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周总理视察东北,看到大礼堂柱子大发雷霆:这个礼堂不准用

 广州玉 2023-02-12 发布于广东

1962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鞍山市视察工作。

一路上,辽宁省和鞍山市的同志们向周总理细致地介绍着沿途的风景。看到东北地区的经济能够恢复得这么好,周总理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不一会儿,众人便走到了一座大礼堂外。

大家告诉周总理,这座礼堂是新建的,而且内部的设施相当完善。当地的干部见状立马伸出手邀请周总理进去参观。

谁知,此时周总理突然脸色大变,对着一旁的干部质问道:“你们修了一座这么豪华的礼堂,省委和中央为什么没有接到你们的报告?”

陪同的干部见总理的脸色不太对劲,立马赔笑着说道:“总理是这样的,这个项目前几年就准备开工了。工人找好了,设计图也画好了。我们想着没什么问题就先把它建好了。”

周总理听了那位干部的话瞬间瞪大了眼睛,他用凌厉的眼神在周围扫视了一圈,然后语气严肃地告诉在场的所有人:“只要我还是国家的总理,这个大礼堂就永远不许再用!”

在场的人听了周总理的话纷纷愣在了原地。为什么周总理之前都好好的,走到这座大礼堂前便突然大发雷霆?周总理发火的背后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考量和故事呢?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从周总理的日常生活习惯开始讲起。

(正在会议上发言的周恩来)

(正在会议上发言的周恩来)

一 毕生节俭的“人民总理”

周恩来虽然是国家总理,但他的一生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任何追求。

在国家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刻,周总理和毛主席都多次捐出过自己的工资,支援我国的经济建设。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总理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

根据周总理的卫士回忆,总理每顿饭基本上都是两个菜一个汤,几天才能够吃得上一顿荤腥菜。

有时候一些菜都放馊了周总理也不舍得扔,总会让师傅们挑一挑,看看还有没有没坏掉的菜。

1949年三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移到了北京城里。

根据同志们的安排,中央领导人要陆续入住中南海。周恩来看着红墙黄瓦的建筑愣了许久。因为他实在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房子。

来到自己居住的西花厅门前,周恩来表现得非常不悦。他反复对周围的同志们说道:

“我不喜欢这样的老房子,看上去金碧辉煌,没有一点家的样子,我的家不是这样的!”

(周恩来曾经居住过的西花厅)

(周恩来曾经居住过的西花厅)

随行的工作人员还企图半开玩笑地对周恩来进行劝说:

“周副主席,这里过去就是皇帝住的地方,现在您做了国家领导人当然也应该住在这里啊。”

但周恩来显然是不吃这一套的,他将身上的衣服一把脱了下来,递给警卫员然后回头说道:“我说了,我不喜欢这样漂亮的房子。如果你们还是坚持不改的话,那我和家人只能去别的地方住了!”

大家还是头一次看见周恩来的脾气这么执拗。

为了让他能够顺利地入住并进行工作,人们只能够按照周恩来的要求对中南海的西花厅进行了“简朴化”的改造。

根据周恩来的要求,人们将西花厅内的墙壁简单地粉刷了一遍。

然后搬来了一些老旧的家具放在房子里。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担忧的神色,唯独周恩来神清气爽地站在一边。

(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站在西花厅前)

(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站在西花厅前)

周恩来看着满屋的旧家具,语重心长地感叹道:

“这才是我的家啊!我是国家的领导人,就应该以身作则过朴素的日子。要不然从我开始大家都把房子修的富丽堂皇,这样一级一级地影响下去还得了吗?”

修缮完西花厅后,周恩来便与夫人邓颖超搬进了这个院子当中。

在周恩来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两盏落地灯,这两盏灯的表面早就已经布满了灰尘,连内部的灯管都不怎么亮了。但周恩来还是将它们留了下来,一直用到自己去世的那一天。

另外,为了抑制住各地的一些不良风气,周恩来主动要求将办公场所定在几间简单的小房子内。

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不要光想着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国家还这么穷,人民还这么苦,我们有什么资格享受?”

在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的期间,他为全国的政府部门定下了一条规则:

只要不是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或是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全国的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在平房里办公。而且,各地政府未经中央的审批,决不允许盖高楼大厦!

