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力量: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节选)

 天地之过客 2023-02-11 发布于江苏

       对于这些孤独之人来说,沉静是他们最需要的行为,其渴求程度高于狂暴。

                                                                                     ——【德】瓦尔特·本雅明

       由于人们的个性、才能等方面有所差异,因而对“幸福”的感受不同。如果一个人自身的个性顽劣,才能有限,又爱好匮乏,那么所有的幸福都会离他而去。

       归根结底,一个人自身的个性与价值决定了他的幸福程度。其他的外在因素只能发挥些许影响,却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总结出了一句箴言:“金钱不是我们的依靠,本性才是。”……因此,诸如健康的体魄,强大的心灵等独属于人们自身的美好,决定了人们幸福的程度。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倾注心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财产、荣誉等身外之物。

       在那些独属于每个人的美好属性之中,精神开朗最能帮助我们收获幸福。因为精神开朗的状态给予每个人的幸福感最为及时。而且精神开朗的人总是幸福的,因为开朗的精神能让他对抗一切压力。

       可是我们却在很多时候选择了将愉悦的精神拒之门外。我们总是考虑太多,不愿接受没来由的愉悦与欣喜;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不在计划内的愉悦与欣喜让我们乐极生悲;我们还总是用各种标准去衡量愉悦的精神,害怕在接受它的同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然而我们过虑了,愉悦的精神就像是已经插在门上的钥匙,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打开那扇大门,迎接门后的幸福。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愉悦的精神都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恩赐,因为它既不存在于过去,也不存在于将来,只有此时此刻,它才会向我们展开怀抱。因此我们应该把追求精神愉悦放在首位,尽我们所能去抓住它,而不是放任它与我们擦肩而过。

       保持精神愉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健康的身体对精神愉悦的影响最大,最小的则是金钱等其他物质财富。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让我们把目光转至乡村:那些在田间劳动的人们,常常会露出欣喜与满足的神情,即使他们生活清苦;而那些守着财富的地主却总是寝食难安。

       综上,为了收获幸福,我们应该保持精神愉悦,为了精神愉悦我们则应该保持身体健康,而保持身体健康的唯一手段便是拒绝任性妄为的生活习惯,起伏不定的情绪,以及长时间的精神紧绷。我们应该更加自律才行,应该克制欲望,节制饮食,勤加运动。这样我们才能遵循生命规律,保持健康的身体。……只有傻子、蠢蛋、白痴才会为了诸如金钱、权势、名誉、肉欲等片刻的欢愉而牺牲自己的健康。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然健康能极大地保障我们精神愉悦,但是愉悦的精神却并不是完全由健康所决定的。因为健康的人也会产生一时的阴郁或沮丧。这一点该怎么理解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最原始、最不可改变的机体构成,譬如肌肉触感、兴奋程度、新陈代谢等等。人们的机体构成总有差异,也就造成了感官能力的强弱之分。

       那些感官能力强的人会比常人更容易失去幸福,也更容易收获幸福。亚里士多德便坚信这一点,于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才总是忧郁的”的说法。而莎士比亚则是在其著作《威尼斯商人》中用更加细腻的笔法对此进行了描述:人有百面,面面不同:有些人天生笑面,就好像看到美味虫子的鹦鹉;有些人却天生铁面,即使听到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

                                                                                                       【德】叔本华

       不管一个诗人是过着纷扰的生活还是安定的生活,只要他心向艺术,就不会把享乐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只有那些不在生活中迷失的人,那些不以现实中的激情为目标的人,才能收获另一个自我……

       我们不能靠遏制自己本性中的怀疑来建立虚伪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是上帝恩赐给人类的唯一礼物。所以我们必须真实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不该去否认世间的丑恶,不该去相信虚假的美丽。

       只有当我们的价值观可以接纳痛苦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创作出最接近完美的美。因为那时我们不是在回避残缺与丑恶,而是把它们作为美的一部分呈现。

