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人”大自然

 学亮书屋 2023-02-11 发布于湖南

“鸟人”大自然

腊月二十六,自然君一早来信,说他等会儿要给我送本新书来,到了楼下再电告。

我不禁又惊又喜。

严格地说,我与自然君并不熟,甚至面都没见过,头长头圆也不晓得。他其实是我书友。《江流有声》面世后,原单位老同事为示支持,下单几十册送友。自然君是他本家兼老乡,就进了“强赠”之列。没想到竟然被他喜欢上了。

那天是周末,他下班时收到书,便端坐办公室,花了四小时,一口气读完了《江流有声》,并马上开始在家族中接龙,限定每家两天读完,一时应者雀跃。他还快马加鞭,写下长长书评,发在自己“美篇”。

读到老同事转来的书评,心中自是欣喜万分又感动莫名。不惟心血之作得到了陌生书友认可,入眼文字也养眼养心得很,洋洋洒洒,不疾不徐,详略得当,起承转合自然,一看就是文章里手。我这是遇见了知音呢!

让人好奇的还有他的笔名,叫“大雁去迁徙”。我想,此君该是何等风致,才会想出如此特立独行之名来呢?

此后,除朋友圈偶尔点赞,我与自然君其实再无太多交集。突然得他出书喜讯,且有书专赠,岂能不高兴万分?

这该是一本什么样的心血之作呢?

“叮!”手机来了信息。原来是自然君到了,匆匆下到大堂,但见厅中立一中年汉子,面前几案搁着厚厚一本新书,心想必定是他,于是急急迎上前去,他也迎上前来。两人算是对上了。

四手相握,才发现自然君个头与我差不多,只是身材明显精干也中看多了;脸盘不长不圆也不大,眼眶微凹,眼睛却炯炯有神;镜片后隐隐射出两道精光,似带锐利之色,也挟豪侠之气,更有浓浓的掩不住的文人雅意。

松手坐下,自然君递过书。封面首先映入眼帘,但见湛蓝天幕之下,皑皑雪山之上,五只大雁组成“二二一”队形,正展开翅膀,奋力飞翔。书名《跟着大雁去迁徙》,七个白色黑体大字,也“二三二”分成三排,醒目列于雁阵上下,如两翼护航般,煞是好看。随手一翻,内里还有不少彩照,端的是图文并茂,灵动高雅,一下子就让人喜欢上了。

赶快请他签名。他也不客气,“刷刷”几笔,就在扉页留下了墨宝,却又定定看着我,提醒说,这书非他所著,是故写的是“品鉴”而非“雅正”。

定睛一看,作者果然另有其人,大名“徐亚平”是也。后来我才知道,这徐亚平君不但是自然君的同道和挚友,还是著名民间机构——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创始人,为保护“水中大熊猫”江豚居功甚伟,被人尊称为“江豚爸爸”。

我感叹于自然君的认真和细心,却也心生好奇:非自己所著,还专程送人?

自然君解释说,书里用了他许多照片。

自然君是摄友,这我是知道的,圈里见过他发的不少精美鸟照,似乎隔屏都能听见它们的欢声笑语。书中有己照片,便以此送人,倒也合情合理。我暗想:莫非这《跟着大雁去迁徙》,是本“打鸟”之作?

送走自然君,再次看他签名,却发现了新端倪:这书名不就他笔名“大雁去迁徙”之前,加了“跟着”两字吗?他怎会允许别人将自己笔名用作书名?这书与自然君,是什么关系?

春节后开完工,正式开读《跟着大雁去迁徙》。兴冲冲读完作家韩少功的“代序”和作者徐亚平的“后记”,我特惊讶地发现:这自然君,也委实太谦虚、太低调了!

原来,这本40余万字、近500页、沉甸甸的大部头,既非“打鸟”之作,也非仅用了自然君几张鸟照,它,其实是一部讴歌十余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万千志愿者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共襄爱鸟护鸟伟大壮举的长篇报告文学!

而自然君,作为这场壮举的发起人,这群志愿者的主心骨,于是成了这部报告文学理所当然的主角。

没想到个头不高、普普通通的自然君,竟然是这样一条伟岸卓异的汉子呢!

不觉对他陡增敬意。

封面左侧,竖排有两行金色小字:“十年如影随形的痴情守护,一部跨越国界的迁徙史诗。”

无疑,这是打开该书的窗户了。

自然君的家在洞庭湖畔、汨罗江边、屈子祠旁,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让他自小就浸染了屈子的家国之念,也看惯了洞庭湖的雁起雁落。

中国农大学成归来,他在洞庭湖中的君山待了八年,会同小伙伴把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整得虎虎生威,又在大家的依依不舍、百般挽留中自主创业,同样风生水起。成就了事业梦想,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便想做点更有味道的事了。

2012年8月,候鸟南迁在即,打小就爱鸟的自然君不禁突发异想:每年如约南来北返的大雁,走过的该是一条什么样的迁徙之路呢?

