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这七种认知不同(深度好文)

 我的书海601 2023-02-11 发布于广西

人们常说,三观不合,注定不是一路人。

以前,总觉得人与人之间三观不合很可怕。

直到经历了很多事,见了很多人后才发现:

人生在世,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认知不同。

本文以“认知”为主题,结合稻盛先生著作《活法伍:成功与失败的法则》《利他的经营哲学》《京瓷哲学》《活法》《思维方式》《领导者资质》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图片

一、利己与利他的认知,决定了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并以此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由于被利己心所蒙蔽,而最终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来对待一切。


但是,正是由于存有这种心态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连日本这样的富足社会也开始变得世风日下,一片混乱。

正是有鉴于此,为了让世间恶状能够得到改善,我才会不断发出呼吁,希望众人“不要被利己的念头所俘获,而要珍惜保持即便做出自我牺牲也要利益他人的利他之心。”

由于佛教对于这种体贴之心、利他之心的重要性早已有通俗易懂的解释,因此容我在这里对此做一点介绍。

内容主要都是从我本人担任着信徒总代表的京都圆福寺的老和尚那里得到的教诲。

一名在这家寺院里修行的行脚僧曾经向老和尚请教:“据说在我们这个世间之外还存在着地狱和天堂,这是真的吗?并且如果真有地狱存在的话,那么具体位置又在何处呢?” 

老和尚对此回答道:“地狱与天堂当然都是实际存在的。只是它们之间并没有你想象的有那么大的差别。从外表上看,地狱和天堂并无二致,唯一不同的只是居于其间者的自心而已。

在地狱里居住的都是只顾自我的利己之徒,在天堂里居住的则皆是心存体贴,怀有一颗利他之心的人。” 

行脚僧于是进一步向老和尚请教说:“可是为何众人自心的不同却又能够化生出地狱与天堂这般决然不同的所在呢?”

对于这个问题,老和尚于是借用下面这个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对于一群正在日夜不断专心修行的僧侣们而言,一碗素面就已经是最美味的食物了。

在这些僧侣们所居住的房间正中摆放着一口正冒着腾腾热气、煮着面条的大锅,蘸汁作料也早已在一旁准备妥当。

但是在这里吃面却又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规矩,任何人都必须用一双长达一米的筷子夹面。而地狱天堂之别恰恰也正是由此产生。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锅的尺寸,以及围在锅边的等待进食的人数都是一模一样的。

老和尚向行脚僧发问道,“你想象一下,地狱还有天堂的人们,在饥肠辘辘、面对着满锅令人胃口大开的面条时,各自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呢?” 

在地狱里,尽管众人第一时间就抢到了筷子,可是当他们夹起面条时却发现筷子太长,根本无法将面条送到口中。

这时坐在对面的人看到这方已经捷足先登,夹到了面条,于是也不甘示弱地伸筷子过来抢夺这方的面条。


场面顿时一片狼藉混乱,锅边散落了一地好不容易才得来的面条,最终,谁也没能吃上一口面条,锅边的人们也就不得不陷入挨饿的困境中。


接下来再看看天堂的景象。

由于这里的人们都拥有一颗体贴善良的心,因此当开饭时,相互谦让,都用筷子夹起锅中的面条,蘸好作料,然后将面条喂给自己对面的人。

对面的人也是同样行事,夹起面条蘸好作料喂回过来。于是最终不仅没有浪费一根面条,大家又都能够不慌不忙、满心感恩之意地从容进餐。

“天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看外表的话,其实与地狱没有任何不同。”

老和尚最后这样向行脚僧说道。正如这个故事所寓意的,现实世界,是为天堂,或为地狱,皆由众人自心所决定。这就是所谓的“天堂地狱一念间”。


图片

努力摒弃这样的利己之心,从自身做起,用关爱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利他心”,就能构筑起富裕、和平、幸福的社会。每一个人的命运也会朝更好的方向转变。

图片

二、对工作的认知,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曾有人说:“我们就是为了赚钱才来工作的,这为什么不对?”