(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

195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年份。

有关部门便提出要建一些庄严肃穆的建筑来彰显新中国的与众不同之处。为此,他们还早早地拟好了方案交给周恩来。

周恩来看着缜密的设计图纸,好奇这些建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大家告诉他这是未来的政府大楼。听了这些话,周恩来的脸色立刻大变。他严肃地对众人说道:

“我们的政府决不能修这样的大楼,否则上行下效就会带来不正之风。只要这个国家还是我在当总理,就决不能修这样的大楼。”

工作人员见到周恩来的态度如此坚决,只好作罢。

其实,周恩来的生活习惯一向如此。

他不光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对手下的干部和家人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连外出视察的时候发现了类似的问题都会立刻大发雷霆,要求整改。

比如,1962年周总理走进辽宁省鞍山市视察的时候就在一栋大礼堂前动了怒火。由这一件小事,我们也可以一窥周总理的风采。

(周恩来总理在基层视察)

(周恩来总理在基层视察)

二 周总理的“关外之行”

1962年6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迎着骄阳来到了关外的黑土地上。

为了考察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情况,周恩来先后走访了东北的多个地方。

最后,时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宋任穷建议周总理去铁岭看一看,总理欣然同意。

其实早在周恩来年轻的时候他就在铁岭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

1910年的春天,年仅12岁的周恩来便跟随家人一起来到了铁岭。在这里他进入了一所小学堂接受教育。

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人说是为了赚钱而读书,有人说是为了做官而读书。只有周恩来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听过以后大喜过望,走到周恩来的身边对着众人夸奖道“好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志者当效此生啊!”

(描绘周恩来少年时期的绘画)

(描绘周恩来少年时期的绘画)

坐在开往铁岭的火车上,周恩来渐渐地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回想起自己年轻时代一幕幕场景,周恩来脸上神色都变得轻松了起来。

邓颖超告诉宋任穷:“总理听说你们要带他来铁岭可高兴了,激动地整整一夜都没有睡好觉呢!他总跟我说铁岭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啊!”

宋任穷听后哈哈大笑,对邓颖超说道:“那就请总理和邓大姐多多指教了。我们的工作还需要很多帮助啊!”

上午十点,列车缓缓地驶进了火车站。由于周总理视察铁岭是临时决定的。所以当总理到达铁岭的时候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不过,周总理是不会在乎这些问题的。

在铁岭,周总理仔仔细细地探访了当地的厂矿和企业,对大家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态大概有了一个了解。看到有些群众饿着肚子,周恩来感到心如刀绞。

(民国初年的周恩来)

(民国初年的周恩来)

正在周总理为大家的生活感到发愁时,宋任穷又在旁边问道:

“总理,我们的辽宁是重工业大省,您看要不要去本省的鞍山看一看,那里生产的钢铁可是全国有名的呀!”

周恩来点点头表示了同意,结束了在铁岭的行程之后,大家便立刻乘车赶往鞍山市。

与铁岭不同,鞍山依靠着“钢铁产业”经济得到了有力的发展。等周恩来到达鞍山的时候,当地的干部们早就已经在火车站到站台上迎接了。

“我今天就客随主便,你们想带我去看什么我们就去看什么吧。”

周恩来激动地同当地的干部们一一握手,然后回过头对宋任穷说道。

“总理,今天的时间已经不早了,您看要不要先休息一晚,到了明天我们再接着参观视察呢?”

鞍山市的干部们主动凑上前去,一位干部拉住周恩来的手非常热情地说道。

(曾经担任过东北局负责人的宋任穷将军)

(曾经担任过东北局负责人的宋任穷将军)

毕竟盛情难却,周恩来望了望天色便同意了鞍山政府的安排。可是等他到了接待的宾馆后却大吃了一惊:

只见,一条崭新的红地毯被铺在地上,门口的柱子洁白如洗,整座建筑一看就是刚刚建成不久的

这下,周恩来的心情立马就不好了,站在门口不肯向前挪动半步。

鞍山市的干部们还以为总理遇到了什么问题赶忙上前做出一幅要帮忙的样子,谁知周恩来回过头一脸正经地对他们质问道:

“你们为什么要把我安排在这个新建的宾馆里住?”

