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道景:那个春天我在戏场卖瓜子

 乡土大河南 2023-02-12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那个春天我在戏场卖瓜子



作者 李道景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过了整月十五,才算是年味渐渐消失,看完花灯转眼就是二月二。听说赊旗晚上的花灯很漂亮!只可惜我从来都没见过。姐姐在元宵节的晚上,喝罢汤(方言:吃罢晚饭)就随着同龄人偷偷溜了。天寒地冻的带着我也不方便,她们回来时我已进入梦乡。

儿时的天空格外蓝,云朵儿像棉花团儿一样紧紧相拥;小羊羔儿随着羊群,在绿油油的麦田里活蹦乱跳!勤劳的农民也扛起锄头,在麦地里锄草;顺便把田间的野油菜儿和毛妮菜儿,带回家做顿美餐;也让家中的鸡、猪都尝尝鲜儿,一同来感受这大自然的馈赠!生活进入了正规,总是沉浸在年味中,恐怕是要闹饥荒。喜欢做生意的也开始弄点小买卖,在这青黄不接的时期,能挣几个零花钱儿。
那个时候总是流行唱大戏,戏台子就搭在街十字路口。一唱三天三夜好不热闹,大人小孩围成堆儿。我已经辍学在家了,也总想着卖点啥?给唱戏的添添人气儿,给看戏的人凑个热闹,也希望自己能自食其力。小辉摆了个水果摊儿,那我就卖糖果吧。
俗话说:“不扎本钱难求利,”大姐便带着我进了县城。剪刀糖,拨浪鼓儿糖,花样真多!还有一毛钱一包的糯米果,进价只需三分五。一大袋子就是一百包,本钱用去三块五。剪刀糖一毛钱两,进价就要一分八;拨浪鼓儿糖有点小,进价变成一分七。每包都是一百个,各拿一包在一起也是三块五。
忘记了当时还批发了些啥?反正一共用去十块钱。真是让人心疼啊!这啥时候才能卖够本?吓得我都不敢吃糖了。钱是一分一分的挣,卖掉一颗糖,能赚三分二或三分三。卖出去一包糯米果,能赚六分五。要是卖不出去呢?
糖果已经批发完毕,没时间去胡思乱想。只管把这一大堆零食,拿到戏台子旁边。找个好位置,边看大戏边做小老板。没想到这卖糖果和看大戏,完全是两回事。再也不能乱窜乱跳乱跑了!我就被这糖果摊子给栓住了。尿个泡儿也是慌里慌张的,不憋到一定程度绝不走开。
庆幸的是生意还不错,都是门口的小朋友。父母不是杀猪的,就是卖菜的,再不然就是开小商店的。一年也就唱这三天大戏,谁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口袋空空,都得装个三毛五毛的。再说糖果也不贵,能买得起,比起小辉的水果摊儿,我这点本钱不算个啥。
有的小孩拿一毛钱买两个剪刀糖,吃完了再买两个拨浪鼓儿糖。一毛钱一包的糯米果卖的挺快,不像糖果吃完了手都粘住了。我这个小老板忙得不亦乐乎!这可是我第一次做生意,能不激动吗?
人们常说:“生意尖,生意尖,做生意的人都尖!”我觉得这句话真有道理。以前,我总是向父亲要钱买糖吃,把口袋里的钱花个精光也不心疼。现在,糖果摆在我眼前,竟然不想吃了。净想着啥时候卖完?
三天戏五天年,转眼之间就过完。唱大戏的马上就要搬走了,我这一大堆的零食还没卖完。真是把我愁得团团转!听说戏班子要搬下康去唱,我就琢磨着:真不行也跟着戏班子,去下康卖个试试。不去不知道,一去是大失所望!从早上熬到晌午错,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农村的娃娃可真乖!不像我老嘴馋,口袋里有钱总是花个底朝天!小辉把水果摊儿挪到了街当中,她卖的苹果皱巴巴的,少了水分也没有了光泽!个个都像牛屎蛋一样,看着都不好吃,谁还会买呢?黄香蕉也变成了黑皮肤,大鸭梨也软绵绵的不再水灵。
好歹还有瓜子做陪衬,凑合着卖一天是一天。饿了吃个苹果,渴了啃个梨,着急了还能嗑瓜子。这日子过得还不错!悠闲暇意!
俗话说:“有利没利常在行里,”想继续卖就得去进货。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买卖不算账,生意难兴旺!
我净下心来细数手中的零钱,意外地发现:这零零碎碎的毛票和硬币,竟然刚好十元钱。眉开眼笑心欢喜,收起摊子往家回。
这剩下的一大堆零食,都是我自己这几天的赚头儿。可以和家人无所顾虑的享用啦!
现在,街上不再流行唱大戏,一年到头,也看不到戏台子的模样。那种热闹的气氛,只有年关去县城山陕会馆才能看到。
儿时的这些美好回忆,随着时光也是一去不复返……

作者简介

李道景,社旗县郝寨镇人,平时喜欢音乐文字、写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