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的古塔

 摘文缘 2023-02-12 发布于山西

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大省,古塔林立,历史悠久,现存古塔一千余座,有“中国古塔的博物馆”之称。山西古塔在建造时间、建筑高度、建筑材料等方面也都是中国的建筑之最。


1.山西浑源园觉寺塔

在山西大同永安禅寺门外不远处有一规模不大的园觉寺,寺中有一座密檐式砖塔。据史料记载,该塔始建于金代,原本的寺院在20世纪初开始的军阀混战,日本侵华中毁于战火,只有寺院中心的这座塔保留了下来。

走近细看,塔身基座是刻有一圈乐舞、器乐的砖刻浮雕,这些浮雕有很多已经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线条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但是其中却能发现很多带有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

附上一张图,可看懂圆觉寺塔雕像排列。

  • 园觉寺塔的历史沿革

这座宝塔是金代一位名叫玄真的僧人主持筹建的,但塔的第一层南面有比金正隆3年早33年的题刻,据此看来,这个塔的实际寿龄应该要比县志记载的要早。

在明代成华5年(1469年)浑源知州关宗修缮了一次砖塔,并在塔身上嵌了一处当事人员的石刻。明万历四年(1576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对该塔都进行过修缮。由于用料考究,建筑合理,虽然经历了800多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历史上几次的大地震,塔体仍完好无损。20世纪30年代初的直奉战争,寺内为奉军所占领,僧人被扫地出门,官兵肆意破坏,圆觉寺狼狈不堪。日军侵占浑源后,除掠夺大批文物外,将圆觉寺塔所在寺院的正殿,配殿全部拆毁,只剩下残墙断壁内的一座宝塔。

2 海会寺海会双塔

您见过明代的琉璃宝塔吗?在海会寺就有这么一座。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

  • 千仏塔

低一些的建于唐朝,也称“唐塔”。这座塔经过100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座塔的地基已经开始下沉,也向西倾斜,感觉比现在的钢筋混泥土结构都要结实。它也被誉为“中国比萨塔”。但是我特别不喜欢这个称呼,它可是要比比萨塔的建筑时间还要早几百年,个人认为,在古建筑这一方面,西方的还真不如咱们东方的古建筑。

这座塔创建于唐末梁初,距今已有1000多年,该塔为六角石级,工艺十分精湛,造型很古朴。塔外建筑密布仏龛,龛内嵌满座仏,因此又称其为千仏塔。

据说这座塔是顺慜禅师圆寂后,他的弟子为其建造的舍利塔。

  • 如来塔

在千仏塔的右面这座高大的琉璃塔叫如来塔。这座塔建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是仿造西湖南面月轮山的六和塔,这两座塔相互差了几百岁,却又相伴了几百年。

如来塔为八角十三层,高50多米,塔的各层都设有内室,在内室之外厚厚的塔壁上有螺旋形的通道,盘旋而上就能到达塔顶,各层都有斗拱,重檐和塔身,三者之间设计非常合理,在每层的檐角都挂有铁铃,微风吹拂,能听到悦耳的声响,这些都是和西湖六和塔相似之处。

但是这座塔在仿造的时候又有创新,使这座塔更加精美,更加俏丽,当年建造者在塔身上增加了许多琉璃构建,特别是在塔的第十层,整整一层向外支出一圈平座,周围围着琉璃栏杆,形成了一座瑰丽的悬空楼阁。

精美华丽,美不胜收,这在 楼阁式塔中是极为罕见的,被誉为“国之珍宝”。

这两座宝塔建在海会寺,海会寺是在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皇帝下旨命这里为龙泉市,到了北宋年间,宋太宗赵光义又赐名“海会市”寺内两座宝塔也被起名叫做“海会双塔”又称唐明双塔,

  1. 飞虹塔

你见过五彩缤纷看起来像彩虹的古塔吗?它是我国现存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多彩琉璃古塔,也是我国的四大名塔之一。它就是飞虹塔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广胜寺内,始建于东汉时期,原名叫阿育王塔,是当时我国存放佛祖真身舍利的十九座佛塔之一,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现塔是明嘉靖年间重建的。

整座塔高43.71米,共13层,塔身用青砖砌成以及用琉璃镶嵌。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形如锥体。而且每一层所用琉璃都不同,以黄、绿、蓝为三大主色调,将塔身雍容装点,有鸟兽有花卉有人物,每一个琉璃构建都是精湛的艺术品。

初次看到虽有目不暇接之感,但看久了反而觉得繁而不密,疏而有散,浑然于一体,当太阳光直射到塔身上,从远处望去犹如佛光普照在塔上,为此西游记还在这里取景过。

值得注意的是飞虹塔在几百年经历几次大地震后还完好无损,这才让世人知道塔的防震效果及佳,由此可见古人建筑技艺的高超,在古代我国也曾拥有多做琉璃塔,可惜大部分都没有保存下来,那么那座琉璃塔又会使你的心难平呢?

