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盖斯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2023-02-12 | 阅:  转:  |  分享 
  
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 第1课时 盖斯定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
_________一、单选题1.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1 mol S(g)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小于2968 kJC
.D.16 g S(s)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1484 kJ2.H2(g)+2ICl(g)→2HCl(g)+I2(g)能量曲线如图。
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反应②为吸热反应B.若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热C.热化学方程式为H2(g)+2ICl(g)→2HC
l(g)+I2(g)-218kJD.若反应的生成物为2HCl(g)+I2(s),则反应热数值将变大3.常见金属和卤素单质反应的熔变
(单位:)示意图如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常温时的稳定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反应的B.由分解制得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化合物的热
稳定性顺序:D.?4.硫酸工业中的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B.C.D.5.N2O和CO
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反应为N2O(g)+CO(g)=CO2(g)+N2(g) ΔH=ΔH1+ΔH2B.该反应若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的焓变
减小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Pt2O+为反应的催化剂, 为中间产物6.已知1mol下列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产物时放出的热量如下: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ΔH为(  )A.-44.2kJ·mol-1B.
44.2kJ·mol-1C.-330kJ·mol-1D.330kJ·mol-17.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①
2SO2(g)+O2(g)2SO3(g) ΔH1;②2SO3(g)2SO2(g)+O2(g) ΔH2,则ΔH1>ΔH2B.相同条件
下,若1molH(g)具有的能量为E1,1molH2(g)具有的能量为E2,则有2E1=E2C.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
ol-1D.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则含1mol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
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放出57.3kJ的热量8.在298K、1.01×105Pa下,将0.5molCO2通入750m
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L-1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
aq)=NaHCO3(aq)?ΔH=-(2y-x)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ΔH=
-(2x-y)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ΔH=-(4x-y)kJ·mol-1D.2
CO2(g)+2NaOH(l)=2NaHCO3(l)?ΔH=-(8x-2y)kJ·mol-19.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
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总反应的B.为了实现转化,需
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和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CO为还原剂10.已知下列转化过程的热效应:??①??②??③?
?④??⑤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质量的和,前者具有的能量高B.相同质量的和,破坏两种物质中所有的化学键,后者所需的
能量多C.D.?,则11.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又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向
1L0.5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焓变分别为、、,则、、的关系是A.B.C.D.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反应C(石墨
)→C(金刚石)的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气态水比液态水稳定13.已知:反应Ⅰ.?反应Ⅱ.?根据上述数据,下列推理不正确的
是A.无法比较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反应速率的快慢B.可比较等物质的量的1,3-丁二烯和2-丁炔总键能大小C.可计算1,3-丁二烯和2-
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可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二、填空题14.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和反应生成1
mol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下列已知键能数据计算A—B键键能为_______kJ/mol。化学键B—B键能(kJ/mol)9
46436(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
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_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②甲同学用50mL盐酸与50m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计算得到,该结果与有偏差,产生此偏差的
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A.用温度计测量盐酸起始温度后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B.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
小烧杯中C.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③若改用60mL盐酸与60m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②中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用50mL溶液代替盐酸进行②中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
受影响”)。15.简答题,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2(g)与适量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9
2.4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molC(s)与适量H2O(g)反
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常温
常压下,乙烯(C2H4)燃烧热△H=—1411.0kJ·mol-1,则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常温常压下,乙醇【C2H5OH】(l)的燃烧热△H=—1366.8kJ·mol-1,则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_(5)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固体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g
SiH4自燃放出89.2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
C(s,石墨)=C(s,金刚石) △H>0,则稳定性:金刚石____石墨(填“>”、“=”或“<”)(2)已知:2C(s) +2O
2(g)=2CO2(g)?△H1?2C(s) +O2(g)=2CO(g)?△H2 则 △H1________△H2 (填“>”、“
=”或“<”)(3)“嫦娥五号”已于2020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和
四氧化二氮,其中偏二甲肼可与肼(N2H4)来制备。用肼为燃料,四氧化二氮做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①N2(g) +
