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玉旺谈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使命》

 教授的拐杖 2023-02-11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李玉旺

李玉旺,山东德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画《使命》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多篇作品、论文及评介文章发表于《美术》、《中国美术》、《美术观察》等专业杂志。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山东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青春·使命》创作体会

文 / 李玉旺

先从《消防新兵》这幅系列写生作品的主题开始说起吧。在我们的习惯里,似乎“使命”这样的词是专门为那些伟大的人物所准备的,似乎只有那些超越常人能力的英雄们才有资格使用这个词。所以,可能大家一看到“使命”这个词,就觉得我在歌颂大人物。其实恰恰相反,在我这件作品里,“使命”这个词是为无数“小人物”——也就是平凡的人们准备的。

文章图片2

这代表了我的历史观。在以往的教育中,我学习的“历史”其实是一部带有很强文学色彩的历史,它与古代的章回体小说有着很多类似的基因,比如以夸大的修辞手法将历史的功业分摊给许多的“代表人物”——盘古开天、仓颉造字,大禹治水一路延续下来,让我以为历史是那些伟大的人物所创造和主宰的历史,这形成了一种“史观”,所以我们今天的艺术史也常常被写成大师的历史。在这种历史观念里面看待现实,很容易把人分出三六九等,而这显然是与现代文明相悖的。

文章图片3

我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共生、整体结构,在现代文明里,每个人都可以并且值得被“放大”来看待。所以大家看到,在我的作品里,我使用了许多以往用于描绘英雄人物的范式,比如纪念碑式的人物布局、纪念雕塑的张力、端正的姿势和庄重的神态等等,而这些语言描述的,是一群年轻的、平凡的消防队员。

文章图片4

之所以选择消防队员作为题材,是因为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一百多位消防人员壮烈牺牲,其中就有我朋友的孩子,这极大地震撼了我。在逢年过节这种日常生活语境里, 我总在心理上觉得这个孩子是晚辈、是年轻人、对社会的判断和思考还远不如我们深刻……诸如此类,但是在面对灾难和生死的时候,他们在精神和行为上其实远远超越了我们这些年长的人,超越了他们的年龄;他们平时生活得就像隔壁邻居家的阳光男孩;而一旦响起出警信号后,他们会瞬间切换进入另一种状态,毫无畏惧、迎向未知生死的灾难。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平凡日常的生活与生死攸关的危险,是如何在他们内心世界里并行不悖呢?

文章图片5

我想到了“使命”这个词。我想,这些年轻的阳光大男孩们之所以能够义无反顾地迎向危险,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英雄,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他们的分内之事,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要认真去做。就像农民辛苦地耕种并不是为了成为英雄,摆摊的小贩起早贪黑不是为了成为英雄,老师深夜批阅作业不是为了成为英雄,一个干部廉洁自律不是为了成为英雄……究竟是什么力量去驱使他们这么努力?可能就是植根于生命和生活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为了家庭起早贪黑的摊贩,和战场上不顾硝烟勇往直前的军人,在责任感、使命感的层面上,并无高低之分。并不是因为英雄才产生了使命感,而是因为使命感才成为英雄,甚至说,无论是不是英雄,使命感都会让一个最平凡的人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文章图片6

《使命》178cm×195cm 2019年 (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

通过这件作品的创作,我明白了“英雄”并不遥远和虚幻,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存在于很多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我们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些平凡生活中奔波的普通人,包括你我,都可以在某个关键的时刻“选择”成为英雄。我希望大家都用这件作品的视角去“凝视”身边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当我们带着敬意去凝视很多“小人物”的时候,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会变得更加善意和宽广。

其他作品欣赏

文章图片7

《世世清白》45cm×68cm 2022年

文章图片8

《欢乐春节》何家英、张见、李玉旺、何梦琼、李朋帮、李皓、李丹、周涛合作作品 240cm×540cm 2021年

文章图片9

《青春·使命》94cm×192cm 2021年

文章图片10

《整装待发》56cm×58cm 2020年

文章图片11

《助梦》张见、齐鸣、李玉旺、李朋帮、李丹、管海龙合作作品 286cm×546cm 20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