       而到了那一刻,我们才会得到飘忽不定的、无法捉摸的、行动迅速的灵魂的赏赐。如果我们没有捕捉到灵魂,没有把它作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与这天地万物便失去了联系。

       然而,灵魂与我们的关系却好像冰与火,又好像孤寂与喧闹。在一切不可捉摸的未知事物里,灵魂最为难得,也最为可贵,因为其他事物不可能像灵魂那样陪我们直到永远。

       灵魂就像谚语所说的那样:“挥之不来,招之不去。”它不会主动靠近我们,也不会主动远离我们,只有当我们一无所有时,它才会露出身影,告诉我们就算海枯石烂,它也会与我们厮守终生。

       情绪总是起伏不定的人最容易感受到灵魂,并且会因灵魂而感伤。当生活把灵魂逼至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可能才会发现,肉欲的满足不过是一种假象,权力与庙堂也不过是一种假象,一切的感官体验不过是我们为自己准备好的自圆其说。

       那时,所有人的价值观会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可能会怀疑一切,怀疑自己所确信的、坚守的那些到底值不值得。

       但诗人不一样,因为他们早已熟悉了灵魂,习惯与自己的灵魂一起探索生活,一起探讨人生。灵魂早已将他们救赎。

                                                                                  ——【爱尔兰】叶芝

兄弟,尽管藏在孤独背后吧。

这样你才能逃离神祇的玩弄与魔鬼的诱惑……

而且孤独并不意味着你独自一人,山川与森林会用庄严与肃穆来守候你。还有时刻向你伸出双手,期待用拥抱来温暖你的大树,她总是会在大海的另一头等着你,绝不离去。

并且放心吧兄弟,孤独并不可怕,它是万物的开始,亦是万物的终结。只有中间过程才是喧闹的、叫嚣的。

你知道的兄弟,这世上即便是趋于完美的事物,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它的价值,也会被埋没。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更加重视那些发现事物价值的人,尊称他们为先知。

深井总是会等待很久才能知道什么会坠到自己怀里,什么会黏在井壁。真理也是这样,一切事物只有经过深井,认知才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兄弟,藏起来吧!藏到孤独背后!藏到独属自己的世外桃源吧!

因为我知道你的生活是琐碎疲乏的,身边总是会有小人。那些小人总是想着欺负你、侵犯你。

别想着去反抗他们,这些小人多得像恒河里的沙子,又恍若酸雨和白蚁,即使是高大的楼房也会被他们所侵蚀。

而你的血肉之躯比之构造楼房的钢铁与石头更加不堪。你可能早已臣服于那些酸雨和白蚁。

我能看出你已经被小人们折磨得遍体鳞伤,可高傲让你不屑与小人计较。

可小人们却因此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毫无顾忌地吸吮你的血液,把这作为滋养自己的养分。

即使你疼了、痛了,挥手赶他们走了,可只要你稍有不慎,那些吸血鬼般的小人又会如蛆附骨。

我知道你的不屑,不会与小人们计较。可是你得当心,因为你的无动于衷会让小人们愈发恶毒。

你以为他们甜言蜜语,其实他们是口蜜腹剑。他们嘴上越甜,心里就越狠,只想将你蚕食进肚里。

他们对你阿谀奉承,虔诚地像侍奉上帝。他们甚至会在你面前涕零,就好像在上帝面前忏悔。可兄弟,别被他们骗了,这只是他们作为怯懦者的手段。

是的,小人们总是用狭隘的心思去揣度你。他们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总有某种目的。不过他们考虑的只有自己的目的。他们擅长道德绑架,不过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永远只有他们自己。

也许你的善良与正直会让你这么想:因满足生存的目的而卑贱可以原谅。

可那些狭隘的小人却认为:唯有卑贱才能满足他们生存的目的。

所以你的善良在小人眼中成了软弱。他们反而会愈发欺负你、折磨你。

小人们更是以挑战你的底线为乐。可当你真的因为触碰底线火冒三丈时,他们又会说你太过较真。是的,当小人们意识到你真的会发动雷霆一击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偃旗息鼓。

可那些小人们始终是酸雨和白蚁,无时无刻不在等着侵蚀你!