2O2(g) = N2O4(g) △H=10.7kJ/mol②N2H4(g) + O2(g) = N2(g) + 2H2O(g)
△H=-543kJ/mol写出气态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4)25℃、101kPa时,14gCO在足
量的O2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5)0.50L 2.00mol/LH
2SO4溶液与2.0L 1.00mol/L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H=______三、计算题1
7.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乙烷、二甲醚的燃烧热较大,可用作燃料,如图是乙烷、二甲醚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1)___________。(2)乙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3)写出表示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________。参考答案:1.B【详解】A.硫固体转化为硫蒸气的过程为吸热过程,则焓变,故A正确;B.硫蒸气的能量高于硫固体,则
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大于2968 kJ,故B错误;C.由盖斯定律可知,焓变,则焓变,故C正确;D.由图可知,16g硫固
体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2968kJ/mol=1484 kJ,故D正确;故选B。2.D【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
量,为放热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且反应中H、I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详解】A. 根据图象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反应物总能量
都大于生成物,则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H均小于零,故A错误;B. 若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故B错误
;C. 反应①、反应②总的能量变化为218kJ,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反应②的焓变之和为△H=-218kJ?mol-1,即H2
(g)+2ICl(g)→2HCl(g)+I2(g)+218kJ?mol-1,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反应物总能
量都大于生成物,图中反应②即I2(g)+2HCl(g)=I2(s)+2HCl(g),所以I2(g)+2HCl(g)的能量高于?I2
(s)+2HCl(g)的总能量,则反应热数值将变大,故D正确;故选D。3.C【详解】A.根据上述图示可构造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M(
s)+Cl2(g)=MCl2(s) ,② M(s)+Br2(l)=MBr2(s)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所以对应的反应热
,A正确;B.生成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由分解制得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正确;C.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结合卤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可知,
上述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C错误;D.与A项分析原理相同,结合图示信息构造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M(s)+F2(g)=MF2
(s) ,② M(s)+Br2(l)=MBr2(s)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可得,所以对应的反应热,D正确;故选C。4.B【详
解】A.由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A正确;B.途径2的?H=24-(-176)=200kJ/mol, ,B错
误;C.途径1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2molV2O5反应放出能量为2×176=352kJ,则,C正确;D.根
据盖斯定律,由反应加上可得,则,D正确;故选:B。5.B【详解】A.由反应N?O(g)+Pt2O+(s)=Pt2O(s)+N2(g
) ΔH1,Pt2O (s)+CO(g)=Pt?O+(s)+CO?(g) ΔH2,根据盖斯定律可得:N2O(g)+CO(g)=CO
2(g)+N2(g) ΔH=ΔH1+ΔH2,故A正确;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C.由图可知,正反
应的活化能Ea=134kJ/mol,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Eb=360 kJ/mol,故C正确;D.由题目信息及反应流程可知,Pt2O
+为反应的催化剂, 为中间产物,故D正确;故答案选B。6.A【详解】由题知:① CO(g)+O2(g)=CO2(g) △H1= -
283.0kJ·mol-1;②C2H4(g)+3O2(g)=2CO2(g)+2H2O(l) △H2= -1411.0kJ·mol-
1;③ C2H5OH(l)+3O2(g)= 2CO2(g)+3H2O(l) △H3= -1366.8kJ·mol-1;则④ C2H
4(g)+H2O(l)=C2H5OH(l) △H4=△H2-△H3= -44.2kJ·mol-1,故选A。7.C【详解】A.放热反
应的焓变小于0,吸热反应的焓变大于0,因此应为ΔH1<ΔH2,A错误;B.相同条件下,若1molH(g)具有的能量为E1,1mol
H2(g)具有的能量为E2,氢原子形成氢分子时放出能量,即2H(g)=H2(g)放出热量,则有2E1>E2,B错误;C.燃烧热是指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
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C正确;D.浓硫
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另外浓硫酸稀释放热,故含1mol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
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错误。答案选C。8.C【详解】0.5mol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
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之比为1:1,放出热量为xkJ,2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4xk.J,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
+?3NaOH(aq)=NaHCO3(aq)?+?Na2CO3(aq)?+?H2O(l) ΔH=?-4x kJ·mol-1 ①;1
molCO2通入1L2mol·L-1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钠,放出的热量为y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CO
2(g)?= Na2CO3(aq) ΔH=?-y kJ·mol-1 ②;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CO2(g)?+?NaOH(a
q)=NaHCO3(aq) ΔH=?-(4x-y) kJ·mol-1;答案选C。【点睛】CO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可生成碳酸钠或
者碳酸氢钠,看两者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好产物才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最后利用盖斯定律解题即可。9.B【详解】A.①N2O(g) +
Pt2O+(s) = N2(g) + Pt2O2+(s) ΔH1;② CO(g) + Pt2O2+(s) = CO2(g)。根据
盖斯定律①+②得N2O(g)+CO(g)=CO2(g)+N2(g) ΔH=ΔH1+ΔH2=-226kJ/mol,故A项正确;B.总
反应为N2O(g)+CO(g)=CO2(g)+N2(g),反应过程中Pt2O+和Pt2O2+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需向反应器中再补充
Pt2O+和Pt2O,故B项错误;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34 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360kJ·mol-1,故正
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故C项正确;D.根据总反应式可知,CO转变为CO2,C原子化合价升高,故CO作还原剂,故D项正确。故
答案为:B。10.D【详解】A.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时放热,因此相同质量的和,前者具有的能量高,A正确;B.由?,可知2的键能总和
小于1的键能总和,因此相同质量的和,破坏两种物质中所有的化学键,后者所需的能量多,B正确;C.由盖斯定律可知,故,C正确;D.将D
