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招怨恨的三件事!真相却只有一个

 天地人和w 2023-02-11 发布于福建

《列子·说符》中有云:“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此之谓人有三怨。

应对这三怨,位极人臣的公叔敖应对为,“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公叔敖应对自己功名利禄地位于一身,所采用的保全策略是尊重、谨慎、施与。

《列子》所说的“三怨”,实际上不只是庙堂之高的人和事,其实,在任何一个社会体系里,群体里,都一样是这样的。一部分是人性顽疾,一部分是分配机制。

文章图片1

01

一怨:“爵高者,人妒之。”

爵就是地位,一个人地位高了,就一定会有妒忌。苏轼也曾在一个明月夜倾诉着这样的苦楚,所谓“高处不胜寒”。不胜的是人心之寒,人心背后是权力的倾轧。

这里的嫉恨,看起来是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而实际上要形成这种顽固的认知,必须要有持续的伤害才行。

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嫉恨位高者,好像是嫉恨者心胸狭隘,见识浅薄,是穷酸的仇富。而实际上,这里面的基因,大部分是见多了那些无才无德者,因裙带,因钱财,因钻营,因阿谀,等等手段,跻身高位,而后耀武扬威。

如果对于“位”的分配机制,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的评价体系之中,那么,嫉恨,实际上是一种仇恨。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就是那些得了高位,却不懂得收敛,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一定会在各种不平的声音中,掉下来。

因此,“爵高者,人妒之。”决不能只看到未有位者,觉得自己更有能力,却没有位,因而嫉恨。底子里,是与进入“位”的门槛有关。

文章图片2

02

二怨:“官大者,主恶之。”

就是谨防功高震主,为主所忌惮。一个人一旦功劳太大,让皇帝,或者老板,赏无可赏,那么,这个“主”就失去了控制他的筹码。

而最忌讳的是,这个人又深得民心,受众人喜欢,那么,这个“主”对他的“恶”,就成了心病,成了心头大患。功劳大,是有能力;深得民心,是德行。那么,这样一个人就完全拥有了“颠覆”的本钱。

比如最近因为电影《满江红》,让岳飞之死,成为了热议话题。其实,仔细想想,皇帝确实是会“恶之”。很多时候,权力这个东西也是短视的,一定会先解决眼前的隐患。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官越大,越接近权力中心,越了然权力的运行逻辑和潜在规则。

对于功高震主者,要么铤而走险,要么谨慎小心,学张良。

官越大,就越要留破绽给主子。就像王翦,出征前,打仗中,都频频问秦王要赏赐,以表自己只图富贵,没有野心的心迹。

文章图片3

03

三怨:“禄厚者,怨逮之。”

这个最常见,就是一个人在这个体系中的待遇很高,那么,一定会成为这个体系里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要关注?一是要弄清楚凭什么他能厚禄,二是有问题,他得扛着,三是有需求,是不是可以找他帮忙。

所以,你看,一旦一个人很有钱,或者俸禄很高,就一定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有的是要取经,有的是嫉妒,有的是要随时推责任,有的是要借钱。

但是,无论哪一种,归根结底,都只有一条:有人拿得多了,就一定有人拿少了,就一定会形成贫富差距。有差距,就一定会有质疑,会有嫉妒。

因此,有智慧的有钱人,就一定会通过“施与”、“慈善”、“帮助”等方式,把自己得到的分一部分出去,以达到某种“气”上面的平和。

厚禄之人,是站在金字塔的中上部位的。只有了然贵以贱为本,才能站得久。

文章图片4

04

如果一个人位、官、禄全都占齐了,这是需要极大的智慧,才可能安然的。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说的是要谦逊,实际也是一个人不能什么好处都占了,这样也必定会有损伤。

中国文化,是极讲究一个“止”字的,也就是退,也就是有所缺。如果一味地求满,求多,不知止,则必殆。

就像曾国藩的书房予名“求缺斋”,也是一样的意思。

说到底,一个人得了太多好处,一是命,二是运,三是智。命是天生的,运是不可求的,唯有智是可以修炼的,也是守住所得的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