他决定采取全民参与方式,去追寻大雁迁徙的身影。为此他注册了微博号“大雁去迁徙”,发出了第一条微博:

今秋,你,当大雁从头上飞过,拍下来,发一条微博。全世界的微博,描绘出大雁迁徙的轨迹,而你,正在“跟着大雁去迁徙”。

自然君此念此举很快就引起了热烈反响,北京青年画家李理、青海青年牧民吐旦旦巴等许多陌生、遥远、普通却志同道合的网友纷纷加入进来,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自然君起初以为,大雁南来北往,应该就像歌儿所唱,是在奔赴诗与远方,后来他才知道,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随着栖息地被肆意侵占,随着一些愚昧或不法之徒利欲熏心,大雁的迁徙之旅充满艰难险阻,常无栖身之地,常无果腹之食,并会不时遭遇血腥杀戮等灭顶之灾……

在书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叫“黑豆梦断山海关”。

2013年3月,一只肩负科研使命、配有跟踪器、被自然君命名为“黑豆”的豆雁,在鄱阳湖被救生放飞,孰料一个月后在山海关失联了。

自然君赶快通过微博,向京津冀辽的鸟友们紧急求助。当地志愿者田志伟和北师大博士阙品甲等立马开始寻找。后来,“黑豆”虽被找到,谁知却早被捕鸟夹子重伤,并终告不治,殒命于北归途中。

消息见诸报端,世人唏嘘不已。一只鸟的死亡,不但牵动了当时国人的神经,就是如今读来,依然触目惊心。

自然君更是痛心疾首。他决定举起爱鸟护鸟的大旗,“跟着大雁去迁徙”,也就从一时心血来潮般的观鸟之举,变成了铁血护鸟的重大公益活动。

自然君其实想得更多、更大、更远。比如:科研机构能否走出实验室,多做一点相关科普工作?政府部门能否更多关注支持志愿者的工作?我们能否给迁徙候鸟留下生命通道?我们这个社会,到底该如何建设宜它宜我的生态文明?

十余年来,自然君不断借助和聚合政府、企业、媒体、科研机构和民间团体力量,先后在国内外竖起一座座标记候鸟迁徙起止、中转的“鸟碑”,标绘一条条纵贯南北的迁徙“鸟道”,维护一个个候鸟栖息、觅食、补给的“鸟港”,救助一只只被猎、受伤、落难的“鸟辈”,初步建起了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爱鸟护鸟网络。

2015、2016、2018和2020年,自然君还连续发起了4场声势浩大的“全球候鸟跟踪守护行动”,参与者不但遍及全国东西南北中15个省份,还扩展到了俄罗斯、蒙古、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众多国家。

这该是一项多有意义、多有影响的公益活动呀!

由此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何自然君的笔名叫“大雁去迁徙”,为何这本书叫《跟着大雁去迁徙》!

读到这样动人心魄的故事,不用掩卷回想,我的心目当中,自然君的伟岸形象,便一步步生动、鲜活、立体化起来。

展卷发现,除了鸟友和摄友,自然君起码还有两个身份,且一庄一谐。

庄的是“诗人”。自然君的散文功夫我是见识过的,我只是没想到,他的古体诗词也写得很好。《跟着大雁去迁徙》不少章节录有他的长词短句,足可让人一窥风采,大饱眼福。

比如《序章》开篇,是他2021年2月27日送雁北归时作的两首《金缕曲》。其第二首上阙如下:

我亦随君久!十年来,心思用尽,并累师友。鸟道从来非净土,不只是山河瘦,滩涂变,玉宇琼楼,野鹤迷航车行急,又残红弃艳随水流,千万恨,为君剖……

《尾声》开篇,则是他2014年迎候苍鹭从俄罗斯回归洞庭湖时写的一首七绝:

千山在翼下,万里一春秋。文明有国界,迁徙无疆图。

古人云:“诗言志。”透过这些饱蘸浓情、大义和哲思的诗句,联系到自然君倾尽心血的爱鸟护鸟之举,一个至情至性、爱切恨切的诗人形象,不正活脱脱跃然纸上吗?

谐的是“鸟人”。这个略带戏谑的昵称,专指自然君他们这群为了爱鸟护鸟,不惜劳神费力,甚至倾家荡产的人。

我相信,这个称呼绝无贬义,更满怀敬意。他们也确实是一群可敬、可亲、可爱的“鸟人”!

而自然君作为“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的创始人和力行者,更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真英雄!

不由得再次默念了一下他的大名:“自然”。顾名思义,似乎冥冥之中,他与自然界、自然现象和自然社会等,天生就有一种割舍不开的血肉联系。

但若回首一下自然君与“跟着大雁去迁徙”的壮举,就其意义之重大、时间之长久、范围之广阔、影响之深远来看,我觉得,无论如何,都应在这位“鸟人”英雄的名字之前,再浓墨重彩地加上一个字:

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