项中反应编号为⑥,根据盖斯定律,,因此,故,D错误;故选D。11.D【详解】醋酸是弱酸,电离时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较多热量,
故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Q(浓硫酸)>Q (稀硝酸)>Q (稀醋酸),又因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所以?H2<?H3<?H1,故选
D。12.B【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A错误;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则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
总能量,B正确;C.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ΔH>0,则石墨能量更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错误;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态水含
有的能量较高,气态水没有液态水稳定,D错误选B。13.D【详解】A.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影响,单纯从焓变无法比较反
应Ⅰ和反应Ⅱ的反应速率的快慢,A正确;B.两者反应物相同,且均生成2分子氢气,反应焓变大于零为吸热反应,且反应Ⅱ焓变更大,则2-丁
炔能量更高,焓变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去生成物总键能,故2-丁炔总键能更小,B正确;C.由盖斯定律,通过反应Ⅱ-Ⅰ,可计算1,3-丁二
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C正确;D.1,3-丁二烯和2-丁炔中所含碳碳单键的数目不同,故不可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
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D错误;故选D。14.(1)391(2)???? 环形玻璃搅拌器???? 保温(或隔热或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
失)???? 偏大???? AC???? 不相等???? 偏小【解析】(1)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为放热反应,。设A—B键键能为x,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答案为:391;(2)①该实验装置是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装置,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
玻璃搅拌器,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烧杯间填满碎纸条,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会有热量散失,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偏小,偏大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保温(或隔热或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偏大;②用温度计测量盐酸起始温度后,没有冲洗、冷却温度计,直接
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导致测量温度偏高,使得偏小,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A符合题意;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符合操作要求,B不符合题意;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造成热量损失,使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③所
放出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若改用60mL盐酸与60mLNaOH溶液进行反应,参加反应的HCI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②中实验
的大,放出的热量比②中实验多;醋酸为弱酸,电离要吸热,若用50mL溶液代替②中盐酸进行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偏小,故答案
为:不相等;偏小。15.(1)N2(g)+H2(g)=2NH3(g)ΔH=-92.4kJ/mol(2)C(s)+H2O(g)=CO
(g)+H2(g)ΔH=+131.5kJkJ/mol(3)C2H4(g)+3O2(g)=2CO2(g)+2H2O(l)△H=-14
11.0kJ·mol-1(4)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1
(5)SiH4(g)+2O2(g)=SiO2(s)+2H2O(l)△H=-1427.2kJ·mol-1【分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
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必须注明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s、1、g、aq)等要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还要主要吸热放热的
+、-号,还要注意中和热(1molH2O)、燃烧热(1mol可燃物)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1)1
molN2(g)与适量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92.4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H2(g)=2NH3(
g)ΔH=-92.4kJ/mol;(2)1molC(s)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5kJ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ΔH=+131.5kJkJ/mol;(3)常温常压下,乙烯(C
2H4)燃烧热△H=-1411.0kJ·mol-1,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4(g)+3O2(g)=2CO2(g)+2H2
O(l)△H=-1411.0kJ·mol-1;(4)常温常压下,乙醇【C2H5OH】的燃烧热△H=-1366.8kJ·mol-1,
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1;(
5)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H4+2O2=SiO2+2H2O,2gSiH4自燃放出89.2kJ热量,1molSiH4放出的热量
为:kJ=1427.2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H=-1427.
2kJ·mol-1;16.(1)<(2)<(3)2N2H4(g) + N2O4 (g)= 3N2(g)+ 4H2O(g) △H =
-1096.7KJ/mol(4)CO(g)+O2(g)=CO2(g)?△H =-282.6kJ·mol-1(5)-57.3kJ
/mol【分析】(1)物质的能量越高,该物质越不稳定,C(s,石墨)=C(s,金刚石) △H>0,石墨的能量小于金刚石,所以稳定性
石墨>金刚石,故答案为:<;(2)C的燃烧为放热反应,则△H < 0,完全燃烧放出较多能量,放出的能量越多△H越小,则△H1<△H
2,故答案为:< ;(3)①N2(g) + 2O2(g) = N2O4(g) △H=10.7kJ/mol;②N2H4(g) + O
2(g) = N2(g) + 2H2O(g)△H=-543kJ/mol,由盖斯定律②×2 -①得到2N2H4(g) + N2O4 (g)= 3N2(g)+ 4H2O(g) △H = -1096.7KJ/mol,故答案为:2N2H4(g) + N2O4 (g)= 3N2(g)+ 4H2O(g) △H = -1096.7KJ/mol;(4)1molCO为28g,14gCO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kJ 的热,则1molCO完全燃烧放出282.6kJ热量,CO的燃烧热为△H =-282.6kJ·mol-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H =-282.6kJ·mol-1,故答案为:CO(g)+O2(g)=CO2(g)?△H =-282.6kJ·mol-1;(5)0.50L 2.00mol/ L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 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即生成2mol水放出114.6kJ的热量,反应的反应热为- 11.46kJ/mol,中和热为- 57.3kJ/mol,故答案为:-57.3kJ /mol。17.(1)(2)1560(3)?【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C2H6与O2反应生成CO2和H2O,已知生成1,则根据氢守恒可得C2H6的物质的量为,即a=。(2)结合题图及上述分析得?,则乙烷的燃烧热为。(3)结合题图二甲醚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则表示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