负责陪同的这位干部也是一个直肠子。他干脆地回答道:

“因为东北局的同志们通知说总理您要过来,所以我们怕你住不习惯,给您安排了一间好房,想让你好好地休息休息。”

(艰苦朴素的周恩来总理)

(艰苦朴素的周恩来总理)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辽宁省还有很多地方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你们居然拿着国家的钱在搞这些东西!如果今天你们不给我换别的地方,我立马就走!”

周恩来的话掷地有声,他这一路上所见的都是当地的普通群众。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艰难,他是清楚的。一想到这些,他的心就一直在滴血。

最后,经过辽宁省委的紧急协调,鞍山市的同志们才给周恩来找到了一间普通的招待所让他入住。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周恩来视察过程中的这段“小插曲”即将演变成为一场更大的“争论”。

(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

三 “这个礼堂以后不许再用”

周恩来起了个大早,这也是他在北京工作时一直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和邓颖超等人吃过早饭以后,周恩来便乘车前往鞍山的钢铁厂进行视察。

在看到工人们“鼓足干劲搞生产”之后,周恩来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标准之一。因此,周恩来叮嘱大家一定要加紧生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下午,有人主动提议要带周恩来去看一看本地工人和群众们的“业余生活”。

面对这样的邀请,周恩来正求之不得。于是,他和众人有说有笑地走到了一座礼堂的外面。

一下车,周恩来就看到了几根巨大的柱子,在柱子的两边还挂着几副看上去非常“高档”的画像。一切的陈设和装饰似乎都在向来访者诉说着这里的高贵与不凡。

(周恩来总理正在工作)

(周恩来总理正在工作)

周恩来最厌恶的便是这样的场所,他伸出手将邓颖超拉下车来,然后与大家站在外面谈起了话。

作为总理,他必须清楚地了解这座礼堂的建设及使用情况。

“谁是这里负责的同志啊?这座礼堂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啊?”周恩来将身体转向身后的干部们,大声问道。

很快,一个带着深蓝色帽子的干部便走了出来用恭敬的语气向周恩来回答道:

“报告总理,我就是负责这个礼堂的人。这里是我们举行重要活动、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已经建成快两年了。”

“你们要修一座这么豪华的大礼堂,为什么省委和中央都没有接到你们的请示或者汇报呢?”

周恩来并没有打算将话说透,直到这个时候,他依旧希望当地的干部们能够自己站出来,大大方方地向中央承认错误。

(鞍山当地的工厂)

(鞍山当地的工厂)

但眼前的这个干部却笑着朝周恩来他们几个人回答道:

“总理是这样的,这个项目前几年就准备开工了。工人找好了,设计图也画好了。我们想着没什么问题就先把它建好了。”

周恩来听了这样的回答更是气不打一出来,难道一切都已经规划好了就可以违背中央的指示了吗?难道鞍山的干部们在修建这座大礼堂的时候就一点都没有考虑过政治上的影响吗?

周恩来非常愤怒地警告了鞍山市的各位同志。

他义正言辞地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

“从今以后,这个礼堂都决不能再用了。我们的干部在哪里都能办公开会,完全没必要这么浪费!”

但先前的那个管理干部还在嘴硬,试图用“歪理”来向周恩来解释:

“总理,我们修这样的一个礼堂也是为了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嘛。我们好歹也是全国著名的城市,总不能连个气派点的办公地点都没有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鞍山群众)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鞍山群众)

听了这话,周恩来顿时火冒三丈,他将手举到了半空中,疯狂地挥动着,然后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回答道:

“你们这个建筑跟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很像啊!难道说你们想把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搬到鞍山来吗?我们共产党的任务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是维护形象!你们用着国家和人民给你们的钱来修这个礼堂,你们这是赤裸裸的浪费!”

周恩来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干部立刻鸦雀无声。

这时候,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总理的愤怒。他太想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了。比起自己个人的生活享受,他更关心的是国家的前途与人民群众的幸福!

这时候,宋任穷赶忙迎了过去拉住周恩来建议道:

“总理,看来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应该还有很多,回去以后我们必须要好好地研究研究啊!”

