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宋诗100首,每一首都值得阅读和收藏(五)

 自然田野 2023-02-11 发布于云南

2023-02-09 15:41·品诗赏词说文谈史

徐俯

徐俯(1075—1141),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因与宰相赵鼎政见不和,出朝提举洞霄宫。工诗词,“江西诗派”成员之一。著有《东湖集》。

41.《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此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诗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安排构图。此诗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无断桥,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全然托出。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著有《漱玉集》《漱玉词》等。

4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最后两句,作者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浩然之气。

43.《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此诗通过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对比道出了诗人自己挣脱不了追求名利的社会,但也表达了不愿为追求名利的社会所束缚的思想,体现出诗人洁身自好,不图名利的情操。此诗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士严子陵的崇敬之情。


曾几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四库全书》有《茶山集》八卷。

44.《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富有生活韵味。“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归程兴致犹浓,几声悦耳的黄莺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路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45.《苏秀道中》

【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在封建社会中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46.《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元·方回:“近逼山谷,远诣老杜。”(《瀛奎律髓》卷一)

47.《伤春》

【宋】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首联感叹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感人肺腑;尾联赞扬抗金将领的勇敢行为,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全诗语句明净,音调响亮,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清·纪昀:“此首真有杜意。”(《瀛奎律髓汇评》卷三)

48.《雨晴》

【宋】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此诗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欣喜的情感。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情”字,但喜悦之情早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清·贺裳:陈简斋诗以趣胜,不知正其着魔处,然俊气自不可掩。如《雨晴》诗:“墙头雨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末平。”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贫寒,幼年时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岳飞很有志气,勤奋学习,决心长大后报效祖国。宋徽宗宣和四年,十九岁的岳飞参军入伍,开始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此后,在抗金斗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为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断得到提拔,历任清远军节度使、河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年,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破金兵,第二年又打败了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离北宋的都城汴京仅有四十五里。岳飞准备渡河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黄河南北人民闻风响应,金兵面临全面溃退,形势对宋军极为有利。但是,南宋朝廷奉行投降政策,命令岳飞撤兵,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岳飞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后来又改谥忠武,宁宗时追封鄂王。岳飞在戎马征战的同时,写下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优秀作品。后人将这些作品收集在一起,编成了《岳武穆集》《岳忠武王文集》。

49.《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一生戎马征战,志在恢复,少有闲情逸致。这首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50.《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 恢复旧神州。

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率领的金军和伪齐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岳飞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防御战。当张浚出发到前线督战时,岳飞写了这首诗为他壮行。此诗颂扬张浚指挥有方,号令畅达,使宋军的声威震撼天下。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赠送酬答之作,而是一首雄伟嘹亮的进行曲,一首爱国主义的佳作。全诗气势高昂,声调铿锵,充满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