所以兄弟,藏起来吧!藏到孤独背后!藏到独属自己的世外桃源!

因为你的生活不是与那些酸雨和白蚁周旋!

                                                          【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节选)

       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这样评价沉默:“人们应该把沉默作为照亮成功之路的祭坛。

     “就算是那些缺乏社交手段,眼光也不长远的人也会选择克制自己,只要他们想要取得成功,也一定会选择多做事少说话。

     “所以,那些总是觉得自己碌碌无为的人啊,如果你们想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那么就请你们让舌头休息一天吧,这样只需要二十四个小时,你就能弄清自己的目标与计划。当你不受外界打扰的时候,还有什么能让你远离自己的目标呢?

       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情况下的言语都可以称作沟通的艺术,在某种情况下它甚至会成为污染思想的秽物,人们对于交流的需求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强烈。更重要的是,言语不一定会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起到正确的沟通作用。

       所以,我们在滔滔不绝的时候应该适时地选择闭嘴。如果我们在交流中总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那么我们就触犯了傲慢这项原罪。因为我们在交流中封闭了自我,只会向别人诉说,而不会去聆听他人,从而放弃了自己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放弃了让自己的灵魂拥抱世界的机会。这恐怕是生而为人最大的遗憾了。

       可我们总是喜欢诉说,仿佛通过诉说才能打开我们与他人交流的大门。然而,只有冒失的人才会不分时机地滔滔不绝。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言多必失。我们在面对不喜之人时,沉默当然好于谩骂。所以才有人说:“无声的沟通反而振聋发聩。”当我们在与人的交流中主动选择沉默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去聆听他人灵魂深处的呐喊,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人。

                                                                                 ——【比利时】梅特林克

       徜徉天地之间才是最值得炫耀的爱情——刚才我跃入水中的那一刻,与拥着女人的感觉异曲同工。而当我贪婪地嗅着苦艾清香的时候,我应该摒弃其他杂念,只去触碰毕生所追求的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在这里是在与天地结缘。天地送来了石块上炽热的气息,又送来了和煦的微风与湛蓝的天空,更是毫不吝啬地奉上了大海的呼啸与悦耳的蝉鸣。

       我深爱这天地给予的恩物,并且会向友人炫耀,因为这才是我最珍贵的爱情。即使有人可能要对我说:“世间万物都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我也会坚定地告诉这个人:“你错了,是有的!”阳光、海洋,天地间的万物都在等待我生机勃勃的脉动与活力无限的身躯。它们期盼我早点来结缘,而我能做的,就是耐心去探索,去发现这来自天地的眷恋。

                                                                                               ——[法] 加缪

       要知道,世间的恶总是由忙碌之人造成的,而最可悲的是——这些忙碌之人并不知道哪些事情该由他们忙碌,哪些事情不需要他们忙碌。

       我们都确信,如今的世界并不完美,但我和我的朋友都认为,如此的不完美并不是因为大家懒散而造成的。人世间并不缺少有为,无为才是那个真正缺少的东西。世间有很多精力充沛之人,如果把世界完全地交给他们,那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加不完美,因为他们会把力气花在不该用的地方。

       相信我,只有蠢人才会事无巨细,在任何事上都耗费自己的精力。而那些敢于忙里偷闲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英】约翰.普利斯特里

       那位告诉我“孤独不利于人生”的慈善家,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对我说:“难道你就从来没有发现,分享快乐是人生的刚性需求吗?”

       有意思了,独属我一人的快乐难道就不是快乐吗?非要我去渲染到人尽皆知才可以吗?

