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田如今的水环境有多好?记者被全市首个“污水零直排示范区”惊艳了

 灯下悦读 2023-02-11 发布于广东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日天气晴好,记者来到位于荔枝公园的荔枝湖畔,只见湖面碧波荡漾,荷花飘香,前来赏花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市民在湖边流连忘返,或驻足看景,或拍照留念,荔枝公园里呈现出一派鱼欢鸟悦、游人如织的和谐景象。

●荔枝湖成为全市首个污水零直排示范片区

记者注意到,在阳光的照射下,荔枝湖清澈见底。摇曳的水草间,一条条崭新的黄色管道藏匿其中。据福田区水务局局长何如介绍,这是新装上的湖水净化循环装置。

“这极大地改善过去因净化设施失效造成的生态失衡。”何如说,由于原有净化设备未能发挥应有功效,死水区域较多,水动力不足,造成水体生态系统脆弱,水体呈富营养化。为此,福田区对辖区的市政管网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打通断头管、修复破损管、纠正错接管、改造混接管、疏通淤积管。

福田区还对荔枝湖流域内垃圾中转站、洗车场和美食街等开展分类分级面源污染整治,并在该流域率先高质量建成排水管理示范小区,全面落实小区排水设施专业运维、规范排水证件办理和排水户管理。

“我是来看荷花的,之前去了几个公园都不如这里的景致好。”家住龙岗的游客张小姐满意地告诉记者,上一次来荔枝湖游玩还是几年前,这次一来感到不虚此行,这里宜人的景色让她格外惊喜。

据了解,目前,荔枝湖区域已实现污水零排放,透明度达1米以上,湖水已达到地表水准III类标准,成为全市首个污水零直排示范片区。

●“暗涵”变“通渠”,“死水”变“活水”

“与荔枝湖等静止水体的治理相比,福田河这类流动水体的治理难度更大。”何如告诉记者,作为深圳河的主要干流之一,福田河上游的暗涵污染问题是该流域水质难以改善的根源所在。由于暗渠长期处于黑暗、密闭空间,潮湿缺氧,极易产生厌氧发臭。此外,暗涵还存在污水乱排、沉降不均匀、河道淤积等诸多问题,导致河道变成“死河”。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笔架山公园的福田河上游暗涵,只见这里水质清澈,水流顺畅,放眼望去,河道及周边区域没有一丝杂物,已经看不出过去“水体黑臭、淤积严重”的影子。

●福田河上游暗涵治理试点提供了有益借鉴

“为了消除暗涵黑臭,我们通过内源清理、源头截污、初雨收集等方式来提升河道水质。”何如说。据介绍,福田区在全市率先探索暗渠化河流内源、面源污染治理方案,通过在福田河上游暗涵开展试点,为其他暗涵治理提供借鉴。

记者在现场看到,涵洞侧壁上贴有安全出口反光标、路标等指示性标识,随处可见照明灯、可视化视频监控仪等设备。

据了解,福田区共有暗涵5条,总长16.4公里,目前已完成福田河上游暗涵、新洲河上游暗涵、皇岗河、凤塘河暗涵清淤截污,整治暗涵总长34公里,清淤总量7.29万立方米,新建排水管20.1公里,暗涵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已建成箱涵暗河综合监控系统。

“如今的福田,管网  '通’了、暗涵'亮’了、河水’清’了、湖泊 '碧’了,辖区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初步探索出一套中心城区治水新模式.”何如表示,未来,福田区将继续秉承让水更清、景更美的决心,高起点规划、高品质投入、高质量建设,精雕细琢,全面发力,在雨污分流、清污分离、清洁护河、污水零直排等方面下足“细功夫”,苦练“绣花”功,推动治水从“治污”向“提质”转变。

来源:读特新闻客户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