对于这种认知,我是这么说的:“你为赚钱而工作,说起来也没什么不对。我们人既然拥有肉体,就会有本能,有利己的欲望。

因为人缺乏这种欲望就无法生存,所以欲望是必要的。然而,我说的是,只凭赤裸裸的利己欲望做事,那是行不通的。

为了赚钱而工作,并不是坏事,所以我才给大家支付高额的薪金。这就是说,我并没有否定你们的这种动机。


不过,仅仅追求金钱,人活着就没有价值。

有一句名言说:男子汉不强悍就难以生存,男子汉无爱心就没有生存的资格。一味追逐金钱,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一味追求金钱不对,应该还有更美好的东西值得追求,我们的哲学里写着这一条。

在这附近,有人下班回家以后,就积极地充当义工,努力为社区做贡献。难道你们不认为他们的行为很高尚吗?公司的工作繁忙之余,一对夫妇周六、周日花费两整天为了教会的事情东奔西走。


你们不觉得他们很了不起吗?不取任何报酬,不求任何补偿,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具备这种美好心灵的人,你们也会肃然起敬吧。我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工作要获取金钱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只为赚钱而工作,就未免太卑微了。


图片

图片

三、对事物的简单与复杂程度的认知,决定了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必要把复杂现象简单化。

把事情看得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

有的人却喜欢把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开会时,他们会强调“我要讲的内容非常复杂”,让人很头痛。

我还发现,越是有学问的人,似乎越是有这种倾向。如果简单说明,就体现不出自己的高深,为了证明自己学识渊博,故意把话说得错综复杂、晦涩难懂。


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往往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算不上是真才学。只有把复杂事物解释得浅显易懂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四、对好事与坏事的认知差异,是人能否成长的分水岭


人生必有沉浮起落。既有走运的时候,也有遭难的时候。遭遇苦难时,忍耐是必需的。

即使遭遇严重灾难,也不要怨恨,要一味忍耐。通过这种“忍耐”,人才能成长。

遭遇苦难时,有能够忍耐的人,也有不能忍耐的人,我认为,他们的未来将完全不同。

是直面苦难,还是被苦难击垮;是放弃初衷,妥协了事,还是千方百计,努力克服苦难。

人能否成长,这里就是分水岭。 

上天绝不会给我们一个四平八稳的人生,一定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考验,让我们在应对考验中度过人生。 

如何接受这类考验呢?

有人用开朗、善意的心态接受考验,积极乐观,坚韧不拔;有的人以阴暗、悲观的心态对待考验。

采取哪种态度,人生将会迥然不同。

积极面对考验的人,就能开拓人生,取得进步。相反,消极面对考验的人,就会陷于悲惨的境地。而悲惨的人生又会进一步损耗人的精神,使人更加消极,更加萎靡不振。 

重要的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考验。

年轻时受了些挫折,就自暴自弃那怎么行呢?不管现在处境如何,在漫长的人生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把人生变得美好。 

现在正处在不幸旋涡之中的人,应该这么想:

“年纪轻轻就吃这么多苦,遭这样的难,恐怕全日本也少见。这并非不幸,这是上天给我机会,让我体验他人体验不到的经历。” 

人生中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一切都是考验,都是上天为了让人成长而赐予的考验。

图片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时候可能会陷入悲观,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但是,一切失败挫折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为的是让我们加速飞跃。 

人生中发生的事情,仅用我们人浅薄的头脑,仅用眼前的幸与不幸去判断,那是不行的。应该站在天道的高度观察。

那样的话,我们就能观察到完全不同的景象。

即使现在正遭遇看似无情的灾难,也要认定,这灾难对当事者的将来必有好处,此乃上天赐予自己的“奖品”,必须这么去想。

有时候,人思善了、行善了,但上天仍然会给予严酷无情的考验。能否坚持从正面面对这种苦难,用什么心态来应对这种苦难,将决定自己人生的航向。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挫折,甚至健康受到影响时,也要告诉自己:“这种逆境是上天赏赐的,目的是让我变得更出色更强大。”

对待困难和考验,就要用这种积极的态度,这是绝对必需的。

图片

五、对于愿望程度的认知,决定了能否成事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但是我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我这么说,有人或许不赞同,认为我的说法过于乐观。

