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鹅不食草[药物]

 新用户88302mXh 2023-02-11 发布于河南
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药物
鹅不食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A.Braunet Aschers.的全草。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
主要信息
中文名
鹅不食草
别名
食胡荽
鹅不食
天胡荽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华中、华工、华南、西南
分类信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百科名医权威合作机构
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
简介
  • 正名:鹅不食草
  • 英文名:Ebushicao
  • 拉丁名:HerbaCentipedae
  • 别称:鹅不食食胡荽、野园荽、地芫荽鸡肠草球子草、沙飞草、杜网草、散星草、满天星地胡椒山胡椒大救驾、小救驾、三节剑、连地稗、二郎戟、猪屎草、猪屎潺、砂药草白地茜通天窍猫沙、雾水沙、小拳头铁拳头地杨梅、三牙钻
功效与作用
  • 鹅不食草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的功效。
  • 现代研究显示,鹅不食草还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的作用。
  • 鹅不食草可用于治疗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等。
  • 目前,鹅不食草还可用于胆结石的治疗。
注意事项
  • 有鹅不食草过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 阴虚内热者,禁止服用。
  • 脾胃虚弱的人,请谨慎服用。
  • 患有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人,请谨慎服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使用方法
  • 鹅不食草可煎汁服用,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鹅不食草煎汁服用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9克。
  • 外用时,可取适量新鲜鹅不食草捣烂后塞于鼻孔,也可取干燥的鹅不食草,研成末后,吹于鼻内。
温馨提示
  • 内服鹅不食草煎汁时,最好在饭后1小时,可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
不良反应
  • 传统医学认为鹅不食草无毒,但是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 过量服用鹅不食草煎汁或使用不当时,可引起消化道刺激症状,这时需要及时停药。
    • 恶心、呕吐
    • 急性腹痛
    • 胃脘不适
选购药材
  • 鹅不食草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广东等地。
  • 鹅不食草缠结成团状。须根淡黄色,纤细。茎细,分枝多,质地脆,容易折断,断面为黄白色。叶片小,几乎没有叶柄,多皱缩或破碎,完整的叶片展平后为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锯齿。花黄色或黄褐色。气味微香,长时间闻时有刺激感,味道苦、伴辛辣感。
  •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注意防潮。
药物成分
  • 中华跌打丸:具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活血祛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挫伤筋骨、新旧瘀痛、风湿瘀痛、创伤出血。
  • 鼻通丸:具有疏风散热、宣通鼻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造成的鼻塞流涕、头痛流泪;也用于慢性鼻炎的治疗。
  • 辛夷鼻炎丸:具有祛风宣窍、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上攻、热毒蕴肺造成的鼻塞、鼻流清涕或浊涕、发热、头痛;也可用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神经性头痛的治疗。
用药误区
  • 误区:鹅不食草可以治疗感冒
    • 鹅不食草并不能治疗感冒,但是因其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等作用,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不适。
其他事项
  • 请记住:
    •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入药部位
植物的全草。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经。
相关配伍
1、贴目取翳: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火,童便淬三次)三钱,上等瓷器末一钱半,熊胆二钱,砂少许,为极细末,和作膏。贴在翳上,一夜取下。用黄连、黄柏煎汤洗净,看如有,再贴。(孙天仁《集效方》)
2、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泪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扳睛诸病。鹅不食草(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为细末。噙水一口,每以米许入鼻内,泪出为度。一方∶去青黛。(倪氏《启微集》)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切段,干燥。
生理特性
石胡,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2、《本草汇言》:“石胡妥,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