  1. 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这是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王之涣在这座楼上留下的千古绝唱。

在古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皆喜建亭台楼阁,轩榭廊坊,文人墨客们因其而迸发灵感,对其是情有独钟,那时候,亭台遍华夏,楼阁何其多。但却唯有四座因千古绝唱成为天下明楼,鹳雀楼就是其中之一。 诗以楼做,楼因诗名,文化就是这么神奇它可以穿越时空让万物永存。

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因时有鹳雀栖息之上而得名。自古至今,描写鹳雀楼的诗词无数,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负盛名。

这座古楼始建于北周时期,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因战争而消失,700多年来一直是有诗无楼,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1997年鹳雀楼破土重建,成为一处文化地标。

鹳雀楼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前瞻中土太华山,下瞰巍巍黄河水,从外观看是四檐三层,实则六层,楼体内部陈设以黄河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浮雕、壁画、微缩景观等形式展示着盛唐文化和华夏文明。

华夏先祖曾在这里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如舜耕历山、大禹治水、武圣关公、一代文宗柳宗元、司马光等。

千余年来,此楼一直是供人们登高望远、极目山河的圣地,是黄河流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 小攻略

别名: 鹳鹊楼,运城市永济鹳雀楼

开放时间: 08:00~18:00

适宜季节: 5月~10月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

鹳雀楼景区以鹳雀楼主体为中心,共分为四个游览区:

名楼游览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

黄河风情游览区:包括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园、柳园。

山水游览区:包括苍山自然景观园、吉祥如意湖、鹳雀园。

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康乐园、唐风马球场、日潭戏水园等人文自然景观。

  1. 佛宫寺木塔

在山西省朔州应县的佛宫寺内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古建筑——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修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了,高67.31米。低层直径30.27米,几达到了塔的一半高,所以说这个塔是非常粗壮的,看起来并不显高,是当年萧太后为了彰显家族地位而斥资修建的一个家庙,因为他们家族出了三位皇后。

这座塔是五明四暗的九层塔,这九层怎么数呢?:下面两个房檐为第一层,是一个重檐结构,房檐上面与围栏下面像莲花一样朵朵盛开的是斗拱,为第一个暗层;天宫高耸有窗户的地方为第一个明层,之上的每一层都是一暗一明,加起来一共是九层。

在窗户上面悬挂着牌匾,这座塔一共有54块牌匾,其中最有价值最出名的 是最上面的三块:

“峻极神工”是明成祖朱棣写的

“天下奇观”是明武宗朱厚照所写

“释迦塔”这块虽然不是什么御笔,但它是年代最久远的一块,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释迦塔”牌匾左右两边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字部分,总共有236个字,记载了木塔基础维修的时间和工艺。,这对于木塔以后得考究是有很大的价值的,也是比较珍贵的。

应县木塔是一座八角五层的楼阁式木塔,一层重檐,带有回廊,此后每一层都有屋檐和平坐(也就是阳台),八角攒尖顶,顶上有塔刹。

值得一提的是, 应县木塔用了70种斗拱,共计480朵,是中国斗栱登峰造极的作品,堪称活教科书。应县木塔历经900年,地震、大风、雷击等自然灾害,都没能撼动它。正是因为这些木结构斗拱,精密的榫卯搭接,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

当你站在塔底仰望,一丛一丛的斗拱,宛如佛陀的坐莲,在天际层层绽放,神圣恢弘得让人跪服。

应县木塔被称“中国第一木塔”,代表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

  • 小攻略

中文名:释迦塔

外文名:Pagoda of Fogong Temple

地理位置: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角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开放时间:全年 08:30-18:00

  1. 凌霄双塔

凌霄双塔现在我们太原市的地标建筑,在太原市市徽中也有体现,是太原市古八景之一,也被誉为“晋阳奇观”。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也是我们太原龙城的标志。

  • 凌霄双塔的由来故事

关于双塔的建立,民间一直有很多的传说。直到太原市决定对其进行修复时,才使其真相大白。在修复西塔时发现塔顶铭文,这篇铭文将两塔的建造过程记得明明白白:“建旧塔工德主山东布政司参议傅霖同男傅之谟”

我们都知道,在北宋宋太宗年间,宋太宗为移除“太原王气”下令火烧晋阳城,在旧址东北三十里(即今天太原市所在地)重建太原城。晋阳城被毁后,从宋朝一直到元朝年间一直历史平庸,文气不兴。到明朝年间,明朝太原城的好多文人将这段“文艺不兴”归结于是宋太宗火烧晋阳城破坏了风水。当时的风水家也这样解释道“新建的太原城西北高于东南,'左痹不胜右',所以'文明不开','奎星'所处的方位地势较低,文运难以兴盛,必须在太原城东南一带建造高塔,才能弥补地形上不利于文化发展的缺陷,也就是所谓的'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

直至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原“补风水”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在当地士绅的联名推举下,由德高望重的傅霖(傅霖,30岁中进士,宦海沉浮17载,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事)为首事。开始了太原的补风水工程。

