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8、作业
布置,自我评价。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五、说板书本人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
并且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板书设计如下: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步骤: 二、范例:(例题1)1、设:(未知量) 解:设可
得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
324、列:(正比式)6g x5、解:(求解) 316/ 6 g = 32/x6、答:(写答) x = 0.6 g答:可得0.6
g氧气。 △初中化学说课稿「篇二」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学习单质气体。
通过实验感知来获取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也是很重要的两类化学
反应,这些内容都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
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二、说学情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
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显学生
的主体作用。(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了解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提高观察与总结能力,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
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
法:)五、说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
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一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我会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假
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需品?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进而设问氧气还有哪些性质,从而引
入本节新课。通过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环节二:新课讲授1、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根
据之前学习空气一节中有关氧气的部分知识,以及对课本的阅读能够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从已有知识向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我会做一个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紧接着
我会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对于这个现象我会进行讲解,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
碳,并板书出木炭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硫与氧气的反应我将演示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于这个
现象我会讲授硫与氧气生成的刺激性气体是二氧化硫。让学生在黑板上仿照木炭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硫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
)铁丝与氧气的反应提出一个问题“非金属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观看铁丝在空气中
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的视频。从视频中能够看出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
并且生成黑色固体。对于生成的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我会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书写出文字表达式并且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解释铁丝呈螺旋状的
原因,以及瓶底放少量水的原因。设计以上教学过程是为了通过实验以及视频的播放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增强对化学现象
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我的教学目标。(4)氧气的助燃性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推断氧气还有什么性质。学生根据木炭
、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让学生观察对比黑板上的文字表达式,学生能够得出共同点均
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在这里我会给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环节三:巩固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学
生来解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这一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环节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
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来说一说氧气在日常生
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七、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一
部分内容:中和反应。是在学生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一些性子后,又把酸和碱的反响单独列为一节,这就阐明白:一是评释中和反响的重要性,二是
由酸碱中和反响的产品引出盐,切合由浅到深的了解纪律。课本通过学生的运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响,尔后又通过交换与讨论的方法了解中和反响在
一样寻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亲昵了化学讲义知识与天然生活的接洽,同时又富厚了学生的将来生活。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结
合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②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
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②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③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②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是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二、说学情: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习过程中,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
灌输,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因此,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知识。三、
说教法:一位教育家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
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为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校的学生
情况,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
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这样,不但使学生始终处干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的原则。四、说学法: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以
下方法进行学习:1、实验探究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
课题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播放课件:①向盛有无色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的溶液,烧杯溶液变红。②再向变红溶
液烧杯中滴入无色溶液,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惊奇的颜色变化,会引起学生发出疑问;有了这“奇”“疑”的问
题情境,我就自然地提出了:你们想知道这个奥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节酸和碱反应——中和反应。2、引导实验,
自主探究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
行活动与探究(P193)。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3、归纳总结①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
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进一步说明了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借助FLASH动画展示氢氧化钠与
盐酸的反应过程),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
4+2H2O②课件展示酸与碱的反应方程式,请同学们总结反应的特点,反应都生成了水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盐),这类化学反应叫中和反应。4
、联系生活: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课件展示:(让学生真正理解在人类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①改变
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
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
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③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
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
酸。教师引导: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中和反应用途很广)5、交流与讨论(P194)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响,简朴认识了
中和反响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认识了中和反响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7、课外作业:查资料,生活、生产中哪方面用
了中和反响。8、板书计划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碱盐和水的反应2、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
有广泛的应用初中化学说课稿「篇三」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
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
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
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
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2. 教学目标①
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
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
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3.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②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二、说教学实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1. 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
后进入新课。2. 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3. 分析实验现象,探
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
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
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
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
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4. 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5. 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
及其污染三、介绍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
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
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
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
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
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
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3. 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
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4. 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
,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
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
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一、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
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
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
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
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
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
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
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
好本课题的关键。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
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
情感。3、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
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五、学法指导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
关知识有初步了解。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六、教学方法的确定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献花(0)
+1
(本文系文来文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