      “不会独处,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道德批评家拉布吕耶尔如是说。相信这句话会深深刺痛那些在喧闹中逃避孤独的人。

       而另一位哲学家帕斯卡则认为:“现在我们所有的不堪,可能都是因为我们不善于面对孤独。”

       这话深得我心。帕斯卡是要让那些浮于表面的人沉下心来,勇敢面对孤独,享受孤独,而不是在熙熙攘攘中寻找幸福。

                                                                      ——【法】波德莱尔

       人们常常无意识地陷入争执的泥潭之中。这种情况其实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人们总是按捺不住寂寞,不会享受独处。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些分析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一切与人们脆弱的生命密切相关。人们终将面对死亡,所有人都得直面死亡,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来慰藉。

       我们总是会去祝愿别人生活安宁,希望被祝福者生活幸福,希望这个人可以无忧无虑,不用面对什么纷纷扰扰。但这种祝愿往往都是妄想,并不符合人们的天性。

       然而,凡是不甘于寂寞的人,安宁反而是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他们更需要刺激的生活。为了寻找刺激,这样的人甚至甘愿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不必因此而指责那些为了寻求刺激甘愿付出代价的人。如果这些人能在刺激中寻得慰藉的话,那么付出反而是值得的。只是怕那些追寻刺激的人并没有在过程中得到慰藉,而是在刺激中迷失自我——没有得到慰藉,反而疲惫不堪。

       对于那些在追寻刺激中疲惫不堪的人们来说,如果这些人能沉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他们追寻刺激的最初缘由,他们就会发现,刺激不过是他们排遣孤独的一种方式——刺激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安抚了他们的欲念,所以刺激过后才会给这些人带来安宁。但是,很多人忘记了刺激过后的安宁才是他们真正追寻的东西,结果让频繁的刺激麻木了身心。

       偶尔的刺激效果显著,如果刺激成了公式化的东西,那么一切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正如一名绅士偶尔打猎,会认为打猎是一种刺激,是一种高贵的乐趣;但换作以打猎为生的猎户,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归根结底,人若忘记了自己贪得无厌的本性,以为自己是在驾驭刺激,寻找慰藉,却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刺激所驾驭,这样反倒成了刺激的奴隶。

       人们害怕独处,恐惧孤独,所以才会本能地在刺激中寻求慰藉;同时人们又本能地意识到,喧嚣背后才是最为极端的孤独,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刺激背后的安宁。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在人们身上形成一种混乱。因此,人们才会时而向往孤独,时而寻求刺激。如果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这两种本能,让其相辅相成,人们才能真正打开幸福的大门,享受真正的心灵的安宁。

                                                                ——【法】帕斯卡尔

       为什么非要觉得自己孤独又寂寞呢?就好比我们人类,也不过是一群孤独者。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无非是浩瀚宇宙中最渺小的一个点。

       空间上的亲近并不意味着心灵上的亲昵。

       就我个人而言,独处或将是一件对自身有益的事情。因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有厌倦的时候。到了那时,以往的深情厚谊就变成了负担,反倒是孤独与寂寞变成了人生路上难寻的良伴。

       社交的价值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实质上的触碰,而是心灵上的交融。

       夏去冬来,风吹雨打,大自然总是用难以形容的仁慈与恩泽包容我们。它孜孜不倦地给我们提供着快乐的源泉,同时予以无与伦比的同情。当我们因为某些原因而悲痛的时候,阳光会变得忧伤,风儿在我们耳畔叹息,云里坠下同情的泪水。就连树叶都会萧瑟,仿佛诉说着无尽的落寞……

       大自然如此诚意地对待我们,难道我们不应该投桃报李,与这份心意息息相通吗?毕竟我们人类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

       自然母亲赠予我们保持健康、心情平静、易于满足的良药。这种药并不是那种来自恶魔的诱惑,需要付出代价才能享用。它随手可得,可能是一道黎明的曙光,一口纯净的空气,任由人们尽情地索取,却功效惊人。

                                                                         【美】梭罗《瓦尔登湖》(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