但是,废寝忘食,思考、再思考、透彻地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行为,必须持续抱有不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乃至不知不觉中让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之中。

在企业经营里,特别是要开展新事业,要开发新产品时,用头脑思考一下,多数人的判断是“这很难啊,不大可能成功”。

如果一味顺从这种“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不可或缺的首先就是“强烈的愿望”。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

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认知,决定了是否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意识集中,就叫“有意注意”。

从字面上来解释,“有意注意”即“有意地倾注意识”或“有意识地调动注意力”。其反义词是“无意注意”。

比如说,听到某处传来声响,于是条件反射性地扭头去看,这样的行为便是“无意注意”。

我们在平时,不应该无意识地对各种现象被动地做出反应,而应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努力集中自己的意识。

这便是“有意注意”的意义所在。

这个世界上,各家企业规模不同、形式多样。既有员工不超过三人的微型企业,也有员工超万人的大型企业。

有时,同样一件事,对大企业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中小企业而言,可能就是会左右命运的巨大冲击。

然而,有的企业家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往往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于是一笑而过,从不深究。这是企业家一个较为普遍的通病——往往忽视“小事”。

我所敬仰的中村天风先生精通印度瑜伽,被称为日本最了不起的圣人和贤者。

他也曾说:“若做不到'有意注意’,人生则无意义。”

并教导世人:“不管看似多么微不足道的事,都要认真思考。只有平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需要判断及定夺时,才能做到'感觉敏锐如刀’'思维迅疾如电’。” 

然而,如今的企业家们对于那些看似“并不很重要”的问题,往往草草了事——“这样处理就可以了吧”,有时甚至当“甩手掌柜”,全权委托部下定夺。

如果平时习惯了这种轻松散漫的处事方式,一旦发生大事,到了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的。

由于没有在平时养成习惯,满脑子只是肤浅的点子,所以难以触及问题的根源。

反之,如果平时对于微不足道的事都一一认真思考,那么感觉就会被磨炼得非常敏锐,于是能随时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一旦出现问题,在脑中能瞬间闪现出解决方法。“哦,只要这么做就行了。”这并不是因为借鉴了丰富的经验,而是头脑高速运转的结果。

经过“有意注意”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了最好的对策。

所以,无论何时、何种环境下,无论多么细小的事情,都应该用心关注,认真对待。开始时做到这一点也许很困难。

但是,只要从平时起,有意识地坚持这么做,“有意注意”就会变成习惯。


如果能这样,那么在任何状况下,全神贯注于某一现象,这种基本素养就能够掌握,因而不管发生什么问题,都能立即抓住其本质,很快予以解决。

图片

七、对领导者资质的认知,决定了组织的生命力


我认为,在领导者的资质中人格最为重要。领导者保持自己高层次的人格,是解决当前企业治理危机最根本性的方略。

但是,一般人却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的资质,人格因素虽然重要,但比人格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的才华和努力。

实际上,环视当今的商界,无论是创立新兴风险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型经营者,还是出任大企业的CEO后,让企业再度飞跃发展的经营者,凡是这些成功的经营者,无不聪明能干、才华横溢,而且个个热情焕发、干劲十足。

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商业才能开发出崭新的技术、市场模式、经营战略,而且发挥出燃烧般的热情,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领导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在几年前,当IT走红的时候,有许多崭露头角的经营者和企业,如彗星般突然出现,不久后又在我们眼前消失。

看到这种情形,我强烈地感觉到,仅凭才华和努力做评价的基准是不对的、不可行的。

日本有句格言:“恃才者,败于才。”

天资聪明的人,发挥自己出众的才华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他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将他的才能用错了方向,就必然会导致失败。

就是说,越是才华出众、越是热情高涨的人,他们的能量就越大,就越需要有一种东西来控制他们的这种能量。

我认为这就是人格。只有人格才能驾驭才华和努力发挥的方向。

图片

图片

八、结语:改变认知,就是在改变人生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认知越低,遇见的人越复杂,越固执;

认知越高,遇见的人越简单,越灵活。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一个人只有不断升级认知,才能遇到更优秀的人,见到更美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