周恩来点了点头带着其他的干部回头直接坐上了汽车。以鞍山市的情况来看,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

四 周总理再谈“廉洁”

回到北京以后,周恩来果然立刻召开了干部会议。在会上他将自己这次东北之行的所见所闻向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述。

对于在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周恩来感到痛心疾首。他带头向大家做了自我检讨,与会的同志们无不为周总理的做法感到动容。

随后,在周恩来的倡导下,我们党又陆续在军队和其他的系统中进行了专门的“思想教育活动”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一些廉洁奉公的好干部被发现并提拔,成为了大家的榜样。

对于自己身边的人,周恩来也同样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几年之后,曾经担任过周恩来警卫员的龙飞虎同志来北京召开军委会议。闲暇的时候,龙飞虎立马抽出时间去看望周总理。

龙飞虎心想自己去看望总理总不能空着手去,便在北京的大街上给总理买了几斤橘子。以龙飞虎对周总理的了解,他一定会跟大家一起分着吃。

(周恩来与邓颖超在一起)

(周恩来与邓颖超在一起)

到了西花厅后,果然不出龙飞虎所料,周恩来高兴地拿出了几个橘子当场分给众人。

大家一边吃橘子一边聊天,彼此之间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

但当龙飞虎起身告辞的时候,周恩来还是主动问起了橘子的价格。

龙飞虎一再表示只是一些小钱,但周恩来却坚持要付给龙飞虎钱,弄得龙飞虎有些尴尬。

“总理,这些橘子是我送给您的,怎么还能收您的钱呢?”龙飞虎眯着眼睛呵呵地笑着,将钱推回到周恩来的手中。

周恩来的原则性也非常强,他拍着老部下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既然这些橘子你给了我,那就应该由我做主了,所以,我给钱买橘子,你就不要推辞了。”

龙飞虎见总理执意要给自己钱立刻找了个借口溜之大吉。结果,周恩来还去市面上专门打听了橘子的价格。

(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

按照当时的价格,龙飞虎送来的几斤橘子价值25元人民币。周恩来直接往龙飞虎工作的福州军区寄了50元人民币,并给龙飞虎本人写去了一封亲笔信。

在信中,周恩来友善地提醒龙飞虎从今以后不要再给自己送礼物了。

虽然几斤橘子在龙飞虎看来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甚至根本就算不上礼物。但是,周恩来自己如果开了“收东西”的先河就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龙飞虎读过信件后终于理解了周恩来的一片苦心。后来每每回忆起与总理在一起的时光,龙飞虎总忘不了提起这件“小事”。

这么多年以来,周总理宁可委屈了自己也要致力于建设一支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因为只有这样的干部队伍才会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在北京的医院里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去世之后,妻子邓颖超按照其生前的嘱咐为他穿上了那件压在箱底的“旧衣服”。

这身穿着虽然老旧,但是却整洁、干练,比任何一件华丽的服装都要好看!

周总理去世之后,按照他的遗愿,邓颖超将总偶的骨灰分别洒在了好几处地方。

总理生前太过忙碌,总是没有时间去一一细看这些地方的变化。如今他已经化作了天上的繁星,人们也真切的希望,他能够看到今天发生的一切。

时间一久,周恩来生前居住过的西花厅也空了出来。邓颖超大姐经常会看着一屋子的旧物呆呆地痴想:

或许周恩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因为他的精神必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周恩来与家人、朋友们在一起的合影)

(周恩来与家人、朋友们在一起的合影)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实现了他自己少年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他短暂的人生当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中国人民缔造了一个独立自强的新中国,更为了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周恩来的故事不光是一段写在纸面上的历史,它更是一种精神、一座永远不会陨落的伟大丰碑!

时至今日,我们党依旧在践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立下的种种“规则”。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的希望便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

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够保持初心、不断前行!

新一代的共产党人必将在代代相传的红旗下完成一桩桩崭新的任务和使命!我们的祖国也必将会随着党的领导不断地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周恩来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刘慧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故事》潘春华

《周恩来东北题词纪事》赵玉明

《第二故乡行——周恩来视察铁岭纪实》薄海燕

《我对周恩来总理的印象》路灯

《周总理的“家规”》成毓

《从周恩来坚决不赞成盖楼堂馆所说起……》法制参考

《周恩来:至亲至爱对人民》曲青山

《周恩来的伟人品质与人格魅力》马相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