傅霖做了首事后,带领儿子傅之谟积极募集资金,当地士绅积极配合,很多人都捐款,甚至老百姓都捐。很快在风水先生的指导下,选址策划,组织施工队伍,经过3年多的辛劳,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太原东南郝庄的山冈上兴建了一座砖塔,命名为宣文塔。佛家常言:“有塔必有寺”,因而还依塔兴建了一些低矮的殿堂,命名为永祚寺,到万历三十年,补风水的工程就算完成了。

在宣文塔建成9年后,当时的晋王朱敏淳感到双塔寺太简陋了,与太原九边重镇的地位很不相称,于是决定邀请五台山的福登大师前来主持扩建双塔寺。当时的福登大师已经69岁高龄。在接到晋王邀请后,便来到太原,做了太原双塔寺的住持并总理扩建事务。他发现双塔寺的宣文塔已向西北倾斜,担心不久会倒掉,就向晋王建议,在扩建殿宇的同时,另建一新塔于旧塔之左,晋王采纳了福登的建议。于是福登放手大干起来,经过4年的精心建造,在旧塔西北方相距46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相类似的新塔,命名为'宣文佛塔',因位置偏西,也称西塔。

  1. 上贤梵安寺塔

梵安寺塔高约45米,底边周长25米,为7层8面8角重檐砖塔,中间为空心,每层均有拱石石旋塔门,第一层塔门南开,底有地宫,有地道通往塔外。塔底数层大青石条,上筑红砖古塔,无基无顶,十分奇特,二层以上有木制阶梯,串连各层,通至塔顶,塔为平塔,塔内原有楼梯可直上塔顶,据传塔顶原有一小庙,内供有铁佛,日本军侵占后铁佛、阶梯被毁。塔重修碑记也仅余碑额一方,省文物研究所认定,该塔为现在最大的无基无顶古塔,在古代建筑研究中有一定价值。

  1. 古塔三奇

其一是无塔尖,一般塔均有尖,而梵安寺塔没有;其二是塔顶盖庙,甚为罕见;其三是40多米高的塔无地基,完全建立在黄土上。

  1. 古塔传说

相传,不知何时圣人造了一座高塔,塔顶直插云霄,磨得天叫,搅得天际不安,张天师见到大怒,一鞭将塔打为三截,底截在上贤;中截落在汾阳冀村村北寿圣寺,梢截落在汾阳城东建昌村,有“上贤的根根,冀村的身身,建昌的尖尖”之说。所以上贤和冀村塔都没有塔顶,只有汾阳建昌塔有塔顶。

  1. 汾阳文峰塔

汾阳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社区,该塔共十三层,维修后精确高度为84.970米(维修前残高80.12米),雄伟挺拔,高度位于中国砖结构古塔之首。是中国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

文峰塔也称“风水塔”“文笔塔”全国各地以“文峰”二字冠名的塔有许多,在我们山西汾阳也有这么一座塔,一般来说建造文峰塔的目的有三个:

  1. 希望或象征当地人才辈出,多中科举。
  2. 以塔来补全风水上的缺失,求得完整无暇。
  3. 借塔高大的形制来作为地标。

从远处观看这座塔现在已经有点倾斜了,走到塔下,有一块写着“天下第一塔”的石头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为使当地文峰文脉顺达多出人才根据风水理论而建的,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双重寓意的建筑,在全国各地屡有新建。

文峰塔建造的起因是儒家所倡导的科举制度,也是明清以来儒释道三种思想共同做有下的产物。

汾阳的文峰塔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汾阳文峰塔的建造故事

据康熙汾阳县志记载,该塔由明天启二年(1623年)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率众集资捐助而建,据说清顺治年间,朱之俊认为:“汾 西山耸植而异地东南方无文峰塔以应之为缺憾事”而风水先生说:“地面生津,天九成之四九得十三之数,乃和西方佛家塔之徒说也”。朱之俊相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境西高而东南低不利文脉。出于期望家乡日后多出人才建塔补救,于是汾阳文峰塔得以补建。

汾阳文峰塔全塔为砖结构,由下至上分为塔基、台名、塔座、塔身、塔刹五大部分组成,外扩呈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积为217.8平方米。第一层塔门可进入塔内,塔室内有空井,上下贯通,从底层塔室仰视可见最上层之天井。天井上加木质临窗井盖,之梯道设于塔室于塔外壁之间,围绕塔室逆转而上,通道外口设有拱券窗,采光充足,充分考虑了人们攀登、休息和远望的用途,塔身内室是平面方形。

国际著名建筑专家,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曹时中先生对汾阳文峰塔考察之后,用“挺拔俊秀,结构合理,科学实用”十二字进行了总体概括。

小结

古塔作为建筑遗产存在的特殊形式,在全国约2万处,受气候条件、地理变化、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和旅游开发,生产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古塔本体面临着结构不稳定、材质腐朽、梁柱形变等问题。现国家对古建筑越来越重视,山西作为古建筑大省,遗存的古建筑非常之多。希望这些古建筑可以得到真正的保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